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建材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绿色环保预制墙板的制作方法及绿色环保预制墙板。
背景技术:
2.预制墙板又称预制混凝土墙板,是预制的供建筑装配使用的加筋混凝土板型构件。预制墙板能够提高工厂化、机械化施工程度,减少现场湿作业,节约现场用工,克服季节影响,缩短建筑施工周期,是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常用建材。绿色建筑是当前建筑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就预制墙板而言,带有透光功能的预制墙板能够明显改善白天时段室内的采光效果,从而节约照明用电,是绿色建筑中践行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举措。
3.关于透光预制墙板或者透光混凝土的制作方法,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光纤作为导光材料,一类是采用透光树脂作为导光材料。虽然光纤可实现全反射,但是实际应用中,大量光纤在混凝土中的埋置较为困难,故,以透光树脂为导光材料的透光混凝土逐渐受到重视。目前,文献中可见的以透光树脂为导光材料的透光混凝土或者透光预制墙板的制备方法主要由以下几种:第一种,先将液态的透光树脂经浇注、凝固得到具有纵横交错的棒状结构的导光材料(该浇注过程采用的硅胶模具也需要单独制作),然后,将导光材料置于混凝土模具中,之后,浇注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导光材料被固定于混凝土坯料中,然后,对混凝土坯料进行切割、表面打磨,使得导光材料露出混凝土沿光照方向的两个表面,由此得到透光混凝土。
4.第二种,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液态的透光树脂经浇注、凝固得到大量独立的球状的导光材料,将一定数量的球状的导光材料倒入并分散在混凝土模具中,之后,经浇注、凝固得到混凝土坯料,之后,只要保证切割后的混凝土厚度小于球状导光材料的直径即可得到透光混凝土。
5.第三种,先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半硬化后,在混凝土表面打孔,然后,向孔中浇注液态的透光树脂,之后,透光树脂与混凝土一同凝固,得到透光混凝土。
6.然而,目前的上述制作方法中,前两种均需要提前制作硅胶模具以及导光材料,工序较多,耗时长,生产效率较低。第三种虽然可使得导光材料的凝固与混凝土的凝固一同进行,节约了时间,但是,需要等混凝土半硬后进行打孔操作,打孔操作容易损坏混凝土基体,导致预制墙板的结构强度下降,而且,等待混凝土半硬后打孔也不利于生产的连续性。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简化透光混凝土的制作工序,改善目前不利于连续生产的现状,本技术提供绿色环保预制墙板的制作方法及绿色环保预制墙板。
8.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绿色环保预制墙板的制作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绿色环保预制墙板的制作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混凝土浆液注入:将配制好的混凝土浆液加入模具中;高压注射液态的透明树脂混合物:混凝土浆液加入模具后,根据混凝土表面的预设位点,将配制好的液态的透明树脂混合物采用高压注射的方式沿混凝土表面预设位点注入,并在混凝土中形成贯穿混凝土上下表面的由液态的透明树脂混合物形成的导光区;凝固:导光区和混凝土凝固;脱模。
9.本技术的上述方法中,在将混凝土浆液刚加入模具之后,采用高压注射的方式来形成导光区,该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第一,无需提前制作凝固的导光材料(包括用于制作导光材料的硅胶模具),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制作工序,缩短了加工时长,提高了生产效率。
10.第二,无需在混凝土上打孔,对混凝土基体的破坏程度小,预制墙板整体的结构强度高。
11.第三,混凝土浇注之后即可进行透明树脂混合物的高压注射,中间无需等待,实际生产中便于实现生产的连续性。
12.第四,高压注射透明树脂混合物的过程中,透明树脂混合物在注射位点形成导光区,与此同时,导光区边缘的透明树脂混合物会向四周的混凝土基体进行扩散,并形成树枝状或称放射状,能够有效提高导光区与周围混凝土基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预制墙板的结构强度。
