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6-28  99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子雾化装置包括油杯件和电池雾化杆,油杯件与电池雾化杆插拔连接,电池雾化杆包括雾化座和电池杆,雾化座固定于电池杆上并与电池杆电连接,且雾化座与油杯件的导液件抵接。在对油杯件进行拆卸时,电池杆与雾化座一起分离于油杯件。然而,雾化座与电池杆过盈配合并连接于一起,使雾化座和电池杆各自无法进行单独更换,使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方便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性较好的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一种雾化器,包括:
    6.油杯组件,所述油杯组件形成有开口槽,所述油杯组件用于与电池杆套接,且所述油杯组件用于与所述电池杆可拆卸连接;
    7.雾化座,所述雾化座位于所述开口槽内并与所述油杯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雾化座用于抵接于所述电池杆的导电部位。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座与所述油杯组件卡扣连接。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座的外周壁上凸设有卡接凸台,所述油杯组件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凸台卡接于所述卡接槽内。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杯组件包括油杯件和密封座,所述油杯件形成有储油腔,所述开口槽形成于所述油杯件,所述密封座位于所述储油腔内并与所述油杯件紧密连接,所述雾化座抵接于所述密封座。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杯件形成有出气通道,所述密封座开设有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的第一侧出气孔,所述雾化座还开设有进气孔和与所述第一侧出气孔连通的第二侧出气孔,所述雾化座设有与所述密封座抵接的抵接部位,所述雾化座于所述抵接部位与所述挡液凸缘之间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侧出气孔连通的第二侧出气孔;所述雾化座形成有与所述第二侧出气孔连通的雾化腔,所述雾化腔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雾化座设有加热部位,所述加热部位开设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透气孔;和/或,
    12.所述密封座还开设有连接环槽,所述雾化座凸设有挡液凸缘,所述挡液凸缘卡入所述连接环槽内,所述第二侧出气孔开设于所述抵接部位与所述挡液凸缘之间。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座的外周壁凸设有抵接周缘,所述抵接周缘抵接并支撑于所述油杯件。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座包括雾化座体、加热片、正极导电杆及负极导电
    杆,所述加热片与所述雾化座体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所述雾化座体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加热片开设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正极导电杆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一插孔,所述负极导电杆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二插孔,所述正极导电杆和所述负极导电杆均用于抵接于所述电池杆的导电部位。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杯组件还形成有与所述开口槽连通的容纳槽;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导液件,所述导液件设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雾化座的加热面贴合抵接于所述导液件。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液件为导液棉件或导液陶瓷件。
    17.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池杆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雾化器,所述油杯组件与电池杆套接,且所述油杯组件与所述电池杆可拆卸连接。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9.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油杯组件形成有开口槽,由于雾化座位于开口槽内并与油杯组件可拆卸连接,且雾化座抵接于电池杆的导电部位,使雾化座能够导电并产生热量,同时使雾化座与油杯组件能够拆装更换,又由于油杯组件与电池杆套接,且油杯组件与电池杆可拆卸连接,使油杯组件与电池杆能够相互拆装更换,在油杯组件内的雾化液体使用完毕时,可以先将油杯组件与电池杆进行拆卸,再将油杯组件与雾化座拆卸,更换油杯组件即可,而电池杆和雾化座可以重复使用,同时电池杆和雾化座均可以根据需要各自单独更换,进一步地提高了雾化器的使用方便性,解决了传统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方便性较差。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为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23.图3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24.图4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另一爆炸示意图;
    25.图5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另一剖视图;
    26.图6为图5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雾化座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图6所示雾化座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
    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1.本技术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组件和雾化座,所述油杯组件形成有开口槽,所述油杯组件用于与电池杆套接,且所述油杯组件用于与所述电池杆可拆卸连接;所述雾化座位于所述开口槽内并与所述油杯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雾化座用于抵接于所述电池杆的导电部位。
