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降温烧结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5-11  127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结炉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降温烧结炉。


    背景技术:

    2.烧结炉是一种在高温下,使陶瓷生坯固体颗粒的相互键联,晶粒长大,空隙(气孔)和晶界渐趋减少,通过物质的传递,其总体积收缩,密度增加,最后成为具有某种显微结构的致密多晶烧结体的炉具。
    3.烧结炉的烧成周期一般包括三个连续的阶段,包括第一阶段统一加热升温到预设温度,中间阶段保持恒温,以及最终阶段冷却制品至室温。但是,现有的烧结炉,在最终冷却低温段散热较慢,将500℃降温至室温需要40小时,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烧结炉,在最终低温段散热较慢,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降温烧结炉。
    5.一种智能降温烧结炉,包括:
    6.炉体,其内设有用于承载制品的承烧台,所述炉体的侧壁设有供管路穿设的孔洞;
    7.冷却系统,包括冷流供应装置及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穿设于所述炉体侧壁的孔洞内,所述冷流供应装置内的冷却水经所述冷却管路冷却所述炉体后回流到所述冷流供应装置内;及
    8.控制系统,与所述冷流供应装置电连接,以控制所述冷流供应装置向所述冷却管路内提供冷却水。
    9.上述智能降温烧结炉,在炉体内的温度降温至设定温度后,控制系统控制冷流供应装置向冷却管路内提供冷却流体,冷却流体流经炉体侧壁内的冷却管路内,冷却流体可以实现对炉体冷却降温,将预设温度快速降温至室温,降低炉体降温至室温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体相对两侧的侧壁均设有所述孔洞,所述冷却管路对应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冷却管路分别穿设于所述炉体相对两侧侧壁的孔洞内。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管路包括进液管、出液管及耐热管路,所述耐热管路穿设于所述炉体侧壁的孔洞内,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均与所述冷流供应装置连通,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分别接通所述耐热管路的两端。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孔洞在所述炉体的侧壁内往返折流延伸,以使所述耐热管路内的冷却流体折叠绕流。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流供应装置包括冷流箱、泵体及换热器,所述泵体用于抽取所述冷流箱内的冷却流体送入所述进液管内,所述换热器用于将所述出液管内的冷却流体换热后回流至所述冷流箱内。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耐热管路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进液管,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出液管,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端具有高度差,且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端的上部。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为plc控制系统。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测温元件,所述测温元件安装于所述炉体内以监测所述炉体内的温度,所述测温元件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温元件监测到所述炉体内的温度高于室温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冷流供应装置向所述冷却管路内提供冷却流体。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降温烧结炉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耐热管路在炉体侧壁内折叠延伸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流供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3.10、炉体;12、承烧台;20、冷却系统;22、冷流供应装置;222、冷流箱;224、泵体;226、换热器;24、冷却管路;242、进液管;244、耐热管路;246、出液管;30、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以下描述的具体细节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实施例来实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7.请参阅图1,在一实施例中,一种智能降温烧结炉,包括炉体10、冷却系统20及控制系统30。
    28.炉体10设有用于烧结制品的腔体,炉体10的内部设有用于承载制品的承烧台12,待烧结的制品承载于承烧台12上。在一实施方式中,制品可以为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陶瓷缸或者陶瓷芯等。当然,制品也可以为其他需要烧结的陶瓷制品等。
    29.炉体10的侧壁设有供管路穿设的孔洞。在一实施方式中,炉体10相对两侧的侧壁均设有孔洞,以便于后续布置更多的管路进行降温,保证降温的效率。可以理解的是,炉体10侧壁的孔洞可以根据降温的需要具体布置,如在炉体10四周的侧壁均设有孔洞,以进一步保证降温效率。
    30.冷却系统20包括冷流供应装置22及冷却管路24,冷却管路24穿设于炉体10侧壁的孔洞内,冷流供应装置22内的冷却流体经冷却管路24冷却炉体10后回流到冷流供应装置22内,实现冷却流体的循环回收利用。在一实施方式中,冷却管路24设有两组,两组冷却管路24分别穿设于炉体10相对两侧侧壁的孔洞内。
    31.请一并参阅图2,在一实施方式中,冷却管路24包括进液管242、耐热管路244及出液管246。耐热管路244穿设于炉体10侧壁的孔洞内,耐热管路244采用耐热材料制成,可以避免管路被炉体10的高温溶化损坏。具体地,耐热管路244可以采用聚苯硫醚(pps)和高温尼龙。进液管242和出液管246均与冷流供应装置22连通,进液管242和出液管246分别接通耐热管路244的两端。其中,冷流供应装置22内的冷却流体经进液管242流入到耐热管路244内,然后耐热管路244内的冷却流体降温炉体10后,经出液管246回流到冷流供应装置22内。
    32.在一实施方式中,孔洞在炉体10的侧壁内往返折流延伸,以使耐热管路244内的冷却流体折叠绕流,可以增加冷却流体通过炉体10的时间,提高冷却流体冷却炉体10的效果。
    33.在一实施方式中,耐热管路244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连接进液管242,第二端连接出液管246,第二端和第一端具有高度差,且第二端位于第一端的上部。冷流供应装置22内流出的冷却流体经进液管242进入到耐热管路244内后,冷却流体克服重力向上流动,可以增加冷却流体通过炉体10的时间,进一步提高冷却流体冷却炉体10的效果。
