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共享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6-16  107



    1.本发明涉及共享充电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捷式共享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2.共享充电装置一般指的是共享充电桩其中包括充电宝共享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共享充电桩等,其中充电宝共享充电桩是指企业提供的充电租赁设备,企业通常将充电宝共享充电桩投放至会议场馆、商场以及娱乐场所等,用户使用移动设备扫描设备屏幕上的二维码交付押金,即可租借一个共享充电宝,共享充电宝体积越大,其电容量越大,当共享充电宝使用结束成功归还后押金可随时提现并退回原账户中。
    3.传统的充电宝共享充电桩通常在场馆固定位置处需随时插电式充电,人们在需要使用共享充电宝时必须要到指定地点拿取共享充电宝,但是由于一些场馆面积较大,造成人们在寻找共享充电宝的过程中耗费时间过长,导致人们在寻找共享充电宝过程中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直接关机,影响人们的使用体验。
    4.人们在使用共享充电宝时,若只有单部手机需要充电时共享充电宝电容量过大易造成共享充电宝资源浪费,若共享充电宝电容量过小,共享充电宝电容量不够多部手机同时充电,由于传统的充电宝共享充电桩只能对单一电量规格的共享充电宝进行充电,造成共享充电宝充电电容量单一,适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捷式共享充电装置,包括移动机器人、锂电池、放置台以及充电机构,所述的移动机器人下端面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移动轮,移动机器人上端面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部安装有锂电池,锂电池上端面设置一号接头,移动机器人圆周面上开设有用于给锂电池充电的充电孔,移动机器人上端面安装有放置台,放置台圆周面与移动机器人圆周面上均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连接凸起,上下相邻两个连接凸起之间通过锁紧螺栓相连接,放置台上端面安装有充电机构。
    6.所述的充电机构包括充电架、共享充电宝、主走线管、副走线管、主线、副线、充电接头、卡接头以及二号接头,其中所述的放置台上端面开设有环形凹槽,充电架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环形槽以及环形凸起,放置台上端面自下而上设置有多个充电架,最下方的充电架通过环形凸起卡接在环形凹槽内部,剩余上下相邻的两个充电架之间通过环形槽与环形凸起相互卡接,充电架圆周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充电凹槽,充电凹槽内部卡接有共享充电宝,充电架上端面开设有圆通槽,圆通槽侧壁周向均匀设置有与充电凹槽一一配合的副走线管,副走线管远离圆通槽侧壁的一端共同安装有主走线管,且主走线管与副走线管相互贯通,主走线管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二号接头与卡接头,充电架内部且位于充电凹槽与副走线管之间开设有贯通的走线槽,充电凹槽内部靠近走线槽的侧壁上安装有与共享充电宝相配合的充电接头,主走线管内部设置有主线,且主线上下两端分别与二号接头与卡接头相连接,走线槽与相邻的副走线管内部之间共同设置有副线,副线一端与充电接头相连
    接,副线另一端与主线相连接。
    7.优选的,所述的充电凹槽内部且靠近共享充电宝42相对面的位置通过转轴安装有夹板,且转轴位于夹板靠近圆通槽的一侧,充电凹槽相对面上均开设有与对夹板起让位作用的弧形槽,两个弧形槽内部均设置有夹持弹簧杆,夹持弹簧杆一端安装在弧形槽侧壁上,夹持弹簧杆另一端通过球铰安装在夹板上。
    8.优选的,所述的充电凹槽下端面上自内向外均匀开设有多个移动槽,移动槽内部靠近弧形槽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两个固定块之间通过轴承安装有输送辊,输送辊可以减少共享充电宝在移动过程中与充电凹槽底部的摩擦力,对共享充电宝起保护作用。
    9.优选的,所述的充电凹槽下端面且靠近圆通槽的一端开设有调节凹槽,调节凹槽内部滑动设置有调节块,且调节块靠近共享充电宝的端面设置有调节斜面,调节块下端面与调节凹槽底部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杆,固定块下端面与移动槽底部之间安装有回位弹簧杆,固定块远离共享充电宝的端面均设置有承托凸起,充电凹槽下端面且位于调节凹槽之间开设有与承托凸起一一对应的升降槽,升降槽内部且位于承托凸起上端面共同设置有压板,压板靠近圆通槽的一端固定在调节块上,且压板抵靠在承托凸起上端面。
    10.优选的,所述的夹板远离圆通槽的一端均安装有挡块,同一充电凹槽内部的挡块相对面开设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与同一充电凹槽内部的夹板相对面共同安装有防滑垫。
    11.优选的,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外侧壁上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减振弹簧杆,减振弹簧杆远离移动机器人的一端共同安装有环形减振垫,减振弹簧杆与环形减振垫相互配合可以对移动机器人起保护作用,避免移动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与外界物品发生碰撞,提高移动机器人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
