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部伽玛刀的定位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6-02  110



    1.本发明涉及体部伽玛刀设备对患者的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部伽玛刀的定位设备。


    背景技术:

    2.体部伽玛刀设备用于治疗体部肿瘤,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体部伽玛刀设备普遍存在对病灶位置定位不准确的缺陷,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
    3.例如our-qgd型号的体部伽玛刀就是使用负压袋来定位病人相应的身体部位,但是病人身体经常会因为负压袋没有将其可靠固定而无意识地晃动,从而使病灶位置发生变化,造成定位不准确,影响治疗精度。
    4.综上所述,目前需要一种可以有效防止身体晃动,避免病灶位置移动,影响治疗效果的新型体部伽玛刀的定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体部伽玛刀设备普遍存在对病人病灶位置定位不准确,影响治疗效果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体部伽玛刀的定位设备,分别包括移动设置于ct床内的定位床以及设置于所述定位床上的体模床,所述体模床上设有紧贴病人体表的热塑膜,所述体模床与热塑膜之间形成容纳病人的空间,所述定位床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沿所述滑槽分别滑动设有可对病人的病灶部位进行空间多向定位的n型尺或重复测量装置。
    7.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重复测量装置包括水平固定设置于所述热塑膜上方的滑杆,所述滑杆上设有x坐标值,沿所述滑杆上水平滑动套设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内沿竖直方向活动穿设有探杆,所述探杆的两侧分别设有y坐标值。
    8.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重复测量装置上设有多条平行间隔布置的所述滑杆,每条所述滑杆上分别对应设有一个所述滑动块。
    9.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定位床上沿所述n型尺或重复测量装置的滑动方向平行设有刻度尺,所述刻度尺上设有z坐标值。
    10.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定位床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体模床上开设有体模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体模定位孔的位置匹配对应并通过定位销可拆卸连接。
    11.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定位床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相对布置的隔筋,所述体模床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相对布置的体模隔筋孔,所述隔筋与所述体模隔筋孔位置对应且可拆卸连接。
    12.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定位床的顶面突出设有第一隔条,所述体模床的底面设有与所述第一隔条形状匹配贴合的隔条槽。
    13.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体模床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相对布置的第二隔条,所述第二隔
    条通过体模固定螺丝与所述热塑膜固定连接。
    14.在上述方案中,所述n型尺的两侧分别设有n型尺固定装置,各所述n型尺固定装置分别活动穿设于所述定位床的两侧,所述n型尺固定装置垂直布置于所述n型尺的移动方向,所述n型尺固定装置为插销或锁紧螺栓,所述定位床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所述n型尺固定装置匹配的锁孔。
    15.在上述方案中,两个所述滑槽相互平行布置,且所述n型尺或重复测量装置分别平行滑动设置于所述热塑膜的上方。。
    16.本发明,在体部伽玛刀上增加多向移动式的定位设备,定位更精准可靠,并且可有效避免病人因身体没有固定而无意识晃动,从而使病灶位置发生小变化,影响治疗精度。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中定位床的俯视图;
    18.图2为本发明中体模床的俯视图;
    19.图3为本发明中体模床的仰视图。
    20.图4为本发明中定位床和体模床组装后的俯视图;
    21.图5为图4配备n型尺后的第一种移动状态示意图;
    22.图6为图4配备n型尺后的第二种移动状态示意图;
    23.图7为图5在ct床内的侧视图;
    24.图8为图4配备重复测量装置后的第一种移动状态示意图;
    25.图9为图4配备重复测量装置后的第一种移动状态示意图;
    26.图10为图8装配ct床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出详细的说明。