    34.请一并参阅图3,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冷流供应装置22包括冷流箱222、泵体224及换热器226,泵体224用于将冷流箱222内的冷却流体送入进液管242内,换热器226用于将出液管246内的冷却流体换热降温后回流至冷流箱222内。
    35.具体在一实施方式中,换热器226为板式换热器226。当然,换热器226也可以为其他形式的换热器。冷却流体可以为冷却水。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冷却流体也可以为其他冷却流体,如冷却油或者冷却气体。
    36.请再次参阅图1,控制系统30与冷流供应装置22电连接,以控制冷流供应装置22向冷却管路24内提供冷却流体。在一实施方式中,控制系统30可以为plc控制系统。当然,控制系统30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控制结构。
    37.在一实施方式中,智能降温烧结炉还包括测温元件(图未示),测温元件安装于炉体10内,测温元件用于监测炉体10内的温度。测温元件与控制系统30电连接,测温元件可以将测得的温度信息传递给控制系统30,控制系统30根据接收的温度信息控制冷却系统20。具体在一实施方式中,测温元件为温度传感器。
    38.在一实施方式中,炉体10内的温度高于室温时,控制系统30控制冷流供应装置22向冷却管路24内提供冷却流体。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控制系统30启动冷却系统20的设定温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具体设定。通常情况下,烧结完以后,炉体10内部的温度会在500℃左右,通过智能降温烧结炉可以将炉体10内部的温度快速降至室温。
    39.上述智能降温烧结炉,在炉体10内的温度降温至设定温度后,控制系统30控制冷流供应装置22向冷却管路24内提供冷却水,冷却水流经炉体10侧壁内的冷却管路24内,冷却水可以实现对炉体10冷却降温,将500℃降温至室温从原有的40小时减少到10小时,节约30小时,生产效率提升50%,生产效率提升显著。
    40.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替换及改进,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降温烧结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其内设有用于承载制品的承烧台,所述炉体的侧壁设有供管路穿设的孔洞;冷却系统,包括冷流供应装置及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穿设于所述炉体侧壁的孔洞内,所述冷流供应装置内的冷却流体经所述冷却管路冷却所述炉体后回流到所述冷流供应装置内;及控制系统,与所述冷流供应装置电连接,以控制所述冷流供应装置向所述冷却管路内提供冷却流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降温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相对两侧的侧壁均设有所述孔洞,所述冷却管路对应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冷却管路分别穿设于所述炉体相对两侧侧壁的孔洞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降温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包括进液管、出液管及耐热管路,所述耐热管路穿设于所述炉体侧壁的孔洞内,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均与所述冷流供应装置连通,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分别接通所述耐热管路的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降温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在所述炉体的侧壁内往返折流延伸,以使所述耐热管路内的冷却流体折叠绕流。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降温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流供应装置包括冷流箱、泵体及换热器,所述泵体用于抽取所述冷流箱内的冷却流体送入所述进液管内,所述换热器用于将所述出液管内的冷却流体换热后回流至所述冷流箱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降温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降温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管路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进液管,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出液管,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端具有高度差,且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端的上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降温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为plc控制系统。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降温烧结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温元件,所述测温元件安装于所述炉体内以监测所述炉体内的温度,所述测温元件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降温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元件监测到所述炉体内的温度高于室温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冷流供应装置向所述冷却管路内提供冷却流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降温烧结炉,包括炉体、冷却系统及控制系统。炉体内设有用于承载制品的承烧台,炉体的侧壁设有供管路穿设的孔洞。冷却系统包括冷流供应装置及冷却管路,冷却管路穿设于炉体侧壁的孔洞内,冷流供应装置内的冷却流体经冷却管路冷却炉体后回流到冷流供应装置内。控制系统与冷流供应装置电连接,以控制冷流供应装置向冷却管路内提供冷却流体。上述智能降温烧结炉,冷却流体可以实现对炉体冷却降温,将设定温度快速降温至室温,降低炉体降温至室温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肖尧 聂革 肖小朋 陈二伟 王毅 吴孟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636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