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疗废水混合消毒设备。
背景技术:
2.医疗废水主要是从医院的诊疗室、化验室、病房、洗衣房、x片照相室和手术室等排放的污水,其污水来源及成分十分复杂,医院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细菌、病毒和化学药剂,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的特征。如果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医院污水,不经过充分消毒处理排放进入城市下水管道或环境水体,往往会造成水体的污染,引发各种疾病及传染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医疗废水的来水有波峰和波谷,几乎无法做到24小时均匀排放,然而现有的医疗废水处理消毒剂投加方式往往采用定量投加,也就导致排水中的余氯不稳定,不能很好的对医疗废水进行消毒处理,导致废水中的有害病菌不能有效的被灭杀,严重危害人们身体的健康。
3.对于综合医用(不带传染病房)污水处理可采用“预处理
→
一级强化处理
→
消毒”的工艺。通过混凝沉淀(过滤)去除携带病毒、病菌的颗粒物,提高消毒效果并降低消毒剂的用量,从而避免消毒剂用量过大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4.医用污水经化粪池进入集水池,集水池前部设置自动格栅,集水池内设提升水泵。污水经提升后进入混凝沉淀池进行混凝沉淀,沉淀池出水进入接触池进行消毒,接触池出水达标排放。消毒一般采用含氯消毒剂、或臭氧。采用定量投加消毒剂的消毒方式效果不稳定,且非常容易造成消毒剂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采用定量投加消毒剂的消毒方式效果不稳定,且非常容易造成消毒剂的浪费。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医疗废水混合消毒设备,包括消毒室和储药箱;所述消毒室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于消毒室的下端;所述消毒室内竖直设有注入管,所述注入管的上端穿出消毒室且与消毒室可转动连接;所述注入管的上端通过进料管与储药箱连通,且注入管的上端与进料管可转动连接,进料管上设有送料泵;还包括流量计和plc,所述流量计用于采集消毒室的进水流量;所述plc的信号输入端与流量计的信号输出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出端与送料泵连接;所述注入管上固定连通有多个注入支管,所述注入支管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小孔,多个注入支管分别与注入管垂直,多个注入支管分为两组,两组注入支管相对于注入管的轴线对称设置,且每组中的所有注入支管沿注入管的轴线依次设置,每组中的相邻两个注入支管的间距相等。
7.还包括第一动力结构,所述第一动力结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一侧设有第二齿轮,且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设于注入管上。
8.本实用新型中,plc根据流量计所采集的消毒室内的流量数据对进料管上的进料
泵进行控制,根据流量的大小决定所投加消毒剂的量,采用按比例投加消毒剂的消毒方式,可节约大量的消毒剂,消毒剂储存在储药箱内,进料泵通过进料管运输至注入管上端,消毒剂从注入管的下端和多个注入支管的多个小孔排入至医疗废水内,然后打开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注入管转动,同时带动与注入管连通的多个注入支管转动,从而实现对医疗废水各个区域充分的注入消毒剂,可进一步提高消毒剂对医疗废水的消毒效果,通过多个注入支管的转动,还能对消毒剂与医疗废水进行充分搅拌,可大大节省反应时间。
9.作为优选,所述消毒室内还设有多个转动套;所述多个转动套一一对应的套设在注入支管上,且转动套与注入支管可转动连接,每个转动套固定设有链轮,所有链轮通过链条连接,每个转动套远离注入管的一端分别固定设有搅拌叶片;最上端的两个转动套靠近注入管的一端分别固定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注入管上固定套设有固定板,注入管上还可转动连接有第四齿轮,固定板位于第四齿轮的下方,固定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可转动的连接有转轴,转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转轴的上端固定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
10.还包括第二动力结构,所述第二动力结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设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第二电机动作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五齿轮转动,第五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转轴转动,转动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套转动,转动套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链轮转动,链轮通过链条带动其他转动套上的链轮转动,从而使得所有的转动套转动,转动套转动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搅拌叶片转动,多个搅拌叶片对消毒剂和医疗废水进行混合搅拌,进一步提高消毒剂的使用效果。
