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及具有其的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7-13  10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变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及具有其的变速器。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由于节能和环保的需求,新能源汽车技术迅速发展,机电耦合变速器兼顾了电动汽车和传统变速器的优点,因此越来越备受国内外汽车企业以及研究机构的青睐,对机电耦合变速器的研究开发成为热点。
    3.机电耦合变速器中含有发动机和电动机等多个动力源。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总成包含离合器、输入轴和行星排等机构,提供多种类型功率流的不同传递路径,空间布局紧凑且零部件多。输入轴总成承载着发动机端输送的扭矩与转速,并通过离合器、制动器和行星排等结构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切换。为保证系统运行的平顺性、传递效率和使用寿命等性能参数,输入轴总成需要为离合器工作提供控制油路,为行星排、轴承、离合器和制动器等提供润滑油路。因此不仅需要保证输入轴具有较好强度和刚度,还需要良好地设计控制油路和润滑油路在输入轴上的分布。
    4.在某型号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总成中,需要专门的高压控制油路配合离合器工作,离合器的控制油路对油量和油压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增加专门的高压控制内油管。高压控制内油管的装配过程中需要较好的加工精度以保证定位。此外,由于离合器、滚针轴承和行星排等零部件需要润滑油润滑,需要增加润滑油路。增加高压控制内油管以及润滑油路将增多零件、增加成本以及提高安装难度,不利于紧凑型空间布局和批量化生产。
    5.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及具有其的变速器,该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布局更紧凑、结构更简单、强度刚度较好、成本更经济。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包括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本体和高压油堵头。该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内形成有沿自身轴线方向延伸的高压油路、第一润滑油路及第二润滑油路,从该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端面看,该高压油路、该第一润滑油路及该第二润滑油路的轴线分布于以该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轴线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且该高压油路、该第一润滑油路及该第二润滑油路的轴线沿该圆的周向均匀布设。
    8.进一步地,该高压油路上形成有高压进油口及高压出油口,该高压进油口及该高压出油口形成于该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侧面上,并从该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侧面沿垂直于该机电耦合输入轴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与该高压油路连通。
    9.进一步地,在该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端面上形成有制作所述高压油路的工艺
    孔,该工艺孔内设置有高压油堵头。
    10.进一步地,在该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侧面上形成有两道第一环形槽及两道第二环形槽,两道所述第一环形槽沿所述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轴向间隔设置,两道所述第二环形槽沿所述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高压油出油口设置于两道所述第一环形槽之间,所述高压油进油口设置于两道所述第二环形槽之间。
    11.进一步地,两道该第一环形槽上设有o型密封圈,两道该第二环形槽上设有动态密封圈。
    12.进一步地,在该第一润滑油路上形成有第一润滑油进油口、第一润滑油径向出油口及第一润滑油轴向出油口,第一润滑油进油口开设于该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端面上,并与该第一润滑油路连通,该第一润滑油径向出油口形成于该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侧面,并从该机电耦合变速器的侧面沿垂直于该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与该第一润滑油路连通,该第一润滑油轴向出油口开设于该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远离该第一润滑油进油口一端的端面上,并沿该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轴线方向向该第一润滑油进油口所在的一端延伸,该第一润滑油轴向出油口通过连通道与该第一润滑油路连通。
    13.进一步地,该第二润滑油路包括第二润滑进油口及第二润滑油出油口,该第二润滑油进油口形成于该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端面上,并与该第二润滑油路连通,该第二润滑油路出油口形成于该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侧面,并从该机电耦合变速器的侧面沿垂直于该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与该第二润滑油路连通。
    14.进一步地,该第二润滑油出油口有多个,多个该第二润滑油出油口沿该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轴线方向间隔布设。
    15.进一步地,在该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侧面上还设置有分别用于与离合器及齿轮结合的第一花键及第二花键。
    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变速器,包括上述的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高压油路、第一润滑油路及第二润滑油路集成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上,能够通过高压油路为离合器等设备提供高压控制油,并通过第一润滑油路及第二润滑油路为离合器、滚针轴承、制动器和行星排等外围部件提供润滑油。通过三个油路(高压油路、第一润滑油路、第二润滑油路)的设置,能够有效地保证离合器正常工作的同时也保证了输入总成的润滑和冷却的油量供应,该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布局更紧凑、结构更简单、强度刚度较好、减少多个喷油管及其他外围零件,成本更经济。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例中的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的a-a视角方向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1的b-b视角方向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此处
