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6-06  104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器件,尤其是一种电池包,属于电动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电池包是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常用电源器件。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电池包内部插装正交方向空间不充裕、难以扩大工具侧端子与电池包侧端子接触面积的问题,申请号为201610516096.6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提供一种通过相对于具备平板状的设备侧端子的设备向沿着所述设备侧端子的滑动方向滑动而能够装卸的电池组,其中,所述滑动方向与所述电池组的前后方向对应,所述电池组具备电池侧端子,该电池侧端子与所述设备侧端子卡合而电导通,所述电池侧端子具备:基部;以及弹性夹持片对,该弹性夹持片对被构成为从所述基部朝向上方延伸,且在所述电池组被安装于所述设备时,接受所述设备侧端子,并从两侧夹持所述设备侧端子,所述弹性夹持片对沿与所述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所述基部具备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底板部,所述弹性夹持片对各自具备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相对于所述底板部倾斜成所倾斜部与所述底板部形成的角度为锐角。虽然该电池组能够在不导致电池组大型化的情况下,扩大设备侧端子与电池侧端子的接触面积的电池组,但实践中,其弹性夹持片反复插接后,会出现张口现象,减弱原有电接触的可靠性。受力分析可知,其通过底板与两侧弹性夹持片的连体结构由于插装时的扩展力逐渐由底板一端延展到另一端,容易应力集中,因此易于导致塑性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既能在不扩大体积情况下增加接触面积,又能有效减小应力集中的电池包,从而长期保持插装的电接触可靠性。
    4.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电池包的基本技术方案是,包括位于两侧插装引导结构之间的一组插接端子,至少所述插接端子之一由通过下部连接面连体的成对弹性夹片构成;
    5.所述成对弹性夹片由下至上逐渐靠拢对合,且对合部位远离连接面的一侧朝插装方向延伸出渐开的插入口;所述连接面位于远离插入口一侧。
    6.由于本实用新型成对弹性夹片的延伸方向与插入口的延伸方向垂直,因此节省空间,而连接面位于远离插入口一侧,因此插装时的扩展力同时传递到连接面两连接边,不易引起应力集中,可以避免导致塑性变形,有利于长时间保持夹片的弹性,从而长期保持插装的电接触可靠性。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插接端子包括多个电极端子和信号端子。
    8.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信号端子由通过下部垂直于插入方向的连接面连体的成对弹性夹片构成。
    9.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成对弹性夹片由下至上通过倾斜面逐渐靠拢
    对合。
    10.本实用新型又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电极端子由内端通过折弯面连体的两夹持片构成,所述夹持片的上端朝插入方向延伸出端部为插装口的夹持臂。
    附图说明
    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2.图1是适用本实用新型的冲击扳手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拆去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图2实施例的插接部位立体分级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图2实施例中的插接端子结构示意图。
    16.图5是图4的侧视图。
    17.图6是图2实施例中的插接端子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7是图6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8是图4的插接过程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实施例一
    21.本实施例的电池包b应用于图1所示的冲击扳手,其通过插接部位t与冲击扳手主机d插接。图中箭头所示为插装方向。
    22.该电池包的具体结构如图2(参见图3)所示,一组电池单元5通过两端的连接片6相互按需串并联,之后通过其顶面的pcb电路板1连接到位于两侧插装引导槽g之间的插接座2处的一组插接端子。该组插接端子包括四个电极端子,即负极端子4-1、4-2,正极端子4-3、4-4,以及位于正、负极端子之间的信号端子3。
    23.本实施例的信号端子3有3-a、3-b和3-c三个,分别位于插脚座2的两边。
    24.电极端子(包括负极端子4-1、4-2,正极端子4-3、4-4)由内端通过折弯面4.1连体的两夹持片4.2构成,夹持片4.2的上端朝插入方向延伸出端部为插装口4.3的夹持臂4.4。
    25.信号端子3的具体结构如图4、图5(参见图6-7)所示,由通过下部连接面3-1连体的成对弹性夹片3-2、3-2’构成。成对弹性夹片3-2、3-2’由下至上通过倾斜面3-3逐渐靠拢对合,且对合部位远离连接面3-1的一侧朝插装方向延伸出渐开的插入口3-4。连接面3-1位于远离插入口3-4的一侧,且垂直于插入方向。其与冲击扳手主机底部的对应插片插装时的状态如图8所示。
    26.实验表明,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插装时连接面远离插入口一侧,结合部受力传递更均匀,弹性更好;且不易引起应力集中,避免导致塑性变形,有利于长时间保持夹片弹性,保证电池包长期插装电接触的可靠性。
    27.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例如,连接面也可以与插入方向成一定夹角。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包,包括位于两侧插装引导结构之间的一组插接端子,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插接端子之一由通过下部连接面连体的成对弹性夹片构成;所述成对弹性夹片由下至上逐渐靠拢对合,且对合部位远离连接面的一侧朝插装方向延伸出渐开的插入口;所述连接面位于远离插入口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端子包括多个电极端子和信号端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由通过下部垂直于插入方向的连接面连体的成对弹性夹片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对弹性夹片由下至上通过倾斜面逐渐靠拢对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端子由内端通过折弯面连体的两夹持片构成,所述夹持片的上端朝插入方向延伸出端部为插装口的夹持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包,属于电动工具技术领域。该电池包包括位于两侧插装引导结构之间的一组插接端子,至少所述插接端子之一由通过下部连接面连体的成对弹性夹片构成;所述成对弹性夹片由下至上逐渐靠拢对合,且对合部位远离连接面的一侧朝插装方向延伸出渐开的插入口;所述连接面位于远离插入口一侧。由于本实用新型成对弹性夹片的延伸方向与插入口的延伸方向垂直,因此节省空间,而连接面位于远离插入口一侧,因此插装时的扩展力同时传递到连接面两连接边,不易引起应力集中,可以避免导致塑性变形,有利于长时间保持夹片的弹性,从而长期保持插装的电接触可靠性。从而长期保持插装的电接触可靠性。从而长期保持插装的电接触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久驰机电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68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