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气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摆动调节的排气阀及其电饭煲。
背景技术:
2.目前,电饭煲在烹饪方面具有蒸、煮、炖、煨等多种功能,使用方便,电饭煲的上盖设置有排气孔,排气孔上安装有排气阀,使得煮饭过程中电饭煲内部的水蒸气能通过排气阀排出,降低内部压强,保证使用安全,但是市场上大部分的电饭煲的排气阀不能根据烹饪过程调节排气量的大小而影响烹饪效果。
3.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通过调节排气阀而调节排气量大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摆动调节的排气阀及其电饭煲,其具有可根据烹饪过程通过调节排气阀而改变排气量大小的效果。
5.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可摆动调节的排气阀,包括排气阀主体和转动板,所述排气阀主体可拆卸地安装在电饭煲的排气口处;
7.所述排气阀主体设有进气孔、第一出气孔、第二出气孔和通气室,所述进气孔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气孔和/或通过所述通气室与所述第二出气孔连通;
8.所述转动板与所述排气阀主体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在所述排气阀主体上设有第一摆动区、第二摆动区和第三摆动区,所述转动板在所述第一摆动区转动时,所述第一出气孔开口大小可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所述转动板在所述第二摆动区转动时,所述第二出气孔开口大小可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所述转动板完全处于在所述第三摆动区时,所述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二出气孔均具有最大开口。
9.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阀主体包括底座和盖板,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凹槽,所述盖板密封所述凹槽的槽口以在所述底座内形成所述通气室,所述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二出气孔位于所述盖板上,所述进气孔位于所述底座上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所述转动板与所述盖板转动连接;
10.所述进气孔的第一端伸入所述通气室内并延伸到所述第一出气孔的下方,所述第一出气孔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出气孔远离所述第一端。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板上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拨块。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板可完全遮挡所述第一出气孔或所述第二出气孔。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回流孔,所述回流孔
位于所述凹槽槽底,所述回流孔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一端的位置。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弹性片,所述回流孔在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具有第一开口,所述弹性片密封所述第一开口,回流体的重力可下压弹性片打开第一开口。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位于所述转动板的上方并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出气孔和/或所述第二出气孔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外部连通。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出气孔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出气孔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二通孔。
17.一种电饭煲,包括如上所述的可摆动调节的排气阀。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9.转动板在第一摆动区转动时,电饭煲内的气体由进气孔进入通气室后经通气室进入第二出气孔排出电饭煲外,延缓了气体的排出时间,可以实现较好的保温效果,同时电饭煲内的部分气体还可直接由第一出气孔排出,可实现保温时的调压控压;转动板在第二摆动区转动时,电饭煲内的气体进入进气孔后大部分可直接由第一出气孔排出,可实现较好的泄压效果,电饭煲内的部分气体还可进入通气室由第二出气孔排出,可实现泄压时的调压控压;转动板完全处于第三摆动区时,转动板未遮挡第一出气孔或第二出气孔中的任意一个,此时排气阀具有最大的泄压能力。通过调节转动板在三个摆动区的位置可实现对电饭煲排气阀出气量大小的调控且结构简单便于拆洗安装,在进行泄压以及调压控压的同时还可实现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爆炸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剖面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侧视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俯视图。
25.附图标记:
26.1-排气阀主体;11-进气孔;111-第一端;12-第一出气孔;13-第二出气孔;14-通气室; 15-盖板;16-第一摆动区;17-第二摆动区;18-第三摆动区;19-底座;191-凹槽;192-回流孔;
27.2-转动板;21-拨块;
