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漂浮除去建筑垃圾中木屑和塑料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6-24  92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漂浮除去建筑垃圾中木屑和塑料的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垃圾是指拆除、建设、装修、修缮等建筑工作时,所产生的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等废弃物,通常分为:渣土、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砂浆、泥浆、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废竹木等。
    3.目前,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回收利用时,是利用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等成分,经粉碎过筛制备而成;但往往在建筑垃圾中掺杂着木屑、塑料等垃圾成分,导致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利用时,再生骨料的粘性和强度等品质较低,而且还会导致破碎机破碎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将建筑垃圾中的木屑、塑料等废弃物提前除去,再将其破碎再生骨料。
    4.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建筑垃圾中木屑、塑料等成分脱除的技术方案,例如:专利号为201620908959.x公开了利用吹气方式,吹出轻质的木屑、塑料等成分,实现对建筑垃圾中木屑和塑料的脱除,但是该法脱除时,需要较大的风力,否则难以将木屑、塑料等吹出,导致脱除能耗较高,效果不理想。因此,利用浮力作用,实现木屑、塑料等轻质成分能够与混凝土、砖石等固体成分分离,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重点研究和关注的方向,且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然而,现有技术中利用浮力处理的方法均是将建筑垃圾倒入装有水的沉降槽内,利用砖石、混凝土等在水中能够快速沉降,而木屑和塑料能够漂浮在水面上,采用捞渣设备捞出,实现木屑、塑料脱除的操作;可是,随着建筑垃圾倒入时,将会导致大量的水溢流出来,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导致水资源浪费,使得对建筑垃圾漂浮处理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漂浮除去建筑垃圾中木屑和塑料的装置。
    6.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漂浮除去建筑垃圾中木屑和塑料的装置,包括底槽和设置在所述底槽正上方的漂浮槽,所述漂浮槽左右两端均比所述底槽左右两端短;所述漂浮槽右端设有排出组件,所述漂浮槽左端设有负压组件;所述负压组件呈倾斜状安装,且所述倾斜最底端位于所述漂浮槽内;所述负压组件倾斜最底端设有密封板,且所述密封板与所述漂浮槽左端侧壁之间形成连通箱;所述底槽左端竖直向上至所述负压组件底部之间密封形成纵向箱,且所述纵向箱内设有竖直向下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顶端与所述负压组件内连通,且所述连通管与所述底槽底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密封板底端与所述漂浮槽底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排出组件最高端高于所述密封板最底端。
    8.利用漂浮槽、底槽结构的相互设置,使得在对建筑垃圾处理时,向漂浮槽内装满水,使得水能够从排出组件端溢流出来,同时,向底槽内装满水;再利用负压组件、连通管结
    构设置,实现底槽内的水能够不断向负压组件内流动,进入到漂浮槽内,降低能耗;接着将建筑垃圾倒入到漂浮槽内,使得建筑垃圾中的木屑、塑料等漂浮在水面上,使得漂浮的木屑、塑料随着漂浮槽内水溢流出来时,实现木屑、塑料的脱除,且溢流出来的水进入到底槽的接水箱内,不断对底槽内补充水,避免处理过程的水资源浪费,降低了处理成本。
    9.为了能够使得底槽内的水能够更好的进入到负压组件内,进而排入到漂浮槽内,同时,实现木屑、塑料与水之间的分离,优选,所述的排出组件包括在所述漂浮槽右端端部设出口,所述出口上设溢流板,且所述溢流板的最高端高于所述密封板的最底端;所述出口与所述底槽右端的侧壁之间设有筛网。
    10.为了能够使得木屑、塑料等被分离排出,优选,所述的筛网向所述底槽右端延伸,且延伸长度超出所述底槽右侧侧壁。
    11.为了便于对出口处敞开,将倒入漂浮槽内,且沉淀在漂浮槽底部的建筑垃圾排出来,同时,保障装置运行过程中的密封性,优选,所述的出口上设有固定槽,所述溢流板上设有与所述固定槽向匹配插条;所述溢流板安装在所述出口上时,所述插条相匹配插入到所述固定槽内卡紧。
    12.为了便于溢流板的取下,优选,所述的溢流板上设有拉手。
