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组的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组。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市场对锂电池组高容量、紧凑性和信号屏蔽效果的要求增高,为满足市场产品需求,产品电池仓的结构布局愈发紧凑,超声结构设计逐渐成为锂电池组的需求主流。
3.现有的锂电池组超声结构,将保护板外部焊接一个屏蔽罩,通过螺丝固定在电池组上壳,最后将上壳与下壳通过超声波焊接在一起,其屏蔽罩直接焊接在保护板上,且保护板电子元器件与上壳接触,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存在以下缺陷: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空气散热的方式,散热效果差,屏蔽效果差,不便于拆装。同时,与上壳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的屏蔽罩,在超声时会产生高频振动,使得固定于上壳保护板上的电子元件易因超声高频振动而损坏元器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电池组的保护板的电子元器件在超声时易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组。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包括壳体、至少两个电芯、保护板、屏蔽罩组件和安装架,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下壳,所述下壳为一端开口的半封闭结构;所述上盖封闭所述下壳的开口,以在所述上盖和所述下壳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电芯的腔体;所述保护板上设置有电子元器件,所述保护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屏蔽罩组件安装于所述保护板上,且设置在所述电子元器件外周,所述屏蔽罩组件位于所述安装架与所述保护板之间;所述安装架安装于所述腔体内,且设置在所述电芯上;所述电芯与所述保护板电导通。
6.可选地,所述屏蔽罩组件包括第一屏蔽盖、第二屏蔽盖和导热件,所述第一屏蔽盖上设置有散热区,所述散热区包括多个散热孔;所述第二屏蔽盖与所述第一屏蔽盖卡接,所述第二屏蔽盖上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在所述第一屏蔽盖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散热区;所述导热件与所述保护板上的电子元器件贴合设置,所述导热件容置于所述开孔中。
7.可选地,所述第一屏蔽盖的侧壁设置有凸包结构,所述凸包结构为向所述第二屏蔽盖方向凹陷的凸点;所述第二屏蔽盖的侧壁设置有卡孔,所述凸点嵌入所述卡孔内。
8.可选地,所述第二屏蔽盖下端设置有定位引脚,所述保护板上设置有焊锡区和定位孔,所述定位引脚穿过所述定位孔,以使所述第一屏蔽盖外缘位于所述焊锡区。
9.可选地,所述导热件包括导热泥和导热硅胶,所述导热泥容置于所述开孔中;所述导热硅胶设置在所述导热泥与电子元器件之间。
10.可选地,所述电芯上设置有第一镍片和第二镍片,所述第一镍片与所述电芯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镍片与所述电芯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镍片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引脚,所述第二镍片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引脚,所述第一连接引脚和所述第二连接引脚分别与所述
保护板连接。
11.可选地,所述电芯上还设置有第一绝缘垫片和第二绝缘垫片,所述第一绝缘垫片贴附于所述第一镍片上,且设置在所述第一镍片与所述安装架之间;所述第二绝缘垫片贴附于所述第二镍片上,且设置在所述第二镍片与所述下壳之间。
12.可选地,所述保护板远离所述屏蔽罩组件的一面设置有多个镍砖,所述第一连接引脚和所述第二连接引脚一一对应地与所述镍砖焊接。
13.可选地,所述安装架外周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第一连接引脚和所述第二连接引脚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凹槽中。
14.可选地,所述安装架远离所述保护板的一端通过设置螺钉与所述下壳底部连接;所述下壳底部设置有用于隐藏所述螺钉的遮挡垫片。
15.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屏蔽罩组件安装于保护板上,实现保护板上电子元器件的密封,提高屏蔽罩组件的屏蔽效果。保护板安装在安装架上,安装架安装于下壳的腔体内,使得上盖和下壳在通过超声波焊接时,有效避免保护板上的电子元器件因高频振动产生的故障。屏蔽罩组件位于安装架和保护板之间,安装架设置在电芯上,使得电池组的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的爆炸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的屏蔽罩组件的爆炸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保护板与屏蔽罩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20.图5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23.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电池组,包括壳体10、至少两个电芯2、保护板30、屏蔽罩组件40和安装架50,所述壳体10包括上盖11和下壳12,所述下壳12为一端开口的半封闭结构。所述上盖11封闭所述下壳12的开口,以在所述上盖11和所述下壳12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电芯2的腔体。所述保护板30上设置有电子元器件,所述保护板30安装于所述安装架50上,具体地,保护板30通过螺栓安装于安装架50上。所述屏蔽罩组件40安装于所述保护板30上,且设置在所述电子元器件外周,所述屏蔽罩组件40位于所述安装架50与所述保护板30之间。所述安装架50安装于所述腔体内,且设置在所述电芯2上。所述电芯2与所述保护板30电导通。
