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棚支架。
背景技术:
2.隧道施工中,施工人员通常需要借助管棚结构对隧道掌子面前进方向未开挖的部分进行预支护,具体支护方式是施工人员需要提前在隧道开挖的掌子面上打孔,之后向孔内插入钢管,钢管插入孔内的端部开有注浆孔,之后施工人员向钢管内注浆,浆液通过注浆孔流动并填充隧道结构中的缝隙,并通过浆液将隧道未开挖部分的松散岩层进行固结,从而达到预加固的作用。
3.该种对隧道进行预支护的过程中一般需要使用到拱架,通过拱架对钢管进行支撑,现有的拱架一般为适应隧道开挖面的拱形结构,而现有技术中,施工人员一般是将钢管安装到拱架上既定的位置,并不能在拱架上调节钢管的位置,从而造成现有安装钢管的拱架适应性较差,不利于调节钢管对隧道未开挖部分进行注浆加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管棚支架,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拱架不能调节钢管的位置,从而造成施工人员不便于灵活对隧道不同部位通过管棚注浆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管棚支架,包括:
7.拱形板,该拱形板上滑动连接多个支撑组件,多个该支撑组件均可沿拱形板走向往复滑动;
8.安装环,每个所述支撑组件上均转动连接一个所述安装环,该安装环位于拱形板起拱的外侧;
9.安装组件,该安装组件为多个,多个该安装组件均与拱形板滑动连接,且每个安装组件均可沿拱形板走向往复滑动,该安装组件用于将拱形板固定到隧道内。
10.工作原理:
11.施工人员通过安装组件将所述拱形板固定到隧道内,并且使拱形板靠近隧道开挖的掌子面。
12.之后根据对隧道未开挖部分的地质的勘测,施工人员可根据需要适当通过隧道的掌子面向隧道待开挖的部分进行钻孔,所钻的多个钻孔均以与拱形板相同的弧度分布,并且可以在某些地方适当加密钻孔数量,根据地质勘测情况而定。
13.钻孔完成后,施工人员分别滑动所述支撑组件,使多个支撑组件与多个钻孔一一对应,之后施工人员根据钢管的安插角,适当地转动所述安装环,从而使安装环的中心孔与钻孔的开孔方向一致,最后施工人员将钢管穿设过安装环,并推动钢管,从而使钢管穿设入对应的钻孔内。
14.最后施工人员向钢管内注浆,浆液通过钢管上的注浆孔填充到隧道结构中未开挖的岩层内,达到预加固隧道地层的作用。
15.注浆完成后,施工人员可根据施工需要拔出钢管,或者割除钢管使部分钢管留存到未开挖的隧道结构内,后续再进行处理,最后施工人员将所述拱形板移开即可。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本实用新型中,施工人员可以在所述拱形板上滑动所述支撑组件,从而支撑组件带动安装环沿着拱形板滑动,该种方式施工人员可以在局部加密安装环的数量,进而可以加密钢管的数量,可对局部进行充分注浆,与现有技术相比,施工人员可以根据隧道内未开挖的地质情况适当地对钢管进行分布,从而提高注浆预支护的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拱形板放大的横截面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拱形板1、安装环2、滑槽3、安装孔4、第一滑块5、第一螺纹杆6、球形壳7、转动球8、连接杆9、第一螺母10、第二滑块11、第二螺纹杆12、第二螺母13。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3.如图1所示,一种管棚支架,包括:
24.拱形板1,该拱形板1上滑动连接多个支撑组件,多个该支撑组件均可沿拱形板1走向往复滑动。
25.安装环2,每个所述支撑组件上均转动连接一个所述安装环2,该安装环2位于拱形板1起拱的外侧。
26.安装组件,该安装组件为多个,多个该安装组件均与拱形板1滑动连接,且每个安装组件均可沿拱形板1走向往复滑动,该安装组件用于将拱形板1固定到隧道内。
27.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拱形板1上沿拱形板1走向开有一条滑槽3,且该拱形板1上沿拱形板1走向开有一条与滑槽3导通的安装孔4,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滑动设于滑槽3内的第一滑块5和穿设在第一滑块5上且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杆6,该第一螺纹杆6分别穿设过滑槽3和安装孔4,且第一螺纹杆6可随第一滑块5沿滑槽3走向滑动,所述安装环2与第一螺纹杆6转动连接。
28.该种设置方式,施工人员通过旋转所述第一螺纹杆6,从而使第一螺纹杆6带动安装环2移动,该种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对安装环2位置的调节范围,从而进一步扩大本实用新型结构对注浆钢管位置的调节,此时施工人员根据需要可更大范围地在隧道掌子面上开孔,该种设计方式进一步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结构可辅助的注浆范围,提高了适用性。
29.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螺纹杆6端部固定有球形壳7,该球形壳7内嵌设有转动球8,该转动球8上固定有连接杆9,所述安装环2与连接杆9固定连接,该种设计方式,施工人员可通过转动球8以更多角度对安装环2进行转动,从而能够更灵活地适应施工人员在掌子面上的开孔方向。
30.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螺纹杆6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10,该第一螺母10位于拱形板1起拱的外侧,且该第一螺母10用于旋进后与拱形板1抵接,当施工人员通过第一滑块5将第一螺纹杆6和安装环2滑动到合适的位置后,施工人员旋转所述第一螺母10,从而使第一螺母10与所述拱形板1抵接,此时能够将第一滑块5和第一螺纹杆6的位置锁定到拱形板1上,防止再次滑动。
31.如图1所示,所述安装组件包括滑动设于滑槽3内的第二滑块11和穿设在第二滑块11上且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杆12,该第二螺纹杆12分别穿设过滑槽3和安装孔4,且该第二螺纹杆12可随第二滑块11沿滑槽3走向滑动。
