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站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7-03  139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对清洁机器人进行维护清洁的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基站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清洁机器人主要在地面上来执行吸尘清洁功能和拖地清洁功能,针对吸尘清洁功能主要设置风机和尘盒,通过风机的吸力将地面上的垃圾吸取到尘盒内进行收集,针对拖地清洁功能主要设置清洁件,清洁件接触地面来进行对地面的脏污进行粘附处理;为了方便对清洁机器人进行维护,现有技术中有设置基站,基站来对清洁机器人进行维护处理,可以来进行集尘维护或清洗维护,这样只需要用定期来维护基站即可,不需要用户频繁对清洁机器人进行维护处理,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3.针对现有基站中,对清洁机器人内的垃圾进行维护处理主要设置垃圾箱来进行维护对接吸取清洁机器人内的垃圾,但是存在当垃圾箱未安装在位时容易因异常启动而导致垃圾进入到风机内,容易损坏风机;对清洁机器人的清洁件进行维护中主要设置污水箱,但是当污水箱未安装在位时容易因异常启动而导致污水进入到基站的内部位置引发基站被损坏,整体上使得基站的可靠性较低,同时,现有基站中,垃圾箱和污水箱之间为相互独立,在对接吸取垃圾中主要用尘袋或海帕来进行过滤,这样导致尘袋或海帕需要定期更换使得用户对基站的维护成本高,且体验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站系统,主要解决现有基站存在的因异常启动导致的容易损坏、可靠性较低的问题,同时解决现有基站维护成本高、体验效果差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基站系统,基站包括站主体,站主体上设置有集尘口,集尘口用于与清洁机器人对接进行集尘维护;站主体上还设置有清洗区,清洗区用于放置清洁机器人来进行清洗维护;站主体上还设置有集尘箱,集尘箱与集尘口之间相连来用于进行集尘维护中收集垃圾;站主体上还设置有集污箱,集污箱与清洗区之间相连来至少用于进行清洗维护中收集污水;站主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集尘箱是否在位的第一检测模块和设置有用于检测集污箱是否在位的第二检测模块。
    7.前述的一种基站系统,至少第一检测模块的一部分位于集尘箱的外侧部和/或外底部位置,且至少第二检测模块的一部分位于集污箱的外侧部和/或外底部位置。
    8.前述的一种基站系统,站主体内设置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电性相连,控制模块内设置有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集尘箱在位的阈值a和设置有第二检测模块检测到集污箱在位的阈值b。
    9.前述的一种基站系统,站主体内还设置有动力机构,控制模块与动力机构电性相
    连,且动力机构与集污箱相连,当控制模块内的阈值a和阈值b均被触发时则控制模块可控制动力机构启动工作。
    10.前述的一种基站系统,站主体内还设置有提醒模块,提醒模块与控制模块电性相连,当控制模块内的阈值a或阈值b未被触发时则控制模块无法控制动力机构启动工作且控制模块可控制提醒模块工作来进行提醒用户。
    11.前述的一种基站系统,集污箱内设置有导尘部,导尘部设置有导尘出口,导尘出口位于集污箱的底部的上方且位于集污箱在竖直方向上的中部的下方,且当集污箱内盛放有清洗液时导尘出口位于清洗液液面以下,集尘箱与导尘部设置为相连通的结构。
    12.前述的一种基站系统,集污箱内设置有过滤腔和集污腔,导尘部位于过滤腔内且导尘出口位于过滤腔内,当过滤腔内盛放有清洗液时导尘出口位于清洗液液面以下。
    13.前述的一种基站系统,过滤腔和集污腔之间设置有隔挡部来形成相互独立的腔体结构,动力机构设置为与过滤腔相连通的结构,集污腔设置为与清洗区相连来用于收集污水的结构。
    14.前述的一种基站系统,还包括清水箱且清水箱设置为与过滤腔和/或清洗区相连来形成供给清水的结构;或,还包括清水箱且清水箱设置为与过滤腔和/或清洗区相连来形成供给清水的结构且清水箱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检测清水箱是否在位的第三检测模块。
