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纵向输送管道用缓冲装置及管道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6-13  76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纵向输送管道用缓冲装置及管道。


    背景技术:

    2.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利用建筑垃圾中的固体废弃物,例如:废砖、废弃混凝土、废石等材料,经破碎机粉碎、筛分后所得。然而,在将建筑垃圾制备成再生骨料时,需要将筛分所得的再生骨料从高处输送到应用地,经常面临着在纵向上利用垂直的输送管输送,利用再生骨料自身重力,实现再生骨料在垂直管道内输送。可是,在垂直管道内输送再生骨料时,由于再生骨料从顶端直接自由掉落到底端,造成再生骨料对底部的冲击力较大,不仅容易导致成型的再生骨料颗粒出现被冲击碎,而且还容易造成对底端设备的冲击力较大,出现底端盛装设备被冲击坏,导致底端应用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因此,如何降低在垂直方向上输送再生骨料的冲击力,受到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关注。
    3.基于此,有研究者针对垂直方向上输送物料时的缓冲装置作出了研究,例如:专利号为201821555850.8公开了具有新型缓冲装置的建筑垃圾通道,由多个垃圾管道上下连接组成,所述垃圾管道的底部设置有橡胶材质的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水平部、倾斜部及固定部,水平部水平设置,水平部一侧边缘连接倾斜部,倾斜部连接固定部,固定部固定在垃圾管道底部,实现对垃圾输送时的冲击力减弱;然而,在该技术方案中采用的缓冲装置不易发生翻转,致使缓冲装置容易受损,使用寿命较短;而且容易造成垃圾管道内堵塞,影响物料的输送。
    4.鉴于此,本研究者结合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生产时,对再生骨料在垂直方向上运输时的管道上设置缓冲装置,以实现减缓再生骨料输送过程的冲击力,同时,能够根据在管道内堵塞量的情况,实现间隙打开释放,继续向下输送,提高输送效率,为垂直方向上输送再生骨料提供新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纵向输送管道用缓冲装置及管道。
    6.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本发明创造的目的之一是提供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纵向输送管道用缓冲装置,包括具有相同结构的左半块和右半块,且所述左半块和所述右半块的外壁上均相匹配设有扣紧件;所述扣紧件将所述左半块和所述右半块扣紧形成圆管状结构,且所述圆管状结构内形成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内设有具有利用伸缩结构控制的缓冲组件。
    8.利用伸缩结构控制的缓冲组件安装在输送通道内,实现间隙释放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达到减缓运输管道内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滑动、掉落时候的速率,进而降低掉落到最底端时的末速度大幅度降低,降低对底部的冲击力,有助于延长底部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还
    固定部 9-缓冲板 10-输送通道 6.1-伸缩管 6.2-伸缩槽 6.3-弹簧 6.4-压缩板 6.5-螺纹柱 6.6-推杆 6.7-螺纹孔 6.8-螺帽 8.1-固定板 8.2-扣紧螺栓 8.3-铰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26.如图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纵向输送管道,包括缓冲装置,且在所述缓冲装置上端连接上运输管1,在所述缓冲装置下端连接下运输管2;使得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纵向输送时,使得物料从上运输管1上落下来时,不断积累在所述缓冲装置上,使得在缓冲装置上的重力不断增大,此时缓冲装置打开,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掉入到下运输管2内,继续下落,此时缓冲装置上的重力得到释放后,再被弹回关闭,实现对上运输管1上下来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减速,达到持续缓冲的目的。具体缓冲装置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具有相同结构的左半块3和右半块4,且所述左半块3和所述右半块4的外壁上均相匹配设有扣紧件5;所述扣紧件5将所述左半块3和所述右半块4 扣紧形成圆管状结构,且所述圆管状结构内形成输送通道10;所述输送通道10内设有具有利用伸缩结构控制的缓冲组件。充分利用伸缩结构控制缓冲组件,实现了上述对上运输管1内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减速、缓冲,提高了减速、缓冲效果;本发明创造在某些实施例中,对于输送通道10的直径与所述上运输管1、下运输管2的直径均相同。本发明创造结构简单,缓冲效果较佳,而且能够充分利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不断积累过程所产生的重力作用,达到对缓冲装置挤压打开,在释放重力后,又实现关闭积累,这样循环往复缓冲,降低纵向输送再生骨料的冲击力,延长缓冲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缓冲装置缓冲效果。
