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及内折柔性屏终端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7-16  99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及内折柔性屏终端所述内折柔性屏终端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等。


    背景技术:

    2.对于内折柔性屏终端,有一种为柔性屏u型折叠方式,这类内折柔性屏终端具有转动支架和扭力摆臂,内折柔性屏终端的左侧和右侧壳体分别与左侧和右侧的转动支架连接而以转动支架的轴为轴转动,扭力摆臂的自由端和转动支架连接而同步转动。扭力摆臂上对应扭力机构设置有避让孔,柔性屏背面设置有支撑层,比如金属材料制成的支撑层,对于上述的避让孔,由所述支撑层提供支撑强度而不影响触控操作手感。
    3.随着用户对柔性屏移动终端减小厚度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中间壳体的宽度被不断缩小,这会导致扭力摆臂的轴心相对于转动支架轴心的位置改变过大,扭力摆臂的一部分会在柔性屏终端折拢时干涉柔性屏,而制约这类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厚度的进一步减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能够使得应用此运动机构的内折柔性屏终端有条件将厚度减得更薄。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包括左侧转动结构和右侧转动结构,左侧转动结构和右侧转动结构之间连接同步反向转动连接结构,两侧的转动结构均包括转动支架和扭力摆臂,扭力摆臂的轴外设置扭力机构;其特征在于以内折柔性屏终端处于展平状态为参考状态,所述扭力摆臂对于所述扭力机构设置有让位空间,所述扭力摆臂的顶部设置有柔性屏支撑面,且在所述让位空间的顶部也设置柔性屏支撑面。
    6.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或对这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组合使用:
    7.所述扭力摆臂通过差速机构和转动支架连接配合,而与转动支架同步转动但转速小于转动支架。
    8.所述扭力摆臂的主体柔性屏支撑面由支撑板提供,所述让位空间顶部的柔性屏支撑面由厚度小于提供主体柔性屏支撑面的支撑板厚度的支撑板提供。
    9.提供主体柔性屏支撑面的支撑板与让位空间顶部的支撑板为一体件或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分体件。
    10.以内折柔性屏终端处于展平状态为参考状态,所述转动支架通过圆弧滑块和圆弧导轨的转动连接结构和固定支架连接,所述同步反向转动连接结构也安装在固定支架上,所述转动支架也提供柔性屏支撑面,所述圆弧的圆心高于该柔性屏支撑面,所述扭力摆臂的轴心和转动支架的轴心连线倾斜于水平面,夹角大于45
    °

    11.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运动机构的内折柔性屏终端,而有条件将该内折柔性屏终端的厚度减得更薄。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2.内折柔性屏终端,包括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柔性屏,其特征在于设置上述的运动机构,所述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分别与左侧的转动支架和右侧的转动支架连接;所述柔性屏的背面设置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对应扭力摆臂及所述让位空间顶部的柔性屏支撑面的部位至少局部被去除。
    13.进一步地,以内折柔性屏终端折拢时为参考状态,支撑层的所述被去除部分与在内折柔性屏终端折拢时扭力摆臂柔性屏支撑面及让位空间顶部柔性屏支撑面会超出转动支架柔性屏支撑面的部位对应。
    14.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运动机构能够适应柔性屏背面对应扭力摆臂部分无支撑层或仅局部有支撑层的设置,使得应用此运动机构的内折柔性屏终端在厚度减得更薄的情况下,扭力摆臂在柔性屏终端折拢时不会干涉柔性屏,减少对内折柔性屏终端的厚度约束。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对应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展平时的俯视图。
    17.图3为在图2的基础上覆盖柔性屏支撑层后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对应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展平时的主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对应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展平时的图2b-b剖视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对应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折拢时的主视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对应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折拢时的图2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包括左侧转动结构和右侧转动结构,左侧转动结构和右侧转动结构之间连接同步反向转动连接结构而能同步反向转动,左侧和右侧的转动结构均包括转动支架1和扭力摆臂2,扭力摆臂1的轴外设置扭力机构3,通过扭力机构提供的转动阻力,向内折柔性屏终端的操作者反馈阻力而获得操作手感、防止弹开、随时停止转动随时定位当前角度等一项或多项功能。所述扭力机构3可选择固定簧管包夹扭力摆臂轴,或者用弹性部件压紧摩擦结构、凸轮等方式。内折柔性屏终端包括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柔性屏,其中的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分别与左侧和右侧的转动支架1连接。
    23.所述扭力摆臂2设置所述扭力机构的让位空间100,所述扭力摆臂2的顶部设置有柔性屏支撑面21,且在所述让位空间100的顶部(以内折柔性屏终端处于展平状态为参考状态)也设置柔性屏支撑面22。
    24.扭力摆臂主体的柔性屏支撑面21由支撑板提供,所述让位空间顶部的柔性屏支撑面22由厚度小于提供主体柔性屏支撑面21的支撑板厚度的支撑板提供。
    25.提供主体柔性屏支撑面21的支撑板与让位空间顶部的支撑板为一体件(比如两者同为mim工艺制成为一体),或者,两个支撑板为单独制造的零件,通过固定连接(比如焊接)
    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
    26.所述扭力摆臂2的自由端通过差速机构和转动支架1连接配合,而与转动支架1同步转动但转速小于转动支架1,以本实施例为例,所述差速机构包括设置在转动支架1上的斜导槽11以及设置在扭力摆臂2上的销23,所述销23和斜导槽11配合。附图标号24为扭力摆臂2上的销孔,附图标号25为销23的限位卡圈。
    27.以内折柔性屏终端处于展平状态为参考状态,所述转动支架1通过圆弧滑块31和圆弧导轨32的转动连接结构和固定支架4连接,其中圆弧导轨32设置在支架4上,固定支架4固定在内折柔性屏终端的中部壳体200上,所述同步反向转动连接结构可采用齿轮连接结构300,齿轮轴也安装在固定支架4(或独立于固定支架4的另一个固定支架,但均固定在中部壳体200上)上,其处于齿轮连接结构300两端的齿轮轴33同时也延长为扭力摆臂轴,所述转动支架1提供柔性屏支撑面10,所述圆弧的圆心(所述转动支架1的轴心)高于柔性屏支撑面10,所述扭力摆臂2的轴心和转动支架1的轴心连线倾斜于水平面,夹角大于45
    °

