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电容器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拉脚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电池技术地不断发展,电动汽车已普遍成为人们代步的交通工具,其中,电容器素子作为汽车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电容器素子的好坏,往往决定了动力电池的优劣性。电容器素子往往是通过拉脚装置自动对电容器素子进行拉脚,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拉脚装置中,拉脚装置上用于送电容器素子的位置和电容器素子拉脚位置相隔较远,如此,容易导致电容器素子拉脚后存在高低差,从而造成电容器素子拉脚的质量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拉脚装置对电容器素子拉脚存在的拉脚质量差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拉脚装置。
4.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脚装置,包括上料组件、转运组件以及拉脚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包括用于夹持待加工件的第一机械夹,以及用于转运所述第一机械夹的转盘;所述转运组件包括从所述第一机械夹上夹取所述待加工件的第二机械夹,以及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机械夹移动的第一移动件;所述拉脚装置包括第三机械夹和用于带动所述第三机械夹移动的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三机械夹用于夹持位于第二机械夹上的所述待加工件的引脚。
5.可选地,所述上料组件还包括第三移动件和第一凸轮;所述第一机械夹和所述第一凸轮均安装在所述转盘上,且所述第一凸轮带动所述第一机械夹开合;
6.所述第三移动件包括第二凸轮和连接所述转盘的第一摆臂杆;所述第二凸轮通过所述第一摆臂杆带动所述转盘升降。
7.可选地,所述第一机械夹包括均转动安装在所述转盘上的第一夹臂、第二夹臂、转柱;所述转柱连接在所述第一夹臂,且与所述第一凸轮抵接;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所述待加工件的第一夹持部。
8.可选地,所述第一夹臂上设有转接部,所述第二夹臂上设有转接槽,所述第一夹臂通过安装在所述转接槽内的所述转接部带动所述第二夹臂转动。
9.可选地,所述第二机械夹包括具有第一啮合齿的第三夹臂,以及具有第二啮合齿的第四夹臂;所述第一啮合齿和所述第二啮合齿啮合;所述第三夹臂和所述第四夹臂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所述待加工件的第二夹持部;
10.所述转运组件还包括第三凸轮和连接所述第一夹臂的第二摆臂杆;所述第三凸轮通过所述第二摆臂杆带动所述第三夹臂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夹持部开合。
11.可选地,所述第一移动件包括第四凸轮和连接所述第二机械夹的第三摆臂杆;所述第四凸轮通过所述第三摆臂杆带动所述第二机械夹升降。
12.可选地,所述拉脚装置还包括托盘组件;所述托盘组件包括第五凸轮、第四摆臂杆
以及与所述第二机械夹相对设置的托盘;所述第四摆臂杆连接所述托盘,所述第五凸轮通过所述第四摆臂杆带动所述托盘升降,以拖住所述第二机械夹夹住的所述待加工件。
13.可选地,所述拉脚装置还包括过渡盘组件;所述过渡盘组件包括驱动件、筒柱、圆盘以及安装在所述圆盘上的多个第四机械夹;所述筒柱一端连接所述驱动件,所述筒柱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圆盘;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筒柱带动所述圆盘和所述第四机械夹转动。
14.可选地,所述第二移动件包括第六凸轮和连接所述第六凸轮的第五摆臂杆;所述第六凸轮通过所述第五摆臂杆带动所述第三机械夹升降。
15.可选地,所述第三机械夹包括第五夹臂和第六夹臂;所述拉脚装置还包括开合组件,所述开合组件包括第七凸轮、第六摆臂杆以及开合块;所述开合块位于所述夹臂和所述第六夹臂之间,所述开合块、所述第五夹臂以及所述第六夹臂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所述待加工件的引脚的第三夹持部;所述第七凸轮通过所述第六摆臂杆带动所述开合块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三夹持臂夹持或松开所述待加工件的引脚。
16.本发明中,所述上料组件包括用于夹持待加工件的第一机械夹,以及用于转运所述第一机械夹的转盘;所述转运组件包括从所述第一机械夹上夹取所述待加工件的第二机械夹,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机械夹移动至所述拉脚组件的第一移动件;所述拉脚装置包括第三机械夹和带动所述第三机械夹移动的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三机械夹用于夹持位于第二机械夹上的所述待加工件的引脚。所述上料组件起到上料的作用,所述转运组件起到将所述上料组件上的待加工件转送至所述拉脚组件的作用,所述拉脚组件起到将所述转运组件夹持的待加工件的引脚拉长的作用。本发明中,该拉脚装置的结构紧凑,提高了待加工件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降低了待加工件的制造成本;另外,所述第二移动件每次驱动夹持所述待加工件的引脚的所述第三机械夹上升相同的高度,也即每次拉脚的长度一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待加工件的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拉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拉脚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拉脚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22.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23.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拉脚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拉脚装置的第一机械夹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拉脚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6.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27.1、上料组件;11、第一机械夹;111、第一夹臂;1111、转接部;112、第二夹臂;1121、转接槽;113、转柱;12、转盘;13、第三移动件;131、第二凸轮;132、第一摆臂杆;14、第一凸轮;2、转运组件;21、第二机械夹;211、第三夹臂;2111、第一啮合齿;212、第四夹臂;2121、第二啮合齿;22、第一移动件;221、第四凸轮;222、第三摆臂杆;23、第三凸轮;24、第二摆臂杆; 3、拉脚组件;31、第三机械夹;311、第五夹臂;312、第六夹臂;32、第二移动件;321、第六凸
