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温度元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4-01  125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轮机温度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轮机调节级温度元件。


    背景技术:

    2.大型火力发电站在设备的测温点需要使用高温耐磨的温 度传感器。目前这类环境使用的温度传感器的保护管主要采用表面喷涂工艺。 该保护管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时由于两种材料热膨胀系数不一致而导致表面 喷涂材料极易脱落,大大降低了耐磨性能。因而这种温度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只有三个月,远达不到电厂的使用要求。几乎所有的电站,上述测温点的温 度传感器都会出现穿管、变形、弯曲、磨损严重、甚至断裂的情况,这些现 象长期制约火电站高效的安全生产。
    3.汽轮机高压内缸存在一定的温度梯度,现有的汽轮机改造后调节级后蒸汽温度装置测点均设计在高中压整体内缸上,与蒸汽的真实值存在较大的温度偏差。另外高压内、外缸夹层间的蒸汽由于压强大、流速快,容易进入测温装置内,蒸汽测温装置上的热电偶处于极恶劣的环境中受到高温蒸汽的腐蚀,容易发生损坏,现有的测温装置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保护套管的汽轮机调节级蒸汽测温元件,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汽轮机调节级蒸汽测温元件,包括保护套管、热电偶、接线盒;
    5.热电偶表面设置有铠装层;能够对热电偶起到保护作用。
    6.热电偶穿过保护套管;
    7.接线盒设置于热电偶的一端。
    8.进一步地,保护套管的中上部设置有连接螺纹,连接螺纹上端设置有紧固螺母。
    9.进一步地,热电偶的第一端穿过保护套管,穿出部分长度为48.5
    ±
    5mm,热电偶的第二端连接接线盒。
    10.进一步地,热电偶的下端与保护套管焊接。
    11.进一步地,保护套管是用耐高温的金属材料制成的。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保护套管对热电偶起到了保护与固定的作用;
    13.热电偶的外表面设置的铠装层能顾对热电偶起到进一步地保护作用,并且铠装层与保护套管直接进行焊接,因此解决了热电偶与保护套管之间的密封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17.图中:1、保护套管;2、热电偶;3、接线盒;4、第一节;5、第二节;6、第三节;7、连接端
    部;8、紧固螺母;9、连接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18.如图1-图3所示:一种汽轮机调节级蒸汽测温元件,包括保护套管1、热电偶2、接线盒3;
    19.热电偶2表面设置有铠装层;能够对热电偶2起到保护作用。
    20.热电偶2穿过保护套管1;保护套管1分为三节,第一节4的直径为24mm,第二节5的直径为17.5mm,第三节6的直径为9mm,中间的内孔径为6mm,热电偶2的直径为5mm,
    21.第一节4的上端设置有方形的连接端部7,第一节4的下端设置有紧固螺母8和连接螺纹9,用于与汽轮机缸体进行连接固定。
    22.热电偶2的第一端从保护套管1的第一节4的上端穿入保护套管1,自第三节6的下端穿出,穿出部分的长度为48.5mm,热电偶2和第三节6下端部焊接,热电偶2的第二端设置有接线盒3,用于连接热电偶2的信号传输线路。
    23.保护套管1是用耐高温的金属材料制成的。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轮机调节级蒸汽测温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套管(1)、热电偶(2)、接线盒(3);所述热电偶(2)表面设置有铠装层;所述热电偶(2)穿过所述保护套管(1);所述接线盒(3)设置于所述热电偶(2)的一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调节级蒸汽测温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管(1)的中上部设置有连接螺纹(9),所述连接螺纹(9)上端设置有紧固螺母(8)。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调节级蒸汽测温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偶(2)的第一端穿过所述保护套管(1),穿出部分为48.5
    ±
    5mm,所述热电偶(2)的第二端连接接线盒(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调节级蒸汽测温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偶(2)的下端与所述保护套管(1)焊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调节级蒸汽测温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管(1)是用耐高温的金属材料制成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轮机温度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轮机调节级温度元件。包括保护套管、热电偶、接线盒;热电偶表面设置有铠装层;能够对热电偶起到保护作用。热电偶穿过保护套管;接线盒设置于热电偶的一端。保护套管对热电偶起到了保护与固定的作用;热电偶的外表面设置的铠装层能顾对热电偶起到进一步地保护作用,并且铠装层与保护套管直接进行焊接,因此解决了热电偶与保护套管之间的密封问题。此解决了热电偶与保护套管之间的密封问题。此解决了热电偶与保护套管之间的密封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谢晔 徐义巍 刘炜 李彦军 高巨贤 刘勇 程俊杰 王宏铭 王冬 马涛 任海斌 马建平 郭洪远 李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京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59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