    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及具有其的变速器,该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布局更紧凑、结构更简单、强度刚度较好、成本更经济。
    24.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该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内沿平行于自身轴线方向形成有高压油路11、第一润滑油路12和第二润滑油路13,如图1所示,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的端面看,高压油路11、第一润滑油路12及第二润滑油路13的轴线分布于以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的轴线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且高压油路11、第一润滑油路12及第二润滑油路13的轴线沿该圆的周向均匀布设。
    25.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高压油路11、第一润滑油路12及第二润滑油路13集成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上,能够通过高压油路11为离合器(图未示出)等设备提供高压控制油,并通过第一润滑油路12及第二润滑油路13分别为不同的设备提供润滑油,通过三个油路的设置,能够有效地保证离合器(图未示出)正常工作的同时也保证了输入总成的润滑和冷却的油量供应,该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布局更紧凑、结构更简单、强度刚度较好、减少多个喷油管及其他外围零件,成本更经济。
    26.进一步地,在高压油路11上还形成有高压进油口111及高压出油口112,高压进油口111及高压出油口112形成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的侧面上,并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的侧面沿垂直于机电耦合输入轴10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与高压油路11连通。也即,高压油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侧面的高压进油口111进入高压油路11,然后再从高压出油口112流出,以为离合器(图未示出)供给高压控制油。在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的端面上还形成有制造高压油路的工艺孔14,在工艺孔14内嵌有高压油堵头20,如拉涨式堵头。拉涨式堵头通过向外膨胀的螺纹槽嵌入到输入轴的工艺孔14内壁上,实现封油作用。
    27.为了保证高压进油口111及高压出油口112在进出高压控制油时的密封性能,在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的侧面上还形成有两道第一环形槽15及两道第二环形槽16,两道第一环形槽15沿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的轴向间隔设置,两道第二环形槽16沿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的轴向间隔设置,上述的高压出油口112设置于两道所述第一环形槽15之间,高压进油口111设置于两道第二环形槽16之间。上述的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结构将高压油路11、第一润滑油路12及第二润滑油路13集成到现有输入轴上,高压油通过高压油路进油口112进入设于输入轴内部的高压油路11,然后从高压油路出油口111流出,实现离合器(图未示出)的液压控制。其中由于高压油进油口112处输入轴与相邻壳体有相对运动,高压油出油口111处输入轴与离合器(图未示出)保持相对静止,高压油进油口112对密封圈性能要求较高压油出油口111对密封圈性能要求高,因此在高压油进油口112处使用o型密封圈(图未示出),在高压油出油口处111使用动态密封圈(图未示出)。
    28.进一步地,在第一润滑油路12上形成有第一润滑油进油口121、第一润滑油径向出
    油口122及第一润滑油轴向出油口123。第一润滑油径向进油口122开设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的端面上并与第一润滑油路12连通。第一润滑油径向出油口122形成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的侧面上,并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的侧面沿垂直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与第一润滑油路12连通。第一润滑油轴向出油口123开设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远离第一润滑油径向进油口122一端的端面上,并沿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的轴线方向向第一润滑油径向进油口122所在一端延伸,第一润滑油轴向出油口123通过连通道与第一润滑油路12连通。优选地,第一润滑油轴向出油口123的轴线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29.第二润滑油路13包括第二润滑油进油口131及第二润滑油出油口132,第二润滑油进油口131形成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的端面上,并与第二润滑油路13连通,第二润滑油出油口132形成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的侧面上,并从机电耦合变速器10的侧面沿垂直于机电耦合输入轴10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与第二润滑油路13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润滑油出油口132可以有多个,如四个,多个第二润滑油出油口132沿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的轴线方向间隔布设。