13.第五,传统透光混凝土中,要么是先放入导光材料,再浇注混凝土,考虑到混凝土的流动性,导光材料的外形不能太复杂,露在混凝土表面的导光材料一般呈圆形或棒形。而如果是在半硬化的混凝土上打孔后再浇注导光材料,受限于打孔步骤,孔的外形一般也不能太复杂,这使得露在混凝土表面的导光材料一般也是较为简单的圆形或棒形。而本技术中,露在混凝土表面的导光区的边缘呈树枝状或放射状,丰富了预制墙板的外形,使得导光材料不再受限于简单的图形,这是加工方式的变更所带来的额外的效果。
14.综上,本技术的加工原理与现有技术不同,是采用高压注射透明树脂混合物的形式来形成导光区的,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而且,本技术具有简化制作工序、提高预制墙板结构强度、便于实现生产连续性、丰富预制墙板外观的效果,具有显著的进步。
15.可选的,所述高压注射液态的透明树脂步骤中,透明树脂的粘度为25℃下0.85pa.s~1.25pa.s,透明树脂混合物的凝胶时间为2min~5min。
16.透明树脂的粘度以及透明树脂混合物的凝胶时间对所形成的导光区的大小以及形态具有一定的影响,采用上述高粘度透明树脂以及具有快速凝胶时间的透明树脂混合物,有利于在位点处形成较大面积的导光区,从而有利于提高预制墙板的透光性能。
17.可选的,所述高压注射液态的透明树脂步骤中,高压注射的压力为5000psi~10000psi。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高压注射压力限定在上述范围内,有利于提高高压注射时的平稳性。而且,采用现有的高压注浆机即可实现,设备易于获取。
19.可选的,所述高压注射液态的透明树脂步骤中,透明树脂采用不饱和聚酯树脂。
20.不饱和聚酯树脂不仅具有恰当的粘度以及可形成具有恰当凝胶时间的透明树脂混合物,而且,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较高的透光性,有利于保障预制墙板的透光效果。
21.可选的,所述高压注射液态的透明树脂步骤中,采用注射管,注射管的管身遍布有贯穿的注射孔,高压注射时,将注射管沿混凝土表面插入,高压的透明树脂混合物沿注射孔向外扩散形成导光区。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透明树脂混合物在预制墙板厚度方向上能够均匀向四周扩散,从而改善导光区的形态,从而进一步提高透光效果。
23.可选的,所述混凝土为含有粗骨料的混凝土。
24.传统的先放凝固的导光材料的制作方法中,由于考虑到混凝土的流动性,混凝土中基本不含粗骨料,而粗骨料的缺乏也使得混凝土的结构强度较低。而本技术中,无需过分考虑混凝土的流动性,可采用含有粗骨料的具有高强度的混凝土,从而可以使得预制墙板在具备透光性的前提下还具有很高的结构强度。
25.可选的,所述混凝土为钢筋混凝土,混凝土浆液加入模具之前,先在模具内进行钢筋支模。
26.钢筋的加入能够进一步提高混凝土整体的结构强度,与此同时,钢筋的加入不影响本技术的上述制作方法的实施。
27.可选的,还包括有以下步骤:蒸汽养护:对脱模的预制墙板进行蒸汽养护。
28.通过蒸汽养护的形式,可进一步改善预制墙板的结构强度。
29.可选的,还包括有以下步骤:切割、抛光:对于经过蒸汽养护得到的预制墙板,沿表面进行切割、抛光处理。
30.切割和抛光处理能够进一步修饰、美化预制墙板的表面,进一步提高本技术制作的预制墙板的外观以及商业价值。
3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上述绿色环保预制墙板的制作方法制得的绿色环保预制墙板。导光材料的边缘呈树枝分散状或称放射状伸入周围的混凝土基体中,导光材料与混凝土基体之间的连接性更强,整个预制墙板的结构强度更高。而且,导光材料的形态与传统的导光材料不同,丰富了预制墙板的外形,更具新鲜感。
3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无需提前制作凝固的导光材料(包括用于制作导光材料的硅胶模具),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制作工序,缩短了加工时长,提高了生产效率;2、无需在混凝土上打孔,对混凝土基体的破坏程度小,预制墙板整体的结构强度高;3、混凝土浇注之后即可进行透明树脂混合物的高压注射,中间无需等待,实际生产中便于实现生产的连续性;4、导光区边缘的透明树脂混合物向四周的混凝土基体进行扩散,并形成树枝状或称放射状,能够有效提高导光区与周围混凝土基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预制墙板的结构强度;5、本技术中,露在混凝土表面的导光区的边缘呈树枝状或放射状,丰富了预制墙板的外形,使得导光材料不再受限于简单的图形;6、可采用含有粗骨料的具有高强度的混凝土,从而可以使得预制墙板在具备透光性的前提下还具有很高的结构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概述先对本技术的绿色环保预制墙板的制作方法进行概述。
