3D打印颅骨缺损脑保护装置

    专利查询2023-03-16  139


    3d打印颅骨缺损脑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颅骨缺损脑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 (脑组织、循环的脑脊液和血液) 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它由液体静力压和血管动脉压两个因素所构成。正常颅内压是保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和执行各种神经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颅脊腔是一个近似于密闭的骨性结构,当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超过颅内代偿,颅内压就会升高,超过颅腔所能代偿空间的极限时,就会出现颅内压急剧升高,过高的颅内压会造成患者脑水肿、脑位移、脑疝等严重后果。
    3.降低颅内压主要的手段有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而颅内压持续恶性升高、药物保守治疗无效,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危重急症,在过去有许多患者死于恶性颅内压增高,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是缓解这些危急重症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去除额顶骨瓣成为神经外科的研究热点以来,在多个国家、多个临床中心开展了系统的临床研究。大量研究证明,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是缓解恶性颅内压增高的有效缓解手段,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大面积脑梗塞及其他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经费、降低致残率,并被写入了美国和部分欧盟国家的急性颅脑损伤救治指南。
    4.去骨瓣减压术造成的颅骨缺损大多为12*15cm,12*8cm等大骨瓣,且一般需要三个月才能进行颅骨修补手术,在颅骨的缺损区,缺乏颅骨的支撑和保护,仅有一层皮肤使脑组织与外界隔离,这使得脑组织容易遭到损坏,现有的颅骨保护装置穿戴不稳定,透气性不足,不能对去骨瓣减压术后的患者进行友很好的保护。传统的骨窗保护装置密闭性强,可调节性差。且对不同患者及不同骨窗部位的适应能力差,长期使用会大大增加患者的不适感,甚至严重的将引发术后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3d打印颅骨缺损脑保护装置。
    6.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3d打印颅骨缺损脑保护装置,包括与颅骨缺损部位相适配的弧形硬质保护壳、开设在弧形硬质保护壳上的若干透气斜孔,所述弧形硬质保护壳外周向外延伸形成固定外沿,所述固定外沿上间隔安装有若干心电电极贴片,弧形硬质保护壳经心电电极贴片固定在颅骨需保护的位置。
    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外沿上开设与通孔,通孔连通固定外沿内外侧面,心电电极贴片经子母扣安装在固定外沿上。
    8.进一步的,所述心电电极贴片一侧用于连接人体,另一侧中部设置有子母扣的子扣,固定后子扣、母扣分别贴合固定外内外侧面。
    9.进一步的,所述透气斜孔的内外端交错设置。
    10.进一步的,所述的弧形硬质保护壳、固定外沿、透气斜孔、通孔经3d打印一体成型。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心电电极贴片可以使3d打印颅骨缺损脑保护装置更加紧密地贴附于头皮之上,佩戴方便,舒适度高、稳定性好并且安全无毒,克服了传统3d打印颅骨缺损脑保护装置模具制作单一,与颅骨缺损区贴合性差等问题,确保缺损部位能够得到实质性保护。
    附图说明
    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说明。
    13.图1是3d打印颅骨缺损脑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弧形硬质保护壳;2-心电电极贴片;3-子母扣;4-透气斜孔;5-固定外沿。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6.如图1所示,一种3d打印颅骨缺损脑保护装置,包括与颅骨缺损部位相适配的弧形硬质保护壳1、开设在弧形硬质保护壳上的均与分布有若干透气斜孔4,透气斜孔能增加透气性并防止硬物直接扎伤头皮及脑组织的风险,弧形硬质保护壳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所述弧形硬质保护壳外周向外延伸形成固定外沿5,所述固定外沿上间隔安装有若干心电电极贴片2,弧形硬质保护壳经心电电极贴片固定在颅骨需保护的位置。
    1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外沿上开设通孔,通孔连通固定外沿内外侧面,心电电极贴片经子母扣3安装在固定外沿上。
    1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心电电极贴片一侧用于连接人体,另一侧中部设置有子母扣的子扣,固定后子扣、母扣分别贴合固定外沿内外侧面。
    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气斜孔的内外端交错设置。
    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弧形硬质保护壳、固定外沿、透气斜孔、通孔经3d打印一体成型,基于螺旋ct确认患者颅骨缺损区域形状与大小信息,利用3d重建技术与3d打印技术重建并制备与颅骨缺损区域头皮完全匹配的弧形硬质保护壳,并在弧形硬质保护壳边沿预留一定宽度的固定外沿。
    21.使用时,病人进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去骨瓣位置骨窗的大小及头皮隆起程度,基于螺旋ct确定该位置的曲面特征信息;建立患者头部的三维计算机图像,提取出颅骨缺损部位的三维计算机图像的曲面,并依据曲面重建出弧形保护壳的三维模型;基于3d打印技术,利用预先采集的位置信息及三维计算机图像的曲面信息,制备弧形硬质保护壳,并将其与心电电极贴片及对应母扣组装;清洁颅骨骨窗位置的头皮,以便降低感染风险;将弧形硬质保护壳通过心电电极贴片固定在骨窗位置,根据患者舒适性加固骨窗保护装置。
    22.本专利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 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 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 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23.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
    纵向”、
    “ꢀ
    横向”、
    “ꢀ
    上”、
    “ꢀ
    下”、
    “ꢀ
    前”、
    “ꢀ
    后”、
    “ꢀ
    左”、
    “ꢀ
    右”、
    “ꢀ
    竖直”、
    “ꢀ
    水平”、
    “ꢀ
    顶”、
    “ꢀ
    底”、
    “ꢀ
    内”、
    “ꢀ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4.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3d打印颅骨缺损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颅骨缺损部位相适配的弧形硬质保护壳、开设在弧形硬质保护壳上的若干透气斜孔,所述弧形硬质保护壳外周向外延伸形成固定外沿,所述固定外沿上间隔安装有若干心电电极贴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颅骨缺损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外沿上开设与通孔,通孔连通固定外沿内外侧面,心电电极贴片经子母扣安装在固定外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颅骨缺损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心电电极贴片一侧用于连接人体,另一侧中部设置有子母扣的子扣,固定后子扣、母扣分别贴合固定外沿内外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颅骨缺损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斜孔的内外端交错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颅骨缺损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硬质保护壳、固定外沿、透气斜孔、通孔经3d打印一体成型。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3D打印颅骨缺损脑保护装置,包括与颅骨缺损部位相适配的弧形硬质保护壳、开设在弧形硬质保护壳上的若干透气斜孔,所述弧形硬质保护壳外周向外延伸形成固定外沿,所述固定外沿上间隔安装有若干心电电极贴片,弧形硬质保护壳经心电电极贴片固定在颅骨需保护的位置,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心电电极贴片可以使3D打印颅骨缺损脑保护装置更加紧密地贴附于头皮之上,佩戴方便,舒适度高、稳定性好并且安全无毒,克服了传统3D打印颅骨缺损脑保护装置模具制作单一,与颅骨缺损区贴合性差等问题,确保缺损部位能够得到实质性保护。护。护。


    技术研发人员:张月 马忠贤 韩小龙 何炳蔚 刘宇清 朱兆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11.01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56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