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床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台钳。
背景技术:
2.台钳,又称虎钳、台虎钳,是夹持、固定工件以便进行加工的一种工具,使用十分广泛。平口虎钳是常用一种台钳,是刨床、铣床、钻床、磨床、插床的主要夹具,广泛用于各种平面、孔、沟槽、角度等加工。
3.平口虎钳包括底座、固定钳体、移动钳体和丝杠,固定钳体固定连接在底座上,丝杠通过轴承安装在移动钳体上,底座上还固定有螺母,丝杠穿设在螺母中并形成螺纹连接。固定钳体具有呈平面状的固定夹持面,移动钳体上具有呈平面状的移动夹持面,移动夹持面与固定夹持面相互平行且相对设置,移动夹持面与固定夹持面之间形成钳口。丝杆转动能够驱动移动钳体靠近或者远离固定钳体,从而调整钳口宽度的大小。使用平口虎钳时,将工件放置到钳口内,然后丝杆转动使钳体移动并靠近固定钳体,利用固定夹持面和移动夹持面将工件夹住。
4.由于固定夹持面和移动夹持面为平行设置的平面,对夹持工件的形状具有一定要求,如工件上一般有与固定夹持面或者移动夹持面配合的定位平面。在夹持呈葫芦状的工件时,由于葫芦状的工件上具有一大一小两个球体,用平口虎钳进行夹持时,移动夹持面和固定夹持面均只能与大球体形成点接触,造成该葫芦状工件无法夹紧定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台钳,解决了现有的台钳无法夹持葫芦状工件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台钳,包括底座以及两个用于夹持工件的夹持组件,所述底座上具有两个钳体,且其中一个钳体能够相对另一钳体移动,两个夹持组件相对设置并分别安装在两个钳体上,两个夹持组件之间形成钳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可转动的铰接于钳体的一级转体,所述一级转体朝向钳口的一面上开设有呈圆弧形的一级转槽,所述一级转槽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一级转体转动轴的两侧;所述一级转槽内配合嵌装有可转动的二级转体,所述二级转体朝向钳口的一面上开设有呈圆弧形的二级转槽,所述二级转槽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二级转体转动轴的两侧;所述二级转槽内配合嵌装有可转动的三级转体,所述三级转体朝向钳口的一面上开设有呈圆弧形的三级转槽,所述三级转槽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三级转体转动轴的两侧;所述三级转槽内配合嵌装有可转动的四级转体,所述四级转体朝向钳口的一面上开设有呈v形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两侧面分别位于四级转体转动轴的两侧。
8.工件呈葫芦状,将工件放置到钳口内,工件的小球体和大球体分别对应两对二级转体的位置,两个钳体相对靠拢使夹持组件不断靠近工件。随着工件与夹持组件的靠近,在一个夹持组件上,首先与工件大球体最接近的其中一个四级转体的定位槽侧面接触到工件
大球体,由于定位槽的两侧面分别位于四级转体转动轴的两侧,四级转体受力发生转动使定位槽的两个侧面均贴靠在工件大球体上;同时该四级转体对三级转体施加压力,由于三级转槽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三级转体转动轴的两侧,三级转体转动使该三级转体上的另一个四级转体靠近工件大球体,该四级转体与工件大球头接触后受力转动并使对应定位槽的两侧面与工件大球体贴靠;同时由于二级转槽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二级转体转动轴的两侧,一个三级转体受力后会驱动该二级转体转动,使另一个三级转体上的其中一个四级转体先接触到工件大球体,且该四级转体受力转动实现定位槽两个侧面贴靠在工件大球体上,而该三级转体和其上的另一个四级转体适应性转动,使另一个四级转体定位槽的两侧面也贴靠在工件大球体上;同时由于一级转槽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一级转体转动轴的两侧,一个二级转体受力后会驱动一级转体转动,使另一个二级转体上的其中一个四级转体能够贴靠到工件小球体上并受力转动,其中的二级转体、三级转体和其余四级转体受力后也发生适应性转动。在另一个夹持组件上,四级转体、三级转体、二级转体和一级转体也同步进行自适应转动。通过力的传递,直到所有四级转体、三级转体、二级转体和一级转体均达到受力平衡,这时所有四级转体的定位槽侧面均贴靠在工件上将工件夹紧定位。
9.本台钳中四级转体、三级转体、二级转体和一级转体的设置使每个夹持组件均具有八个四级转体,并形成八个定位槽和十六个夹持面,同时夹持组件的四级转体、三级转体、二级转体和一级转体在夹持过程中能够根据工件的外形结构自适应进行转动,从而使四级转体上定位槽的侧面贴靠在工件表面上形成稳定的夹持。因此,相比于普通的平口虎钳,本台钳能够夹持葫芦状的工件,且夹持稳定。