11.作为优选,所述消毒室内还设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顶部壳壁设于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之间,所述保护壳的底部壳壁设于注入管的下端,注入管的上下两端分别穿出保护壳,且注入管与保护壳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壳的左右两侧壁分别设于链轮和搅拌叶片之间,多个转动套穿出保护壳,且转动套与保护壳可转动连接。部分消毒剂具有腐蚀效果,通过保护壳可以有效地保护机械结构免受消毒剂的侵蚀。
12.作为优选,所述进料管的底端外侧一圈固定套设有下凸板,在注入管顶端外侧一圈套设有上凸板,所述下凸板的下表面和上凸板的上表面相互贴合;在所述下凸板的外边缘和上凸板的外边缘套设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与进料管密封可转动连接。下凸板的外边缘与密封套内侧壁之间设有密封圈,上凸板的外边缘与密封套内侧壁之间也设有密封圈。通过两层密封圈可进一步提高进料管和注入管之间的密封性,有效防止消毒剂的溢出。
13.作为优选,注入管的上端设有单向阀。通过设置单向阀可有效防止消毒剂的倒流。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15.1.可节约消毒剂的用量。本实用新型中,plc根据流量计所采集的消毒室内的流量数据对进料管上的进料泵进行控制,根据流量的大小决定所投加消毒剂的量,采用变量投加消毒剂的消毒方式,可节约大量的消毒剂。
16.2.节省消毒时间,增大消毒剂的对医疗废水的使用效果。本实用新型中,消毒剂通
过注入管上端注入,消毒剂从注入管的下端和多个注入支管的多个小孔排入至医疗废水内,然后打开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注入管转动,同时带动与注入管连通的多个注入支管转动,从而实现对医疗废水各个区域充分的注入消毒剂,可进一步提高消毒剂对医疗废水的消毒效果,通过多个注入支管的转动,还能对消毒剂与医疗废水进行充分搅拌,可大大节省反应时间。
附图说明
17.图1为实施例的医疗废水混合消毒设备的主视剖视图。
18.图2为实施例的医疗废水混合消毒设备的立体图。
19.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0.图4为注入管和注入支管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注入管和进料管的连接图。
22.图6为单向塞的布置图。
23.图7为搅拌叶片结构图。
24.图中,1-消毒室,2-注入管,3-注入支管,4-第一电机,5-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
‑ꢀ
转动套,8-链轮,9-链条,10-搅拌叶片,11-第一锥齿轮,12-转轴,13-固定板,14-第二锥齿轮,15-第三齿轮,16-第四齿轮,17-保护壳,18-进料管,19-密封套,20a-下凸板,20b
‑ꢀ
上凸板,21-密封圈,22-进水管,23-出水管,24-水泵,25-气管,26-气泵,27-第二电机, 28-第五齿轮,29-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本实用新型中
‘
前’、
‘
后’、
‘
左’、
‘
右’、
‘
上’、
‘
下’均指在图1中的方位,其中
‘
前’是指在图1中相对于纸面朝外,
‘
后’是指在图1中相对于纸面朝里。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参见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医疗废水混合消毒设备,包括消毒室1、注入管2、进料管18和储药箱;所述消毒室1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于消毒室1 的下端;所述消毒室1内竖直设有注入管2,所述注入管2的上端穿出消毒室1且与消毒室1 可转动连接;所述注入管2的上端与进料管18连通,且注入管2的上端与进料管18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注入管2的上端通过进料管18与储药箱连通,且注入管2的上端与进料管 18可转动连接,进料管18上设有送料泵。
28.还包括流量计和plc,所述流量计用于采集消毒室1的进水流量;具体实施时,所述流量计设于集水池的进水口,用于间接采集消毒室1内的进水流量,所述流量计还可以设于消毒室1的进水口,直接采集消毒室1内的进水流量。所述plc的信号输入端与流量计的信号
输出端连接,所述plc的信号输出端与送料泵连接。
29.具体实施时,所述plc中设有多个流量阈值,所述流量阈值从低到高设置,plc中设有多个时间段,所述多个时间段长短不同,且所述流量阈值与多个时间段一一对应,最低的流量阈值对应最短的时间段,最高的流量阈值对应最长的时间段。当流量计采集的当前医疗废水的流量与某个流量阈值的差值在设定的误差范围内时,则plc根据该流量阈值对应的时间段控制送料泵的工作时间,从而实现根据医疗废水的量按比例投加消毒剂。
30.所述注入管2上固定连通有多个注入支管3,所述注入支管3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小孔,具体实施时,为防止医疗废水倒灌,所述小孔内开有空腔,所述空腔向内的一端为圆台状,向外的一端为圆柱状,空腔内设有单向塞,所述单向塞向内的一端为圆锥,且锥尖向内,单向塞向外的一端为圆柱,且圆柱的侧面开有多个长槽,单向塞的外侧面与空腔的内侧壁平行,且单向塞与空腔滑动连接,当注入消毒剂时,消毒剂推动单向塞,消毒剂从空腔内流入小孔内,然后流入消毒室1内,当停止注入时,医疗废水倒灌入小孔,然后通过小孔流入空腔内,医疗废水具有一定的推力,会推动单向塞滑动,单向塞的圆锥部分与空腔的圆台部分贴合,从而将内侧的小孔堵塞,从而有效的防止了医疗废水的倒灌。多个注入支管3分别与注入管 2垂直,多个注入支管3分为两组,两组注入支管相对于注入管2的轴线对称设置,且每组中的所有注入支管3沿注入管2的轴线依次设置,每组中的相邻两个注入支管3的间距相等。
