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衣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袖口双针装置。
背景技术:
2.双针是服装机械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缝制工艺,双针主要用于加工各类服饰,分为有厚料的和做薄料的,是服装行业必不可少的机器,其特点是大大增强的工作效率,线迹均匀结实漂亮。
3.但现有的双针设备在进行缝制时,待缝制的袖口常常会发生褶皱,影响了双针的工艺质量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可自动压平的袖口双针装置。
5.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袖口双针装置,包括:
7.机架;
8.套板,所述套板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9.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套板的一侧,所述套板、所述第一转轴用于套设有一袖口;
10.第一压平装置,所述第一压平装置可摆动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压平装置包括:第一滚轮,且所述第一滚轮设置在所述袖口的上方;
11.第一传送装置,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可摆动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包括:第二滚轮,且所述第二滚轮设置在所述袖口的一侧;
12.第一张紧装置,所述第一张紧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张紧装置包括:第一摩擦带,所述第一摩擦带可传动的设置在所述袖口的另一侧的外表面;
13.第一卷边装置,所述第一卷边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卷边装置包括:第二摩擦带,所述第二摩擦带可传动的设置在所述袖口的内表面;
14.缝纫机头,所述缝纫机头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缝纫机头用于缝制所述袖口;
15.第二压平装置,所述第二压平装置设置在所述缝纫机头上,所述第二压平装置设置在所述套板的正上方。
16.上述袖口双针装置,其中,还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
17.上述袖口双针装置,其中,还包括:第一驱动臂和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臂带动所述第一压平装置、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往复摆动。
18.上述袖口双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传送装置还包括:
19.第一摆臂,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摆臂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滚轮;
20.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设置在所述第一摆臂上;
21.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带带动所述第二滚轮转动。
22.上述袖口双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压平装置还包括:
23.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臂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一连接带传动连接;
24.第二摆臂,所述第二摆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摆臂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滚轮;
25.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带设置在所述第二摆臂上,所述第二连接带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滚轮传动连接。
26.上述袖口双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张紧装置还包括:
27.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28.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第一摩擦带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传动连接。
29.上述袖口双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卷边装置还包括:
30.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31.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四电机与所述第二摩擦带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传动连接。
32.上述袖口双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上分别设置有橡胶层。
33.上述袖口双针装置,其中,还包括:电控箱,所述电控箱与所述第一驱动器电连接。
34.上述袖口双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器选用电缸、气缸或液压缸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35.本实用新型的双针装置在缝纫机头双针的过程中,设置的第一压平装置、第二压平装置、第三抓压平装置可以实现同步压平,第一张紧装置可以实现袖口张紧,第一卷边装置,可以实现袖口卷边,自动化程度较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3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袖口双针装置的轴测图;
3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袖口双针装置的第一驱动臂的连接图;
3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袖口双针装置的第一传动组件的示意图。
39.附图中:1、机架;2、套板;3、第一转轴;41、第一滚轮;42、第一连接轴;43、第二摆臂;44、第二连接带;51、第二滚轮;52、第一摆臂; 53、第一连接带;61、第一摩擦带;8、缝纫机头;91、第一驱动臂;92、第一驱动器;1001、第一基板;1002、第一转子;1003、第三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4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袖口双针装置的轴测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袖口双针装置的第一驱动臂的连接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袖口双针装置的第一传动组件的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袖口双针装置,包括:
42.机架1,机架1固定设置在地面,起到支撑的作用;
43.套板2,套板2固定设置在机架1的顶面的一侧,套板2的整体形状与袖口的形状匹配,从而便于袖口套在套板2上进行双针操作;
44.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可转动的设置在套板2的一侧,袖口的一端同时套设在套板2的一端、第一转轴3的一端,第一转轴3与袖口的内表面接触,进而带动袖口在套板2转动;
45.第一压平装置,第一压平装置设置在套板2的上方,第一压平装置可以通过摆动角度来实现对袖口的外表面的压紧或松开,即第一压平装置摆动一定角度后压紧套设在套板2上的袖口,保证袖口在套板2上进行整体转动的同时,还可以压平袖口转动时产生的褶皱,便于缝纫机头8进行双针缝合,当完成整圈的双针后,第一压平装置回摆一定角度后与袖口分离,便于工作人员从套板2上取下袖口;
46.第一传送装置,第一传送装置可摆动的设置在机架1上,第一传送装置也可以通过摆动角度来实现对袖口的一侧的外表面的压紧或松开,即第一传送装置摆动一定角度后压紧套设在套板2上的袖口,第一传送装置与第一转轴3设置在袖口的同一侧,第一传送装置、第一转轴同时转动带动袖口在套板2上进行整体转动,当完成整圈的双针后,第一传送装置回摆一定角度后与袖口分离;
47.第一张紧装置,第一张紧装置设置在机架1上,第一张紧装置与袖口的另一侧的外表面接触,沿袖口的长度方向将袖口张紧,大大减小袖口整体转动时产生褶皱的几率,提高袖口双针的工艺质量;
48.第一卷边装置,第一卷边装置设置在机架1上,第一卷边装置与袖口的内表面接触,将袖口的边缘折叠为双层或多层;
49.缝纫机头8,缝纫机头8设置在机架1上,缝纫机头8用于缝制袖口双针;
50.第二压平装置,第二压平装置设置在缝纫机头8上,第二压平装置设置在套板2的正上方,可以随着缝纫机头8沿竖直方向进行升降,当缝纫机头 8进行双针时,第二压平装置将缝纫机头将要双针的局部工作区域进行压平。
51.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转轴3由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的第一电机驱动。
52.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袖口双针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臂91 和第一驱动器92,第一驱动臂91设置在套板2的上方,并且通过一连接座设置在机架1上,第一驱动器92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第一驱动器92起到驱动第一驱动臂91带动第一压平装置、第一传送装置往复摆动的作用。
53.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传送装置包括:
54.第一摆臂52,第一摆臂52的一端与第一驱动臂91的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一摆臂5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滚轮51;
55.第一连接带53,第一连接带53设置在第一摆臂52上;
56.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第二电机用于驱动第一连接带53带动第二滚轮51转动,从而带动与第二滚轮51接触的袖口转动。
57.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压平装置包括:
58.第一连接轴42,第一连接轴42的一端与第一驱动臂91连接,且第一连接轴42与第
一连接带53传动连接;
59.第二摆臂43,第二摆臂4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轴4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摆臂4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滚轮41;