轮;322、第五摆臂杆;4、托盘组件;41、第五凸轮;42、第四摆臂杆;43、托盘;5、过渡盘组件;51、驱动件;52、筒柱;53、圆盘; 54、第四机械夹;6、开合组件;61、第七凸轮;62、第六摆臂杆;63、开合块; 10、待加工件;101、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9.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
30.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拉脚装置,包括上料组件1、转运组件2以及拉脚组件3;所述上料组件1包括用于夹持待加工件10的第一机械夹11,以及用于转运所述第一机械夹11的转盘12;所述转运组件2包括从所述第一机械夹11上夹取所述待加工件10的第二机械夹21,以及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机械夹21移动的第一移动件22;所述拉脚装置包括第三机械夹31和用于带动所述第三机械夹31移动的第二移动件32;所述第三机械夹31用于夹持位于第二机械夹21上的所述待加工件10的引脚101。可以理解的,所述转盘12上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等间距环形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机械夹11,多个所述第一机械夹11可同时夹取多个所述待加工件10,从而提高了该拉脚装置的加工效率。
31.具体的,当所述第一机械夹11夹取待加工件10之后,所述转盘12带动夹持待加工件10的第一机械夹11旋转至所述第二机械夹21的上方;所述第一移动件22带动所述第二机械夹21下降,直至所述第二机械夹21从所述第一机械夹11上夹取所述待加工件10之后;所述第二移动件32带动所述第三机械夹31 下降,直至所述第三机械夹31夹住所述待加工件10的引脚101,所述第二移动件32再带动所述第二机械夹21上升一定的高度,从而将所述第二机械夹21上夹持的待加工件10的引脚101拉长。
32.需要说明的,该拉脚装置加工的待加工件10包括但不限于电容器素子等。
33.本发明中,所述上料组件1包括用于夹持待加工件10的第一机械夹11,以及用于转运所述第一机械夹11的转盘12;所述转运组件2包括从所述第一机械夹11上夹取所述待加工件10的第二机械夹21,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机械夹21 移动至所述拉脚组件3的第一移动件22;所述拉脚装置包括第三机械夹31和带动所述第三机械夹31移动的第二移动件32,所述第三机械夹31用于夹持位于第二机械夹21上的所述待加工件10的引脚101。所述上料组件1起到上料的作用,所述转运组件2起到将所述上料组件1上的待加工件10转送至所述拉脚组件3的作用,所述拉脚组件3起到将所述转运组件2夹持的待加工件10的引脚 101拉长的作用。本发明中,该拉脚装置的结构紧凑,提高了待加工件10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降低了待加工件10的制造成本;另外,所述第二移动件32 每次驱动夹持所述待加工件10的引脚101的所述第三机械夹31上升相同的高度,也即每次拉脚的长度一致,从而提高了待加工件10的加工质量。
3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上料组件1还包括第三移动件13 和第一凸
轮14;所述第一机械夹11和所述第一凸轮14均安装在所述转盘12上,且所述第一凸轮14带动所述第一机械夹11开合;可以理解地,通过第一凸轮 14带动所述第一机械夹11的开合,其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
35.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移动件13包括第二凸轮131和连接所述转盘12的第一摆臂杆132;所述第二凸轮131通过所述第一摆臂杆132带动所述转盘12 升降。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摆臂杆132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相互铰接的多个连接杆;具体的,当所述转盘12带动夹持待加工件10的第一机械夹11转动至所述第二机械夹21的上方时,所述第二凸轮131通过所述第一摆臂杆132带动所述转盘12上升(也即上升至所述第三机械夹31夹取所述待加工件10的位置)。进一步地,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转盘12的上升还可以通过直线电机、气压缸和液压缸等直线移动件。本发明中,所述上料组件1的结构紧凑、操作方便。
3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机械夹11包括均转动安装在所述转盘12上的第一夹臂111、第二夹臂112和转柱113;所述转柱113连接在所述第一夹臂111,且与所述第一凸轮14抵接;所述第一夹臂111和所述第二夹臂112 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所述待加工件10的第一夹持部。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凸轮14的转动,带动所述转柱113转动,所述第一转柱113的转动将带动所述第一夹臂111转动,所述第一夹臂111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二夹臂112转动,从而所述第一夹持部可以夹持或松开所述待加工件10。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机械臂的结构简单,降低了该拉脚装置的制造成本。
