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眼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眼科用头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常见的眼科疾病有弱视、散光、沙眼、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结膜炎、老花眼、色盲、虹膜异色症、视网膜色素变性等。
3.目前的眼睛检测仪在工作时,需要患者保持头部不动,眼睛注视观测的位置,由于头部一种不动,会导致身体不舒服,特别对小孩进行观察时,需要将头部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眼科用头部固定装置,可在患者进行眼睛检测时,对其头部进行固定,且可对头围不同的患者进行固定。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8.一种眼科用头部固定装置,包括眼睛检测仪和位于眼睛检测仪一侧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端固定连接有u型架,所述u型架上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座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电推杆,所述u型架上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装置,所述u型架上端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位于第一固定装置上方。
9.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装置使用时,通过在u型架上端内侧固定连接第一卡环,在第一卡环内侧的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位于第一滑槽内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推杆与眼睛检测仪固定连接,在u型架上端外侧转动连接第二卡环,在第二卡环内侧的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位于第二滑槽内固定连接的第三电推杆与第二卡环固定连接,第二卡环位于第一卡环上方,可在患者进行眼睛检测时,对其头部进行固定,且可对头围不同的患者进行固定。
1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可在患者进行眼睛检测时,对其头部进行固定,且可对头围不同的患者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1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另一种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装置与第二固定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图3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眼睛检测仪;2、第二固定装置;3、支撑座;4、第一电推杆;5、支撑板;6、u型
架;7、第一固定装置;201、第二卡环;202、第二滑块;203、第二滑槽;204、第三电推杆;701、第一卡环;702、第一滑块;703、第一滑槽;704、第二电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8.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眼科用头部固定装置,包括眼睛检测仪1和位于眼睛检测仪1一侧的支撑座3,支撑座3上端固定连接有u型架6,u型架6上方设置有支撑板5,支撑座3与支撑板5之间设置有第一电推杆4,u型架6上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装置7,u型架6上端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装置2,第二固定装置2位于第一固定装置7上方。
19.通过在u型架6上端内侧固定连接第一卡环701,在第一卡环701内侧的第一滑槽703内滑动连接第一滑块702,第一滑块702位于第一滑槽703内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推杆704与眼睛检测仪1固定连接,在u型架6上端外侧转动连接第二卡环201,在第二卡环201内侧的第二滑槽203内滑动连接第二滑块202,第二滑块202位于第二滑槽203内固定连接的第三电推杆204与第二卡环201固定连接,第二卡环201位于第一卡环701上方,可在患者进行眼睛检测时,对其头部进行固定,且可对头围不同的患者进行固定。
20.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固定装置7包括与u型架6固定连接的第一卡环701,第一卡环701内侧开设有第一滑槽703,第一滑槽703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702,第一滑块702位于第一滑槽703内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推杆704,第二电推杆704与眼睛检测仪1固定连接,可保持不同头围的患者眼睛与检测仪的最佳距离。
21.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二固定装置2包括与u型架6转动连接的第二卡环201,第二卡环201内侧开设有第二滑槽203,第二滑槽203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202,第二滑块202位于第二滑槽203内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推杆204,第三电推杆204与第二卡环201固定连接,与第一固定装置7配合,可在患者进行眼睛检测时,对其头部进行固定,且可对头围不同的患者进行固定。
22.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一滑块702与第二滑块202外侧均设置有橡胶垫,避免第一滑块702与第二滑块202挤压头部,给患者带来疼痛。
23.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支撑板5上端为橡胶材质,橡胶材质的支撑板5较软,增加患者使用的舒适度。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患者将下巴放在支撑板5上端,医生通过观察,调整第一电推杆4,使得患者的眼睛与观测处齐平,然后通过调整第二电推杆704推动第一滑块702移动,第一滑块702推动患者的头部移动,使得患者的眼睛与检测仪之间的距离为最佳观测距离,然后转动第二卡环201,将其转至患者的后方,调整第三电推杆204推动第二滑块202,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且可对头围不同的患者进行固定;使用结束后依次启动第三电推杆204和第二电推杆704,使得第二滑块202和第一滑块702与患者头部脱离,再转动第二卡环201使其复位即可。
25.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眼科用头部固定装置,包括眼睛检测仪(1)和位于眼睛检测仪(1)一侧的支撑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3)上端固定连接有u型架(6),所述u型架(6)上方设置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座(3)与支撑板(5)之间设置有第一电推杆(4),所述u型架(6)上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装置(7),所述u型架(6)上端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装置(2),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位于第一固定装置(7)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用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7)包括与u型架(6)固定连接的第一卡环(701),所述第一卡环(701)内侧开设有第一滑槽(703),所述第一滑槽(703)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702),所述第一滑块(702)位于第一滑槽(703)内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推杆(704),所述第二电推杆(704)与眼睛检测仪(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眼科用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包括与u型架(6)转动连接的第二卡环(201),所述第二卡环(201)内侧开设有第二滑槽(203),所述第二滑槽(203)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202),所述第二滑块(202)位于第二滑槽(203)内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推杆(204),所述第三电推杆(204)与第二卡环(201)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眼科用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702)与第二滑块(202)外侧均设置有橡胶垫。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用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上端为橡胶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眼科用头部固定装置,包括眼睛检测仪和位于眼睛检测仪一侧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端固定连接有U型架。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在U型架上端内侧固定连接第一卡环,在第一卡环内侧的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位于第一滑槽内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推杆与眼睛检测仪固定连接,在U型架上端外侧转动连接第二卡环,在第二卡环内侧的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位于第二滑槽内固定连接的第三电推杆与第二卡环固定连接,第二卡环位于第一卡环上方,可在患者进行眼睛检测时,对其头部进行固定,且可对头围不同的患者进行固定。进行固定。进行固定。
技术研发人员:谢毅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门鹤山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2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6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