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栈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栈桥通水系统。
背景技术:
2.栈桥,形状像桥的建筑物,用于装卸货物或上下旅客或专供施工现场交通、机械布置及架空作业用的临时桥式结构。钢栈桥在文明施工方面一直是一个难点,最常用的施工方式为人工进行洒水冲洗和清扫,而钢栈桥的跨度一般较大,而为钢栈桥供水常用的方式为在栈桥的多个区域布设供水点通过水泵供水或是布设通长水管通过自来水管网进行供水,而这两种方式不管哪一种都需投入大量的供水设备,成本高,且冲洗过程中操作不方便,大大降低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栈桥通水系统,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钢栈桥进行文明施工需要投入大量供水设备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钢栈桥通水系统,包括桥面板和固定在桥面板两侧的护栏;
6.所述护栏包括两个支撑柱和若干第一栏杆钢管,两个所述支撑柱垂直于所述桥面板且固设在桥面板的同侧,所述第一栏杆钢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柱固接,桥面板其中一个侧面还设有一个与此侧面所有支撑柱均固接的第二栏杆钢管,第二栏杆钢管一端与供水系统连接,所述第二栏杆钢管上间隔设有若干与第二栏杆钢管内部连通的第三钢管,所述第三钢管上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和第三钢管之间设有球阀开关,所述护栏上设有收纳所述软管的收纳装置。
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8.第二栏杆钢管与支撑柱连接,作为栏杆的一部分进行使用,同时第二栏杆钢管还与供水系统连接,具备供水输送的功能,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供水设备,减少成本;间隔设置第三钢管,通过球阀开关控制并使用软管进行洒水冲洗,便于对钢栈桥各个区域进行冲洗,提高施工效率;设置收纳装置,对软管进行收纳,保证钢栈桥的通行功能。
9.优选地,所述收纳装置包括底板、收纳圆筒、左连接圆板、右连接圆板和两个支撑板,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护栏上且位于所述第三钢管的下方,两个支撑板固接在底板上且支撑板长度方向与支撑柱轴向垂直,左连接圆板和右连接圆板分别固接在收纳圆筒的两端,左连接圆板和右连接圆板均与收纳圆筒同轴设置,左连接圆板和右连接圆板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撑板上。
10.优选地,所述收纳装置还包括左连接钢管、右连接头和旋转把手,所述左连接钢管和右连接头分别设置在收纳圆筒两端且均与收纳圆筒同轴设置,所述软管包括连接段和收纳段,所述左连接钢管一端和所述连接段连通,另一端依次穿过支撑板、左连接圆板并和收纳段连通,收纳圆筒上有供收纳段伸出的开口,所述左连接钢管和支撑板固定设置,所述左
连接圆板转动连接在左连接钢管上,所述右连接头一端与旋转把手固接,另一端穿过支撑板与右连接圆板固接,右连接头和支撑板转动连接。
11.优选地,所述支撑柱包括长度相等的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所述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铰接且铰接轴设置在远离桥面板的一侧,所述上支撑柱的下表面和下支撑柱的上表面搭接,所述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对应设有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所述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通过螺栓连接。
12.优选地,所述上支撑柱的下表面包括上弧形面,所述下支撑柱的上表面包括下弧形面,所述上弧形面和下弧形面形成供所述第二栏杆钢管通过的圆孔,下弧形面的表面积大于或等于上弧形面的表面积。
13.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钢栈桥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a处放大部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护栏侧视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护栏侧视剖视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收纳装置结构剖视示意图。