3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夹臂111上设有转接部1111,所述第二夹臂112上设有转接槽1121,所述第一夹臂111通过安装在所述转接槽1121 内的所述转接部1111带动所述第二夹臂112转动。可以理解地,所述转接部1111 在所述转接槽1121内转动时,所述第二夹臂112将绕其转轴转动,从而所述第一夹持部相互靠近或相互分离,进而起到夹持或松开所述待加工件10的作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机械夹11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3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第二机械夹21包括具有第一啮合齿2111的第三夹臂211,以及具有第二啮合齿2121的第四夹臂212;所述第一啮合齿2111和所述第二啮合齿2121啮合;所述第三夹臂211和所述第四夹臂 212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所述待加工件10的第二夹持部;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三夹臂211的转动通过相互啮合第一啮合齿2111和第二啮合齿2121带动所述第四夹臂212转动,从而起到所述第三夹臂211和所述第四夹臂212相互靠近或分离的效果。
39.如图1所示,所述转运组件2还包括第二凸轮131和连接所述第一夹臂111 的第二摆臂杆24;所述第三凸轮23通过所述第二摆臂杆24带动所述第三夹臂 211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夹持部开合。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三凸轮23通过第二摆臂杆24带动所述第三夹臂211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四夹臂212转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机械夹21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4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移动件22包括第四凸轮221 和连接所述第二机械夹21的第三摆臂杆222;所述第四凸轮221通过所述第三摆臂杆222带动所述第二机械夹21升降。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三摆臂杆222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多个相互铰接的多个连接杆。具体地,所述第四凸轮221 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三摆臂杆222上升或下降,从而带动所述第二机械夹21上升或下降,从而起到传递所述待加工件10的作用。
4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拉脚装置还包括托盘组件4;所述托盘组件4包括第五凸轮41、第四摆臂杆42以及与所述第二机械夹21相对设置的托盘43;所述第四摆臂杆42连接所述托盘43,所述第五凸轮41通过所述第四摆臂杆42带动所述托盘43升降,以拖住所述第二机械夹21夹住的所述待加工件10。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五凸轮41的转动,通过所述第四摆臂杆42带动所述托盘43上升或下降,从而所述托盘43可以拖住所述第二机械夹21夹持的所述待加工件10的底部。本发明中,所述托盘组件4的设置,可以避免所述第二机械夹21夹持的待加工件10发生脱落的风险,且所述托盘组件4可以起到定位所述待加工件10的作用,提高了待加工件10的加工质量。
4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3以及图8所示,所述拉脚装置还包括过渡盘组件5;所述过渡盘组件5包括驱动件51、筒柱52、圆盘53以及安装在所述圆盘 53上的多个第四机械夹54;所述筒柱52一端连接所述驱动件51,所述筒柱52 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圆盘53;所述驱动件51通过所述筒柱52带动所述圆盘53和所述第四机械夹54转动。可以理解地,多个所述第四机械夹54等间距环形设置在所述圆盘53上;作为优选,所述驱动件51为分割器。具体地,所述驱动件51驱动所述圆盘53转动,从而带动多个所述第四机械夹54依次旋转至所述第二机械夹21的上方,当所述第四凸轮221带动所述第二机械夹21上升预设距离后,所述第四机械从所述第二机械夹21上夹取所述待加工件10之后,从而所述第三机械夹31夹住所述第四机械夹54夹持的待加工件10的引脚101,并拉升。本发明中,所述过渡盘组件5可以依次从所述第二机械夹21上夹持多个所述待加工件10,从而提高了该拉脚装置的加工效率。
4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二移动件32包括第六凸轮321 和连接所述第五凸轮41的第五摆臂杆322;所述第六凸轮321通过所述第五摆臂杆322带动所述第三机械夹31升降。所述第五摆臂杆322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相互铰接的多个连接杆。具体地,当所述第三机械夹31夹住所述待加工件 10的引脚101后,所述第六凸轮321带动所述第五摆臂杆322带动所述第三机械夹31上升一定高度,从而可将所述待加工件10的引脚101拉长,完成所述待加工件10的加工工作。
44.作为优选,如图1所示,所述第五摆臂杆322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筒体的内孔连接所述第三机械夹31。所述连接柱闯过所述转筒的内孔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该拉脚装置的紧凑型。
4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3及图4所示,所述第三机械夹31包括第五夹臂311和第六夹臂312;所述拉脚装置还包括开合组件6,所述开合组件6包括第七凸轮61、第六摆臂杆62以及开合块63;所述开合块63位于所述夹臂和所述第六夹臂312之间,所述开合块63、所述第五夹臂311以及所述第六夹臂312 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所述待加工件10的引脚101的第三夹持部;所述第七凸轮61 通过所述第六摆臂杆62带动所述开合块63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三夹持臂夹持或松开所述待加工件10的引脚101上料组件1、转运组件2以及拉脚组件3;具体地,当所述第七凸轮61通过所述第六摆臂杆62带动所述开合块63下降时,所述第三夹持部将夹持所述待加工件10的引脚101,当所述第七凸轮61通过所述第六摆臂杆62带动所述开合块63上升时,所述第三夹持部将松开夹持的所述待加工件10的引脚101。本发明中,所述第三机械夹31的开合的控制简单,降低了该拉脚装置的制造成本。
