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专利技术属于伸缩锁,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写字楼和商铺等玻璃门、汽车车门等门类上锁。
背景技术:
2.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成为浪潮,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安全化、智能化、个性化、便捷化等充满乐趣的生活方式。在智能家居的实际应用场景中,智能门锁是必不可少的。因其更高的安全性、便捷性等优点,智能门锁已在逐步取代传统门锁。智能门锁对生活的改变是多种多样的,归结起来有如下几大优点,第一是解决了安全问题,传统的门锁结构简单,仅靠着钥匙机械开锁,安全性低。智能门锁以其电子信息独有的特点,在安全性上做了极大的优化,满足了人们对安全的需求;第二是便利性,智能门锁让用户在使用中脱离了钥匙,人体的生物特征和密码等成为了解锁的工具,让用户使用中不再担心钥匙丢失、配钥匙等风险,也不用出门再拿钥匙,解放了钥匙的困扰。第三是智能化,智能门锁的发展之初就有着智能化的基因,以其多样性的开锁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3.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激增,汽车也渐渐普及,“停车难、停车乱”问题日益凸显。面对种种违停乱放,大多管理单位也苦于无法可依,无权行使。惯用的锁车轮和放气方式合理但不合法,可以收取停车费用,但无权锁车限制他人自由和损坏他人财产。所以经常出现管理上的矛盾和收费舞弊行为,甚至引发不和谐的社会负面影响。针对具体问题,在合法的前提下对车辆进行一定的限制和处罚,纠正车主的不良习惯,才能治理违停乱放,还城市一个整洁、畅通的道路。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伸缩锁,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锁体、第二锁体、伸缩连接杆,所述伸缩连接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一锁体连接,所述第一锁体可在连接点转动,所述伸缩连接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锁体连接,所述第二锁体可在连接点转动,所述伸缩连接杆可以伸缩调节长度,拉伸所述伸缩连接杆可将所述第一锁体和所述第二锁体往两边撑开,所述伸缩连接杆上设置有限位装置,可将所述伸缩连接杆在任意长度限位,防止所述伸缩连接杆收缩。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体包括第一上壳、第一底壳、第一电源、控制单元、第一挂钩、第一软胶套、第一插销装置、第一连接块、喇叭、二维码面板,所述第一电源、所述控制单元及所述喇叭均设置在所述第一上壳内,所述第一挂钩和所述第一软胶套设置在第一底壳外侧,所述第一插销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壳内侧,所述第一连接块一端和所述第一底壳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另一端和所述伸缩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的输出端和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喇叭的输入端和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维码面板设置为开锁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二维码面板可设置为指纹识别、虹膜、密码、蓝牙、nfc等传感器。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销装置包括插销、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一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卡扣、卡扣复位弹簧、插销支架、卡扣支架、推杆、保护套、解锁开关、停止开关、开关支架、电机装置,所述第一导轨一端和所述第一底壳连接,所述第一导轨另一端和所述第一上壳连接,所述第二导轨一端和所述第一底壳连接,所述第二导轨另一端和所述第一上壳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保护套设置在所述插销上,所述插销一端和所述插销支架连接,所述推杆设置在所述插销支架上,所述插销支架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插销支架可沿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直线往复滑动,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扣复位弹簧均设置在所述卡扣支架内,所述解锁开关设置在所述卡扣支架内,所述停止开关设置在所述开关支架上,所述开关支架设置所述卡扣支架上,所述电机装置设置在所述卡扣支架上,所述卡扣支架设置在所述底壳上,所述卡扣一端和所述卡扣复位弹簧接触,所述卡扣另一端和所述推杆接触,所述电机装置驱动所述卡扣在所述卡扣支架内往复直线运动。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一凸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入端和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一卡扣接触。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锁体包括第二上壳、第二底壳、第二软胶套、第二电源、第二挂钩、第二插销装置、第二连接块、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上壳外表面,所述第二挂钩和所述第二软胶套设置在第二底壳外侧,所述第二插销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壳内侧,所述第二连接块一端和所述第二底壳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另一端和所述伸缩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设置在所述第二上壳内,所述第二电源的输出端和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太阳能板的输出端和所述电源的输入端相连。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插销装置结构和所述第一插销装置结构设置完全相同。
