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铜壳换向器的成圆装置,尤其涉及铜壳换向器三合一自动成圆装置。
背景技术:
2.铜片换向器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压制成圆,目前市场上的设备一般设有四个以上的步骤,成圆工艺复杂,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公布了铜壳换向器三合一自动成圆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铜壳换向器三合一自动成圆装置,包括下模座和上压板,下模座上设有导柱,上压板滑动连接于导柱上且其还连接有提供动力的驱动气缸,下模座上设有导料机构,导料机构尾部依次设有头弯下公、中弯下公及成圆下公,头弯下公上设有中部呈直线形、两侧圆呈弧形的头弯凹槽,中弯下公上设有圆弧形的中弯凹槽,成圆下公上设有半圆形的成圆凹槽;上压板的底部依次设有头弯上公、中弯上公及成圆上公,头弯上公和中弯上公分别与头弯下公和中弯下公相应凹槽形状吻合,成圆上公为向上的半圆形凹槽,成圆上公与成圆下公上的凹槽围成一个完成的成圆圆孔。
5.作为优选,中弯下公高于头弯下公及成圆下公且均低于导料槽槽底的高度,中弯下公的凹槽处设有可上下升降的头弯浮块,头弯浮块下降至最低处时其顶面与该处的凹槽槽底平齐,头弯浮块上升至最高处时其顶面与导料槽槽底平齐。
6.作为优选,下模座上设有下垫块,下垫块上设有左、右下模块,导料槽位于左、右下模块之间,导柱设置于左、右下模块上。
7.作为优选,下垫块上设有出料槽口,成圆下公尾端处设有出料口,出料槽口由下垫块的侧壁延伸到出料口下方。
8.作为优选,导料槽由下固定公板和设置于下固定公板上的左、右导板围成;左、右导板的内侧壁下侧部分设有条形的缺口,其使得原料铜板的两端卡于缺口处对原料铜板进行限位。
9.作为优选,导料槽的首端为八字形口,其宽度逐渐减小。
10.作为优选,下公固定板上还设有头弯固定块和中弯固定块,头弯固定块和中弯固定块分别位于头弯下公、中弯下公的尾端且各自设有左右两块以对未成弯的原料铜片进行阻挡定位。
1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本装置结构简单,三步成圆,工艺简单,连续性高,效率高,且设备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去除顶部部分);
16.图4为顶部部分的立体图;
17.图5为成圆的步骤示意图;
18.图中:1、下模座;2、导料槽;21、下固定公板;22,23、左、右导板;24、八字形口;25、缺口;31、下垫块;311、出料槽口;41,42、左、右下模块;5、导柱;6、上压板;61、头弯下公;62、中弯下公;63、成圆下公;71、头弯上公;711、头弯浮块;72、中弯上公;73、成圆上公;8、出料口;9、头弯固定块;10、中弯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
20.如图1-图5所示,铜壳换向器三合一自动成圆装置,包括下模座1和上压板6,下模座1上设有导柱5,上压板6滑动连接于导柱5上且其还连接有提供动力的驱动气缸,下模座1上设有导料机构,导料机构尾部依次设有头弯下公71、中弯下公72及成圆下公73,头弯下公71上设有中部呈直线形、两侧圆呈弧形的头弯凹槽,中弯下公72上设有圆弧形的中弯凹槽,成圆下公 73上设有半圆形的成圆凹槽;上压板6的底部依次设有头弯上公61、中弯上公62及成圆上公63,头弯上公61和中弯上公62分别与头弯下公71和中弯下公72相应凹槽形状吻合,成圆上公63为向上的半圆形凹槽,成圆上公63 与成圆下公73上的凹槽围成一个完成的成圆圆孔。
21.作为优选,中弯下公72高于头弯下公71及成圆下公73且均低于导料槽 2槽底的高度,中弯下公72的凹槽处设有可上下升降的头弯浮块711,头弯浮块711下降至最低处时其顶面与该处的凹槽槽底平齐,头弯浮块711上升至最高处时其顶面与导料槽2槽底平齐。
22.作为优选,下模座1上设有下垫块31,下垫块31上设有左、右下模块 41,42,导料槽2位于左、右下模块41,42之间,导柱5设置于左、右下模块 41,42上。
23.作为优选,下垫块31上设有出料槽口311,成圆下公73尾端处设有出料口8,出料槽口311由下垫块31的侧壁延伸到出料口8下方。
24.作为优选,导料槽2由下固定公板21和设置于下固定公板21上的左、右导板22,23围成;左、右导板22,23的内侧壁下侧部分设有条形的缺口25,其使得原料铜板的两端卡于缺口25处对原料铜板进行限位。
25.作为优选,导料槽2的首端为八字形口24,其宽度逐渐减小。