    27.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缓冲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输送通道10内壁上的安装槽7,所述安装槽7内设有固定部8,所述固定部8底端铰接有缓冲板9,且所述缓冲板9倾斜向下指向所述输送通道 10中心;在靠近所述缓冲板9倾斜向下底端处垂直于所述缓冲板9设有弹性部6;所述弹性部6满足所述缓冲板9上重力过大后被压缩,且在所述缓冲板9上重力减轻后又恢复;所述缓冲板9与所述弹性部6铰接连接。实现缓冲板9上积累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量增多时,加大缓冲板9上的重力,重力将弹性部6压缩,使得缓冲板9继续向下倾斜,使得缓冲板9打开,实现被积累在缓冲板9上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释放,再在弹性部6作用下,实现缓冲板9恢复至原始位置,继续对上运输管 1中输送下来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阻挡减速,实现持续性减速,提高缓冲效果,同时,利用铰接和弹性部6的作用相结合,实现柔性设置,减轻了缓冲组件所受到的冲击力,有助于延长使用寿命。
    28.本发明创造利用圆管状结构制备成缓冲装置,实现了垂直方向上输送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时,能够直接将缓冲装置快速安装在上运输管1和下运输管2之间,提高了缓冲装置在垂直运输管道上安装和改进的效率和效果,便于在现有垂直运输管道上加装,降低了改进成本。在某些实施例中,对于上运输管1和下运输管2在于所述缓冲装置连接时,采用螺纹连接,例如:在所述上运输管1底端和下运输管2顶端均设外螺纹,且在所述缓冲装置上端和底端均设有内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相匹配连接,实现在垂直运输管道上加装缓冲装置的目的,增强了缓冲效果,降低了改装成本。
    29.如图2和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部6包括在所述输送通道10的内壁上
    设有伸缩管6.1,且所述伸缩管6.1垂直于所述缓冲板9;所述伸缩管6.1底端设有伸缩槽6.2,所述伸缩槽6.2内设有弹簧 6.3,所述弹簧6.3与所述伸缩槽6.2底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弹簧6.3顶端设有压缩板6.4;所述伸缩管6.1内设有推杆6.6,所述推杆6.6与所述压缩板6.4连接;所述压缩板6.4能够在所述伸缩槽6.2内自由滑动,且所述推杆6.6能够在所述伸缩管6.1内自由滑动。实现在缓冲板9上累积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量过多时,推杆6.6受到缓冲板9的压力作用,实现向伸缩槽6.2内推动,进而推动所述压缩板6.4,压缩板6.4对弹簧6.3挤压压缩,实现缓冲板9继续向下倾斜,使得与竖直方向上的夹角变小,缓冲板9打开,释放累积在缓冲板9上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达到分段减缓下落速度,使得下落到最底端时的末速度大幅度降低,进而降低下落时候的冲击力,达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同时解决因冲击力过大,导致再生骨料掉落到最底端时,被大量冲击破碎,造成再生骨料品质较差的缺陷;另外,压缩板6.4在缓冲板9上累积的再生骨料被释放后,缓冲板9上的重力作用降低,再在弹簧6.3自身恢复作用力下,实现将压缩板6.4顶起,进而推动推杆6.6,实现对缓冲板9的支撑,达到对输送通道10的再次关闭,达到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再次缓冲。
    30.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弹簧6.3与所述压缩板6.4固定连接。增强弹簧6.3安装的稳定性。
    31.在采用下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案结构的缓冲装置时,对于所述左半块3和所述右半块4在组合形成圆管状结构时,刚好能够使得伸缩槽 6.2,组合成完整的槽状结构,使得伸缩管6.1组合成完整的管状结构;即就是伸缩槽6.2和伸缩管6.1是经所述左半块3、右半块4之间组合形成圆管状结构时而形成,这样便于对伸缩槽6.2内弹簧6.3、压缩板6.4 的安装,同时也便于对压缩板6.4与弹簧6.3、压缩板6.4与推杆6.6之间的安装,提高了便捷性。
    32.如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压缩板6.4中心设有通孔,所述推杆6.6底端设有螺纹柱6.5,所述螺纹柱6.5插入所述通孔,且所述螺纹柱6.5上设有螺帽6.8。简化了对压缩板6.4与推杆6.6之间的安装,便于对压缩板6.4、推杆6.6的检修。
    33.如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通孔内设有内螺纹,形成螺纹孔6.7,且所述螺纹孔6.7与所述螺纹柱6.5相匹配连接。便于安装时连接。
    34.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部8包括贴紧所述安装槽 7内壁的固定板8.1和用于将所述固定板8.1固定扣紧在所述安装槽7内壁上的扣紧螺栓8.2;所述固定板8.1底端设有用于铰接连接所述缓冲板9的铰接件8.3。提高缓冲装置运行时候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35.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缓冲板9上表面设有橡胶垫。提高了缓冲效果。
    36.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缓冲板9倾斜角度与竖直方向上的夹角呈 45
    °
    。在某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创造所述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纵向输送管道上,从上至下,每间隔2-3m安装本发明创造中的缓冲装置,有助于加大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在纵向上运输时的缓冲效果,避免直接从过高的高度上输送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时,其输送到最底端的末速度较大所导致的冲击力较大的缺陷,有助于延长输送设备的使用寿命。