    15.前述的一种基站系统,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和第三检测模块设置为霍尔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微动开关或电极片结构的传感器。
    16.前述的一种基站系统,还包括清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上设置有排尘口和清洁件,当清洁机器人停靠在基站上时排尘口与集尘口对接相连通来用于进行集尘维护且清洁件位于清洗区上来用于进行清洗维护。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方案的基站可以来对清洁机器人进行集尘维护和清洗维护,实现基站具体多功能的使用效果,无需用户对清洁机器人上收集的垃圾进行处理,也无需用户手动拆卸清洁件来进行清洗处理。
    19.本方案的基站设置第一检测模块来对集尘箱进行在位检测,并设置第二检测模块来对集污箱进行在位检测,可以有效防止基站异常启动导致基站损坏的问题发生,提升了基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0.本方案的基站设置控制模块,结合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来确定是否控制启动动力机构,确保动力机构启动工作来对接吸取垃圾时能够实现垃圾通过集尘箱并进入到集污箱内来进行与清洗液混合过滤,确保了基站工作的安全性,防止出现因集污箱或集尘箱未在位时启动动力机构导致基站被损坏。
    21.本方案基于集尘箱和集污箱均在位的时候控制模块可以来控制动力机构启动工作进行集尘维护,实现集尘维护中对接吸取的垃圾能够进入到集尘箱并使得容易扬尘的垃圾进入到集污箱内来进行与清洗液混合过滤,有效的确保了动力机构的安全性,防止出现气流带动垃圾进入到动力机构导致动力机构损坏的问题出现。
    22.本方案的集尘箱和集污箱相连,集污箱盛放清洗液,并充分利用清洗液来对动力机构工作进行集尘维护中产生的气流带动的垃圾进行过滤,有效解决扬尘的问题,同时基站无需设置尘袋或海帕等过滤耗材,用户对基站的维护成本更低。
    23.本方案的集污箱设置集污腔和过滤腔,实现过滤腔来独立地对动力机构工作进行集尘维护中产生的气流带动的垃圾进行过滤,集污腔来独立的进行收集清洗区内形成的污水,实现动力机构工作时能够有稳定的气流吸力,使得气流的吸力更集中,可以有效的防止气流分散导致集尘维护效果差的问题发生。
    附图说明
    24.图1为基站的立体示意图;
    25.图2为基站的整体结构分布示意图;
    26.图3为集尘箱位于站主体内的示意图;
    27.图4为集污箱位于站主体内来收集污水和对气流带动的垃圾进行过滤的示意图;
    28.图5为基站内的电性连接示意图;
    29.图6为清洁机器人的示意及清洁件设置为旋转滚动结构的侧部示意图;
    30.图7为清洁机器人的示意及清洁件设置为水平旋转结构的侧部示意图;
    31.图8为清洁机器人的示意及清洁件设置为旋转滚动结构的底部示意图;
    32.图9为清洁机器人的示意及清洁件设置为水平旋转结构的底部示意图;
    33.附图标记:1-基站,100-站主体,101-集尘口,102-清洗区,103-集尘箱,104-集污箱,1041-导尘部,10411-导尘出口,1042-过滤腔,1043-集污腔,1044-隔挡部,105-第一检测模块,106-第二检测模块,107-第三检测模块,108-控制模块,109-动力机构,110-清水箱,2-清洁机器人,201-排尘口,202-清洁件。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35.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站系统,如图1至图9构成所示,系统主要包括清洁机器人2和基站1,基站1用于清洁机器人2的停靠来对清洁机器人2进行维护处理,主要对清洁机器人2进行集尘维护和清洗维护,进一步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36.本方案的清洁机器人2结构部分,清洁机器人2上设置风机、尘盒等结构来实现对地面上垃圾的吸取收集效果,该部分为现有技术不再详细描述。
    37.本方案的基站1包括站主体100,站主体100上设置有集尘口101,集尘口101用于与清洁机器人2对接进行集尘维护,主要为基站1启动工作时气流带动清洁机器人2内的垃圾移动来通过集尘口101进而进入到基站1内实现对垃圾的吸取收集效果;站主体100上还设置有清洗区102,清洗区102用于放置清洁机器人2来进行清洗维护,主要来对清洁机器人2上用于接触地面进行清洁的清洁件202进行清洗维护处理,使得基站1具备多功能的使用效果,无需用户对清洁机器人2上收集的垃圾进行处理,也无需用户手动拆卸清洁件202来进行清洗处理。
