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成叶酸原料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7-20  96



    1.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合成叶酸原料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2.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因绿叶中含量十分丰富而得名,又名喋酰谷氨酸。
    3.现有叶酸在加工时通常需要对原料进行输送,且输送时一般采用输送带进行输送,但输送带在输送过程时会出现叶酸原料被污染的状况,以致于生产加工后的合成叶酸不纯,存在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问题,同时输送带边缘也会出现洒落造成原料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成叶酸原料输送设备,解决上述问题。
    5.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合成叶酸原料输送设备,包括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外壁分别开设有上料口、下料口和驱动口,所述上料口的外侧设有固定焊接于输送管外壁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密封连通有原料箱,所述下料口的外侧设有固定焊接于输送管外壁的漏斗管,所述漏斗管的另一端设有下料管,所述驱动口的外侧设有固定焊接于输送管外壁的辅助箱,所述辅助箱的内腔活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驱动件和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外侧套设有传动带,所述输送管的一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传动带与从动轮转动连接,所述输送管的内腔设有送料机构。
    7.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送料机构包括送料片,所述送料片的外圈壁贴合于输送管的内壁,所述送料片的上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卡耳,所述卡耳内卡设有牵引软杆。
    8.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输送管的内壁开设有通气槽,所述通气槽设于下料口的正上方。
    9.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漏斗管的底端设有螺纹段,所述漏斗管螺纹连接下料管。
    10.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输送管的一侧设有支撑架,所述电机固定安装于支撑架上。
    11.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输送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吊板。
    12.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通过外界电源启动电机,电机工作后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的转动使得传动带带动从动轮和转轴转动,以此转轴带动驱动件转动,驱动件转动后能够对送料片进行拨动,从而使得送料机构在输送管内腔进行移动,且移动时辅助箱内的叶酸原料通过上料口落入两个送料片之间,最后通过下料口输送到下料管内,从而实现叶酸原料无尘输送、减少原料洒落造成浪费的问题。
    14.通过螺纹连接的漏斗管与下料管,方便人工进行更换下料管,进而保证下料管能
    够伸入不同的加工筒内,进一步的减少粉末原料下降时出现弥漫,造成环境污染的状况,同时又大大的减少了原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
    20.1、输送管;2、上料口;3、下料口;4、驱动口;5、连通管;6、原料箱;7、漏斗管;8、下料管;9、辅助箱;10、转轴;11、驱动件;12、从动轮;13、传动带;14、电机;15、主动轮;16、送料机构;161、送料片;162、卡耳;163、牵引软杆;17、通气槽;18、吊板;19、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3.如图1至图4共同所示,一种合成叶酸原料输送设备,包括输送管1,输送管1的外壁分别开设有上料口2、下料口3和驱动口4,上料口2的外侧设有固定焊接于输送管1外壁的连通管5,连通管5的另一端密封连通有原料箱6,下料口3的外侧设有固定焊接于输送管1外壁的漏斗管7,漏斗管7的另一端设有下料管8,驱动口4的外侧设有固定焊接于输送管1外壁的辅助箱9,辅助箱9的内腔活动安装有转轴10,转轴10的外壁分别固定连接有驱动件11和从动轮12,从动轮12的外侧套设有传动带13,输送管1的一侧设有电机14,电机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15,主动轮15通过传动带13与从动轮12转动连接,输送管1的内腔设有送料机构16,送料机构16包括送料片161,送料片161的外圈壁贴合于输送管1的内壁,送料片161的上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卡耳162,卡耳162内卡设有牵引软杆163。
    24.工作时:首先利用外界电源启动电机14,电机14工作后带动主动轮15转动,主动轮15的转动使得传动带13带动从动轮12和转轴10转动,以此转轴10带动驱动件11转动,驱动件11转动后能够对送料片161进行拨动,从而使得送料机构16在输送管1内腔进行移动,且移动时辅助箱9内的叶酸原料通过上料口2落入两个送料片161之间,最后通过下料口3输送到下料管8内,从而实现叶酸原料无尘输送、减少原料洒落造成浪费的问题。
    25.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管1的内壁开设有通气槽17,通气槽17设于下料口3的正上方,
    其设计的作用是通气槽17利于输送管1内腔的气流流动,避免出现粉末原料堵死输送管1的状况。
    26.在本实施例中,漏斗管7的底端设有螺纹段,漏斗管7螺纹连接于下料管8,其设计的作用是螺纹连接的漏斗管7与下料管8,方便人工进行更换下料管8,进而保证下料管8能够伸入不同的加工筒内,有效减少粉末原料下降时出现弥漫,造成环境污染的状况,同时又大大的减少了原料的浪费。
    27.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管1的一侧设有支撑架19,电机14固定安装于支撑架19上,其设计的作用是用于稳固电机14,从而保证电机14的正常工作。
    28.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管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吊板18,其设计的作用是用于吊装输送管1,以此保证输送管1能够进行稳固送料。
    29.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合成叶酸原料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管(1),所述输送管(1)的外壁分别开设有上料口(2)、下料口(3)和驱动口(4),所述上料口(2)的外侧设有固定焊接于输送管(1)外壁的连通管(5),所述连通管(5)的另一端密封连通有原料箱(6),所述下料口(3)的外侧设有固定焊接于输送管(1)外壁的漏斗管(7),所述漏斗管(7)的另一端设有下料管(8),所述驱动口(4)的外侧设有固定焊接于输送管(1)外壁的辅助箱(9),所述辅助箱(9)的内腔活动安装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驱动件(11)和从动轮(12),所述从动轮(12)的外侧套设有传动带(13),所述输送管(1)的一侧设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15),所述主动轮(15)通过传动带(13)与从动轮(12)转动连接,所述输送管(1)的内腔设有送料机构(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成叶酸原料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16)包括送料片(161),所述送料片(161)的外圈壁贴合于输送管(1)的内壁,所述送料片(161)的上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卡耳(162),所述卡耳(162)内卡设有牵引软杆(16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成叶酸原料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1)的内壁开设有通气槽(17),所述通气槽(17)设于下料口(3)的正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成叶酸原料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管(7)的底端设有螺纹段,所述漏斗管(7)螺纹连接下料管(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成叶酸原料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1)的一侧设有支撑架(19),所述电机(14)固定安装于支撑架(19)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成叶酸原料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吊板(1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合成叶酸原料输送设备,包括输送管,输送管的外壁分别开设有上料口、下料口和驱动口,上料口的外侧设有固定焊接于输送管外壁的连通管,连通管的另一端密封连通有原料箱,下料口的外侧设有固定焊接于输送管外壁的漏斗管,漏斗管的另一端设有下料管,驱动口的外侧设有固定焊接于输送管外壁的辅助箱,辅助箱的内腔活动安装有转轴。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件转动后能够对送料片进行拨动,从而使得送料机构在输送管内腔进行移动,且移动时辅助箱内的叶酸原料通过上料口落入两个送料片之间,最后通过下料口输送到下料管内,从而实现叶酸原料无尘输送、减少原料洒落造成浪费的问题。减少原料洒落造成浪费的问题。减少原料洒落造成浪费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崔鹏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营佐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76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