10.在上述的台钳中,所述一级转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分别固定有第一挡板,所述二级转体上下定位于两个第一挡板之间。两个第一挡板对二级转体具有上下定位作用,使二级转体在一级转槽中嵌装稳定且转动稳定,从而使台钳工作稳定,保证台钳能够夹紧工件。
11.在上述的台钳中,所述二级转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分别固定有第二挡板,所述三级转体上下定位于两个第二挡板之间。两个第二挡板对三级转体具有上下定位作用,使三级转体在二级转槽中嵌装稳定且转动稳定,从而使台钳工作稳定,保证台钳能够夹紧工件。
12.在上述的台钳中,所述第一挡板朝向钳口的一侧上开设有与第二挡板对应设置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底面上具有凸出的凸起部,所述第二挡板靠近一级转体的一侧嵌入到容纳槽中,且第二挡板上开设有与凸起部对应的避让槽,所述凸起部嵌入到避让槽中,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具有避免两者发生运动干涉的转动间隙。
13.第二挡板嵌入到容纳槽中使第二挡板在二级转体上具有足够的固定空间,使第二挡板在二级转体上固定稳定,保证第二挡板对三级转体的定位作用,使三级转体转动稳定。同时凸起部和避让槽的设置使第一挡板能够对二级转体实现稳定的定位,保证第一挡板对二级转体的定位作用,使二级转体转动稳定。而转动间隙的设置则能够避免在二级转体转动时第二挡板与第一挡板发生干涉,使二级转体能够根据工件外形顺利的自适应转动,保证台钳能够夹紧异形工件。
14.在上述的台钳中,所述第二挡板朝向钳口的一侧上具有凸出的且与四级转体对应设置的凸出部,所述四级转体上下定位于两个对应的凸出部之间,所述三级转体上固定有
第一磁铁,所述四级转体通过第一磁铁吸附在三级转槽中。
15.凸出部对四级转体具有定位作用,使四级转体转动稳定。第一磁铁能够使四级转体更稳定的嵌装在三级转槽中,从而进一步使四级转体转动稳定,保证台钳能够夹紧异形工件。
16.在上述的台钳中,所述第二挡板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在二级转体上,每个第二挡板上均连接有两个固定螺栓,且两个固定螺栓分别位于避让槽的两侧,所述固定螺栓的头部位于容纳槽中。
17.两个固定螺栓分别位于避让槽的两侧使第二挡板在二级转体中固定稳定,固定螺栓的头部位于容纳槽中则可以避免固定螺栓与第一挡板之间发生干涉,从而使台钳使用稳定,保证能够夹紧异形工件。
18.在上述的台钳中,所述一级转体上设置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孔内穿设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的下端伸出铰接孔后与钳体螺纹连接,所述铰接轴的上端伸出一级转体并设置有挡沿,所述挡沿抵靠在一级转体上。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装夹调试时可以先不拧紧铰接轴,通过铰接轴使一级转体转动连接在钳体上,在工件夹紧后可以再将铰接轴拧紧,使一级转体固定在钳体上,以方便后续工件的批量生产。
19.在上述的台钳中,所述铰接轴还穿过第一挡板,且挡沿抵靠在位于一级转体上方的第一挡板上。这样使第一挡板在一级转体上固定稳定,从而更好地对二级转体进行定位。
20.在上述的台钳中,位于一级转体上方的第一挡板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在一级转体上,位于一级转体下方的第一挡板通过销钉铆接在一级转体上。通过连接螺栓固定第一挡板,使第一挡板可拆卸进行维修。通过销钉固定第一挡板,销钉没入到第一挡板中,避免第一挡板与钳体发生运动干涉。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22.在钳体上设置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一级转体、二级转体、三级转体和四级转体,夹持组件在夹持工件的过程中能够自适应进行转动使定位槽的侧面贴靠在工件将工件夹紧。设置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对二级转体、三级转体和四级转体进行上下定位,使台钳工作稳定。三级转体上设置磁铁,四级转体通过磁铁吸附在三级转槽中,使台钳工作稳定。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设置转动间隙,第一挡板上具有容纳槽和凸起部,第二挡板上具有避让槽,使二级转体、三级转体和四级转体定位稳定的同时避免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发生干涉,使台钳工作稳定。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台钳的立体图;