    38.针对集尘维护功能,在站主体100上还设置有集尘箱103,集尘箱103与集尘口101之间相连来用于进行集尘维护中收集垃圾,集尘箱103与集尘口101之间可以设置管道相连实现气流可以带动垃圾移动通过集尘口101进入到集尘箱103内来收集;针对清洗维护功能,站主体100上还设置有集污箱104,集污箱104与清洗区102之间相连来至少用于进行清
    洗维护中收集污水,集污箱104通过管道与清洗区102相连,清洗区102中形成的污水可以通过设置泵结构来将清洗区102内的污水进行移送到集污箱104内实现收集;本方案的站主体100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集尘箱103是否在位的第一检测模块105和设置有用于检测集污箱104是否在位的第二检测模块106,通过设置第一检测模块105和第二检测模块106可以有效防止基站1异常启动导致基站1损坏的问题发生,提升了基站1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9.可选地,可以将集尘箱103和集污箱104设置为箱体结构来可拆卸地安装到站主体100上,方便用户来对集尘箱103和集污箱104进行倾倒处理。
    40.可选地,清洗区102设置为槽型结构来用于放置清洁件202并使得清洁件202接触清洗液进行清洗,实现对清洁件202的清洗维护处理。
    41.针对第一检测模块105的位置设置,可以设置为至少第一检测模块105的一部分位于集尘箱103的外侧部和/或外底部位置,实现通过第一检测模块105来对集尘箱103是否安装在位进行检测,针对第二检测模块106的位置设置,至少第二检测模块106的一部分位于集污箱104的外侧部和/或外底部位置,实现通过第二检测模块106来对集污箱104是否安装在位进行检测。
    42.可选地,可以将第一检测模块105安装在集尘箱103的四周外侧的任意一侧位置上,可以将第二检测模块106安装在集污箱104的四周外侧的任意一侧位置上,只需要当集尘箱103安装在位能够触发第一检测模块105,集污箱104安装在位能够触发第二检测模块106即可,实现对集尘箱103和集污箱104的在位检测效果,确保基站1的安全启动。
    43.本方案的站主体100内设置有控制模块108,控制模块108分别与第一检测模块105和第二检测模块106电性相连,控制模块108内设置有第一检测模块105检测到集尘箱103在位的阈值a和设置有第二检测模块106检测到集污箱104在位的阈值b,即为,控制模块108内设置阈值a,当阈值a被触发时则表示第一检测模块105检测到集尘箱103安装在位,第一检测模块105将检测结果反馈到控制模块108来实现对阈值a的触发;控制模块108内设置阈值b,当阈值b被触发时则表示第二检测模块106检测到集污箱104安装在位,第二检测模块106将检测结果反馈到控制模块108来实现对阈值b的触发;实现控制模块108对第一控制模块108和第二控制模块108的检测结果的判断。
    44.本方案中,针对基站1的集尘维护功能,站主体100内还设置有动力机构109,动力机构109主要启动工作产生气流来实现在集尘维护中吸取垃圾进行收集,将控制模块108与动力机构109电性相连,且动力机构109与集污箱104相连,动力机构109产生的气流能够带部分容易扬尘的垃圾进入到集污箱104内来实现通过清洗液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气流可以通过动力机构109来向外排出且不会污染室内空气,当控制模块108内的阈值a和阈值b均被触发时则控制模块108可控制动力机构109启动工作,即为集尘箱103和集污箱104均在位时此时控制模块108才可以控制动力机构109启动工作,确保动力机构109在启动来进行集尘维护时集尘箱103和集污箱104均安装在位,进而确保集污箱104来可以对动力机构109吸取垃圾的气流进行过滤处理。
    45.本方案结合第一检测模块105和第二检测模块106的检测结果来确定是否控制启动动力机构109,确保动力机构109启动工作来对接吸取垃圾时能够实现垃圾通过集尘箱103并进入到集污箱104内来进行与清洗液混合过滤,确保了基站1工作的安全性,防止出现因集污箱104或集尘箱103未在位时启动动力机构109导致基站1被损坏。
    46.本方案基于集尘箱103和集污箱104均在位的时候控制模块108可以来控制动力机构109启动工作进行集尘维护,实现集尘维护中对接吸取的垃圾能够进入到集尘箱103并使得容易扬尘的垃圾进入到集污箱104内来进行与清洗液混合过滤,有效的确保了动力机构109的安全性,防止出现气流带动垃圾进入到动力机构109导致动力机构109损坏的问题出现。