31.还包括第一动力结构,所述第一动力结构包括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上固定设有第一齿轮5,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电机4的壳体固定设于消毒室1上端,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穿过消毒室1的上侧壁,且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与消毒室1的上侧壁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5一侧设有第二齿轮6,且第一齿轮5与第二齿轮6啮合,所述第二齿轮6 固定套设于注入管2上。具体实施时,注入管内的消毒剂为气体消毒剂和液体消毒剂中的一种,适用于多种消毒剂的混合。
32.为方便维修,所述消毒室1上端开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处设有检修门,所述检修门与检修口可拆卸连接,且检修门与检修口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33.具体实施时,plc根据流量计所采集的消毒室1内的流量数据对进料管18上的进料泵进行控制,根据流量的大小决定所投加消毒剂的量,采用变量投加消毒剂的消毒方式,可节约大量的消毒剂,消毒剂储存在储药箱内,进料泵通过进料管18运输至注入管2上端,消毒剂从注入管2的下端和多个注入支管3的多个小孔排入至医疗废水内,然后打开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5转动,第一齿轮5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齿轮6转动,第二齿轮6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注入管2转动,同时带动与注入管2连通的多个注入支管3转动,从而实现对医疗废水各个区域充分的注入消毒剂,可进一步提高消毒剂对医疗废水的消毒效果,通过多个注入支管3的转动,还能对消毒剂与医疗废水进行充分搅拌,可大大节省反应时间。
34.进一步地,所述消毒室1内还设有多个转动套7;所述多个转动套7一一对应的套设在注入支管3上,且转动套7与注入支管3可转动连接,每个转动套7固定设有链轮8,所有链轮8通过链条9连接,每个转动套7远离注入管2的一端分别固定设有搅拌叶片10;具体实施时所述搅拌叶片10包括连接板和两个扇叶,所述连接板套固定套设于转动套7上,两个扇叶横向设置,且与连接板固定连接,两个扇叶相对于转动套7的轴线对称设置。最上端的两个
转动套7靠近注入管2的一端分别固定设有第一锥齿轮11,所述注入管2上固定套设有固定板13,注入管2上还可转动连接有第四齿轮16,固定板13位于第四齿轮16的下方,固定板13的左右两侧分别可转动的连接有转轴12,转轴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4,转轴12的上端固定设有第三齿轮15,所述第二锥齿轮14与第一锥齿轮11啮合,所述第四齿轮16与第三齿轮15啮合。具体实施时,所述搅拌叶片10还可以为以下结构,包括圆板和多个连接杆,所述圆板套固定套设于转动套7上,所述多个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设于圆板上远离注入管2的一侧边缘,多个连接杆与转动套7平行,且相邻两个连接杆的间距相等,每个连接杆上固定设有螺旋扇叶,通过旋转转动套7来实现螺旋扇叶的转动,从而实现对医疗废水与消毒剂的混合。
35.还包括第二动力结构,所述第二动力结构包括第二电机27,具体实施时,第二电机27 的壳体固定设于注入管2上,且第二电机27的输出轴与注入管2平行。所述第二电机27的输出轴固定设有第五齿轮28,所述第五齿轮28与第四齿轮16啮合。
36.具体实施时,第二电机27动作,第二电机27的输出轴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五齿轮28 转动,第五齿轮28带动与其啮合的第四齿轮16转动,第四齿轮16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三齿轮 15转动,第三齿轮15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转轴12转动,转动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锥齿轮14转动,第二锥齿轮14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锥齿轮11转动,第一锥齿轮11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套7转动,转动套7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链轮8转动,链轮8通过链条9带动其他转动套7上的链轮8转动,从而使得所有的转动套7转动,转动套7转动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搅拌叶片10转动,多个搅拌叶片10对消毒剂和医疗废水进行混合搅拌,进一步提高消毒剂的使用效果。
