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车用散热型充电枪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4-09  120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车用散热型充电枪,属于充电枪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时代的发展,能源的不断消耗,新能源事物得到大力的发展,在汽车领域,电力驱动取代燃油驱动是能源节约的主要形式,而新能源汽车关键问题在于充电上,充电状况将直接影响车辆的质量,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问题需要格外的关注,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基本使用充电枪和充电桩进行能源的补充,而目前的充电枪在实际的充电过程中发热严重,需要对充电枪进行有效散热才能保证充电过程的安全和充电效率的提升,目前充电枪的散热效果较差,在持续的充电过程中充电枪温度仍较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此,提供一种新能源车用散热型充电枪。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新能源车用散热型充电枪,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新能源车用散热型充电枪,包括枪身、线缆,所述枪身底端与线缆连接,所述枪身外侧套设固定有辅助外壳,所述辅助外壳包括外壳体、安装架、把手,所述外壳体右侧与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右侧与把手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前侧贯通设有套接孔,所述外壳体通过套接孔与安装架贯通连接,所述套接孔上方设有出风孔,所述套接孔左右两侧分别挖设有连接口,所述套接孔内腔中固定连接有定位框架,所述定位框架内壁上下两侧分别等距设有第一散热翅片, 所述出风孔与定位框架贯通连接,所述定位框架具体为u型结构,所述定位框架内壁与枪身上下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框架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排风扇,所述定位框架后侧对称设有第二排风扇。
    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出风孔与连接口内壁前侧均固定连接有防尘网,所述连接口内腔中均设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内侧均涂设有导热硅脂。
    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导热板通过导热硅脂与枪身外侧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外壁上等距设有第二散热翅片,所述外壳体顶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底侧分别与外壳体、安装架顶侧固定连接。
    8.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9.1、通过设置定位框架、第一散热翅片、第一排风扇与第二排风扇,枪身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散热翅片进行传递散热,同时启动第一排风扇与第二排风扇,第一排风扇能够将底部的热量前吹送,第二排风扇能够将底部的热量向上吹送,然后通过出风孔排出,能够快速的将热量从外壳体内排出,从而有效的对枪身散发的热量进行换热处理;
    10.2、通过设置导热板与第二散热翅片,通过导热硅脂将枪身的热量进行吸收,传递到导热板上,在第二散热翅片作用下,能够增加热量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热风会通过连接口
    排出,从而能够更加全面的对枪身的散热,实用性与散热效率进一步提高;
    11.3、通过设置缓冲垫,缓冲垫可以对外壳体进行保护,避免意外摔落发生损坏的情况,有效的保护了整体枪身的安全。
    附图说明
    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车用散热型充电枪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车用散热型充电枪的枪身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车用散热型充电枪的外壳体主视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车用散热型充电枪的导热板外观结构示意图。
    17.图中标号:1、枪身;2、线缆;3、辅助外壳;4、外壳体;5、安装架;6、把手;7、套接孔;8、出风孔;9、连接口;10、定位框架;11、第一散热翅片;12、第一排风扇;13、第二排风扇;14、防尘网;15、导热板;16、导热硅脂;17、第二散热翅片;18、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9.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车用散热型充电枪,包括枪身1、线缆2,所述枪身1底端与线缆2连接,所述枪身1外侧套设固定有辅助外壳3,所述辅助外壳3包括外壳体 4、安装架5、把手6,所述外壳体4右侧与安装架5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5右侧与把手6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4前侧贯通设有套接孔 7,所述外壳体4通过套接孔7与安装架5贯通连接,所述套接孔7 上方设有出风孔8,所述套接孔7左右两侧分别挖设有连接口9,所述套接孔7内腔中固定连接有定位框架10,所述定位框架10内壁上下两侧分别等距设有第一散热翅片11,所述出风孔8与定位框架10 贯通连接,所述定位框架10具体为u型结构,所述定位框架10内壁与枪身1上下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框架10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排风扇12,所述定位框架10后侧对称设有第二排风扇13,通过设置定位框架10、第一散热翅片11、第一排风扇12与第二排风扇 13,定位框架10与枪身1顶侧与底侧贴合,枪身1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散热翅片11进行传递散热,同时启动第一排风扇12与第二排风扇13,第一排风扇12能够将底部的热量前吹送,第二排风扇13能够将底部的热量向上吹送,然后通过出风孔8排出,能够快速的将热量从外壳体4内排出,从而有效的对枪身1散发的热量进行换热处理。