    13.为了能够保障负压形成,实现底槽中的水能够经连通管进入到漂浮槽内,优选,所述的负压组件包括一侧开口的立方体密封箱体,且所述密封箱体底板的右端与所述漂浮槽左侧侧壁的顶端一体成型连接;所述密封箱体顶板的右端与所述密封板一体成型连接,且所述密封板与所述漂浮槽内壁一体成型连接;所述密封箱体底板中心设有用于安装连通管的通孔。所述的密封箱体顶板上设有抽气孔,且所述抽气孔上设有密封盖。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15.本发明创造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充分利用漂浮槽内水溢流时所发生水位变化,导致负压组件内的压力变化而实现连通管内压力变化,促使负压组件的压力远远低于大气压时,实现底槽内的水被压力作用而提升至漂浮槽内,漂浮槽溢流到底槽的接水槽内的水循环作用,实现建筑垃圾漂浮法脱除木屑、塑料时,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降低处理能耗。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负压组件去顶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1剖视结构示意图。
    19.1-负压组件2-漂浮槽3-密封板4-底槽5-纵向箱6-抽气孔7-密封盖8-出口9-溢流板10-固定槽11-拉手12-筛网13-连通管14-接水箱15-连通箱。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21.如图1-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漂浮除去建筑垃圾中木屑和塑料的装置,包括底槽4和设置在所述底槽4正上方的漂浮槽2,所述漂浮槽2左右两端均比所述底槽4左右两端短;所述漂浮槽2右端设有排出组件,所述漂浮槽2左端设有负压组件1;所述负压组件1呈倾斜
    状安装,且所述倾斜最底端位于所述漂浮槽2内;所述负压组件1倾斜最底端设有密封板3,且所述密封板3与所述漂浮槽2左端侧壁之间形成连通箱15;所述底槽4左端竖直向上至所述负压组件1底部之间密封形成纵向箱5,且所述纵向箱5内设有竖直向下的连通管13;所述连通管13顶端与所述负压组件1内连通,且所述连通管13与所述底槽4底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密封板3底端与所述漂浮槽2底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排出组件最高端高于所述密封板3最底端。
    22.使用时:先向漂浮槽2内装水至水能够从排出组件处溢流排出到底槽4的接水槽14内;再向底槽4内装水至满后;再对负压组件1内进行抽气产生负压,使得连通管13内形成负压,使得底槽4内的水能够沿着连通管13进入到负压组件1内,实现漂浮槽2与底槽4之间形成水循环状;再将待处理建筑垃圾缓慢倒入漂浮槽2内,使得建筑垃圾在漂浮槽2内不断沉降,同时,木屑、塑料等漂浮在水面上,随着水从排出组件处溢流到底槽4内时,木屑、塑料得到排出,而溢流出来进入到底槽4内的水经连通管13作用又进入到负压组件1内,进入到漂浮槽2内,形成向排出组件端冲动的波浪,加快木屑、塑料的排出,提高处理效率;同时,该装置能够表面水泵的持续抽提工作,降低抽提能耗;能够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降低水资源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23.如图1-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排出组件包括在所述漂浮槽2右端端部设出口8,所述出口8上设溢流板9,且所述溢流板9的最高端高于所述密封板3的最底端;所述出口8与所述底槽4右端的侧壁之间设有筛网12。实现将木屑、塑料与水分离出来,同时能够满足在漂浮槽2内的建筑垃圾装满停机工作时,将溢流板9打开后,能够将建筑垃圾排出,实现漂浮槽2内清空,再进行下一批建筑垃圾的木屑、塑料脱除处理。
    24.如图1-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筛网12向所述底槽4右端延伸,且延伸长度超出所述底槽4右侧侧壁。能够实现直接将木屑、塑料等排出到装置之外。
    25.如图1-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出口8上设有固定槽10,所述溢流板9上设有与所述固定槽10向匹配插条;所述溢流板9安装在所述出口8上时,所述插条相匹配插入到所述固定槽10内卡紧。增强了稳定性和安装插接的密封性。
    26.如图1-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溢流板9上设有拉手11。便于将溢流板9取下,提高了便捷性。