37.进一步地,所述消毒室1内还设有保护壳17,所述保护壳17的顶部壳壁设于第一齿轮5 与第三齿轮15之间,所述保护壳17的底部壳壁设于注入管2的下端,注入管2的上下两端分别穿出保护壳17,且注入管2与保护壳17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壳17的左右两侧壁分别设于链轮8和搅拌叶片10之间,多个转动套7穿出保护壳17,且转动套7与保护壳17可转动连接。部分消毒剂具有腐蚀效果,通过保护壳17可以有效地保护机械结构免受消毒剂的侵蚀。
38.具体实施时,所述保护壳外侧涂油防腐蚀涂层,所述防腐蚀涂层可以为酚醛环氧涂料;
39.所述保护壳17与注入管2、转动套7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密封圈,保证保护壳17的密封性。
40.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18的底端外侧一圈固定套设有下凸板20a,在注入管2顶端外侧一圈套设有上凸板20b,所述下凸板20a的下表面和上凸板20b的上表面相互贴合;在所述下凸板20a的外边缘和上凸板20b的外边缘套设有密封套19,所述密封套19与进料管18密封可转动连接。密封套19选择具有弹性的密封套,下凸板20a与上凸板20b之间是面与面的接触,提高了密封效果,再在下凸板20a与上凸板20b两个的外边缘套设密封套19,一方面通过密封套19的弹力将下凸板20a与上凸板20b之间压的更紧密,提高密封效果,另一方面密封套19对下凸板20a与上凸板20b之间的密封效果起到第二层的防护。具体实施时,下凸板 20a的外边缘与密封套19内侧壁之间设有密封圈21,上凸板20b的外边缘与密封套19内侧壁之间也设有密封圈21。通过两层密封圈21可进一步提高进料管18和注入管2之间的密封性,有效防止消毒剂的溢出。消毒剂从进料管18进入注入管2,从而与医疗废水混合,注入管2的
转动不会带动进料管18的转动,密封圈21和密封套19可提高连接处的密封性,有效防止消毒剂的溢出。
41.进一步地,注入管2的上端设有单向阀29。通过设置单向阀29可有效防止消毒剂的倒流。
42.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22,所述出水口处连通有出水管23,且进水管22 和出水管23上分别设有水泵24。通过水泵24可快速的将医疗废水抽入和抽出。
43.进一步地,还包括二次注入结构,所述二次注入结构包括气管25,所述气管25的一端设于消毒室1内的上端,气管25的上端穿出消毒室1且与进料管18连通,所述气管25上设有气泵26。气泵26通过气管25将未融入的消毒剂抽入进料管18内,使得消毒剂重新与医疗废水混合。
44.具体实施时,还包括自动控制结构,所述自动控制结构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采集端设于消毒室1内的上端,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plc的输入端连接,所述plc的信号输出端与二氧化氯发生器连接,plc内设有压力阈值,plc根据压力传感器采集的消毒室1内的压力数据和压力阈值的大小对二氧化氯发生器进行自动控制,当压力数据大于压力阈值时,plc控制二氧化氯发生器停止工作。
45.所述医疗废水混合消毒设备的工作原理是:
46.首先,水泵24通过进水管22将医疗废水抽入至消毒室1内plc根据流量计所采集的消毒室1内的流量数据对进料管18上的进料泵进行控制,根据流量的大小决定所投加消毒剂的量,采用变量投加消毒剂的消毒方式,可节约大量的消毒剂,消毒剂储存在储药箱内,进料泵通过进料管18运输至注入管2上端,二氧化氯从进料管18进入注入管2,消毒剂从注入管2的下端和多个注入支管3的多个小孔排入至医疗废水内,然后打开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5转动,第一齿轮5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齿轮6转动,第二齿轮6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注入管2转动,同时带动与注入管2连通的多个注入支管3转动,从而实现对医疗废水各个区域充分的注入消毒剂,可进一步提高消毒剂对医疗废水的消毒效果,通过多个注入支管3的转动,还能对消毒剂与医疗废水进行充分搅拌,可大大节省反应时间。
47.然后,第二电机27动作第二电机27的输出轴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五齿轮28转动,第五齿轮28带动与其啮合的第四齿轮16转动,第四齿轮16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三齿轮15转动,第三齿轮15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转轴12转动,转动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锥齿轮14转动,第二锥齿轮14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锥齿轮11转动,第一锥齿轮11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套7转动,转动套7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链轮8转动,链轮8通过链条9带动其他转动套7 上的链轮8转动,从而使得所有的转动套7转动,转动套7转动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搅拌叶片10转动,多个搅拌叶片10对消毒剂和医疗废水进行混合搅拌,进一步提高消毒剂的使用效果。最后水泵24将消毒后的医疗废水通过出水管23抽出。