    12.优选的,所述的二号接头上端面设置有与卡接头相配合的卡接凹槽,卡接凹槽侧壁上方开设有环形导向斜面,环形导向斜面可以在卡接头进入卡接凹槽时对卡接头起导向作用,便于卡接头快速进入卡接凹槽内部。
    13.优选的,所述的充电架侧壁上设置有二维码。
    14.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1.与传统充电宝共享充电桩相比,本发明中移动机器人通过放置台带动锂电池与充电机构在场馆内部移动,当移动机器人移动到身边时,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得共享冲电宝,使得人们不需要去场馆固定位置寻找共享充电宝,减少人们在寻找共享充电宝过程中耗费的时间,提高用户体验;在充电机构中,充电架通过环形凸起与环形槽相互配合通过可拆卸方式逐一卡接,进而根据场馆人数通过改变充电架的数量使得共享充电宝的数量可以变化,适用性更强,其中上下相邻两个充电架内部的充电凹槽大小不同,且与不同大小的充电凹槽相对应的共享充电宝电容量也不同,根据所需充电的电子设备数量,选择合适电容量的共享充电宝,提高了共享充电宝的适用性。
    15.2.当共享充电宝使用结束后将其重新放入充电凹槽,此时共享充电宝向内移动带动夹板绕着转轴转动,当共享充电宝移动到充电接头时,夹板对共享充电宝进行夹持处理,避免移动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造成共享充电宝从充电凹槽内部滑落,影响共享充电宝充电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发明除去充电机构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发明除去充电机构以及放置台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发明除去充电机构、锂电池以及放置台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发明充电机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发明充电机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本发明主走线管、副走线管、卡接头以及二号接头之间安装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本发明图7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本发明充电架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10是本发明图9的a处局部放大图。
    27.图11是本发明图9的b处局部放大图。
    28.图12是本发明充电凹槽内部除去夹板与挡块后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3是本发明固定块、输送辊以及承托凸起之间安装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移动机器人;11、移动轮;12、锁紧螺栓;13、减振弹簧杆;14、环形减振垫;2、锂电池;21、一号接头;3、放置台;4、充电机构;41、充电架;411、环形槽;412、环形凸起;413、充电凹槽;4131、调节凹槽;4132、调节块;4133、复位弹簧杆;4134、回位弹簧杆;4135、承托凸起;4136、压板;414、圆通槽;4141、挡块;4142、防滑垫;415、走线槽;416、夹板;417、弧形槽;4171、固定块;4172、输送辊;418、夹持弹簧杆;42、共享充电宝;43、主走线管;44、副走线管;45、主线;46、副线;47、充电接头;48、卡接头;49、二号接头;40、二维码。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32.参阅图1、图2、图3以及图4,一种便捷式共享充电装置,包括移动机器人1、锂电池2、放置台3以及充电机构4,所述的移动机器人1下端面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移动轮11,移动机器人1上端面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部安装有锂电池2,锂电池2上端面设置一号接头21,移动机器人1圆周面上开设有用于给锂电池2充电的充电孔,移动机器人1上端面安装有放置台3,放置台3圆周面与移动机器人1圆周面上均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连接凸起,上下相邻两个连接凸起之间通过锁紧螺栓12相连接,放置台3上端面安装有充电机构4。
    33.参阅图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1外侧壁上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减振弹簧杆13,减振弹簧杆13远离移动机器人1的一端共同安装有环形减振垫14,减振弹簧杆13与环形减振垫14相互配合可以对移动机器人1起保护作用,避免移动机器人1在运动过程中与外界物品发生碰撞,提高移动机器人1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
