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油冷式耐高温轴承座。
背景技术:
2.轴承座是一种固定支撑和润滑轴承的设备,承受机械设备转动轴在轴承圈内自由旋转,并承受设备运转部件的静荷载及动载荷,为减少设备转动轴与轴承之间的运动摩擦阻力,轴承需使用润滑油润滑,一般常温下运转轴承使用干油润滑,高温下运转轴承使用稀油润滑,同时有些处于高温环境及高速运转的设备还需设置稀油站对轴承进行冷却降温,从而提高轴承使用寿命。然而现有的高温设备使用的轴承采用稀油润滑冷却运转一段时间后,经常会出现润滑油由轴承座内密封圈渗漏出,需及时更换轴承座密封圈的问题,主要是因为高温设备的内部处于高温环境中,转动轴温度较高,使得轴承座端盖处的密封圈处于高温环境中,加速了密封圈的老化、磨损,密封不严,造成润滑油泄露,不仅造成了车间环境污染,产生了油品浪费,还增加了设备维护工作量,降低了设备运转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油冷式耐高温轴承座,解决稀油型耐高温转动轴油品渗漏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提供一种油冷式耐高温轴承座,所述轴承座设置于设备转动轴上,包括轴承外套、轴承、轴承内套、第一密封盖板、第二密封盖板、密封圈、进油管、热电阻、出油管、漏油管;所述轴承外套两端由所述第一密封盖板封闭形成冷却油腔体;所述冷却油腔体上部设置所述进油管和所述热电阻;所述冷却油腔体下部设置所述出油管;所述第一密封盖板外侧再连接所述第二密封盖板;所述第一密封盖板与所述第二密封盖板中间形成一个储油腔体;所述储油腔底部设置所述漏油管;所述第一密封盖板和所述第二密封盖板与所述设备转动轴之间均设置所述密封圈。
6.进一步地,所述设备转动轴由轴承内套固定在轴承座中间。
7.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内套呈圆锥台型,并随设备转动轴转动。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盖板与所述第二密封盖板连接形成封闭的储油腔体,用于接收冷却油腔体外溢的渗漏油。
9.进一步地,所述进油管、出油管、漏油管均与稀油站管路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外套与所述第一密封盖板、所述第一密封盖板和第二密封盖板均通过螺栓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热电阻为铠装热电阻,用于测量冷却油的温度。
12.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优点: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冷式耐高温轴承座,即保证了冷却油系统对高温轴承的冷却,又防止了轴承座漏油,减少了设备检修维护时间,提高了设备运转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油冷式耐高温轴承座的主剖视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油冷式耐高温轴承座的侧视图;
16.其中的附图标记为:
17.轴承外套1;轴承2;轴承内套3;第一密封盖板4;第二密封盖板5;密封圈6;设备转动轴7;进油管8;热电阻9;出油管10;漏油管11;螺栓12。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19.参考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冷式耐高温轴承座,所述轴承座设置于设备转动轴7上,包括轴承外套1、轴承2、轴承内套3、第一密封盖板4、第二密封盖板5、密封圈6、进油管8、热电阻9、出油管10、漏油管11;所述轴承外套1两端由所述第一密封盖板4封闭形成冷却油腔体;所述冷却油腔体上部设置所述进油管8和所述热电阻9;所述冷却油腔体下部设置所述出油管10;所述第一密封盖板4外侧再连接所述第二密封盖板5;所述第一密封盖板4与所述第二密封盖板5中间形成一个储油腔体;所述储油腔底部设置所述漏油管11;所述第一密封盖板4和所述第二密封盖板5与所述设备转动轴7之间均设置所述密封圈6。
20.作为一个优选例,设备转动轴7由轴承内套3固定在轴承座中间。
21.作为一个优选例,轴承内套3呈圆锥台型,并随设备转动轴7转动。
22.作为一个优选例,第一密封盖板4与第二密封盖板5连接形成封闭的储油腔体,用于接收冷却油腔体外溢的渗漏油。
23.作为一个优选例,进油管8、出油管10、漏油管11均与稀油站管路连接。
24.作为一个优选例,轴承外套1与所述第一密封盖板4、所述第一密封盖板4和第二密封盖板5均通过螺栓12连接。
25.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26.稀油站泵出的稀油经进油管8进入耐高温的冷却油腔体,并对轴承2和设备转动轴7进行润滑和冷却,被加热后的稀油由出油管10流出经回油管路返回稀油站,当设备转动轴7在高温环境或高速运转一定时间后,第一密封盖板4与设备转动轴7之间的密封圈6将老化、磨损,同时冷却油腔体稀油压力较高,冷却油腔的稀油将渗漏到轴承座端盖处的储油腔,储油腔内的稀油再由漏油管11经回油管路回到稀油站循环使用,从而减少了密封圈6的更换频率,即保证了冷却油系统对高温轴承2的冷却,又防止了轴承座漏油,减少了设备检修维护时间,提高了设备运转效率。
2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油冷式耐高温轴承座,所述轴承座设置于设备转动轴(7)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外套(1)、轴承(2)、轴承内套(3)、第一密封盖板(4)、第二密封盖板(5)、密封圈(6)、进油管(8)、热电阻(9)、出油管(10)、漏油管(11);所述轴承外套(1)两端由所述第一密封盖板(4)封闭形成冷却油腔体;所述冷却油腔体上部设置所述进油管(8)和所述热电阻(9);所述冷却油腔体下部设置所述出油管(10);所述第一密封盖板(4)外侧再连接所述第二密封盖板(5);所述第一密封盖板(4)与所述第二密封盖板(5)中间形成一个储油腔体;所述储油腔底部设置所述漏油管(11);所述第一密封盖板(4)和所述第二密封盖板(5)与所述设备转动轴(7)之间均设置所述密封圈(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式耐高温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转动轴(7)由轴承内套(3)固定在轴承座中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式耐高温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套(3)呈圆锥台型,并随设备转动轴(7)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式耐高温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盖板(4)与所述第二密封盖板(5)连接形成封闭的储油腔体,用于接收冷却油腔体外溢的渗漏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式耐高温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8)、出油管(10)、漏油管(11)均与稀油站管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式耐高温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套(1)与所述第一密封盖板(4)、所述第一密封盖板(4)和第二密封盖板(5)均通过螺栓(12)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式耐高温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阻(9)为铠装热电阻,用于测量冷却油的温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冷式耐高温轴承座,轴承座设置于设备转动轴上,包括轴承外套、轴承、轴承内套、第一密封盖板、第二密封盖板、密封圈、进油管、热电阻、出油管、漏油管;轴承外套两端由第一密封盖板封闭形成冷却油腔体;冷却油腔体上部设置进油管和热电阻;冷却油腔体下部设置出油管;第一密封盖板外侧再连接第二密封盖板;第一密封盖板与第二密封盖板中间形成一个储油腔体;储油腔底部设置漏油管;第一密封盖板和第二密封盖板与设备转动轴之间均设置密封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冷式耐高温轴承座,即保证了冷却油系统对高温轴承的冷却,又防止了轴承座漏油,减少了设备检修维护时间,提高了设备运转效率。提高了设备运转效率。提高了设备运转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沈飞 朱明胜 丛龙成 侯平阳 姚发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凯盛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6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