24.图2是本台钳中夹持组件的立体图;
25.图3是本台钳中夹持组件拆除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后的立体图;
26.图4是本台钳的剖视图;
27.图5是本台钳夹持葫芦状工件时的示意图。
28.图中,1、底座;2、钳体;2a、钳身;2b、连接板;3、夹持组件;4、钳口;5、一级转体;5a、一级转槽;5b、铰接孔;6、二级转体;6a、二级转槽;7、三级转体;7a、三级转槽;7b、第一磁铁;8、四级转体;8a、定位槽;9、第一挡板;9a、容纳槽;9b、凸起部;10、第二挡板;10a、避让槽;
10b、凸出部;11、转动间隙;12、铰接轴;12a、挡沿;13、连接螺栓;14、固定螺栓;15、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30.实施例一
31.如图1-图4所示,一种台钳,包括底座1,底座1上具有两个钳体2,且其中一个钳体2能够相对另一钳体2水平移动。钳体2包括钳身2a和连接板2b,其中一个钳身2a可滑动的安装在底座1上,另一个钳身2a一体连接在底座1上。两个连接板2b相对设置并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两个钳身2a上。底座1与钳身2a的结构为现有的平口虎钳结构,本实施例不再详述。台钳还包括两个用于夹持工件15的夹持组件3,两个夹持组件3相对设置并分别安装在两个钳体2上,两个夹持组件3之间形成钳口4。为了安装方便,夹持组件3安装在连接板2b的上端面上。
32.夹持组件3包括可转动的铰接于连接板2b上端面的一级转体5,一级转体5朝向钳口4的一面上开设有呈圆弧形的一级转槽5a,一级转槽5a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一级转体5转动轴的两侧。一级转体5与钳体2之间设置有铰接轴12,一级转体5上设置有铰接孔5b,铰接轴12穿设在铰接孔5b中,两个一级转槽5a对称设置并分别位于铰接孔5b的两侧。铰接轴12的下端伸出铰接孔5b后与连接板2b螺纹连接,铰接轴12的上端伸出一级转体5并设置有挡沿12a。一级转体5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分别固定有第一挡板9,第一挡板9具有穿孔,铰接轴12还穿过穿孔,当穿孔孔径小于挡沿12a时,挡沿12a抵靠在位于一级转体5上方的第一挡板9上,当穿孔孔径大于挡沿12a时,挡沿12a也可以直接抵靠在一级转体5上。位于一级转体5上方的第一挡板9通过连接螺栓13固定连接在一级转体5上,连接螺栓13有两个并分别位于铰接轴12的两侧。位于一级转体5下方的第一挡板9通过销钉铆接在一级转体5上,销钉有两个并分别位于铰接轴12的两侧。
33.一级转槽5a内配合嵌装有可转动的二级转体6,二级转体6上下定位于两个第一挡板9之间。为了使二级转体6在一级转槽5a内安装稳定,在一级转槽5a的底面上镶嵌有一级磁铁,通过一级磁铁将二级转体6吸附在一级转槽5a内。二级转体6朝向钳口4的一面上开设有呈圆弧形的二级转槽6a,二级转槽6a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二级转体6转动轴的两侧。二级转体6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分别固定有第二挡板10,第一挡板9与第二挡板10之间具有避免两者发生运动干涉的转动间隙11。第一挡板9朝向钳口4的一侧上开设有与第二挡板10对应设置的容纳槽9a,容纳槽9a的底面上具有凸出的凸起部9b,第二挡板10靠近一级转体5的一侧嵌入到容纳槽9a中,且第二挡板10上开设有与凸起部9b对应的避让槽10a,凸起部9b嵌入到避让槽10a中。第二挡板10通过固定螺栓14固定连接在二级转体6上,每个第二挡板10上均连接有两个固定螺栓14,且两个固定螺栓14分别位于避让槽10a的两侧,固定螺栓14的头部位于容纳槽9a中。或者位于二级转体6上方的第二挡板10通过两个固定螺栓14固定连接在二级转体6上,两个固定螺栓14分别位于避让槽10a的两侧,位于二级转体6下方的第二挡板10通过两个销钉铆接在第二转体上,两个销钉分别位于避让槽10a的两侧。
34.二级转槽6a内配合嵌装有可转动的三级转体7,三级转体7上下定位于两个第二挡板10之间。为了使三级转体7在二级转槽6a内安装稳定,在二级转槽6a的底面上镶嵌有二级
磁铁,通过二级磁铁将三级转体7吸附在二级转槽6a内。三级转体7朝向钳口4的一面上开设有呈圆弧形的三级转槽7a,三级转槽7a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三级转体7转动轴的两侧。