    34.参阅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以及图11,所述的充电机构4包括充电架41、共享充电宝42、主走线管43、副走线管44、主线45、副线46、充电接头47、卡接头48以及二号接头49,其中所述的放置台3上端面开设有环形凹槽,充电架41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环形槽411以及环形凸起412,放置台3上端面自下而上设置有多个充电架41,最下方的充电架41通过环形凸起412卡接在环形凹槽内部,剩余上下相邻的两个充电架41之间通过环形槽411与环
    形凸起412相互卡接,充电架41圆周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充电凹槽413,充电凹槽413内部卡接有共享充电宝42,充电架41上端面开设有圆通槽414,圆通槽414侧壁周向均匀设置有与充电凹槽413一一配合的副走线管44,副走线管44远离圆通槽414侧壁的一端共同安装有主走线管43,且主走线管43与副走线管44相互贯通,主走线管43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二号接头49与卡接头48,充电架41内部且位于充电凹槽413与副走线管44之间开设有贯通的走线槽415,充电凹槽413内部靠近走线槽415的侧壁上安装有与共享充电宝42相配合的充电接头47,主走线管43内部设置有主线45,且主线45上下两端分别与二号接头49与卡接头48相连接,走线槽415与相邻的副走线管44内部之间共同设置有副线46,副线46一端与充电接头47相连接,副线46另一端与主线45相连接。
    35.参阅图7,所述的二号接头49上端面设置有与卡接头48相配合的卡接凹槽,卡接凹槽侧壁上方开设有环形导向斜面,环形导向斜面可以在卡接头48进入卡接凹槽时对卡接头48起导向作用,便于卡接头48快速进入卡接凹槽内部。
    36.参阅图1,所述的充电架41侧壁上设置有二维码40识别区。
    37.具体工作时,根据场馆面积大小,通过人工向场馆内部投放合适数量的便捷式共享充电装置,便捷式共享充电装置在投放后,移动机器人1启动通过放置台3带动锂电池2与充电机构4在场馆内部移动,当移动机器人1移动到身边时,若手机等电子产品电量所剩不多时,人们扫描二维码40通过现有控制模块(图中未示出)将共享充电宝42与充电接头47断开,即可获得共享充电宝42,使得人们不需要去场馆固定位置寻找共享充电宝42,减少人们在寻找共享充电宝42过程中耗费的时间,提高用户体验,其中本发明中充电架41通过可拆卸堆叠的方式自下而上安装在放置台3上,根据场馆内部的人数,将充电架41通过环形凸起412与环形槽411相互配合通过可拆卸方式逐一卡接,进而根据场馆人数通过改变充电架41的数量使得共享充电宝42的数量可以变化,适用性更强,在充电架41相互卡接过程中最下方充电架41内部的主走线管43所对应的二号接头49与一号接头21相互电连接,剩余充电架41内部的主走线管43之间通过二号接头49与卡接头48相互电连接,其中上下相邻两个充电架41内部的充电凹槽413大小不同,与不同大小的充电凹槽413相对应的共享充电宝42电容量也不同,其中大小尺寸不同的413内部结构相同,以适应不同大小的共享充电宝42,根据所需充电的电子设备数量,选择合适电容量的共享充电宝42,既可以避免只有单部手机需要充电时共享充电宝电容量过大易造成共享充电宝资源浪费的问题,又可以避免共享充电宝42电容量过小,共享充电宝42电容量不够多部手机同时充电的问题,提高了共享充电宝42的适用性,当共享充电宝42使用结束后将其放入充电凹槽413内部,锂电池2通过主线45与副线46相互配合可以对共享充电宝42进行充电。
    38.参阅图1以及图11,所述的充电凹槽413内部且靠近共享充电宝42相对面的位置通过转轴安装有夹板416,且转轴位于夹板416靠近圆通槽414的一侧,充电凹槽413相对面上均开设有与对夹板416起让位作用的弧形槽417,两个弧形槽417内部均设置有夹持弹簧杆418,夹持弹簧杆418一端安装在弧形槽417侧壁上,夹持弹簧杆418另一端通过球铰安装在夹板416上,其中所述的夹板416靠近转轴的一端的间距小于共享充电宝42的宽度,当取出共享充电宝42时,共享充电宝42此时从内向外移动,此时夹持弹簧杆418带动夹板416转动至弧形槽417内部,当共享充电宝42使用结束后将其重新放入充电凹槽413,此时共享充电宝42向内移动带动夹板416绕着转轴转动,当共享充电宝42移动到充电接头47时,夹板416
    对共享充电宝42进行夹持处理,避免移动机器人1在移动过程中造成共享充电宝42从充电凹槽413内部滑落,影响共享充电宝42充电过程中的稳定性。
    39.继续参阅图11,所述的夹板416远离圆通槽414的一端均安装有挡块4141,同一充电凹槽413内部的挡块4141相对面开设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与同一充电凹槽413内部的夹板416相对面共同安装有防滑垫4142,挡块4141可以对共享充电宝42进行内外方向的限位,进一步增加共享充电宝42在充电凹槽413内部的稳定性,当共享充电宝42向外移动时可以沿着导向斜面带动夹板416向弧形槽417内部,避免共享充电宝42在向外移动时与挡块4141发生碰撞,提高共享充电宝42取出效率,防滑垫4142可以增加共享充电宝42与夹板416之间的摩擦力,保证共享充电宝42在充电过程中不会与夹板416之间发生相对滑动。
    40.参阅图11以及图12,所述的充电凹槽413下端面上自内向外均匀开设有多个移动槽,移动槽内部靠近弧形槽417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4171,两个固定块4171之间通过轴承安装有输送辊4172,输送辊4172可以减少共享充电宝42在移动过程中与充电凹槽413底部的摩擦力,对共享充电宝42起保护作用。