35.绿色环保预制墙板的制作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混凝土浆液注入:将配制好的混凝土浆液加入模具中。其中,混凝土浆液可采用目前现有的混凝土浆液,含粗骨料或不含粗骨料均可,含粗骨料的情况下,由于混凝土本身的结构强度更高,故可制得具有较高结构强度的预制墙板。混凝土浆液浇注之前可先在模具内进行钢筋支模,由此形成的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强度更高。
36.高压注射液态的透明树脂混合物:混凝土浆液加入模具后,根据混凝土表面的预设位点,将配制好的液态的透明树脂混合物采用高压注射的方式沿混凝土表面预设位点注入,并在混凝土中形成贯穿混凝土上下表面的由液态的透明树脂混合物形成的导光区。其中,透明树脂采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粘度可为25℃下0.85pa.s~1.25pa.s;透明树脂混合物的凝胶时间可为2min~5min;高压注射的压力可为5000psi~10000psi。高压注射的设备可以采用高压注浆机,高压注浆机可连接若干注射管,注射管的管身遍布有贯穿的注射孔,高压注射时,将注射管沿混凝土表面插入,高压的透明树脂混合物沿注射孔向外扩散形成导光区。
37.凝固:导光区和混凝土凝固;脱模;蒸汽养护:对脱模的预制墙板进行蒸汽养护;切割、抛光:对于经过蒸汽养护得到的预制墙板,沿表面进行切割、抛光处理,得到绿色环保预制墙板。
38.本技术的绿色环保预制墙板的制作方法的优势在于:第一,无需提前制作凝固的导光材料(包括用于制作导光材料的硅胶模具),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制作工序,缩短了加工时长,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二,无需在混凝土上打孔,对混凝土基体的破坏程度小,预制墙板整体的结构强度高。第三,混凝土浇注之后即可进行透明树脂混合物的高压注射,中间无需等待,实际生产中便于实现生产的连续性。第四,导光区边缘的透明树脂混合物会向四周的混凝土基体进行扩散,并形成树枝状或称放射状,能够有效提高导光区与周围混凝土基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预制墙板的结构强度。第五,传统透光混凝土中,要么是先放入导光材料,再浇注混凝土,考虑到混凝土的流动性,导光材料的外形不能太复杂,露在混凝土表面的导光材料一般呈圆形或棒形。而如果是在半硬化的混凝土上打孔后再浇注导光材料,受限于打孔步骤,孔的外形一般也不能太复杂,这使得露在混凝土表面的导光材料一般也是较为简单的圆形或棒形。而本技术中,露在混凝土表面的导光区的边缘呈树枝状或放射状,丰富了预制墙板的外形,使得导光材料不再受限于简单的图形,这是加工方式的变更所带来的额外的效果。第六、可采用含有粗骨料的具有高强度的混凝土,从而可以使得预制墙板在具备透光性的前提下还具有很高的结构强度。
实施例
39.本实施例采用的原材料介绍如下:
透明树脂:采用6688邻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固体含量为64~70%;粘度较高,25℃下为0.85pa.s~1.25pa.s;透明树脂混合物:6688邻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促进剂yb-1和固化剂mekp以重量比为100:1.8:1.8的比例混合,胶凝时间较短,为4min左右。
40.混凝土浆液:水泥35kg、砂60kg、碎石70kg、减水剂0.3kg、水18kg。其中,水泥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砂的细度模数为1.6;碎石的粒径为5~20mm;减水剂为聚羧酸高效减水剂。
41.本实施例的绿色环保预制墙板的制作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混凝土浆液注入:将配制好的混凝土浆液加入模具中,混凝土浆液的浇注厚度为10cm。
42.高压注射液态的透明树脂混合物:混凝土浆液加入模具后,根据混凝土表面的预设位点,采用高压注浆机连接注射管(注射管的内径2cm,注射孔的孔径5mm,相邻注射孔中心间隔1cm)的形式,注射管沿混凝土厚度方向竖直插入,高压注浆机的注浆压力设置为8000psi,将配制好的液态的透明树脂混合物注入,在混凝土中形成贯穿混凝土上下表面的由液态的透明树脂混合物形成的导光区,导光区的外径(不包含延伸至周围混凝土内的分支)约6cm。
43.凝固:导光区和混凝土凝固。
44.脱模,即得绿色环保预制墙板。
45.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