    37.本发明创造其他未尽事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掌握的公知常识、常规技术手段加以实现。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纵向输送管道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相同结构的左半块(3)和右半块(4),且所述左半块(3)和所述右半块(4)的外壁上均相匹配设有扣紧件(5);所述扣紧件(5)将所述左半块(3)和所述右半块(4)扣紧形成圆管状结构,且所述圆管状结构内形成输送通道(10);所述输送通道(10)内设有具有利用伸缩结构控制的缓冲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纵向输送管道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输送通道(10)内壁上的安装槽(7),所述安装槽(7)内设有固定部(8),所述固定部(8)底端铰接有缓冲板(9),且所述缓冲板(9)倾斜向下指向所述输送通道(10)中心;在靠近所述缓冲板(9)倾斜向下底端处垂直于所述缓冲板(9)设有弹性部(6);所述弹性部(6)满足所述缓冲板(9)上重力过大后被压缩,且在所述缓冲板(9)上重力减轻后又恢复;所述缓冲板(9)与所述弹性部(6)铰接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纵向输送管道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部(6)包括在沿垂直于所述缓冲板(9)方向上的所述输送通道(10)的内壁上设有伸缩管(6.1),所述伸缩管(6.1)底端设有伸缩槽(6.2),所述伸缩槽(6.2)内设有弹簧(6.3),所述弹簧(6.3)与所述伸缩槽(6.2)底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弹簧(6.3)顶端设有压缩板(6.4);所述伸缩管(6.1)内设有推杆(6.6),所述推杆(6.6)与所述压缩板(6.4)连接;所述压缩板(6.4)能够在所述伸缩槽(6.2)内自由滑动,且所述推杆(6.6)能够在所述伸缩管(6.1)内自由滑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纵向输送管道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6.3)与所述压缩板(6.4)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纵向输送管道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板(6.4)中心设有通孔,所述推杆(6.6)底端设有螺纹柱(6.5),所述螺纹柱(6.5)插入所述通孔,且所述螺纹柱(6.5)上设有螺帽(6.8)。6.如权利要求5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纵向输送管道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内设有内螺纹,形成螺纹孔(6.7),且所述螺纹孔(6.7)与所述螺纹柱(6.5)相匹配连接。7.如权利要求2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纵向输送管道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部(8)包括贴紧所述安装槽(7)内壁的固定板(8.1)和用于将所述固定板(8.1)固定扣紧在所述安装槽(7)内壁上的扣紧螺栓(8.2);所述固定板(8.1)底端设有用于铰接连接所述缓冲板(9)的铰接件(8.3)。8.如权利要求2或7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纵向输送管道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板(9)上表面设有橡胶垫。9.如权利要求2或7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纵向输送管道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板(9)倾斜角度与竖直方向上的夹角呈45
    °
    。10.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纵向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纵向输送管道用缓冲装置,且在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纵向输送管道用缓冲装置上端连接上运输管(1),在所述缓冲装置下端连接下运输管(2)。

    技术总结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纵向输送管道用缓冲装置及管道,利用能够分成左半块、右半块的圆管状结构,在圆管状结构内设利用伸缩结构控制的缓冲组件,使得能够在纵向运输管道上快速改装缓冲装置,达到对纵向输送管道内运输物料进行减速,降低输送到最底端的冲击力,延长运输管道底部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了缓冲装置在现有运输管道上改装的成本和改装的工期;同时,利用伸缩结构控制缓冲组件,实现了间隙释放纵向运输管道内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达到间隙性缓冲,提高缓冲效率和缓冲效果;且能够随着运输管道内累积的物料越多,其更容易实现缓冲组件打开释放,有助于避免运输管道内堵塞,提高运输效率。高运输效率。高运输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尧 尹静 宋美 张加巨 张旭辉 王建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69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