    47.可选地,本方案的动力机构109设置为大吸力的风机,风机启动工作产生气流来实现吸取带动垃圾移动,风机安装在站主体100上,风机工作是,气流带动垃圾进入到集尘箱103内,实现对垃圾的吸取效果。
    48.本方案的基站1上集污箱104来对气流带动的垃圾进行过滤的结构部分,主要在集污箱104内设置有导尘部1041,导尘部1041可以设置为管道结构,导尘部1041设置有导尘出口10411,导尘出口10411用于垃圾的通过进入,导尘出口10411位于集污箱104的底部的上方且位于集污箱104在竖直方向上的中部的下方,且当集污箱104内盛放有清洗液时导尘出口10411位于清洗液液面以下,集尘箱103与导尘部1041设置为相连通的结构;具体地,集尘箱103与集尘口101相连来用于气流带的垃圾进入到集尘口101并能够持续移动进入到集尘箱103内,集尘箱103内实现对体积较大的垃圾或者重量较大的垃圾进行预先收集,然后体积较小的垃圾或者重量较小的垃圾在气流的带动下从集尘箱103内持续移动进入到导尘部1041,然后通过导尘部1041进入到导出出口位置进而进入到集污箱104内的清洗液内实现清洗液对气流带动的垃圾的过滤效果,这样使得集污箱104与动力机构109之间无需设置过滤的尘袋或海帕等过滤耗材,充分利用集污箱104内的清洗液来实现对气流的过滤效果,且解决了集尘箱103和集污箱104容易扬尘的问题,容易扬尘的垃圾均随气流进入到集污箱104内实现了在清洗液中过滤,此时集污箱104内的清洗液可以为收集的清洗区102内的污水,即为利用污水来实现对气流带动的垃圾的过滤效果,极大的提升了对基站1的维护便捷性,无效设置过滤耗材。
    49.可选地,可以在集尘箱103内设置过滤分离不同体积大小的垃圾的过滤网,实现对不同体积的垃圾的分离效果。
    50.可选地,集尘口101与集尘箱103相连通来用于垃圾进入的入口设置位于导尘部1041与集尘箱103相连通的用于垃圾排出的出口的下方,这样可以来实现不同重量的垃圾在集尘箱103内实现分离。
    51.为了进一步提升集污箱104内气流带动的垃圾的过滤效果,本方案的集污箱104内设置有过滤腔1042和集污腔1043,过滤腔1042主要用于来集中对在集尘维护中气流带动的垃圾进行过滤,集污腔1043主要用于来收集清洗区102内的污水,此时可以实现利用清水来位于过滤腔1042内实现对气流带动的垃圾进行过滤,提升过滤效果,主要为导尘部1041位于过滤腔1042内且导尘出口10411位于过滤腔1042内,当过滤腔1042内盛放有清洗液时导尘出口10411位于清洗液液面以下,当启动集尘维护功能时,动力机构109启动工作产生气流来带动清洁机器人2内的垃圾进行移动,垃圾在气流的带动下进行移动进入到集尘口101并进入到集尘箱103内预先分离,容易扬尘的垃圾在气流的带动下进入到导尘部1041并通过导尘出口10411进入到过滤腔1042内来进行集中过滤,此时过滤腔1042内主要为清水,可以设置基站1启动来对过滤腔1042供给清水,也可以认为添加清水,实现在清水中对集尘维护中气流带动的垃圾进行过滤,提升对气流带动的垃圾的过滤效果。
    52.过滤腔1042和集污腔1043之间的结构部分,主要在过滤腔1042和集污腔1043之间设置有隔挡部1044来形成相互独立的腔体结构,隔挡部1044实现过滤腔1042和集污腔1043之间相互隔离来形成独立的腔体结构,动力机构109设置为与过滤腔1042相连通的结构,集污腔1043设置为与清洗区102相连来用于收集污水的结构,动力机构109启动工作产生气流只能够进入到过滤腔1042内来实现对气流带动的垃圾的过滤效果,而集污腔1043只能够用于对清洗区102内的污水进行收集,但是集污箱104主要为形成来收集污水和垃圾,集尘箱103独立的收集部分垃圾,实现对垃圾和污水的收集效果,同时结构集尘箱103和集污箱104的结构来实现了利用清洗液对气流带动的垃圾的过滤效果,来进行过滤的清洗液可以为清洗区102内的污水也可以为过滤腔1042内的清水,同时过滤腔1042能够实现动力机构109工作时能够有稳定的气流吸力,使得气流的吸力更集中,可以有效的防止气流分散导致集尘维护效果差的问题发生。
    53.本方案中,针对清洗区102内供给清水来接触清洁件202进行清洗的结构部分和过滤腔1042内盛放有清洗液即清水来进行过滤的结构部分,基站1还包括清水箱110且清水箱110设置为与过滤腔1042和/或清洗区102相连来形成供给清水的结构;具体地,可以将清水箱110设置与清洗区102相连来对清洗区102供给清水的结构,清水供给到清洗区102内来接触清洁件202实现对清洁件202的清洗效果,可以在清水箱110和清洗区102之间设置泵结构或阀结构来实现对清洗区102供给清水的效果;还可以将清水箱110和过滤腔1042之间设置为相连来供给清水到过滤腔1042的结构,可以在清水箱110和过滤腔1042之间设置泵结构或阀结构来实现供给清水到过滤腔1042内,实现清水在过滤腔1042内来对气流带动的垃圾进行过滤,主要对动力机构109工作进行集尘维护中产生的气流带动的垃圾进行过滤,有效解决扬尘的问题,同时基站1无需设置尘袋或海帕等过滤耗材,用户对基站1的维护成本更低。