11.进一步地,所述伸缩连接杆包括滑轨、上壳、底壳、按钮、按钮复位弹簧、伸缩杆、限位装置,所述滑轨一端和所述第一锁体的第一连接块连接,所述按钮弹簧设置在所述按钮上,所述按钮设置在所述底壳上,所述底壳设置在所述滑轨底面,所述上壳和所述底壳连接,所述限位装置设置在所述滑轨上,所述伸缩杆设置在所述滑轨上,所述伸缩杆可沿所述滑轨滑动,所述伸缩杆一端和所述第二锁体的第二连接块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弹片、销钉、扭簧,所述所述扭簧和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销钉上,所述销钉设置所述滑轨上。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可适用不同宽度和不同方向安装的门把手。二、安全性高、操作便捷、开锁方式多种多样。三、本技术可对违停乱放车辆进行一定程度限制,且不损坏车辆。四、本技术可与云端数据库连接,可远程开锁或授权开锁,可无人值守自助缴费解锁,提高服务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第一锁体的分解图。
16.图3第一插销装置的分解图。
17.图4第二锁体的分解图。
18.图5伸缩连接杆的分解图。
19.附图标号说明:1.第一锁体;2.伸缩连接杆;3.第二锁体;11.第一上壳;12.二维码面板;13.喇叭;14.第一电源;15.控制单元;16.第一插销装置;17.第一底壳;18.第一连接块;19.第一软胶套;110.第一挂钩;1601.推杆;1602.插销支架;1603.插销;1604.第一复位弹簧;1605.第二复位弹簧;1606.保护套;1607.第一导轨;1608.第二导轨;1609.开关支架;1610.停止开关;1611.电机装置;1612.解锁开关;1613.卡扣复位弹簧;1614.卡扣;1615.卡扣支架;16111.凸轮;16112.电机;31.太阳能板;32.第二上壳;33.第二插销装置;34.第二电源;35.第二连接块;36.第二底壳;37.第二软胶套;38.第二挂钩;21.上壳;22.伸缩杆;23.限位装置;24.滑轨;25.底壳;26.按钮复位弹簧;27.按钮;231.销钉;232.弹片;233.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20.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伸缩锁,第一锁体1、伸缩连接杆2、第二锁体3。所述伸缩连接杆2的一端和所述第一锁体1连接,所述伸缩连接杆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锁体3连接。所述第一锁体包括第一上壳11、第一底壳17、第一电源14、控制单元15、第一挂钩110、第一软胶套19、第一插销装置16、第一连接块18、喇叭13、二维码面板12。所述第二锁体包括第二上壳32、第二底壳36、第二软胶套37、第二电源34、第二挂钩38、第二插销装置33、第二连接块35、太阳能板31。述伸缩连接杆包括滑轨24、上壳21、底壳25、按钮27、按钮复位弹簧26、伸缩杆22、限位装置23。本实用新型是对两个门进行上锁,上锁后可通过多种方式解锁,安全、便捷且效率高。
21.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是半自动的伸缩锁装置,上锁前先将所述伸缩连接杆2调整到适应门把手之间距离的长度,再将所述第一锁体1的第一挂钩110和所述第二锁体3的第二挂钩38分别勾住左右两个门把手上,最后按下所述第一锁体1的推杆和所述第二锁体2的推杆,将所述插销1603按压到位后完成上锁。上锁后所述挂钩、插销和底壳形成的一个闭环,将门把手牢牢套住,使得锁体无法私自拆卸。
22.具体地,所述伸缩杆22内侧设置有并列的长方形凹槽,所述伸缩杆22可沿所述滑轨24滑动,所述弹片232和所述扭簧233用销钉231固定在所述滑轨24上,所述弹片232是以所述销钉231为支点的杠杆,所述弹片232在所述扭簧233的弹力下一端卡入所述伸缩杆22内侧槽内,限制伸缩杆22伸缩。调节长度时,用手按压所述按钮27,所述弹片232一端受所述按钮27压力,压力大于所述扭簧233的弹力时另一端则翘起,当翘起的那端脱离所述伸缩杆22内侧长方形凹槽后即可用手拉动伸缩杆22伸缩。所述伸缩杆拉伸至所需长度后松开所述按钮27,所述按钮27在所述按钮复位弹簧26的弹力下复位,所述弹片232在所述扭簧233的弹力下卡入该位置对应的所述伸缩杆22内侧的凹槽内,即完成长度调整。
23.具体地,所述插销1603上设置有一个卡槽,所述1603插销、所述插销支架1602和所述推杆1601三者连接在一起,所述卡扣1614在所述卡扣复位弹簧1613的弹力作用下始终和所述插销1603接触。当按压所述推杆1601后,所述插销1603往下运动,直至卡扣卡入所述插销槽内,从而将所述插销1603卡住,即完成上锁。
24.具体地,本伸缩锁内设置了所述控制单元15,所述第一电源14和所述第二电源34
同时给所述控制单元15供电,所述控制单元15控制两个所述电机装置1611。用户扫码解锁,后台读取解锁人信息,记录开锁相关信息并发送解锁指令到所述控制单元15。所述控制单元15控制所述电机16112驱动所述凸轮16111转动,所述凸轮16111接触到所述卡扣1614后带动所述卡扣1614平移,待所述卡扣1614脱离所述插销1603卡槽,所述插销1603在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604和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605的弹力下往回弹,同时所述卡扣1614平移触发所述解锁开关1612,所述控制单元15控制所述喇叭13播报解锁成功提示语音。当所述凸轮16111脱开所述卡扣1614后,所述卡扣1614在所述卡扣复位弹簧1613弹力下回弹至接触所述插销1603位置。所述凸轮16111转动至触发停止开关1610后所述电机16112停止转动,即完成解锁。