60.第二连接带44,第二连接44带设置在第二摆臂43上,第二连接带44 分别与第一连接轴42、第一滚轮41传动连接,第一连接带44带动第一连接轴42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连接带44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滚轮41转动,进而带动袖口转动,从而实现第一滚轮41、第二滚轮51同速转动。
61.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张紧装置包括:
62.第三电机1003,第三电机1003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
63.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一摩擦带61,第一摩擦带61设置在袖口的另一侧的外表面用于带动袖口张紧,第三电机1003与第一摩擦带61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传动连接,第三1003电机带动第一传动组件传动,进而带动第一摩擦带 61传动,进而实现袖口的张紧。
64.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传动组件包括:呈板状的第一基板1001和设置在第一基板两端的第一转子1002,第三电机1003为竖式电机,两第一转子1002通过第一摩擦带61连接,第三电机1003带动一第一转子 100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摩擦带61、另一第一转子1002转动,进而实现袖口的张紧。
65.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卷边装置包括:
66.第四电机,第四电机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
67.第二传动组件和第二摩擦带,第二摩擦带设置在袖口的内表面用于将袖口的边缘内卷,形成双层或多层,第四电机与第二摩擦带通过第二传动组件传动连接。
68.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二传动组件包括:呈板状的第二基板和设置在第二基板两端的第二转子,第四电机设置在第一固定架上,第一固定架倾斜设置在机架的上方,两第二转子通过第二摩擦带连接,第四电机带动一第二转子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摩擦带、另一第二转子转动,进而实现袖口的卷边,由于第四电机设置在倾斜的第一固定架上,第四电机也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可以充分的利用机架上方的空间,减小了整体占用空间的体积。
69.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二压平装置包括一水平设置的第一压板,第一压板固定设置在缝纫机头8上,第一压板跟随缝纫机头8上下运动的同时,将缝纫机头8双针的局部工作区域进行压平,保证双针的成品率。
70.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袖口双针装置还包括:第三压平装置,第三压平装置设置在套板2的上方,用于袖口的辅助压平工作。
71.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三压平装置包括:第二驱动器、第二驱动臂、第三滚轮,第二驱动器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第二驱动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驱动器、第三滚轮连接,第二驱动器驱动第二驱动臂进行摆动,进而实现第三滚轮与袖口的压紧或松开,第三滚轮与袖口压紧时,袖口带动第三滚轮转动,第三滚轮起到辅助压平之用。
72.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滚轮41、第二滚轮51第三滚轮的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橡胶层,避免袖口被划伤。
73.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驱动器92和/或第二驱动器选用电缸、气缸或液压缸中的一种。
74.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袖口双针装置还包括:电控箱,电控箱分别与第一驱动器92、第二驱动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四电机电连接,实现整体结构动作调控。
75.上文中提到的固定连接或固定设置可以采用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可转动连接或可转动设置可以采用铰接、枢接等方式。
7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7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袖口双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套板,所述套板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套板的一侧,所述套板、所述第一转轴用于套设有一袖口;第一压平装置,所述第一压平装置可摆动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压平装置包括:第一滚轮,且所述第一滚轮设置在所述袖口的上方;第一传送装置,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可摆动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包括:第二滚轮,且所述第二滚轮设置在所述袖口的一侧;第一张紧装置,所述第一张紧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张紧装置包括:第一摩擦带,所述第一摩擦带可传动的设置在所述袖口的另一侧的外表面;第一卷边装置,所述第一卷边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卷边装置包括:第二摩擦带,所述第二摩擦带可传动的设置在所述袖口的内表面;缝纫机头,所述缝纫机头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缝纫机头用于缝制所述袖口;第二压平装置,所述第二压平装置设置在所述缝纫机头上,所述第二压平装置设置在所述套板的正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袖口双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袖口双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驱动臂和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臂带动所述第一压平装置、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往复摆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袖口双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装置还包括:第一摆臂,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摆臂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滚轮;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设置在所述第一摆臂上;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带带动所述第二滚轮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袖口双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平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臂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一连接带传动连接;第二摆臂,所述第二摆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摆臂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滚轮;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带设置在所述第二摆臂上,所述第二连接带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滚轮传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袖口双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装置还包括: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第一摩擦带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传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袖口双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边装置还包括: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四电机与所述第二摩擦带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传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袖口双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上分别设置有橡胶层。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袖口双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箱,所述电控箱与所述第一驱动器电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袖口双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器选用电缸、气缸或液压缸。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袖口双针装置,属于制衣机械的技术领域,包括:机架、套板、第一转轴等,所述套板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套板的一侧,所述套板、所述第一转轴用于套设有一袖口,所述第一压平装置可摆动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压平装置包括:第一滚轮,且所述第一滚轮设置在所述袖口的上方,第一传送装置,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可摆动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包括:第二滚轮,且所述第二滚轮设置在所述袖口的一侧。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较高,较好的解放了人工,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何如申 王叶鑫 常孝如 杨雷 赵仲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5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