19.上述附图中:1、桥面板;2、护栏;21、支撑柱;211、上支撑柱;212、下支撑柱;22、第一栏杆钢管;3、第二栏杆钢管;4、第三钢管;51、连接段;52、收纳段;6、球阀开关;71、底板;72、支撑板;73、收纳圆筒;731、开口;741、左连接圆板;742、右连接圆板;75、左连接钢管;76、右连接头;77、旋转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钢栈桥通水系统,包括桥面板1和固定在桥面板1两侧的护栏2;根据桥面板1的长度需求,桥面板1的两侧设置有多个相接的护栏2;所述护栏2包括两个支撑柱21和若干第一栏杆钢管22,两个所述支撑柱21垂直于所述桥面板1且固设在桥面板1的同侧,所述第一栏杆钢管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柱21固接,桥面板1其中一个侧面还设有一个与此侧面所有支撑柱21均固接的第二栏杆钢管3,第二栏杆钢管3一端与供水系统连接,所述第二栏杆钢管3上间隔设有若干与第二栏杆钢管3内部连通的第三钢管4,所述第三钢管4上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和第三钢管4之间设有球阀开关6,所述护栏2上设有收纳所述软管的收纳装置。
22.第一栏杆钢管22和第二栏杆钢管3均和支撑柱21固定连接组成护栏2的一部分,起到防护安全的作用,同时,第二栏杆钢管3又与供水系统连接,起到对水进行输送的作用,不需要额外在钢栈桥的多个区域设置供水点,或者另外设置管道进行输送,不再占用栈桥空间,减少了供水设备的投入,节约了成本;又间隔设置若干第三钢管4,第三钢管4设置在支撑柱21靠近桥面板1的一侧,一般按照12m等间距设置第三钢管4,通过球阀开关6控制并使
用软管进行洒水冲洗,软管的长度设置为6m,便于对钢栈桥各个区域进行冲洗或湿润,提高施工效率;设置收纳装置,对软管进行收纳,保证钢栈桥的通行功能。简化了栈桥供水系统,简化了施工工艺,节约了施工材料,降低了成本,同时还提高了钢栈桥的安全文明施工质量。
23.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收纳装置包括底板71、收纳圆筒73、左连接圆板741、右连接圆板742和两个支撑板72,所述底板71固定在所述护栏2上且位于所述第三钢管4的下方,两个支撑板72固接在底板71上且支撑板72长度方向与支撑柱21轴向垂直,左连接圆板741和右连接圆板742分别固接在收纳圆筒73的两端,左连接圆板741和右连接圆板742均与收纳圆筒73同轴设置,左连接圆板741和右连接圆板742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撑板72上。底板71用于固定两个支撑板72,两个支撑板72互相平行,支撑板72使收纳圆筒73与底板71之间有足够的空间,软管能够缠绕在收纳圆筒73的圆周进行收纳,左连接圆板741和右连接圆板742的直径大于收纳圆筒73的直径,防止软管从收纳圆筒73端部滑落。
24.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收纳装置还包括左连接钢管75、右连接头76和旋转把手77,所述左连接钢管75和右连接头76分别设置在收纳圆筒73两端且均与收纳圆筒73同轴设置,所述软管包括连接段51和收纳段52,所述左连接钢管75一端和所述连接段51连通,另一端依次穿过支撑板72、左连接圆板741并和收纳段52连通,收纳圆筒73上有供收纳段52伸出的开口731,所述左连接钢管75和支撑板72固定设置,所述左连接圆板741转动连接在左连接钢管75上,所述右连接头76一端与旋转把手77固接,另一端穿过支撑板72与右连接圆板742固接,右连接头76和支撑板72转动连接。软管的连接段51一端与第三钢管4连通,另一端与左连接钢管75的一端连通,收纳段52的一端与左连接钢管75的另一端连通并伸出开口731外,转动旋转把手77时,右连接头76带动右连接圆板742转动,收纳圆筒73一起转动,软管的收纳段52伸出开口731的部分绕收纳圆筒73的轴线转动缠绕在收纳圆筒73的外表面,通过旋转把手77能轻松对软管进行收纳。
25.如图3、图4所示,所述支撑柱21包括长度相等的上支撑柱211和下支撑柱212,所述上支撑柱211和下支撑柱212铰接且铰接轴设置在远离桥面板1的一侧,所述上支撑柱211的下表面和下支撑柱212的上表面搭接,所述上支撑柱211和下支撑柱212对应设有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所述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通过螺栓连接。水上钢栈桥一般设计宽度为6m左右,钢栈桥上护栏2标准化要求高度不低于1.2m,这里设置为1.2m,钢栈桥及水上钻孔平台常规施工工艺采用履带吊钓鱼法施工,当履带吊转台旋转时,整个履带吊需工作宽度7m以上,一般情况,当设计钢栈桥宽度不满足履带吊正常施工时,需将影响履带吊施工的临边的护栏2割除,待履带吊施工完成后,将临边的护栏2重新焊接,由于临边的护栏2影响,履带吊在钢栈桥上旋转非常不便,此时,支撑柱21通过上支撑柱211和下支撑柱212铰接的铰接轴进行翻折,1.2m护栏2通过翻折而将高度下降至0.6m,履带吊转台高度为1m左右,因此履带吊转台在6m宽的钢栈桥上可自由旋转,待履带吊施工完毕,将折叠的护栏2翻叠恢复原状,并通过螺栓进行锁定。
26.如图4所示,所述上支撑柱211的下表面包括上弧形面,所述下支撑柱212的上表面包括下弧形面,所述上弧形面和下弧形面形成供所述第二栏杆钢管3通过的圆孔,下弧形面的大小和上弧形面的大小相等。将第二栏杆钢管3与支撑柱21固定时,将上支撑柱211向下翻折,上弧形面和下弧形面分别与第二栏杆钢管3的外表面的一半相吻合,便于将第二栏杆
钢管3放入下支撑柱212的下弧形面中,并通过螺栓进行锁定,便于对第二栏杆钢管3进行安装固定。