    30.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的侧面上还设置有分别与离合器(图未示出)及齿轮结合的第一花键17与第二花键18。上述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与离合器(图未示出)通过上述第一花键17连接形成动力输入端,上述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通过上述第二花键18将动力输出给齿轮,上述第一花键17和第二花键18传递来自发动机的转速和扭矩。在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的侧面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滚针轴承(图未示出)的安装槽19。
    31.综上所述,通过将高压油路11、第一润滑油路12及第二润滑油路13集成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上,能够通过高压油路11为离合器(图未示出)等设备提供高压控制油,并通过第一润滑油路12及第二润滑油路13为离合器(图未示出)、滚针轴承(图未示出)、制动器(图未示出)和行星排等外围部件(图未示出)提供润滑油。通过三个油路(高压油路11、第一润滑油路12、第二润滑油路13)的设置,能够有效地保证离合器(图未示出)正常工作的同时也保证了输入总成的润滑和冷却的油量供应,该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布局更紧凑、结构更简单、强度刚度较好、减少多个喷油管及其他外围零件,成本更经济。
    3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变速器,该变速器包括上述的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10,关于该变速器的其它技术特征,请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内形成有沿自身轴线方向延伸的高压油路、第一润滑油路及第二润滑油路,从所述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端面看,所述高压油路、所述第一润滑油路及所述第二润滑油路的轴线分布于以所述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轴线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且所述高压油路、所述第一润滑油路及所述第二润滑油路的轴线沿该圆的周向均匀布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油路上形成有高压进油口及高压出油口,所述高压进油口及所述高压出油口形成于所述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侧面上,并从所述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侧面沿垂直于所述机电耦合输入轴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与所述高压油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端面上形成有制作所述高压油路的工艺孔,所述工艺孔内设置有高压油堵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侧面上形成有两道第一环形槽及两道第二环形槽,两道所述第一环形槽沿所述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轴向间隔设置,两道所述第二环形槽沿所述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高压油出油口设置于两道所述第一环形槽之间,所述高压油进油口设置于两道所述第二环形槽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其特征在于,两道所述第一环形槽上设有o型密封圈,两道所述第二环形槽上设有动态密封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润滑油路上形成有第一润滑油进油口、第一润滑油径向出油口及第一润滑油轴向出油口,第一润滑油进油口开设于所述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端面上,并与所述第一润滑油路连通,所述第一润滑油径向出油口形成于所述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侧面,并从所述机电耦合变速器的侧面沿垂直于所述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润滑油路连通,所述第一润滑油轴向出油口开设于所述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远离所述第一润滑油进油口一端的端面上,并沿所述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轴线方向向所述第一润滑油进油口所在的一端延伸,所述第一润滑油轴向出油口通过连通道与所述第一润滑油路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润滑油路包括第二润滑进油口及第二润滑油出油口,所述第二润滑油进油口形成于所述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端面上,并与所述第二润滑油路连通,所述第二润滑油路出油口形成于所述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侧面,并从所述机电耦合变速器的侧面沿垂直于所述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润滑油路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润滑油出油口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润滑油出油口沿所述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轴线方向间隔布设。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侧面上还设置有分别用于与离合器及齿轮结合的第一花键及第二花键。10.一种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

    技术总结
    一种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及具有其的变速器,该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内形成有沿自身轴线方向延伸的高压油路、第一润滑油路及第二润滑油路,从该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端面看,该高压油路、该第一润滑油路及该第二润滑油路的轴线分布于以该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轴线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且该高压油路、该第一润滑油路及该第二润滑油路的轴线沿该圆的周向均匀布设。该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布局更紧凑、结构更简单、强度刚度较好、成本更经济。济。济。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胜 雷格 任晓华 郭成宇 尹雪 廖根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75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