    28.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冲突部件(扭力摆臂2)上设置支撑结构,而被冲突部件(柔性屏)的背面冲突部位去除支撑结构而实现精准避让,以降低对内折柔性屏终端厚度的约束,同时保持柔性屏的原有触摸手感,且制造也方便,被去除部分的裁切冗余度大。以下进一步说明:
    29.所述柔性屏的背面设置支撑层5,所述支撑层5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比如铜、铁等),支撑层5对应扭力摆臂及所述让位空间顶部的柔性屏支撑面21、22的部位至少局部被去除50,附图标号51为裁切后留下的支撑呈轮廓线。
    30.支撑层的所述被去除部分50与在内折柔性屏终端折拢时扭力摆臂柔性屏支撑面21及让位空间顶部柔性屏支撑面22会超出转动支架柔性屏支撑面10的部位对应。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3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内侧”、“水平”、“端部”、“长度”、“外端”、“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用语“第一”、“第二”也仅为说明时的简洁而采用,并不是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包括左侧转动结构和右侧转动结构,左侧转动结构和右侧转动结构之间连接同步反向转动连接结构,两侧的转动结构均包括转动支架和扭力摆臂,扭力摆臂的轴外设置扭力机构;其特征在于以内折柔性屏终端处于展平状态为参考状态,所述扭力摆臂对于所述扭力机构设置有让位空间,所述扭力摆臂的顶部设置有柔性屏支撑面,且在所述让位空间的顶部也设置柔性屏支撑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摆臂通过差速机构和转动支架连接配合,而与转动支架同步转动但转速小于转动支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摆臂的主体柔性屏支撑面由支撑板提供,所述让位空间顶部的柔性屏支撑面由厚度小于提供主体柔性屏支撑面的支撑板厚度的支撑板提供。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提供主体柔性屏支撑面的支撑板与让位空间顶部的支撑板为一体件或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分体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以内折柔性屏终端处于展平状态为参考状态,所述转动支架通过圆弧滑块和圆弧导轨的转动连接结构和固定支架连接,所述同步反向转动连接结构也安装在固定支架上,所述转动支架也提供柔性屏支撑面,所述圆弧的圆心高于该柔性屏支撑面,所述扭力摆臂的轴心和转动支架的轴心连线倾斜于水平面,夹角大于45
    °
    。6.内折柔性屏终端,包括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柔性屏,其特征在于设置权利要求1-5之任一所述的运动机构,所述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分别与左侧的转动支架和右侧的转动支架连接;所述柔性屏的背面设置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对应扭力摆臂及所述让位空间顶部的柔性屏支撑面的部位至少局部被去除。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折柔性屏终端,其特征在于以内折柔性屏终端折拢时为参考状态,支撑层的被去除部分与在内折柔性屏终端折拢时扭力摆臂柔性屏支撑面及让位空间顶部柔性屏支撑面会超出转动支架柔性屏支撑面的部位对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及内折柔性屏终端,包括左侧转动结构和右侧转动结构,左侧转动结构和右侧转动结构之间连接同步反向转动连接结构,两侧的转动结构均包括转动支架和扭力摆臂,扭力摆臂的轴外设置扭力机构;以内折柔性屏终端处于展平状态为参考状态,所述扭力摆臂对于所述扭力机构设置有让位空间,所述扭力摆臂的顶部设置有柔性屏支撑面,且在所述让位空间的顶部也设置柔性屏支撑面。本实用新型能够适应柔性屏背面对应扭力摆臂部分无支撑层或仅局部有支撑层的设置,使得应用此运动机构的内折柔性屏终端在厚度减得更薄的情况下,扭力摆臂在柔性屏终端折拢时不会干涉柔性屏,减少对内折柔性屏终端的厚度约束。终端的厚度约束。终端的厚度约束。


    技术研发人员:高敏杰 严银良 赵精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2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75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