    27.如图1-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负压组件1包括一侧开口的立方体密封箱体,且所述密封箱体底板的右端与所述漂浮槽2左侧侧壁的顶端一体成型连接;所述密封箱体顶板的右端与所述密封板3一体成型连接,且所述密封板3与所述漂浮槽2内壁一体成型连接;所述密封箱体底板中心设有用于安装连通管13的通孔。所述的密封箱体顶板上设有抽气孔6,且所述抽气孔6上设有密封盖7。实现在漂浮槽2、底槽4内装满水之后,再利用抽气孔6对密封箱体内的气体抽出,使得底槽4内的水从连通管13进入到密封箱体内,再利用密封盖7件抽气孔6密封,使得密封箱体内形成负压,再将建筑垃圾倒入漂浮槽2内后,漂浮槽2内的水从排出组件(溢流板9)处溢流出来,进入到底槽4的接水槽14内,再在连通管13的作用下,实现水资源循环提升利用,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同时能够实现对漂浮槽2水面冲动而产生波浪,达到将漂浮木屑、塑料从溢流板9处溢流排出,提高处理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28.本发明创造中的方位技术术语,例如:左、右、上、下等均是参照附图,以面对附图所作出的描述。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漂浮除去建筑垃圾中木屑和塑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槽(4)和设置在所述底槽(4)正上方的漂浮槽(2),所述漂浮槽(2)左右两端均比所述底槽(4)左右两端短;所述漂浮槽(2)右端设有排出组件,所述漂浮槽(2)左端设有负压组件(1);所述负压组件(1)呈倾斜状安装,且所述倾斜最底端位于所述漂浮槽(2)内;所述负压组件(1)倾斜最底端设有密封板(3),且所述密封板(3)与所述漂浮槽(2)左端侧壁之间形成连通箱(15);所述底槽(4)左端竖直向上至所述负压组件(1)底部之间密封形成纵向箱(5),且所述纵向箱(5)内设有竖直向下的连通管(13);所述连通管(13)顶端与所述负压组件(1)内连通,且所述连通管(13)与所述底槽(4)底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密封板(3)底端与所述漂浮槽(2)底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排出组件最高端高于所述密封板(3)最底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除去建筑垃圾中木屑和塑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出组件包括在所述漂浮槽(2)右端端部设出口(8),所述出口(8)上设溢流板(9),且所述溢流板(9)的最高端高于所述密封板(3)的最底端;所述出口(8)与所述底槽(4)右端的侧壁之间设有筛网(1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漂浮除去建筑垃圾中木屑和塑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筛网(12)向所述底槽(4)右端延伸,且延伸长度超出所述底槽(4)右侧侧壁。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漂浮除去建筑垃圾中木屑和塑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口(8)上设有固定槽(10),所述溢流板(9)上设有与所述固定槽(10)向匹配插条;所述溢流板(9)安装在所述出口(8)上时,所述插条相匹配插入到所述固定槽(10)内卡紧。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漂浮除去建筑垃圾中木屑和塑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板(9)上设有拉手(1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除去建筑垃圾中木屑和塑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组件(1)包括一侧开口的立方体密封箱体,且所述密封箱体底板的右端与所述漂浮槽(2)左侧侧壁的顶端一体成型连接;所述密封箱体顶板的右端与所述密封板(3)一体成型连接,且所述密封板(3)与所述漂浮槽(2)内壁一体成型连接;所述密封箱体底板中心设有用于安装连通管(13)的通孔。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漂浮除去建筑垃圾中木屑和塑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箱体顶板上设有抽气孔(6),且所述抽气孔(6)上设有密封盖(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漂浮除去建筑垃圾中木屑和塑料的装置,利用漂浮槽、底槽结构的相互设置,使得在对建筑垃圾处理时,向漂浮槽内装满水,使得水能够从排出组件端溢流出来,同时,向底槽内装满水;再利用负压组件、连通管结构设置,实现底槽内的水能够不断向负压组件内流动,进入到漂浮槽内,降低能耗;接着将建筑垃圾倒入到漂浮槽内,使得建筑垃圾中的木屑、塑料等漂浮在水面上,使得漂浮的木屑、塑料随着漂浮槽内水溢流出来时,实现木屑、塑料的脱除,且溢流出来的水进入到底槽的接水箱内,不断对底槽内补充水,避免处理过程的水资源浪费,降低了处理成本。降低了处理成本。降低了处理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王尧 尹静 宋美 张加巨 张旭辉 王建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71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