    28.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体部伽玛刀的定位设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并且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的基础上对本文所述内容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29.在发明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中使用的科学和技术名词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
    3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1.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
    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33.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体部伽玛刀的定位设备,分别包括移动设置于ct床20内的定位床2以及设置于定位床2上的体模床1,定位床2上的患者需要在ct床20内进行扫描,确定患者肿瘤的位置,以便设计治疗计划。
    34.体模床1上设有紧贴病人体表的热塑膜18,体模床1材质优选为碳素纤维板。热塑膜18用于定位颈胸部位的病人、体部部位病人以及腹部部位病人,体模床1与热塑膜18之间形成容纳病人的空间。定位床2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19,沿滑槽19分别滑动设有可对病人的病灶部位进行空间多向定位的n型尺3或重复测量装置4,定位床2上沿n型尺3或重复测量装置4的滑动方向平行设有刻度尺10,刻度尺10上设有z坐标值。
    35.在ct床20上进行扫描前,需要在患者的肿瘤位置上方摆放n型尺3,通过记录其刻度尺10,记录扫描ct的n型尺3扫描时摆放位置z坐标值,在进行治疗规划时,需要输入该z坐标值,从而确定病灶前后的位置。
    36.患者进行ct扫描后,还需使用重复测量装置4对患者的体表几个标记点进行测量,在治疗前,需要重新测量,看看数值是否吻合,保证患者的位置变化在允许范围内。
    37.具体的,重复测量装置4包括水平固定设置于热塑膜18上方的滑杆23,滑杆23上设有x坐标值,沿滑杆23上水平滑动套设有滑动块24,滑动块24内沿竖直方向活动穿设有探杆21,探杆21的两侧分别设有y坐标值。
    38.使用时,探杆21在滑块24上下滑动,当探杆21尖头触碰到热塑膜18的标记点,此时,记录探杆21的y坐标值;然后滑块24在滑杆23上左右滑动,记录滑杆23上面的x坐标值;最后重复测量装置4在定位床2前后的位置,读取记录刻度尺10的z坐标值。ct床20扫描及治疗前,需要测量热塑膜18几处标记点的坐标值,如果探杆21对齐每处标记点时,测量x、y、z坐标值误差在0.5毫米内,可认为位置没有变化。此方式实现了体部伽玛刀设备对病灶位置的空间多向的灵活定位功能,大大提高了定位精度。
    39.优选的,重复测量装置4上设有多条平行间隔布置的滑杆23,每条滑杆23上分别对应设有一个滑动块24。可同时进行多个病灶位置的定位。
    40.定位床2上开设有定位孔14,体模床1上设有体模定位孔15,定位孔14与体模定位孔15的位置匹配对应并在使用时通过定位销7可拆卸连接安装,从而将体模床1与定位床2连接在一起。
    41.定位床2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相对布置的隔筋8,体模床1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相对布置的体模隔筋孔16,隔筋8与体模隔筋孔16位置对应且可拆卸连接,起到安装连接时相应位置吻合对应的作用。
    42.定位床2的顶面突出设有第一隔条9,体模床1的底面设有与第一隔条9形状匹配贴合的隔条槽17,体模床1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相对布置的第二隔条12,第二隔条12通过体模固定螺丝13与热塑膜18固定连接,使热塑膜18支撑稳固。
    43.n型尺3的两侧分别设有n型尺固定装置11,各n型尺固定装置11分别活动穿设于定
    位床2的两侧,n型尺固定装置11垂直布置n型尺3的移动方向,n型尺固定装置11优选为插销或锁紧螺栓,定位床2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n型尺固定装置11匹配的锁孔。当n型尺3滑动到相应的病灶位置时,通过锁定n型尺固定装置11使n型尺3停止滑动,可有效防止ct扫描时,n型尺3的z坐标值因人为因素变化,两个滑槽19相互平行布置,且n型尺3或重复测量装置4平行滑动设置于热塑膜18的上方。
    44.本发明的体部伽玛刀采用热塑膜18的体模床1进行定位治疗患者的过程如下:
    45.1、将体模床1固定于定位床2,将该一体床平放在ct床20面上,患者平躺在体模床1上,将热塑膜18紧贴在患者体表上,两边通过体模固定条12进行固定。
    46.2、在热塑膜18做几个标记点,采用重复测量装置4测量出每个标记点的x、y、z的数值,取下重复测量装置4。
    47.3、装上n型尺3,位于患者肿瘤部位中间处,用n型尺固定装置11固定n型尺3,从刻度尺10读取z坐标值。
    48.4、为患者进行ct扫描。
    49.5、根据扫描的图像进行治疗计划规划。
    50.6、伽玛刀治疗前,再使用重复测量装置4的探杆21测量热塑膜18几个标记点x、y、z值是否与ct扫描前测量数值吻合,如果数字相差在0.5毫米内,可以确定患者的位置是与ct扫描时的位置一致,开始进行分次治疗。
    51.采用热塑膜18固定病人腹部以减少腹部肿瘤随呼吸的移动。保证治疗的准确性。
    52.在实践中的有益效果是,our-qgd型号体部伽玛刀目前在国内至少安装有50台以上,如果每台设备配备该体模定位床,该定位床价格按8万元计算,可以有400万元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是,每台设备每年治疗按300位患者计算,50台设备每年治疗患者15000位,现在采用真空负压袋定位方式,病人治疗时间长了,疲倦易晃动身体,使病灶位置移动,影响治疗效果。而采用该装置定位后,治疗患者时间即使长,疲倦的身体也无法晃动,病灶位置没有改变,能保证肿瘤治疗效果更好,这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