32.当施工人员将拱形板1放置到隧道内后,施工人员首先滑动所述支撑组件,当将多个支撑组件滑动到能够与隧道掌子面上的开孔一一对应后,此时施工人员再滑动所述第二滑块11,从而使第二滑块11带动第二螺纹杆12滑动,当滑动到合适的位置后,施工人员旋进所述第二螺纹杆12,直到第二螺纹杆12与隧道顶部的内壁抵接,此时能够将拱形板1稳固固定在隧道内,该种方式能够更加快速对拱形板1进行固定,方式简单,使用成本较低,实用性强。
33.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螺纹杆12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13,该第二螺母13位于拱形板1起拱的外侧,且该第二螺母13用于旋进后与拱形板1抵接,当施工人员旋进所述第二螺纹杆12,直到第二螺纹杆12与隧道顶部的内壁抵接后,施工人员再旋进所述第二螺母13,直到第二螺母13与所述拱形板1抵接,此时能够防止第二滑块11和第二螺纹杆12再次滑动,从而提高第二螺纹杆12与隧道内壁抵接的牢固性。
34.工作原理:
35.施工人员通过安装组件将所述拱形板1固定到隧道内,并且使拱形板1靠近隧道开挖的掌子面,具体地,施工人员旋进所述第二螺纹杆12,直到第二螺纹杆12与隧道顶部的内壁抵接后,施工人员再旋进所述第二螺母13,直到第二螺母13与所述拱形板1抵接。
36.之后根据对隧道未开挖部分的地质的勘测,施工人员可根据需要适当通过隧道的掌子面向隧道待开挖的部分进行钻孔,所钻的多个钻孔以与拱形板1相同的弧度分布,所钻的钻孔也可不以与拱形板1相同的弧度分布,并且可以在某些地方适当加密钻孔数量,根据地质勘测情况而定。
37.钻孔完成后,施工人员分别滑动所述支撑组件,具体地,施工人员滑动第一滑块5,使第一滑块5带动第一螺纹杆6和安装环2滑动,使多个安装环2与多个钻孔一一对应,之后施工人员根据钢管的安插角,适当地转动所述安装环2,从而使安装环2的中心孔与钻孔的开孔方向一致,最后施工人员将钢管穿设过安装环2,并推动钢管,从而使钢管穿设入对应的钻孔内。
38.最后施工人员向钢管内注浆,浆液通过钢管上的注浆孔填充到隧道结构中未开挖的岩层内,达到预加固隧道地层的作用。
39.注浆完成后,施工人员可根据施工需要拔出钢管,或者割除钢管使部分钢管留存到未开挖的隧道结构内,后续再进行处理,最后施工人员旋退所述第二螺纹杆12,解除第二螺纹杆12与隧道内壁的抵接状态,最后施工人员将所述拱形板1移开即可。
40.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管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拱形板(1),该拱形板(1)上滑动连接多个支撑组件,多个该支撑组件均可沿拱形板(1)走向往复滑动;安装环(2),每个所述支撑组件上均转动连接一个所述安装环(2),该安装环(2)位于拱形板(1)起拱的外侧;安装组件,该安装组件为多个,多个该安装组件均与拱形板(1)滑动连接,且每个安装组件均可沿拱形板(1)走向往复滑动,该安装组件用于将拱形板(1)固定到隧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板(1)上沿拱形板(1)走向开有一条滑槽(3),且该拱形板(1)上沿拱形板(1)走向开有一条与滑槽(3)导通的安装孔(4),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滑动设于滑槽(3)内的第一滑块(5)和穿设在第一滑块(5)上且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杆(6),该第一螺纹杆(6)分别穿设过滑槽(3)和安装孔(4),且第一螺纹杆(6)可随第一滑块(5)沿滑槽(3)走向滑动,所述安装环(2)与第一螺纹杆(6)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6)端部固定有球形壳(7),该球形壳(7)内嵌设有转动球(8),该转动球(8)上固定有连接杆(9),所述安装环(2)与连接杆(9)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6)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10),该第一螺母(10)位于拱形板(1)起拱的外侧,且该第一螺母(10)用于旋进后与拱形板(1)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滑动设于滑槽(3)内的第二滑块(11)和穿设在第二滑块(11)上且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杆(12),该第二螺纹杆(12)分别穿设过滑槽(3)和安装孔(4),且该第二螺纹杆(12)可随第二滑块(11)沿滑槽(3)走向滑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管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杆(12)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13),该第二螺母(13)位于拱形板(1)起拱的外侧,且该第二螺母(13)用于旋进后与拱形板(1)抵接。
技术总结
一种管棚支架,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拱架不能调节钢管的位置,从而造成施工人员不便于灵活对隧道不同部位通过管棚注浆的技术问题。包括拱形板,该拱形板上滑动连接多个支撑组件,多个该支撑组件均可沿拱形板走向往复滑动;安装环,每个所述支撑组件上均转动连接一个所述安装环,该安装环位于拱形板起拱的外侧;安装组件,该安装组件为多个,多个该安装组件均与拱形板滑动连接,且每个安装组件均可沿拱形板走向往复滑动,该安装组件用于将拱形板固定到隧道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主要用于管棚支护。主要用于管棚支护。主要用于管棚支护。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俊 陈萧舟 熊恩元 代永春 赵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八局西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8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6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