26.作为优选,下公固定板上还设有头弯固定块9和中弯固定块10,头弯固定块9和中弯固定块10分别位于头弯下公71、中弯下公72的尾端且各自设有左右两块以对未成弯的原料铜片进行阻挡定位。
27.其中图5中示出了铜片三道工序加工后的结构示意图。
28.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
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铜壳换向器三合一自动成圆装置,包括下模座和上压板,下模座上设有导柱,上压板滑动连接于导柱上且其还连接有提供动力的驱动气缸,其特征在于:下模座上设有导料机构,导料机构尾部依次设有头弯下公、中弯下公及成圆下公,头弯下公上设有中部呈直线形、两侧圆呈弧形的头弯凹槽,中弯下公上设有圆弧形的中弯凹槽,成圆下公上设有半圆形的成圆凹槽;上压板的底部依次设有头弯上公、中弯上公及成圆上公,头弯上公和中弯上公分别与头弯下公和中弯下公相应凹槽形状吻合,成圆上公为向上的半圆形凹槽,成圆上公与成圆下公上的凹槽围成一个完成的成圆圆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壳换向器三合一自动成圆装置,其特征在于:中弯下公高于头弯下公及成圆下公且均低于导料槽槽底的高度,中弯下公的凹槽处设有可上下升降的头弯浮块,头弯浮块下降至最低处时其顶面与该处的凹槽槽底平齐,头弯浮块上升至最高处时其顶面与导料槽槽底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壳换向器三合一自动成圆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模座上设有下垫块,下垫块上设有左、右下模块,导料槽位于左、右下模块之间,导柱设置于左、右下模块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铜壳换向器三合一自动成圆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垫块上设有出料槽口,成圆下公尾端处设有出料口,出料槽口由下垫块的侧壁延伸到出料口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铜壳换向器三合一自动成圆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料槽由下固定公板和设置于下固定公板上的左、右导板围成;左、右导板的内侧壁下侧部分设有条形的缺口,其使得原料铜板的两端卡于缺口处对原料铜板进行限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铜壳换向器三合一自动成圆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料槽的首端为八字形口,其宽度逐渐减小。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壳换向器三合一自动成圆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公固定板上还设有头弯固定块和中弯固定块,头弯固定块和中弯固定块分别位于头弯下公、中弯下公的尾端且各自设有左右两块以对未成弯的原料铜片进行阻挡定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铜壳换向器三合一自动成圆装置,包括下模座和上压板,下模座上设有导柱,上压板滑动连接于导柱上且其还连接有提供动力的驱动气缸,下模座上设有导料机构,导料机构尾部依次设有头弯下公、中弯下公及成圆下公,头弯下公上设有中部呈直线形、两侧圆呈弧形的头弯凹槽,中弯下公上设有圆弧形的中弯凹槽,成圆下公上设有半圆形的成圆凹槽;上压板的底部依次设有头弯上公、中弯上公及成圆上公,头弯上公和中弯上公分别与头弯下公和中弯下公相应凹槽形状吻合,成圆上公为向上的半圆形凹槽,成圆上公与成圆下公上的凹槽围成一个完成的成圆圆孔。本装置结构简单,三步成圆,工艺简单,连续性高,效率高,且设备制造成本低。且设备制造成本低。且设备制造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俞志辉 唐启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华市汇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6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