    54.优选地,本方案设置清水箱110同时与清洗区102和过滤腔1042相连通来实现对清洗区102和过滤腔1042相连的结构,可以分别独立的设置泵结构或阀结构来实现分别独立地对清洗区102和过滤腔1042来进行供给清水,实现基站1供给清水来对清洁件202进行清洗以及实现基站1供给清水来进入到过滤腔1042内使得过滤腔1042具备过滤效果。
    55.本方案中,针对清洗区102内供给清水来接触清洁件202进行清洗的结构部分和过滤腔1042内盛放有清洗液即清水来进行过滤的结构部分,还包括清水箱110且清水箱110设置为与过滤腔1042和/或清洗区102相连来形成供给清水的结构且清水箱11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检测清水箱110是否在位的第三检测模块107,通过在清水箱110的一侧设置第三检测模块107来实现对清水箱110是否在位进行检测,清水箱110在位时可以来实现进行供给清水,具体地,可以将清水箱110设置与清洗区102相连来对清洗区102供给清水的结构,清水供给到清洗区102内来接触清洁件202实现对清洁件202的清洗效果,可以在清水箱110和清洗区102之间设置泵结构或阀结构来实现对清洗区102供给清水的效果;还可以将清水箱110和过滤腔1042之间设置为相连来供给清水到过滤腔1042的结构,可以在清水箱110和过滤腔1042之间设置泵结构或阀结构来实现供给清水到过滤腔1042内,实现清水在过滤腔1042内来对气流带动的垃圾进行过滤,主要对动力机构109工作进行集尘维护中产生的气流带动的垃圾进行过滤,有效解决扬尘的问题,同时基站1无需设置尘袋或海帕等过滤耗材,用户对基站1的维护成本更低;在清水箱110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设置通过第三检测模块
    107来实现对清水箱110是否在位进行检测,实现实时的来确保清水箱110在位时再控制基站1启动工作,确保基站1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6.本方案中,站主体100内还设置有提醒模块,提醒模块主要用于来对用户进行提醒,将提醒模块与控制模块108电性相连,当控制模块108内的阈值a或阈值b未被触发时则控制模块108无法控制动力机构109启动工作且控制模块108可控制提醒模块工作来进行提醒用户,即为当集污箱104或集尘箱103中的其中一个没有安装在位时,此时无法控制动力机构109启动工作,即为无法启动集尘维护,防止存在因集尘箱103或集污箱104未在位导致无法来收集垃圾或无法对气流带动的垃圾进行过滤的问题,确保基站1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7.可选地,提醒模块设置为语音单元或设置为蜂鸣器,语音单元通过语音来提醒用户当前因集尘箱103或集污箱104未安装在位而使得基站1无法正常启动工作,或蜂鸣器发出提升报警来提醒用户当前因集尘箱103或集污箱104未安装在位而使得基站1无法正常启动工作,用户可以来手动确定基站1的当前状态,以及及时确定将集尘箱103或集污箱104安装在位而确保基站1正常启动工作来进行集尘维护或清洗维护。
    58.本方案中,第一检测模块105、第二检测模块106和第三检测模块107设置为霍尔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微动开关或电极片结构的传感器,当设置为霍尔传感器时,此时可以将感应部设置在站主体100上,磁性部设置在集尘箱103、集污箱104或清水箱110上,实现来对集尘箱103、集污箱104或清水箱110的在位检测;当设置为红外传感器时此时可以将红外传感器安装在站主体100上来利用红外线的发射实现对集尘箱103、集污箱104或清水箱110的在位检测效果;当设置为微动开关时此时可以将微动开关安装在站主体100上来实现对集尘箱103、集污箱104或清水箱110的在位检测效果;当设置为电极片结构的传感器时,此时可以设置多个电极片,站主体100上安装电极片,同时集尘箱103、集污箱104或清水箱110上对应的安装电极片,当集尘箱103、集污箱104或清水箱110安装在位时通过多个电极片之间的电路相连通来判断安装在位,当多个电极片之间处于断路即为电路不相连通来判断未安装在位;上述结构均可实现对集尘箱103、集污箱104或清水箱110是否安装在位来进行判断检测。