    32.上述的雾化器,油杯组件形成有开口槽,由于雾化座位于开口槽内并与油杯组件可拆卸连接,且雾化座抵接于电池杆的导电部位,使雾化座能够导电并产生热量,同时使雾化座与油杯组件能够拆装更换,又由于油杯组件与电池杆套接,且油杯组件与电池杆可拆卸连接,使油杯组件与电池杆能够相互拆装更换,在油杯组件内的雾化液体使用完毕时,可以先将油杯组件与电池杆进行拆卸,再将油杯组件与雾化座拆卸,更换油杯组件即可,而电池杆和雾化座可以重复使用,同时电池杆和雾化座均可以根据需要各自单独更换,进一步地提高了雾化器的使用方便性,解决了传统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方便性较差。
    33.为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34.如图1和图2所示,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10包括电池杆100和雾化器200,电池杆100套接于雾化器200并与雾化器200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雾化器200包括油杯组件200a和雾化座200b,所述油杯组件200a与电池杆100套接,且所述油杯组件200a与所述电池杆100可拆卸连接。所述油杯组件200a形成有开口槽202。同时参见图3和图4,所述雾化座200b位于所述开口槽202内并与所述油杯组件200a可拆卸连接,所述雾化座200b用于抵接于所述电池杆100的导电部位
    35.上述的雾化器200,油杯组件200a形成有开口槽202,由于雾化座200b位于开口槽202内并与油杯组件200a可拆卸连接,且雾化座200b抵接于电池杆100的导电部位,使雾化座200b能够导电并产生热量,同时使雾化座200b与油杯组件200a能够拆装更换,又由于油杯组件200a与电池杆100套接,且油杯组件200a与电池杆100可拆卸连接,使油杯组件200a与电池杆100能够相互拆装更换,在油杯组件200a内的雾化液体使用完毕时,可以先将油杯组件200a与电池杆100进行拆卸,再将油杯组件200a与雾化座200b拆卸,更换油杯组件200a即可,而电池杆100和雾化座200b可以重复使用,同时电池杆100和雾化座200b均可以根据需要各自单独更换,进一步地提高了雾化器200的使用方便性,解决了传统的电子雾化装置10的使用方便性较差。
    36.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杯组件200a还形成有与所述开口槽202连通的容纳槽204。所述雾化器200还包括导液件200c,所述导液件200c设于所述容纳槽204内。所述雾化座200b的加热面贴合抵接于所述导液件200c,使雾化座200b与导液件200c的接触面积较大,进而使雾化座200b更好地对导液件200c的雾化液体进行加热雾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液件200c为导液棉件或导液陶瓷件,使导液件200c具有较好的导液
    性能。在本实施例中,导液件200c为导液棉件。
    37.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座200b与所述油杯组件200a卡扣连接,使雾化座200b与油杯组件200a可拆卸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座200b的外周壁上凸设有卡接凸台201,所述油杯组件200a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接槽203,所述卡接凸台201卡接于所述卡接槽203内,使所述雾化座200b与所述油杯组件200a卡扣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接凸台201和卡接槽203设置位置可以互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座200b与所述油杯组件200a也不仅限于卡扣连接。例如,所述雾化座200b与所述油杯组件200a还可以是螺纹连接。
    38.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油杯组件200a还形成有与容纳槽204连通的储油腔206,使储油腔206内的雾化液体通过容纳槽204导出至导液件200c。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杯组件200a包括油杯件210和密封座220,储油腔206形成于所述油杯件210,所述开口槽202形成于所述油杯件210,所述密封座220位于所述储油腔206内并与所述油杯件210紧密连接,使密封座220更好地密封连接于油杯件210。所述雾化座200b抵接于所述密封座220,使雾化座200b对导液件200c进行可靠地加热。
    39.如图2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杯件210形成有出气通道212,所述密封座220开设有与所述出气通道212连通的第一侧出气孔209,所述雾化座200b还开设有进气孔205和与所述第一侧出气孔209连通的第二侧出气孔207,所述雾化座200b设有与所述密封座220抵接的抵接部位。所述雾化座200b形成有与所述第二侧出气孔207连通的雾化腔208,使雾化腔通过第二侧出气孔207和第一侧出气孔209与出气通道212连通。所述雾化腔与所述进气孔205连通,使外围的空气气流通过进气孔205流入雾化腔内。所述雾化座200b设有加热部位,所述加热部位开设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透气孔211,加热部位在对雾化液体进行加热时产生的雾化蒸气通过透气孔211流入雾化腔内,雾化蒸气在雾化腔内与空气气流混合形成雾化气体,由于第二侧出气孔207分别与第一侧出气孔209和雾化腔连通,使雾化气体依次通过第二侧出气孔207、第一侧出气孔209和出气通道212流出。在本实施例中,加热部位与导液件200c抵接,使加热部位对导液件200c的雾化液体进行加热雾化以产生雾化蒸气。和/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座220还开设有连接环槽221,所述雾化座200b凸设有挡液凸缘213,所述挡液凸缘213卡入所述连接环槽221内,使密封座220与密封座220紧密抵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出气孔207开设于所述抵接部位与所述挡液凸缘213之间,由于雾化座的抵接部位与密封座抵接,且挡液凸缘213卡入所述连接环槽221内,避免雾化气体在第二侧出气孔处漏气的情形,提高了第二侧出气孔导气的可靠性。
    40.如图2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座200b的外周壁凸设有抵接周缘215,所述抵接周缘215抵接并支撑于所述油杯件210,使雾化座200b与油杯件210可靠地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抵接周缘215位于所述雾化座200b与所述油杯组件200a卡扣连接位置的下方。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抵接周缘215还可以位于所述雾化座200b与所述油杯组件200a卡扣连接位置的上方。
    41.如图2、图6和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座200b还包括雾化座体230、加热片240、正极导电杆250及负极导电杆260,所述加热片240与所述雾化座体230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使加热片240与雾化座体230可靠地连接。所述雾化座体230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32和第二安装孔234,所述加热片开设有第一插孔242和第二插孔244,所述正极导电