27.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钢栈桥通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桥面板(1)和固定在桥面板(1)两侧的护栏(2);所述护栏(2)包括两个支撑柱(21)和若干第一栏杆钢管(22),两个所述支撑柱(21)垂直于所述桥面板(1)且固设在桥面板(1)的同侧,所述第一栏杆钢管(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柱(21)固接,桥面板(1)其中一个侧面还设有一个与此侧面所有支撑柱(21)均固接的第二栏杆钢管(3),第二栏杆钢管(3)一端与供水系统连接,所述第二栏杆钢管(3)上间隔设有若干与第二栏杆钢管(3)内部连通的第三钢管(4),所述第三钢管(4)上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和第三钢管(4)之间设有球阀开关(6),所述护栏(2)上设有收纳所述软管的收纳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栈桥通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装置包括底板(71)、收纳圆筒(73)、左连接圆板(741)、右连接圆板(742)和两个支撑板(72),所述底板(71)固定在所述护栏(2)上且位于所述第三钢管(4)的下方,两个支撑板(72)固接在底板(71)上且支撑板(72)长度方向与支撑柱(21)轴向垂直,左连接圆板(741)和右连接圆板(742)分别固接在收纳圆筒(73)的两端,左连接圆板(741)和右连接圆板(742)均与收纳圆筒(73)同轴设置,左连接圆板(741)和右连接圆板(742)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撑板(72)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栈桥通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装置还包括左连接钢管(75)、右连接头(76)和旋转把手(77),所述左连接钢管(75)和右连接头(76)分别设置在收纳圆筒(73)两端且均与收纳圆筒(73)同轴设置,所述软管包括连接段(51)和收纳段(52),所述左连接钢管(75)一端和所述连接段(51)连通,另一端依次穿过支撑板(72)、左连接圆板(741)并和收纳段(52)连通,收纳圆筒(73)上有供收纳段(52)伸出的开口(731),所述左连接钢管(75)和支撑板(72)固定设置,所述左连接圆板(741)转动连接在左连接钢管(75)上,所述右连接头(76)一端与旋转把手(77)固接,另一端穿过支撑板(72)与右连接圆板(742)固接,右连接头(76)和支撑板(72)转动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栈桥通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1)包括长度相等的上支撑柱(211)和下支撑柱(212),所述上支撑柱(211)和下支撑柱(212)铰接且铰接轴设置在远离桥面板(1)的一侧,所述上支撑柱(211)的下表面和下支撑柱(212)的上表面搭接,所述上支撑柱(211)和下支撑柱(212)对应设有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所述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通过螺栓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栈桥通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柱(211)的下表面包括上弧形面,所述下支撑柱(212)的上表面包括下弧形面,所述上弧形面和下弧形面形成供所述第二栏杆钢管(3)通过的圆孔,下弧形面的表面积大于或等于上弧形面的表面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栈桥通水系统,涉及钢栈桥技术领域,包括桥面板和固定在桥面板两侧的护栏;所述护栏包括两个支撑柱和若干第一栏杆钢管,两个所述支撑柱垂直于所述桥面板且固设在桥面板的同侧,所述第一栏杆钢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柱固接,桥面板其中一个侧面还设有一个与此侧面所有支撑柱均固接的第二栏杆钢管,第二栏杆钢管一端与供水系统连接,所述第二栏杆钢管上间隔设有若干与第二栏杆钢管内部连通的第三钢管,所述第三钢管上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和第三钢管之间设有球阀开关,所述护栏上设有收纳所述软管的收纳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钢栈桥进行文明施工需要投入大量供水设备的问题。工需要投入大量供水设备的问题。工需要投入大量供水设备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彭云明 王瑞福 王兵 梁成瑜 贺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八局西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6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