    59.本方案的基站1主要来对清洁机器人2进行维护,系统还包括清洁机器人2,清洁机器人2上设置有排尘口201和清洁件202,当清洁机器人2停靠在基站1上时排尘口201与集尘口101对接相连通来用于进行集尘维护且清洁件202位于清洗区102上来用于进行清洗维护,实现基站1对清洁机器人2的维护处理,用户只需要定期来处理基站1上收集的污水和垃圾即可,无需频繁来对清洁机器人2进行处理,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60.具体地,排尘口201设置为可开闭的结构,可以设置排尘盖来实现对排尘口201的开闭效果,将排尘盖设置为可旋转地安装在排尘口201的一侧来实现对排尘口201的开闭结构,排尘口201与尘盒相连通,当基站1启动工作来对清洁机器人2进行集尘维护时使得排尘盖旋转来使得排尘口201打开,此时气流带动垃圾从尘盒移动到排尘口201并通过排尘口201进入到集尘口101进而进入到集尘箱103内,实现基站1对清洁机器人2的集尘维护效果,清洁机器人2内的尘盒内的垃圾被吸取通过排尘口201、集尘口101进入到基站1内实现吸取收集效果,主要为通过动力机构109启动产生的气流的吸力来实现对垃圾的吸取;当基站1停止集尘维护时,此时排尘盖旋转复位实现对排尘口201关闭,清洁机器人2可以在地面上
    来执行吸尘清洁功能。
    61.具体地,当清洁机器人2停靠在基站1上时,清洁件202位于清洗区102上,此时基站1可以启动工作来对清洗区102供给清洗液,即为清水,进而实现清洁件202接触清水来进行维护清洗,实现将清洁件202清洗干净。
    62.可选地,清洗区102可以设置为槽型结构来放置清洁件202进而方便来对清洁件202进行清洗维护,解决用户手动拆卸清洁件202来进行清洗的问题。
    63.可选地,可以在清洗区102上设置刮条,刮条与清洁件202相互接触使得当清洁件202运动时可以来形成刮擦清洗的效果,当清洁件202位于清洗区102内进行接触清水清洗时,控制清洁件202运动来实现进行多方位清洗,提升对清洁件202的清洗效果,且充分利用清洁件202自身运动的动力来实现对清洁件202的清洗效果,基站1上无需设置任何动力来对清洁件202进行清洗,只需要供给清水到清洗区102内即可。
    64.可选地,本方案中,清洁件202可以设置为滚筒结构来贴合地面进行旋转滚动对地面进行清洁处理,清洁件202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实现对地面的大面积、大摩擦力的切削拖地效果。
    65.可选地,本方案中,清洁件202可以设置为贴合地面水平旋转运动的结构,清洁件202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实现对地面的大面积的拖地清洁效果。
    66.其中,清洁件202设置为两个且均设置为水平旋转运动时,两个清洁件202的水平旋转运动方向设置为相反方向,如其中一个清洁件202的水平旋转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旋转,其中另一个清洁件202的水平旋转运动方向为逆时针旋转。
    67.工作原理:本方案的清洁机器人2主要在地面上来执行吸尘清洁和拖地清洁,吸尘清洁主要将地面上的垃圾进行吸取收集,拖地清洁主要对地面的脏污进行粘附处理;基站1主要来对清洁机器人2进行维护处理,主要进行集尘维护和清洗维护,同时本方案设置第一检测模块105和第二检测模块106来对应地对集尘箱103和集污箱104来进行同时在位检测,以便确保集尘箱103和集污箱104均安装在位时能够启动动力机构109进行工作,动力机构109进行工作主要将清洁机器人2内的垃圾吸取来进行收集,并使得部分容易扬尘的较小的垃圾吸取到集污箱104内来进行混合清洗液实现过滤效果,实现集尘箱103收集较大的垃圾同时较小的垃圾能被引导进入到集污箱104内来进行与清洗液混合过滤,防止因集污箱104或集尘箱103未在位时启动动力机构109导致基站1容易被损坏的问题发生,同时利用清洗液来对动力机构109产生气流带动的较小的垃圾进行过滤使得基站1无需设置尘袋或海帕,基站1无需耗材即为无需维护成本,极大的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68.