    41.参阅图12以及图13,所述的充电凹槽413下端面且靠近圆通槽414的一端开设有调节凹槽4131,调节凹槽4131内部滑动设置有调节块4132,且调节块4132靠近共享充电宝42的端面设置有调节斜面,调节块4132下端面与调节凹槽4131底部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杆4133,固定块4171下端面与移动槽底部之间安装有回位弹簧杆4134,固定块4171远离共享充电宝42的端面均设置有承托凸起4135,充电凹槽413下端面且位于调节凹槽4131之间开设有与承托凸起4135一一对应的升降槽,升降槽内部且位于承托凸起4135上端面共同设置有压板4136,压板4136靠近圆通槽414的一端固定在调节块4132上,且压板4136抵靠在承托凸起4135上端面,当共享充电宝42使用结束后,将共享充电宝42放入充电凹槽413内部过程中共享充电宝42沿着输送辊4172向充电凹槽413内部移动,当共享充电宝42移动到调节块4132处,此时共享充电宝42通过调节斜面带动调节块4132下移,进而调节块4132通过压板4136与承托凸起4135相互配合带动固定块4171下移,当共享充电宝42带动调节块4132完全进入调节凹槽4131内部时,充电接头47与共享充电宝42相接触对共享充电宝42充电,此时输送辊4172也完全进入移动槽内部,避免共享充电宝42在充电过程中在输送辊4172产生相对滑动,影响共享充电宝42在充电过程中的稳定性,当需要使用共享充电宝42时,人工拉动共享充电宝42向外移动,共享充电宝42向外移动过程中从调节块4132上移开,调节块4132通过复位复位弹簧杆4133向上移动,此时调节块4132带动压板4136上移,固定块4171由于脱离了压板4136压力通过回位弹簧杆4134同步带动输送辊4172上移,进而可以保证共享充电宝42在外移时输送辊4172对其起输送作用,减少共享充电宝42在移动过程中与充电凹槽413底部的摩擦力,对共享充电宝42起保护作用。
    42.本发明提供的便捷式共享充电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装置放置:根据场馆面积大小与人数多少,将充电架41通过环形凸起412与环形槽411相互配合通过可拆卸方式卡接在放置台3上,再通过人工向场馆内部投放合适数量的便捷式共享充电装置,移动机器人1启动通过放置台3带动锂电池2与充电机构4在场馆内部移动。
    43.第二步:充电使用:当移动机器人1移动到身边时,若手机等电子产品电量所剩不多时,人们扫描二维码40通过现有控制模块(图中未示出)将共享充电宝42与充电接头47断开,即可获得共享充电宝42。
    44.第三步:结束使用:当共享充电宝42使用结束后将其放入充电凹槽413内部,锂电池2通过主线45与副线46相互配合可以对共享充电宝42进行充电。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捷式共享充电装置,包括移动机器人(1)、锂电池(2)、放置台(3)以及充电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机器人(1)下端面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移动轮(11),移动机器人(1)上端面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部安装有锂电池(2),锂电池(2)上端面设置一号接头(21),移动机器人(1)圆周面上开设有用于给锂电池(2)充电的充电孔,移动机器人(1)上端面安装有放置台(3),放置台(3)圆周面与移动机器人(1)圆周面上均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连接凸起,上下相邻两个连接凸起之间通过锁紧螺栓(12)相连接,放置台(3)上端面安装有充电机构(4),其中:所述的充电机构(4)包括充电架(41)、共享充电宝(42)、主走线管(43)、副走线管(44)、主线(45)、副线(46)、充电接头(47)、卡接头(48)以及二号接头(49),其中所述的放置台(3)上端面开设有环形凹槽,充电架(41)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环形槽(411)以及环形凸起(412),放置台(3)上端面自下而上设置有多个充电架(41),最下方的充电架(41)通过环形凸起(412)卡接在环形凹槽内部,剩余上下相邻的两个充电架(41)之间通过环形槽(411)与环形凸起(412)相互卡接,充电架(41)圆周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充电凹槽(413),充电凹槽(413)内部卡接有共享充电宝(42),充电架(41)上端面开设有圆通槽(414),圆通槽(414)侧壁周向均匀设置有与充电凹槽(413)一一配合的副走线管(44),副走线管(44)远离圆通槽(414)侧壁的一端共同安装有主走线管(43),且主走线管(43)与副走线管(44)相互贯通,主走线管(43)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二号接头(49)与卡接头(48),充电架(41)内部且位于充电凹槽(413)与副走线管(44)之间开设有贯通的走线槽(415),充电凹槽(413)内部靠近走线槽(415)的侧壁上安装有与共享充电宝(42)相配合的充电接头(47),主走线管(43)内部设置有主线(45),且主线(45)上下两端分别与二号接头(49)与卡接头(48)相连接,走线槽(415)与相邻的副走线管(44)内部之间共同设置有副线(46),副线(46)一端与充电接头(47)相连接,副线(46)另一端与主线(45)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式共享