35.三级转槽7a内配合嵌装有可转动的四级转体8,四级转体8朝向钳口4的一面上开设有呈v形的定位槽8a,定位槽8a的两侧面分别位于四级转体8转动轴的两侧。第二挡板10朝向钳口4的一侧上具有凸出的且与四级转体8对应设置的凸出部10b,四级转体8上下定位于两个对应的凸出部10b之间。三级转体7上固定有第一磁铁7b,四级转体8通过第一磁铁7b吸附在三级转槽7a中。
36.如图5所示,工件15呈葫芦状,将工件15放置到钳口4内,工件15的小球体和大球体分别对应两对二级转体6的位置,两个钳体2相对靠拢使夹持组件3不断靠近工件15。随着工件15与夹持组件3的靠近,在一个夹持组件3上,首先与工件15大球体最接近的其中一个四级转体8的定位槽8a侧面接触到工件15大球体,由于定位槽8a的两侧面分别位于四级转体8转动轴的两侧,四级转体8受力发生转动使定位槽8a的两个侧面均贴靠在工件15大球体上;同时该四级转体8对三级转体7施加压力,由于三级转槽7a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三级转体7转动轴的两侧,三级转体7转动使该三级转体7上的另一个四级转体8靠近工件15大球体,该四级转体8与工件15大球头接触后受力转动并使对应定位槽8a的两侧面与工件15大球体贴靠;同时由于二级转槽6a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二级转体6转动轴的两侧,一个三级转体7受力后会驱动该二级转体6转动,使另一个三级转体7上的其中一个四级转体8先接触到工件15大球体,且该四级转体8受力转动实现定位槽8a两个侧面贴靠在工件15大球体上,而该三级转体7和其上的另一个四级转体8适应性转动,使另一个四级转体8定位槽8a的两侧面也贴靠在工件15大球体上;同时由于一级转槽5a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一级转体5转动轴的两侧,一个二级转体6受力后会驱动一级转体5转动,使另一个二级转体6上的其中一个四级转体8能够贴靠到工件15小球体上并受力转动,其中的二级转体6、三级转体7和其余四级转体8受力后也发生适应性转动。在另一个夹持组件3上,四级转体8、三级转体7、二级转体6和一级转体5也同步进行自适应转动。通过力的传递,直到所有四级转体8、三级转体7、二级转体6和一级转体5均达到受力平衡,这时所有四级转体8的定位槽8a侧面均贴靠在工件15上将工件15夹紧定位。
37.本台钳中四级转体8、三级转体7、二级转体6和一级转体5的设置使每个夹持组件3均具有八个四级转体8,并形成八个定位槽8a和十六个夹持面,同时夹持组件3的四级转体8、三级转体7、二级转体6和一级转体5在夹持过程中能够根据工件15的外形结构自适应进行转动,从而使四级转体8上定位槽8a的侧面贴靠在工件15表面上形成稳定的夹持。因此,相比于普通的平口虎钳,本台钳能够夹持葫芦状的工件15,且夹持稳定。另外,除了葫芦状工件,其他类似具有大小球体的工件,或者扳手类工件等,本台钳均能够适用。
38.在生产过程中,在调试时可以先不拧紧铰接轴12,通过铰接轴12使一级转体5转动连接在钳体2上,在工件15夹紧后再将铰接轴12拧紧,使一级转体5固定在钳体2上,以方便后续工件15的批量生产。
39.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台钳,包括底座(1)以及两个用于夹持工件(15)的夹持组件(3),所述底座(1)上具有两个钳体(2),且其中一个钳体(2)能够相对另一钳体(2)移动,两个夹持组件(3)相对设置并分别安装在两个钳体(2)上,两个夹持组件(3)之间形成钳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3)包括可转动的铰接于钳体(2)的一级转体(5),所述一级转体(5)朝向钳口(4)的一面上开设有呈圆弧形的一级转槽(5a),所述一级转槽(5a)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一级转体(5)转动轴的两侧;所述一级转槽(5a)内配合嵌装有可转动的二级转体(6),所述二级转体(6)朝向钳口(4)的一面上开设有呈圆弧形的二级转槽(6a),所述二级转槽(6a)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二级转体(6)转动轴的两侧;所述二级转槽(6a)内配合嵌装有可转动的三级转体(7),所述三级转体(7)朝向钳口(4)的一面上开设有呈圆弧形的三级转槽(7a),所述三级转槽(7a)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三级转体(7)转动轴的两侧;所述三级转槽(7a)内配合嵌装有可转动的四级转体(8),所述四级转体(8)朝向钳口(4)的一面上开设有呈v形的定位槽(8a),所述定位槽(8a)的两侧面分别位于四级转体(8)转动轴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钳,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转体(5)