2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屏蔽罩组件40安装于保护板30上,实现保护板30上电子元器件的密封,提高屏蔽罩组件40的屏蔽效果。保护板30安装在安装架50上,安装架50安装于
下壳12的腔体内,使得上盖11和下壳12在通过超声波焊接时,有效避免保护板30上的电子元器件因高频振动产生的故障。屏蔽罩组件40位于安装架50和保护板30之间,安装架50设置在电芯2上,使得电池组的结构紧凑。
25.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罩组件40包括第一屏蔽盖41、第二屏蔽盖42和导热件,所述第一屏蔽盖41上设置有散热区,所述散热区包括多个散热孔411。所述第二屏蔽盖42与所述第一屏蔽盖41卡接,便于拆装和维修。所述第二屏蔽盖42上设置有开孔421,所述开孔421在所述第一屏蔽盖41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散热区。所述导热件与所述保护板30上的电子元器件贴合设置,所述导热件容置于所述开孔421中。通过设置导热件和散热孔411,便于电子元器件的散热。
26.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屏蔽盖41的侧壁设置有凸包结构,所述凸包结构为向所述第二屏蔽盖42方向凹陷的凸点412。所述第二屏蔽盖42的侧壁设置有卡孔422,所述凸点412嵌入所述卡孔422内。通过凸点412和开孔421的配合,实现第一屏蔽盖41和第二屏蔽盖42的卡接,便于屏蔽罩组件40的拆装和维修。
27.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屏蔽盖42下端设置有定位引脚423,所述保护板30上设置有焊锡区31和定位孔32,所述定位引脚423穿过所述定位孔32,以使所述第一屏蔽盖41外缘位于所述焊锡区31。通过定位孔32和定位引脚423的定位,便于将第一屏蔽盖41与保护板30在焊锡区31进行回流焊锡。
2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包括导热泥43和导热硅胶,所述导热泥43容置于所述开孔421中。所述导热硅胶设置在所述导热泥43与电子元器件之间。
29.如图2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2上设置有第一镍片61和第二镍片62,所述第一镍片61与所述电芯2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镍片62与所述电芯2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镍片6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引脚611,所述第二镍片6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引脚621,所述第一连接引脚611和所述第二连接引脚621分别与所述保护板30连接。通过第一连接引脚611和第二连接引脚621实现电芯2与保护板30的电导通。
30.如图2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2上还设置有第一绝缘垫片63和第二绝缘垫片64,所述第一绝缘垫片63贴附于所述第一镍片61上,且设置在所述第一镍片61与所述安装架50之间,实现安装架50与第一镍片61的绝缘。所述第二绝缘垫片64贴附于所述第二镍片62上,且设置在所述第二镍片62与所述下壳12之间,实现第二镍片62与下壳12的绝缘。
31.进一步地,电芯2的正极上设置有正极帽垫片65,正极帽垫片65设置在正极端外周,位于第一镍片61与电芯2之间。
32.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板30远离所述屏蔽罩组件40的一面设置有多个镍砖33,所述第一连接引脚611和所述第二连接引脚621一一对应地与所述镍砖33焊接。
33.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组的组装过程为:将电芯2放置在电芯2夹具中,并在电芯2的正极端贴上正极帽垫片65,将第一镍片61和第二镍片62分别于电芯2的正负极点焊连接,将第一绝缘垫片63贴附在第一镍片61上,第二绝缘垫片64贴附在第二镍片62上,将安装架50放置在第一绝缘垫片63上。然后将屏蔽罩组件40与保护板30进行回流焊锡,将第一连接引脚611和第二连接引脚621与保护板30上的镍砖33激光焊接,将保护板30安装在安装架50
上,安装架50下端与下壳12连接固定。最后将上盖11与下壳12通过超声波焊接。
34.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50外周设置有多个凹槽51,所述第一连接引脚611和所述第二连接引脚621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凹槽51中,通过设置凹槽51放置第一连接引脚611和第二连接引脚621,便于第一镍片61和第二镍片62与保护板30的连接。