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凹槽(413)内部且靠近共享充电宝(42)相对面的位置通过转轴安装有夹板(416),且转轴位于夹板(416)靠近圆通槽(414)的一侧,充电凹槽(413)相对面上均开设有与对夹板(416)起让位作用的弧形槽(417),两个弧形槽(417)内部均设置有夹持弹簧杆(418),夹持弹簧杆(418)一端安装在弧形槽(417)侧壁上,夹持弹簧杆(418)另一端通过球铰安装在夹板(416)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式共享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板(416)远离圆通槽(414)的一端均安装有挡块(4141),同一充电凹槽(413)内部的挡块(4141)相对面开设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与同一充电凹槽(413)内部的夹板(416)相对面共同安装有防滑垫(414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式共享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凹槽(413)下端面上自内向外均匀开设有多个移动槽,移动槽内部靠近弧形槽(417)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4171),两个固定块(4171)之间通过轴承安装有输送辊(417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式共享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凹槽(413)下端面且靠近圆通槽(414)的一端开设有调节凹槽(4131),调节凹槽(4131)内部滑动设置有调节块(4132),且调节块(4132)靠近共享充电宝(42)的端面设置有调节斜面,调节块(4132)下端面与调节凹槽(4131)底部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杆(4133),固定块(4171)下端面与移动槽底部之间安装有回位弹簧杆(4134),固定块(4171)远离共享充电宝(42)的端面
    均设置有承托凸起(4135),充电凹槽(413)下端面且位于调节凹槽(4131)之间开设有与承托凸起(4135)一一对应的升降槽,升降槽内部且位于承托凸起(4135)上端面共同设置有压板(4136),压板(4136)靠近圆通槽(414)的一端固定在调节块(4132)上,且压板(4136)抵靠在承托凸起(4135)上端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式共享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下相邻两个充电架(41)内部的充电凹槽(413)大小不同,且与不同大小的充电凹槽(413)相对应的共享充电宝(42)电容量也不同。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式共享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机器人(1)外侧壁上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减振弹簧杆(13),减振弹簧杆(13)远离移动机器人(1)的一端共同安装有环形减振垫(14)。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式共享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号接头(49)上端面设置有与卡接头(48)相配合的卡接凹槽,卡接凹槽侧壁上方开设有环形导向斜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式共享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架(41)侧壁上设置有二维码(4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共享充电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捷式共享充电装置,包括移动机器人、锂电池、放置台以及充电机构,本发明中移动机器人通过放置台带动锂电池与充电机构在场馆内部移动,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得共享冲电宝,使得人们不需要去场馆固定位置寻找共享充电宝,减少人们在寻找共享充电宝过程中耗费的时间;在充电机构中,充电架之间相互卡接,进而根据场馆人数通过改变充电架的数量改变共享充电宝的数量,适用性更强,其中上下相邻两个充电架内部的充电凹槽大小不同,且与不同大小的充电凹槽相对应的共享充电宝电容量也不同,根据所需充电的电子设备数量,选择合适电容量的共享充电宝,提高了共享充电宝的适用性。提高了共享充电宝的适用性。提高了共享充电宝的适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雪玲 伍浩华 李玮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金威澎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11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70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