48.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医疗废水混合消毒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消毒室(1)和储药箱;所述消毒室(1)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于消毒室(1)的下端;所述消毒室(1)内竖直设有注入管(2),所述注入管(2)的上端穿出消毒室(1)且与消毒室(1)可转动连接;所述注入管(2)的上端通过进料管(18)与储药箱连通,且注入管(2)的上端与进料管(18)可转动连接,进料管(18)上设有送料泵;还包括流量计和plc,所述流量计用于采集消毒室(1)的进水流量;所述plc的信号输入端与流量计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plc的信号输出端与送料泵连接;所述注入管(2)上固定连通有多个注入支管(3),所述注入支管(3)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小孔,多个注入支管(3)分别与注入管(2)垂直,多个注入支管(3)分为两组,两组注入支管相对于注入管(2)的轴线对称设置,且每组中的所有注入支管(3)沿注入管(2)的轴线依次设置,每组中的相邻两个注入支管(3)的间距相等;还包括第一动力结构,所述第一动力结构包括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上固定设有第一齿轮(5),所述第一齿轮(5)一侧设有第二齿轮(6),且第一齿轮(5)与第二齿轮(6)啮合,所述第二齿轮(6)固定套设于注入管(2)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废水混合消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室(1)内还设有多个转动套(7);所述多个转动套(7)一一对应的套设在注入支管(3)上,且转动套(7)与注入支管(3)可转动连接,每个转动套(7)固定设有链轮(8),所有链轮(8)通过链条(9)连接,每个转动套(7)远离注入管(2)的一端分别固定设有搅拌叶片(10);最上端的两个转动套(7)靠近注入管(2)的一端分别固定设有第一锥齿轮(11),所述注入管(2)上固定套设有固定板(13),注入管(2)上还可转动连接有第四齿轮(16),固定板(13)位于第四齿轮(16)的下方,固定板(13)的左右两侧分别可转动的连接有转轴(12),转轴(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4),转轴(12)的上端固定设有第三齿轮(15),所述第二锥齿轮(14)与第一锥齿轮(11)啮合,所述第四齿轮(16)与第三齿轮(15)啮合;还包括第二动力结构,所述第二动力结构包括第二电机(27),所述第二电机(27)的输出轴固定设有第五齿轮(28),所述第五齿轮(28)与第四齿轮(16)啮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废水混合消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室(1)内还设有保护壳(17),所述保护壳(17)的顶部壳壁设于第一齿轮(5)与第三齿轮(15)之间,所述保护壳(17)的底部壳壁设于注入管(2)的下端,注入管(2)的上下两端分别穿出保护壳(17),且注入管(2)与保护壳(17)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壳(17)的左右两侧壁分别设于链轮(8)和搅拌叶片(10)之间,多个转动套(7)穿出保护壳(17),且转动套(7)与保护壳(17)可转动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废水混合消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18)的底端外侧一圈固定套设有下凸板(20a),在注入管(2)顶端外侧一圈套设有上凸板(20b),所述下凸板(20a)的下表面和上凸板(20b)的上表面相互贴合;在所述下凸板(20a)的外边缘和上凸板(20b)的外边缘套设有密封套(19),所述密封套(19)与进料管(18)密封可转动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废水混合消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管(2)的上端设
有单向阀(2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废水混合消毒设备,包括消毒室和注入管。消毒室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出水口设于消毒室的下端;消毒室内竖直设有注入管,且注入管的上端穿出消毒室,且注入管与消毒室可转动连接;注入管上固定连通有多个注入支管,注入支管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小孔,多个注入支管分别与注入管垂直,多个注入支管分为两组,每组注入支管相对于注入管的轴线对称设置,且每组中的注入支管沿注入管的轴线依次设置,相邻两个注入支管互相平行;第一动力结构提供注入管转动的动力。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注入管和注入支管的注入,还能对消毒剂与医疗废水进行充分搅拌,可大大节省反应时间。间。间。
技术研发人员:易珍帆 李亦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博易恒信(重庆)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8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7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