28.3-顶盖;31-第一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附图中各处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30.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31.参照图1至图4,一种可摆动调节的排气阀,包括排气阀主体1和转动板2,所述排气阀主体1可拆卸地安装在电饭煲的排气口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拆卸。
32.所述排气阀主体1设有进气孔11、第一出气孔12、第二出气孔13和通气室14,所述进气孔11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气孔12和/或通过所述通气室14与所述第二出气孔13连通,来自排气口的气体可从第一出气孔12或第二出气孔13排出,或者同时从第一出气孔12、第二出气孔13排出。
33.所述转动板2与所述排气阀主体1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2可完全遮挡所述第一出气孔 12或所述第二出气孔13,所述转动板2在所述排气阀主体1上设有第一摆动区16、第二摆动区17和第三摆动区18,所述转动板2在所述第一摆动区16转动时,所述第一出气孔12 开口大小可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所述转动板2在所述第二摆动区17转动时,所述第二出气孔13开口大小可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所述转动板2完全处于在所述第三摆动区18时,所述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二出气孔均具有最大开口。结构简单,便于拆卸清洗,可通过调节转动板2在第一摆动区16、第二摆动区17、第三摆动区18的转动来实现对于排气阀出气量大小的调控,使得排气阀的出气量大小可根据烹饪需求而调节,可以保证较好的烹饪效果,同时还可以在不需要较大排气量的时候调节转动板2遮挡第一出气孔12,实现保温效果,避免能量的浪费,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34.转动板2在第一摆动区16转动时,转动板2未遮挡第二出气孔13,第二出气孔13通过通气室14与进气孔11连通,电饭煲内的气体由进气孔11进入通气室14后经通气室14进入第二出气孔13排出电饭煲外,延缓了气体的排出时间,可以实现较好的保温效果,同时由于转动板2在第一摆动区16的转动,电饭煲内的气体还可直接由第一出气孔12排出,可实现保温时的调压控压;转动板2在第二摆动区17转动时,转动板2未遮挡第一出气孔12,电饭煲内的气体进入进气孔11后大部分可直接由第一出气孔12排出,可实现较好的泄压效果,同时由于转动板2在第二摆动区17的转动,电饭煲内的气体还可进入通气室14由第二通气孔排出,可实现泄压时的调压控压;转动板2完全处于第三摆动区18时,转动板2未遮挡第一出气孔12或第二出气孔13中的任意一个,第一出气孔12与第二出气孔13均与进气孔11 连通,进气孔11处的气体一部分直接由第一出气孔12排出,另一部分经过通气室14由第二出气孔13排出,此时排气阀具有最大的泄压能力。
35.具体地,所述排气阀主体1包括底座19和盖板15,所述底座19上还设有凹槽191,所述盖板15密封所述凹槽191的槽口以在所述底座19内形成所述通气室14,盖板15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座19上,所述第一出气孔12、所述第二出气孔13位于所述盖板15上,所述进气孔11位于所述底座19上远离所述盖板15的一端,所述转动板2与所述盖板15转动连接;所述进气孔11的第一端111伸入所述通气室14内并延伸到所述第一出气孔12的下方,所述第一出气孔12靠近所述第一端111,在第一出气孔12与进气孔11连通时,使得进气孔11 的气体可以迅速的从第一次出气孔排出,以实现较好的泄压效果。所述第二出气孔13远离所述第一端111,第二出气孔13与排气孔连通时,进气孔11处的气体进入通气室14之后才能从第二出气
孔13排出电饭煲外,延缓了气体排出的时间,可以实现较好的保温效果。通气室 14的设置还可便于水蒸气在通气室14内形成冷凝水回流至电饭煲内,同时便于储存溢出的食物,避免食物通过进气孔11进入第一出气孔12之后溢流至电饭煲外部,第一出气孔12、第二出气孔13位于通气室14的上端,位于第一出气孔、第二出气孔处的冷凝水可顺利落至通气室14内并最终回流至电饭煲内。底座19上靠近盖板15的一端设有定位凸起,盖板15 上靠近底座19的一侧设有与定位凸起结构匹配的限位插槽,便于盖板15与底座19的安装定位以使得第一出气孔12位于第一端111的上方,且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和清洗。
36.具体地,所述转动板2上远离所述底座19的一侧设有拨块21,通过推动拨块21而带动转动板2的转动,便于调节转动板2的位置而更好地控制排气阀的出气量。
37.具体地,所述底座19上还设有回流孔192,所述回流孔192位于所述凹槽191槽底,所述回流孔192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一端111的位置,第一端111的端部高于回流孔192的位置,便于水蒸气的排出,同时位于容腔内的食物或冷凝水可通过回流孔192回流至电饭煲内,避免溢出食物或者冷凝水。
38.具体地,还包括弹性片,所述回流孔192在远离所述盖板15的一侧具有第一开口31,第一开口31与电饭煲的排气口连接,所述弹性片密封所述第一开口31,进入通气室14内的食物或冷凝水形成回流体且具有重量,回流体的重力可下压弹性片打开第一开口31,水蒸气不能使弹性片打开第一开口31,水蒸气只能由进气口进入通气室14内并由第一出气孔12和 /或第二出气孔13排出而实现泄压效果,使得排气阀兼具泄压调压功能的同时还可实现防止溢流的效果。
39.具体地,还包括顶盖3,所述顶盖3位于所述转动板2的上方并具有第一开口31,所述第一出气孔12和/或所述第二出气孔13通过所述第一开口31与外部连通。顶盖3的设置可避免灰尘落入第一出气孔12造成第一出气孔12堵塞,或避免灰尘由第一出气孔12进入电饭煲内部污染食物等,还可在使用者与第一出气孔12之间形成隔离,避免使用者直接接触第一出气孔12及其周围的高温水蒸气而被烫伤,同时,顶盖3还具有回流导向的作用,位于顶盖 3与第一出气孔12之间的水蒸气可形成冷凝水,此时冷凝水可沿顶盖3的内侧回流至第一出气孔12并进入容腔内通过回流孔192最终回流至电饭煲内
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气孔12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出气孔13 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二通孔,以便于精准控制第一出气孔12、第二出气孔13处出气量的大小。
41.一种电饭煲,包括如上所述的可摆动调节的排气阀,可实现对于电饭煲排气阀出气量大小的调控且便于拆洗安装,兼具泄压调压功能的同时还可实现防止溢流的效果。