25.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伸缩锁,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锁体、第二锁体、伸缩连接杆,所述伸缩连接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一锁体连接,所述第一锁体可在连接点转动,所述伸缩连接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锁体连接,所述第二锁体可在连接点转动,所述伸缩连接杆可以伸缩调节长度,拉伸所述伸缩连接杆可将所述第一锁体和所述第二锁体往两边撑开,所述伸缩连接杆上设置有限位装置,可将所述伸缩连接杆在任意长度限位,防止所述伸缩连接杆收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伸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体包括第一上壳、第一底壳、第一电源、控制单元、第一挂钩、第一软胶套、第一插销装置、第一连接块、喇叭、二维码面板,所述第一电源、所述控制单元及所述喇叭均设置在所述第一上壳内,所述第一挂钩和所述第一软胶套设置在第一底壳外侧,所述第一插销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壳内侧,所述第一连接块一端和所述第一底壳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另一端和所述伸缩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的输出端和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喇叭的输入端和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维码面板设置为开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伸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码面板可设置为指纹识别、虹膜、密码、蓝牙、nfc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伸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销装置包括插销、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一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卡扣、卡扣复位弹簧、插销支架、卡扣支架、推杆、保护套、解锁开关、停止开关、开关支架、电机装置,所述第一导轨一端和所述第一底壳连接,所述第一导轨另一端和所述第一上壳连接,所述第二导轨一端和所述第一底壳连接,所述第二导轨另一端和所述第一上壳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保护套设置在所述插销上,所述插销一端和所述插销支架连接,所述推杆设置在所述插销支架上,所述插销支架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插销支架可沿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直线往复滑动,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扣复位弹簧均设置在所述卡扣支架内,所述解锁开关设置在所述卡扣支架内,所述停止开关设置在所述开关支架上,所述开关支架设置所述卡扣支架上,所述电机装置设置在所述卡扣支架上,所述卡扣支架设置在所述底壳上,所述卡扣一端和所述卡扣复位弹簧接触,所述卡扣另一端和所述推杆接触,所述电机装置驱动所述卡扣在所述卡扣支架内往复直线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伸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以及安装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凸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入端和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凸轮和所述卡扣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伸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体包括第二上壳、第二底壳、第二软胶套、第二电源、第二挂钩、第二插销装置、第二连接块、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上壳外表面,所述第二挂钩和所述第二软胶套设置在第二底壳外侧,所述第二插销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壳内侧,所述第二连接块一端和所述第二底壳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另一端和所述伸缩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设置在所述第二上壳内,所述第二电源的输出端和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太阳能板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电源的输入端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伸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销装置结构和第一插销装置结构设置完全相同,以下不再作详细说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伸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连接杆包括滑轨、上壳、底壳、按钮、按钮复位弹簧、伸缩杆、限位装置,所述滑轨一端和所述第一锁体的第一连接块连接,所述按钮弹簧设置在所述按钮上,所述按钮设置在所述底壳上,所述底壳设置在所述滑轨底面,所述上壳和所述底壳连接,所述限位装置设置在所述滑轨上,所述伸缩杆设置在所述滑轨上,所述伸缩杆可沿所述滑轨滑动,所述伸缩杆一端和所述第二锁体的第二连接块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伸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弹片、销钉、扭簧,所述扭簧和卡扣设置在所述销钉上,所述销钉设置所述滑轨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涉及一种伸缩锁,包括第一锁体、第二锁体、伸缩连接杆。所述伸缩连接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一锁体连接,所述伸缩连接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锁体连接。所述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分别锁住两个把手,所述第一锁体和所述第二锁体均可转动90
技术研发人员:纪世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整合市场管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5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