    20.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出风孔8与连接口9内壁前侧均固定连接有防尘网14,所述连接口9内腔中均设有导热板15,所述导热板15内侧均涂设有导热硅脂16,所述导热板15通过导热硅脂16与枪身1外侧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15外壁上等距设有第二散热翅片17,通过设置导热板15与第二散热翅片17,导热板15通过导热硅脂16贴附固定在枪身1上,通过导热硅脂16将枪身1的热量进行吸收,传递到导热板15上,在第二散热翅片17作用下,能够增加热量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热风会通过连接口9排出,从而能够更加全面的对枪身1的散热,实用性与散热效率进一步提高,所述外壳体4 顶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18,所述缓冲
    垫18底侧分别与外壳体4、安装架5顶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缓冲垫18,缓冲垫18可以对外壳体 4进行保护,避免意外摔落发生损坏的情况,有效的保护了整体枪身 1的安全。
    2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定位框架10与枪身1顶侧与底侧贴合,枪身1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散热翅片11进行传递散热,同时启动第一排风扇12与第二排风扇13,第一排风扇12能够将底部的热量前吹送,第二排风扇13能够将底部的热量向上吹送,然后通过出风孔 8排出,导热板15通过导热硅脂16贴附固定在枪身1上,通过导热硅脂16将枪身1的热量进行吸收,传递到导热板15上,在第二散热翅片17作用下,能够增加热量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热风会通过连接口9排出,缓冲垫18可以对外壳体4进行保护,避免意外摔落发生损坏的情况,有效的保护了整体枪身1的安全。
    22.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车用散热型充电枪,包括枪身(1)、线缆(2),其特征在于,所述枪身(1)底端与线缆(2)连接,所述枪身(1)外侧套设固定有辅助外壳(3),所述辅助外壳(3)包括外壳体(4)、安装架(5)、把手(6),所述外壳体(4)右侧与安装架(5)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5)右侧与把手(6)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4)前侧贯通设有套接孔(7),所述外壳体(4)通过套接孔(7)与安装架(5)贯通连接,所述套接孔(7)上方设有出风孔(8),所述套接孔(7)左右两侧分别挖设有连接口(9),所述套接孔(7)内腔中固定连接有定位框架(10),所述定位框架(10)内壁上下两侧分别等距设有第一散热翅片(11),所述出风孔(8)与定位框架(10)贯通连接,所述定位框架(10)具体为u型结构,所述定位框架(10)内壁与枪身(1)上下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框架(10)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排风扇(12),所述定位框架(10)后侧对称设有第二排风扇(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能源车用散热型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孔(8)与连接口(9)内壁前侧均固定连接有防尘网(14),所述连接口(9)内腔中均设有导热板(15),所述导热板(15)内侧均涂设有导热硅脂(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能源车用散热型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15)通过导热硅脂(16)与枪身(1)外侧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15)外壁上等距设有第二散热翅片(17),所述外壳体(4)顶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18),所述缓冲垫(18)底侧分别与外壳体(4)、安装架(5)顶侧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车用散热型充电枪,包括枪身、线缆,所述枪身底端与线缆连接,所述枪身外侧套设固定有辅助外壳,所述辅助外壳包括外壳体、安装架、把手,所述外壳体右侧与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右侧与把手固定连接,第一排风扇能够将底部的热量前吹送,第二排风扇能够将底部的热量向上吹送,然后通过出风孔排出,能够快速的将热量从外壳体内排出,从而有效的对枪身散发的热量进行换热处理,通过导热硅脂将枪身的热量进行吸收,传递到导热板上,在第二散热翅片作用下,能够增加热量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热风会通过连接口排出,从而能够更加全面的对枪身的散热,实用性与散热效率进一步提高。与散热效率进一步提高。与散热效率进一步提高。


    技术研发人员:曹东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巴斯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1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60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