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站系统,基站包括站主体,其特征在于:站主体上设置有集尘口,集尘口用于与清洁机器人对接进行集尘维护;站主体上还设置有清洗区,清洗区用于放置清洁机器人来进行清洗维护;站主体上还设置有集尘箱,集尘箱与集尘口之间相连来用于进行集尘维护中收集垃圾;站主体上还设置有集污箱,集污箱与清洗区之间相连来至少用于进行清洗维护中收集污水;站主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集尘箱是否在位的第一检测模块和设置有用于检测集污箱是否在位的第二检测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第一检测模块的一部分位于集尘箱的外侧部和/或外底部位置,且至少第二检测模块的一部分位于集污箱的外侧部和/或外底部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站主体内设置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电性相连,控制模块内设置有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集尘箱在位的阈值a和设置有第二检测模块检测到集污箱在位的阈值b。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站主体内还设置有动力机构,控制模块与动力机构电性相连,且动力机构与集污箱相连,当控制模块内的阈值a和阈值b均被触发时则控制模块可控制动力机构启动工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站主体内还设置有提醒模块,提醒模块与控制模块电性相连,当控制模块内的阈值a或阈值b未被触发时则控制模块无法控制动力机构启动工作且控制模块可控制提醒模块工作来进行提醒用户。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集污箱内设置有导尘部,导尘部设置有导尘出口,导尘出口位于集污箱的底部的上方且位于集污箱在竖直方向上的中部的下方,且当集污箱内盛放有清洗液时导尘出口位于清洗液液面以下,集尘箱与导尘部设置为相连通的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集污箱内设置有过滤腔和集污腔,导尘部位于过滤腔内且导尘出口位于过滤腔内,当过滤腔内盛放有清洗液时导尘出口位于清洗液液面以下。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过滤腔和集污腔之间设置有隔挡部来形成相互独立的腔体结构,动力机构设置为与过滤腔相连通的结构,集污腔设置为与清洗区相连来用于收集污水的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水箱且清水箱设置为与过滤腔和/或清洗区相连来形成供给清水的结构;或,还包括清水箱且清水箱设置为与过滤腔和/或清洗区相连来形成供给清水的结构且清水箱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检测清水箱是否在位的第三检测模块。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和第三检测模块设置为霍尔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微动开关或电极片结构的传感器。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上设置有排尘口和清洁件,当清洁机器人停靠在基站上时排尘口与集尘口对接
    相连通来用于进行集尘维护且清洁件位于清洗区上来用于进行清洗维护。

    技术总结
    一种基站系统,基站包括站主体,站主体上设置有集尘口,集尘口用于与清洁机器人对接进行集尘维护;站主体上还设置有清洗区,清洗区用于放置清洁机器人来进行清洗维护;站主体上还设置有集尘箱,集尘箱与集尘口之间相连来用于进行集尘维护中收集垃圾;站主体上还设置有集污箱,集污箱与清洗区之间相连来至少用于进行清洗维护中收集污水;站主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集尘箱是否在位的第一检测模块和设置有用于检测集污箱是否在位的第二检测模块。本方案主要解决了现有基站存在的因异常启动导致的容易损坏、可靠性较低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现有基站维护成本高、体验效果差的问题。体验效果差的问题。体验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高新忠 高令宇 韦宜军 凡海洋 王超 邓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英乐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7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73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