    53.本发明,在体部伽玛刀上增加多向移动式的定位设备,定位更精准可靠,并且可有效避免病人因身体没有固定而无意识晃动,从而使病灶位置发生小变化,影响治疗精度。
    54.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体部伽玛刀的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分别包括移动设置于ct床内的定位床以及设置于所述定位床上的体模床,所述体模床上设有紧贴病人体表的热塑膜,所述体模床与热塑膜之间形成容纳病人的空间,所述定位床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沿所述滑槽分别滑动设有可对病人的病灶部位进行空间多向定位的n型尺或重复测量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部伽玛刀的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复测量装置包括水平固定设置于所述热塑膜上方的滑杆,所述滑杆上设有x坐标值,沿所述滑杆上水平滑动套设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内沿竖直方向活动穿设有探杆,所述探杆的两侧分别设有y坐标值。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部伽玛刀的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复测量装置上设有多条平行间隔布置的所述滑杆,每条所述滑杆上分别对应设有一个所述滑动块。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部伽玛刀的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床上沿所述n型尺或重复测量装置的滑动方向平行设有刻度尺,所述刻度尺上设有z坐标值。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部伽玛刀的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床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体模床上开设有体模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体模定位孔的位置匹配对应并通过定位销可拆卸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部伽玛刀的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床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相对布置的隔筋,所述体模床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相对布置的体模隔筋孔,所述隔筋与所述体模隔筋孔位置对应且可拆卸连接。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部伽玛刀的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床的顶面突出设有第一隔条,所述体模床的底面设有与所述第一隔条形状匹配贴合的隔条槽。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部伽玛刀的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体模床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相对布置的第二隔条,所述第二隔条通过体模固定螺丝与所述热塑膜固定连接。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部伽玛刀的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尺的两侧分别设有n型尺固定装置,各所述n型尺固定装置分别活动穿设于所述定位床的两侧,所述n型尺固定装置垂直布置于所述n型尺的移动方向,所述n型尺固定装置为插销或锁紧螺栓,所述定位床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所述n型尺固定装置匹配的锁孔。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部伽玛刀的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槽相互平行布置,且所述n型尺或重复测量装置分别平行滑动设置于所述热塑膜的上方。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体部伽玛刀的定位设备,分别包括移动设置于CT床内的定位床以及设置于定位床上的体模床,体模床上设有紧贴病人体表的热塑膜,体模床与热塑膜之间形成容纳病人的空间,定位床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沿滑槽分别滑动设有可对病人的病灶部位进行空间多向定位的N型尺或重复测量装置。本发明,在体部伽玛刀上增加多向移动式的定位设备,定位更精准可靠,并且可有效避免病人因身体没有固定而无意识晃动,从而使病灶位置发生小变化,影响治疗精度。治疗精度。治疗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冯德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云度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67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