    杆250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32和所述第一插孔242,所述负极导电杆260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234和所述第二插孔244,使正极导电杆250和负极导电杆260分别与加热片240电连接,同时使加热片240与雾化座体230更好地一体注塑成型,使雾化座200b的结构更加紧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导电杆和所述负极导电杆均抵接于所述电池杆的导电部位。
    42.进一步地,电池杆100与雾化器200磁吸连接,使电池杆100与雾化器200可拆卸连接,同时实现电池杆100与雾化器200的快速拆装。具体地,电池杆的导电部位为导电磁吸件,电池杆的导电磁吸件分别与正极导电杆250和负极导电杆260磁吸连接,同时使电池杆100与雾化器200电连接。
    4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44.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200,油杯组件200a形成有开口槽202,由于雾化座200b位于开口槽202内并与油杯组件200a可拆卸连接,且雾化座200b抵接于电池杆100的导电部位,使雾化座200b能够导电并产生热量,同时使雾化座200b与油杯组件200a能够拆装更换,又由于油杯组件200a与电池杆100套接,且油杯组件200a与电池杆100可拆卸连接,使油杯组件200a与电池杆100能够相互拆装更换,在油杯组件200a内的雾化液体使用完毕时,可以先将油杯组件200a与电池杆100进行拆卸,再将油杯组件200a与雾化座200b拆卸,更换油杯组件200a即可,而电池杆100和雾化座200b可以重复使用,同时电池杆100和雾化座200b均可以根据需要各自单独更换,进一步地提高了雾化器200的使用方便性,解决了传统的电子雾化装置10的使用方便性较差。
    4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杯组件,所述油杯组件形成有开口槽,所述油杯组件用于与电池杆套接,且所述油杯组件用于与所述电池杆可拆卸连接;雾化座,所述雾化座位于所述开口槽内并与所述油杯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雾化座用于抵接于所述电池杆的导电部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座与所述油杯组件卡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座的外周壁上凸设有卡接凸台,所述油杯组件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凸台卡接于所述卡接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杯组件包括油杯件和密封座,所述油杯件形成有储油腔,所述开口槽形成于所述油杯件,所述密封座位于所述储油腔内并与所述油杯件紧密连接,所述雾化座抵接于所述密封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杯件形成有出气通道,所述密封座开设有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的第一侧出气孔,所述雾化座还开设有进气孔和与所述第一侧出气孔连通的第二侧出气孔,所述雾化座设有与所述密封座抵接的抵接部位;所述雾化座形成有与所述第二侧出气孔连通的雾化腔,所述雾化腔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雾化座设有加热部位,所述加热部位开设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透气孔;和/或,所述密封座还开设有连接环槽,所述雾化座凸设有挡液凸缘,所述挡液凸缘卡入所述连接环槽内,所述第二侧出气孔开设于所述抵接部位与所述挡液凸缘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座的外周壁凸设有抵接周缘,所述抵接周缘抵接并支撑于所述油杯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座包括雾化座体、加热片、正极导电杆及负极导电杆,所述加热片与所述雾化座体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所述雾化座体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加热片开设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正极导电杆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一插孔,所述负极导电杆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二插孔,所述正极导电杆和所述负极导电杆均用于抵接于所述电池杆的导电部位。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杯组件还形成有与所述开口槽连通的容纳槽;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导液件,所述导液件设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雾化座的加热面贴合抵接于所述导液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件为导液棉件或导液陶瓷件。10.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杆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所述油杯组件与电池杆套接,且所述油杯组件与所述电池杆可拆卸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上述的雾化器包括油杯组件和雾化座,油杯组件形成有开口槽,油杯组件用于与电池杆套接,且油杯组件用于与电池杆可拆卸连接;雾化座位于开口槽内并与油杯组件可拆卸连接,雾化座用于抵接于电池杆的导电部位。由于油杯组件与电池杆套接,且油杯组件与电池杆可拆卸连接,使油杯组件与电池杆能够相互拆装更换,在油杯组件内的雾化液体使用完毕时,可以先将油杯组件与电池杆进行拆卸,再将油杯组件与雾化座拆卸,更换油杯组件即可,而电池杆和雾化座可以重复使用,同时电池杆和雾化座均可以根据需要各自单独更换,进一步地提高了雾化器的使用方便性,解决了传统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方便性较差。解决了传统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方便性较差。解决了传统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方便性较差。


    技术研发人员:吴成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艾溹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722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