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部升降拓展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4-11  15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房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部升降拓展装置。


    背景技术:

    2.c型旅居车由于空间较大,内部功能齐全,储物空间足,动力强劲,一直是旅居车中的主要车型,前额头床非常好的利用了驾驶室上的空间;近年来,小额头c型旅居车在整车高度上不超过3米,整车重心下移,行驶稳定性更好,可通过部分限高杆,从而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
    3.由于整车c型旅居车的高度一般控制在3米以内,因此小额头旅居车驾驶室上空间最高高度只有500mm左右,无法满足人员的起居需要,只能作为储物空间,从而限制了旅居车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顶部升降拓展装置,在不增加c型旅居车高度的情况下,采用翻转盖,实现c型旅居车前额头顶卧铺,充分利用c型旅居车内部空间。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顶部升降拓展装置,设在车体上,包括翻转座、翻转臂、翻转盖和篷布,车体包括后顶盖和前顶盖,多个所述翻转座设在后顶盖上,所述翻转盖卡嵌在所述前顶盖中部,每一所述翻转臂的一端和一个所述翻转座铰接,另一端和所述翻转盖固定,所述翻转盖为流线形,所述篷布顶部一圈固定在所述翻转盖上,底部一圈固定在所述前顶盖上,所述翻转盖车体间设有推杆,所述推杆用于推动所述翻转盖向远离或靠近所述前顶盖方向移动,行车时,所述翻转盖卡嵌在所述前顶盖上,驻车时,通过所述推杆推动所述翻转盖,能够使所述翻转盖相对于所述后顶盖转动,使所述篷布展开,形成额头拓展空间。
    7.上述的顶部升降拓展装置,所述翻转盖上设有天窗。
    8.上述的顶部升降拓展装置,所述后顶盖上设有两个间隔一定距离的翻转座,每一所述翻转座与一个所述翻转臂铰接。
    9.上述的顶部升降拓展装置,所述推杆设在所述车体的侧面,所述车体两侧分别至少设有一个推杆。
    10.上述的顶部升降拓展装置,当通过所述推杆推动所述翻转盖时,所述翻转盖的前端上升的距离范围为500mm到700mm。
    11.上述的顶部升降拓展装置,所述翻转盖顶部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翻转臂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前顶盖顶部设有第二容纳腔,当所述翻转盖卡嵌在所述前顶盖上时,所述篷布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12.上述的顶部升降拓展装置,所述篷布包括保温层和防水层。
    13.上述的顶部升降拓展装置,所述篷布上设有透明窗。
    14.上述的顶部升降拓展装置,所述推杆为电动推杆。
    15.上述的顶部升降拓展装置,所述翻转臂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翻转盖中部。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顶部升降拓展装置,通过推杆和翻转臂的协同配合,有效地拓展了c型旅居车前额头顶内部空间,满足2~3人正常的就寝休息空间。
    18.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顶部升降拓展装置,解决了c型房车额头床的空间问题,不影响行车状态整车高度,驻车时可在驾驶室额头拓展空间增加一个卧铺,满足日常起居需要,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翻转盖未升起时主视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翻转盖升起时主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翻转盖升起时俯视图。
    22.图中:1、后顶盖;2、前顶盖;3、翻转臂;4、篷布;5、翻转座;6、翻转盖;7、推杆;8、天窗;9、第一容纳腔;10、第二容纳腔;11、透明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4.参照图1-图3所示,一种顶部升降拓展装置,设在车体上,包括翻转座5、翻转臂3、翻转盖6和篷布4,车体包括后顶盖1和前顶盖2,多个翻转座5设在后顶盖1上,翻转盖6卡嵌在前顶盖2中部,每一翻转臂3的一端和一个翻转座5铰接,另一端和翻转盖6固定,翻转盖6为流线形,方便c型旅居车行驶,篷布4顶部一圈固定在翻转盖6上,底部一圈固定在前顶盖2上,挡雨挡风,翻转盖6和车体间设有推杆7,推杆7用于推动翻转盖6向远离或靠近前顶盖2方向移动。
    25.在行车时,翻转盖6卡嵌在前顶盖2上,篷布4在翻转盖6和前顶盖2间,使得c型旅居车整车的高度一般控制在3米以内,可以通过部分限高杆。在驻车时,通过推杆7推动翻转盖6,能够使前顶盖2相对于后顶盖1转动,使篷布4展开,形成额头拓展空间。
    26.本实用新型采用局部额头升降拓展装置,顶部升降拓展装置在行车时降下,不增加整车高度,驻车时升起翻转盖6,向上拓展空间,解决额头顶空间问题,可满足2~3人的起居需要,且局部额头升降拓展装置可使c型旅居车的整车强度不受影响,减少技术工艺难度,增加可靠性,降低生产成本。
    27.另外,以翻转座5为支点,推杆7推动翻转盖5升降,翻转盖6不容易产生晃动和位移,且能达到驻车后的空间需要。
    28.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为了方便用户使用,翻转盖6上设有天窗8。
    29.参照图3所示,为了提升翻转后上升下降时的稳定性,顶盖上设有两个间隔一定距离的翻转座5,每一翻转座5与一个翻转臂3铰接。
    30.进一步地,翻转臂3的另一端固定在翻转盖6中部,进而增加翻转臂3的长度,采用长翻转臂3,可以增加翻转盖6的稳定性。