4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摆动调节的排气阀及其电饭煲的其它内容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4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摆动调节的排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阀主体和转动板,所述排气阀主体可拆卸地安装在电饭煲的排气口处;所述排气阀主体设有进气孔、第一出气孔、第二出气孔和通气室,所述进气孔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气孔和/或通过所述通气室与所述第二出气孔连通;所述转动板与所述排气阀主体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在所述排气阀主体上设有第一摆动区、第二摆动区和第三摆动区,所述转动板在所述第一摆动区转动时,所述第一出气孔开口大小可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所述转动板在所述第二摆动区转动时,所述第二出气孔开口大小可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所述转动板完全处于在所述第三摆动区时,所述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二出气孔均具有最大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摆动调节的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主体包括底座和盖板,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凹槽,所述盖板密封所述凹槽的槽口以在所述底座内形成所述通气室,所述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二出气孔位于所述盖板上,所述进气孔位于所述底座上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所述转动板与所述盖板转动连接;所述进气孔的第一端伸入所述通气室内并延伸到所述第一出气孔的下方,所述第一出气孔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出气孔远离所述第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摆动调节的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上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拨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摆动调节的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可完全遮挡所述第一出气孔或所述第二出气孔。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摆动调节的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回流孔,所述回流孔位于所述凹槽槽底,所述回流孔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一端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摆动调节的排气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片,所述回流孔在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具有第一开口,所述弹性片密封所述第一开口,回流体的重力可下压弹性片打开第一开口。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摆动调节的排气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位于所述转动板的上方并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出气孔和/或所述第二出气孔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外部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摆动调节的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孔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出气孔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二通孔。9.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摆动调节的排气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摆动调节的排气阀,包括排气阀主体和转动板,所述排气阀主体可拆卸地安装在电饭煲的排气口处,排气阀主体设有进气孔、第一出气孔、第二出气孔和通气室,进气孔一端与排气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出气孔和/或通过通气室与第二出气孔连通,转动板与排气阀主体转动连接,转动板在排气阀主体上的第一摆动区、第二摆动区转动时,第一出气孔、第二出气口开口大小可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转动板在第三摆动区时,两通气孔均具有最大开口。一种电饭煲,包括如上所述的可摆动调节的排气阀,可实现对电饭煲排气阀出气量大小的调控且结构简单便于拆洗安装,在进行泄压以及调压控压的同时还可实现保温效果。压的同时还可实现保温效果。压的同时还可实现保温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梁远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好用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8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6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