46.作为优选,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凸轮131、所述第二凸轮131、所述第三凸轮23、所述第四凸轮221、所述第五凸轮41、所述第六凸轮321以及所述第七凸轮61均安装在同一根
转轴上,从而提高了该拉脚装置的紧凑性。
47.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拉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组件、转运组件以及拉脚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包括用于夹持待加工件的第一机械夹,以及用于转运所述第一机械夹的转盘;所述转运组件包括从所述第一机械夹上夹取所述待加工件的第二机械夹,以及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机械夹移动的第一移动件;所述拉脚装置第三机械夹和用于带动所述第三机械夹移动的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三机械夹用于夹持位于第二机械夹上的所述待加工件的引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组件还包括第三移动件和第一凸轮;所述第一机械夹和所述第一凸轮均安装在所述转盘上,且所述第一凸轮带动所述第一机械夹开合;所述第三移动件包括第二凸轮和连接所述转盘的第一摆臂杆;所述第二凸轮通过所述第一摆臂杆带动所述转盘升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械夹包括均转动安装在所述转盘上的第一夹臂、第二夹臂、转柱;所述转柱连接在所述第一夹臂,且与所述第一凸轮抵接;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所述待加工件的第一夹持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上设有转接部,所述第二夹臂上设有转接槽,所述第一夹臂通过安装在所述转接槽内的所述转接部带动所述第二夹臂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械夹包括具有第一啮合齿的第三夹臂,以及具有第二啮合齿的第四夹臂;所述第一啮合齿和所述第二啮合齿啮合;所述第三夹臂和所述第四夹臂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所述待加工件的第二夹持部;所述转运组件还包括第三凸轮和连接所述第一夹臂的第二摆臂杆;所述第三凸轮通过所述第二摆臂杆带动所述第三夹臂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夹持部开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件包括第四凸轮和连接所述第二机械夹的第三摆臂杆;所述第四凸轮通过所述第三摆臂杆带动所述第二机械夹升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脚装置还包括托盘组件;所述托盘组件包括第五凸轮、第四摆臂杆以及与所述第二机械夹相对设置的托盘;所述第四摆臂杆连接所述托盘,所述第五凸轮通过所述第四摆臂杆带动所述托盘升降,以拖住所述第二机械夹夹住的所述待加工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脚装置还包括过渡盘组件;所述过渡盘组件包括驱动件、筒柱、圆盘以及安装在所述圆盘上的多个第四机械夹;所述筒柱一端连接所述驱动件,所述筒柱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圆盘;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筒柱带动所述圆盘和所述第四机械夹转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件包括第六凸轮和连接所述第六凸轮的第五摆臂杆;所述第六凸轮通过所述第五摆臂杆带动所述第三机械夹升降。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机械夹包括第五夹臂和第六夹臂;所述拉脚装置还包括开合组件,所述开合组件包括第七凸轮、第六摆臂杆以及开合块;所述开合块位于所述夹臂和所述第六夹臂之间,所述开合块、所述第五夹臂以及所述第六夹臂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所述待加工件的引脚的第三夹持部;所述第七凸轮通过所述第六
摆臂杆带动所述开合块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三夹持臂夹持或松开所述待加工件的引脚。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电容器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拉脚装置。该拉脚装置,包括上料组件、转运组件以及拉脚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包括用于夹持待加工件的第一机械夹,以及用于转运所述第一机械夹的转盘;所述转运组件包括从所述第一机械夹上夹取所述待加工件的第二机械夹,以及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机械夹移动的第一移动件;所述拉脚装置包括第三机械夹和用于带动所述第三机械夹移动的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三机械夹用于夹持位于第二机械夹上的所述待加工件的引脚。本发明中,该拉脚装置的结构紧凑,提高了待加工件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降低了待加工件的制造成本。的制造成本。的制造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眭柏林 杨君成 余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诚捷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5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