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垫。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驾乘舒适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越来越多车型开始配备座椅加热功能,提高冬季开车的舒适性。
3.目前已广泛使用的汽车座椅加热垫类型为安装于座椅面套与发泡体之间的片状布基热温加热垫体,此类型的加热垫体通常采用无纺布或者针织布等密实布料作为基体材料,经过缝绣或者胶粘等工艺将加热电阻丝等热阻材料与基体材料装配在一起,形成片状布基加热垫。该类型加热垫与座椅坐垫和靠背发泡体以及座椅面套相对分立的结构,后期装配时需要将该类型的加热垫体通过双面胶或其他方式粘贴固定在座椅坐垫和靠背发泡体以及座椅面套之间;目前这种布基类型的加热垫有以下缺点:需要单独使用无纺布或者针织布等密实布料作为基体材料,成本较高;后期装配需要使用双面胶或其他方式粘贴固定,装配工序多,影响生产效率;加热垫体若安装出现褶皱或位移等情况,容易导致加热区域偏移、局部过热等功能失效情况,引起安全事故。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设计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垫。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座椅加热中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垫。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垫,包括加热垫本体和座椅面套,所述加热垫本体包括复合层、加热机构、缝纫线和ntc温度传感器,所述座椅面套与复合层贴合,所述加热机构通过缝纫线缝制于复合层上,且缝纫线包括缝纫面线和缝纫底线,所述缝纫面线固定于加热机构上,所述缝纫底线固定复合层上,所述加热机构设置于座椅面套与复合层之间,所述ntc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加热机构之间。
6.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机构为电阻加热丝,所述电阻加热丝为多股的护套型电阻线,或为pvc绝缘外皮电阻线。
7.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座椅面套材料可以是织物、牛皮、人造革或地毯布。
8.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阻加热丝通过缝纫线以绳绣缝纫布线的方式缝合排布于复合层上。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后,加热垫本体与座椅面套一体化,加热丝缝制在复合层上;对于织物面套和复合层压制一体的,加热丝缝制在复合层后再与面料压合,从而将加热丝与座椅面套直接结合,形成集成在座椅面套上的加热垫,本实用新型减少后期装配不需要额外进行加热垫的粘贴工序,结构与装配简单化,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视示意图;
12.图中:1、座椅面套,2、复合层,3、加热机构,4、缝纫线,5、ntc温度传感器,6、缝纫面线,7、缝纫底线。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15.实施例1:
16.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垫,包括加热垫本体和座椅面套1,加热垫本体包括复合层2、加热机构3、缝纫线4和ntc温度传感器5,座椅面套1与复合层2贴合,加热机构3通过缝纫线4缝制于复合层5上,且缝纫线4包括缝纫面线6和缝纫底线7,缝纫面线6固定于加热机构3上,缝纫底线7固定复合层2上,加热机构3设置于座椅面套1与复合层2之间,ntc温度传感器5设置于加热机构3之间;加热机构3为电阻加热丝,电阻加热丝为多股的护套型电阻线,或为pvc绝缘外皮电阻线。
17.实际使用中,加热机构3对应于人体与加热垫接触较为紧密的区域,对于加热机构3连接的座椅面套1加热功率较高,能够快速升温,使驾乘人员能够快速的感觉到加热垫的温升,体感舒适。
18.实施例2:
19.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垫,包括加热垫本体和座椅面套1,加热垫本体包括复合层2、加热机构3、缝纫线4和ntc温度传感器5,座椅面套1与复合层2贴合,加热机构3通过缝纫线4缝制于复合层5上,且缝纫线4包括缝纫面线6和缝纫底线7,缝纫面线6固定于加热机构3上,缝纫底线7固定复合层2上,加热机构3设置于座椅面套1与复合层2之间,ntc温度传感器5设置于加热机构3之间;座椅面套1材料为是织物、牛皮、人造革或地毯布;复合层2为海绵复合层,海绵复合层一般为由聚氨酯泡沫材料、底衬织物或聚酯薄膜组成的复合材料;电阻加热丝通过缝纫线4以绳绣缝纫布线的方式缝合排布于复合层2上。
20.实际使用中,复合层2为是两层及以上材质的复合;也可为单一材质体与轻薄透气
面料的复合体。
21.工作原理:可解决布基类型的座椅加热垫的问题;座椅加热垫直接与座椅面套1一体化;面套下方有10~15mm的舒适性海绵复合层,将加热丝缝制在复合层2上;对于织物面套为面套和复合层压合一体的,可将加热丝缝制在复合层2后再与面料压合;从而将加热丝与座椅面套1直接结合,形成集成在座椅面套上的加热垫本体;且后期装配不需要额外进行加热垫的粘贴工序,结构与装配简单。
2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3.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垫,包括加热垫本体和座椅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垫本体包括复合层、加热机构、缝纫线和ntc温度传感器,所述座椅面套与复合层贴合,所述加热机构通过缝纫线缝制于复合层上,且缝纫线包括缝纫面线和缝纫底线,所述缝纫面线固定于加热机构上,所述缝纫底线固定复合层上,所述加热机构设置于座椅面套与复合层之间,所述ntc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加热机构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为电阻加热丝,所述电阻加热丝为多股的护套型电阻线,或为pvc绝缘外皮电阻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面套材料为织物、牛皮、人造革或地毯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加热丝通过缝纫线以绳绣缝纫布线的方式缝合排布于复合层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垫,包括加热垫本体和座椅面套,所述加热垫本体包括复合层、加热机构、缝纫线和NTC温度传感器,所述座椅面套与复合层贴合,所述加热机构通过缝纫线缝制于复合层上,且缝纫线包括缝纫面线和缝纫底线,所述缝纫面线固定于加热机构上,所述缝纫底线固定复合层上,所述加热机构设置于座椅面套与复合层之间,所述NTC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加热机构之间;本实用新型减少后期装配不需要额外进行加热垫的粘贴工序,结构与装配简单化,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成本降低。
技术研发人员:周祥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罗思韦尔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6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