    31.参照图1和图2所示,推杆7设在车体的侧面,车体两侧分别至少设有一个推杆7,通过在车体两侧设置推杆7,推杆7为电动推杆,可以进一步增加翻转盖6移动的稳定性。
    32.当通过推杆7推动前顶盖2时,翻转盖6的前端上升的距离范围为500mm到700mm,解决额头顶空间问题,使c型旅居车额头的空间达到850mm,帮助增加c型旅居车空间,甚至可以实现前额头顶卧铺。
    33.参照图2所示,为了防止翻转盖6卡嵌在前顶盖2时,篷布4影响c型旅居车内部空间,前顶盖2顶部设有第二容纳腔10,当翻转盖6卡嵌在前顶盖2上时,篷布4置于第二容纳腔 10内,翻转盖6的顶部设有第一容纳腔9,翻转臂3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容纳腔9内。
    34.参照图2所示,为了提升使用c型旅居车顶部升降拓展装置的舒适度,篷布4包括保温层和防水层。篷布4上设有透明窗11。
    35.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技术特征:
    1.一种顶部升降拓展装置,设在车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座(5)、翻转臂(3)、翻转盖(6)和篷布(4),车体包括后顶盖(1)和前顶盖(2),多个所述翻转座(5)设在后顶盖(1)上,所述翻转盖(6)卡嵌在所述前顶盖(2)中部,每一所述翻转臂(3)的一端和一个所述翻转座(5)铰接,另一端和所述翻转盖(6)固定,所述翻转盖(6)为流线形,所述篷布(4)顶部一圈固定在所述翻转盖(6)上,底部一圈固定在所述前顶盖(2)上,所述翻转盖(6)和车体间设有推杆(7),所述推杆(7)用于推动所述翻转盖(6)向远离或靠近所述前顶盖(2)方向移动,行车时,所述翻转盖(6)卡嵌在所述前顶盖(2)上,驻车时,通过所述推杆(7)推动所述翻转盖(6),能够使所述翻转盖(6)相对于所述后顶盖(1)转动,使所述篷布(4)展开,形成额头拓展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部升降拓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盖(6)上设有天窗(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部升降拓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顶盖(1)上设有两个间隔一定距离的翻转座(5),每一所述翻转座(5)与一个所述翻转臂(3)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部升降拓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7)设在所述车体的侧面,所述车体两侧分别至少设有一个推杆(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部升降拓展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通过所述推杆(7)推动所述翻转盖(6)时,所述翻转盖(6)的前端上升的距离范围为500mm到70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部升降拓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盖(6)顶部设有第一容纳腔(9),所述翻转臂(3)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容纳腔(9)内,所述前顶盖(2)顶部设有第二容纳腔(10),当所述翻转盖(6)卡嵌在所述前顶盖(2)上时,所述篷布(4)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10)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拓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篷布(4)包括保温层和防水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拓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篷布(4)上设有透明窗(1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拓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7)为电动推杆。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拓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臂(3)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翻转盖(6)中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顶部升降拓展装置,设在车体上,包括翻转座、翻转臂、翻转盖和篷布,车体包括后顶盖和前顶盖,多个翻转座设在后顶盖上,翻转盖卡嵌在前顶盖中部,每一翻转臂的一端和一个翻转座铰接,另一端和翻转盖固定,翻转盖为流线形,篷布顶部一圈固定在翻转盖上,底部一圈固定在前顶盖上,翻转盖和车体间设有推杆,推杆用于推动翻转盖向远离或靠近前顶盖方向移动,行车时,翻转盖卡嵌在前顶盖上,驻车时,通过推杆推动翻转盖,能够使翻转盖相对于后顶盖转动,使篷布展开,形成额头拓展空间,在不增加C型旅居车高度的情况下,采用顶部升降拓展装置,充分利用C型旅居车内部空间。充分利用C型旅居车内部空间。充分利用C型旅居车内部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代旭运 李汉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汉新特种汽车制造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61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