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分别固定有第一挡板(9),所述二级转体(6)上下定位于两个第一挡板(9)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台钳,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转体(6)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分别固定有第二挡板(10),所述三级转体(7)上下定位于两个第二挡板(10)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台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9)朝向钳口(4)的一侧上开设有与第二挡板(10)对应设置的容纳槽(9a),所述容纳槽(9a)的底面上具有凸出的凸起部(9b),所述第二挡板(10)靠近一级转体(5)的一侧嵌入到容纳槽(9a)中,且第二挡板(10)上开设有与凸起部(9b)对应的避让槽(10a),所述凸起部(9b)嵌入到避让槽(10a)中,所述第一挡板(9)与第二挡板(10)之间具有避免两者发生运动干涉的转动间隙(11)。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台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10)朝向钳口(4)的一侧上具有凸出的且与四级转体(8)对应设置的凸出部(10b),所述四级转体(8)上下定位于两个对应的凸出部(10b)之间,所述三级转体(7)上固定有第一磁铁(7b),所述四级转体(8)通过第一磁铁(7b)吸附在三级转槽(7a)中。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台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10)通过固定螺栓(14)固定连接在二级转体(6)上,每个第二挡板(10)上均连接有两个固定螺栓(14),且两个固定螺栓(14)分别位于避让槽(10a)的两侧,所述固定螺栓(14)的头部位于容纳槽(9a)中。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6所述的台钳,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转体(5)上设置有铰接孔(5b),所述铰接孔(5b)内穿设有铰接轴(12),所述铰接轴(12)的下端伸出铰接孔(5b)后与钳体(2)螺纹连接,所述铰接轴(12)的上端伸出一级转体(5)并设置有挡沿(12a),所述挡沿(12a)抵靠在一级转体(5)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台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轴(12)还穿过第一挡板(9),且挡沿(12a)抵靠在位于一级转体(5)上方的第一挡板(9)上。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6所述的台钳,其特征在于,位于一级转体(5)上方的第一挡板(9)通过连接螺栓(13)固定连接在一级转体(5)上,位于一级转体(5)下方的第一挡板(9)通过销钉铆接在一级转体(5)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台钳,属于机床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台钳无法夹持葫芦状工件等问题。一种台钳,包括底座,底座上具有两个钳体,两个钳体上分别安装有一个夹持组件两个夹持组件之间形成钳口,夹持组件包括可转动的铰接于钳体的一级转体,一级转体上开设有两个一级转槽,一级转槽内配合嵌装有可转动的二级转体,二级转体上开设有两个二级转槽,二级转槽内配合嵌装有可转动的三级转体,三级转体上开设有两个三级转槽,三级转槽内配合嵌装有可转动的四级转体,四级转体朝向钳口的一面上开设有呈V形的定位槽,定位槽的两侧面分别位于四级转体转动轴的两侧。本台钳能够夹持葫芦状的工件,且夹持稳定。且夹持稳定。且夹持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 吴嘉乐 於庆丰 王国列 杨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玉环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技术研发日:2021.10.30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5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