35.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50远离所述保护板30的一端通过设置螺钉与所述下壳12底部连接。所述下壳12底部设置有用于隐藏所述螺钉的遮挡垫片52。
3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至少两个电芯、保护板、屏蔽罩组件和安装架,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下壳,所述下壳为一端开口的半封闭结构;所述上盖封闭所述下壳的开口,以在所述上盖和所述下壳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电芯的腔体;所述保护板上设置有电子元器件,所述保护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屏蔽罩组件安装于所述保护板上,且设置在所述电子元器件外周,所述屏蔽罩组件位于所述安装架与所述保护板之间;所述安装架安装于所述腔体内,且设置在所述电芯上;所述电芯与所述保护板电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组件包括第一屏蔽盖、第二屏蔽盖和导热件,所述第一屏蔽盖上设置有散热区,所述散热区包括多个散热孔;所述第二屏蔽盖与所述第一屏蔽盖卡接,所述第二屏蔽盖上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在所述第一屏蔽盖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散热区;所述导热件与所述保护板上的电子元器件贴合设置,所述导热件容置于所述开孔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盖的侧壁设置有凸包结构,所述凸包结构为向所述第二屏蔽盖方向凹陷的凸点;所述第二屏蔽盖的侧壁设置有卡孔,所述凸点嵌入所述卡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盖下端设置有定位引脚,所述保护板上设置有焊锡区和定位孔,所述定位引脚穿过所述定位孔,以使所述第一屏蔽盖外缘位于所述焊锡区。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包括导热泥和导热硅胶,所述导热泥容置于所述开孔中;所述导热硅胶设置在所述导热泥与电子元器件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上设置有第一镍片和第二镍片,所述第一镍片与所述电芯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镍片与所述电芯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镍片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引脚,所述第二镍片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引脚,所述第一连接引脚和所述第二连接引脚分别与所述保护板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上还设置有第一绝缘垫片和第二绝缘垫片,所述第一绝缘垫片贴附于所述第一镍片上,且设置在所述第一镍片与所述安装架之间;所述第二绝缘垫片贴附于所述第二镍片上,且设置在所述第二镍片与所述下壳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板远离所述屏蔽罩组件的一面设置有多个镍砖,所述第一连接引脚和所述第二连接引脚一一对应地与所述镍砖焊接。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外周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第一连接引脚和所述第二连接引脚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凹槽中。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远离所述保护板的一端通过设置螺钉与所述下壳底部连接;所述下壳底部设置有用于隐藏所述螺钉的遮挡垫片。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池组,包括壳体、至少两个电芯、保护板、屏蔽罩组件和安装架,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下壳,所述下壳为一端开口的半封闭结构;所述上盖封闭所述下壳的开口,以在所述上盖和所述下壳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电芯的腔体;所述保护板上设置有电子元器件,所述保护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屏蔽罩组件安装于所述保护板上,且设置在所述电子元器件外周,所述屏蔽罩组件位于所述安装架与所述保护板之间;所述安装架安装于所述腔体内,且设置在所述电芯上;所述电芯与所述保护板电导通。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解决了现有的电池组在超声时,保护板上的电子元器件易损坏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胡志民 潘群林 江宜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博科能源系统(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6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