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桶加热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8-05  87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桶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桶加热板。


    背景技术:

    2.在传统化工生产中大量应用的铁皮油桶,由于所盛装的原材料粘度和熔点的差异较大,在气温较低时,原材料结晶成固体或者高粘度糊状液体难以倒出,往往会使用简易高效的加热装置直接给油桶内原材料加热以降低粘度方便原材料倒出,所采用的加热方式有明火烧烤、蒸汽加热、热水淋浴、电热棒、油桶加热带、电热烤箱等,这些方式都存在能耗高、安全隐患大、加热效率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桶加热板,能够有效提高传热面积、且受热均匀、效率快、没有安全隐患。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油桶加热板的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油桶主体和设置于油桶主体外围的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绝缘上层、石墨烯远红外电发热层和绝缘下层,所述石墨烯远红外电发热层设置在绝缘上层靠近绝缘下层一侧的表面,所述绝缘上层和绝缘下层通过热压成型的方式将石墨烯远红外电发热层包覆在中间,形成密封绝缘一体式结构的加热板;
    5.所述加热板还包括正负电极条,所述正负电极条的一端位于绝缘上层和石墨烯远红外电发热层之间且被石墨烯远红外电发热层完全覆盖,另一端凸出于加热板的边缘外侧,并连接有导线;
    6.所述加热板的两端边缘至少还设置2个松紧调节弹性件。
    7.进一步地,所述绝缘上层和绝缘下层的材质均为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
    8.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远红外电发热层通过丝印涂覆在绝缘上层靠近绝缘下层一侧的表面。
    9.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电发热涂层的厚度为30-50微米。
    10.进一步地,所述导线电性连接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为数字式液晶显示温控器。
    11.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板的两端边缘设置2个松紧调节弹性件。
    12.更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板上的松紧调节弹性件首尾相连使其形成环形油桶加热板,所述环形油桶加热板直径与油桶主体相匹配。
    13.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石墨烯远红外电发热层与绝缘上层和绝缘下层一体成型结合在一起,形成坚固耐用密封绝缘的加热板,通过对加热板通电后表面立刻发热,同时发射远红外线辐射加热油桶,发热均匀度好,不会形成局部高温,没有明火引燃易燃易爆物质的风险,安全可靠性好,此外,发热板表面通过松紧调节弹性件与油桶贴紧,传热面积大,且热量均匀,效率快,没有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桶加热板的侧视剖面分解结构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桶加热板的正视图。
    16.图中:1、油桶主体;2、加热板;201、绝缘上层;202、石墨烯远红外电发热层;203、绝缘下层;3、正负电极条;4、导线;5、温控器;6、松紧调节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一种油桶加热板,参阅图1-2,包括油桶主体1和设置于油桶主体1外围的加热板2,所述加热板2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绝缘上层201、石墨烯远红外电发热层202和绝缘下层203,所述石墨烯远红外电发热层202设置在绝缘上层201靠近绝缘下层203一侧的表面,所述绝缘上层201和绝缘下层203通过热压成型的方式将石墨烯远红外电发热层202包覆在中间,形成密封绝缘一体式结构的加热板 2;
    19.所述加热板还包括正负电极条3,所述正负电极条3的一端位于绝缘上层201和石墨烯远红外电发热层202之间且被石墨烯远红外电发热层202完全覆盖,另一端凸出于加热板2的边缘外侧,并连接有导线4;
    20.所述加热板2的两端边缘至少还设置2个松紧调节弹性件6。
    2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石墨烯远红外电发热层202与绝缘上层201和绝缘下层203一体成型结合在一起,形成坚固耐用密封绝缘的加热板 2,通过对加热板2通电后表面立刻发热,同时发射远红外线辐射加热油桶主体1,发热均匀度好,不会形成局部高温,具体使用24v电压即可实现加热,没有明火引燃易燃易爆物质的风险,安全可靠性好,此外,发热板2表面通过松紧调节弹性件6与油桶主体1贴紧,传热面积大,且热量均匀,效率快,没有安全隐患。
    22.特别的,所述绝缘上层201和绝缘下层203的材质均为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
    23.其中,油桶主体1内所盛装的原材料部分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如粘接剂、油漆和各种树脂原料等,然而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抗腐蚀和抗疲劳损伤等性能,且成本低廉。
    24.进一步,所述石墨烯远红外电发热层202包括质量组分为 20%-40%的导电炭黑、30%-50%的石墨烯粉末、10%-50%的环氧树脂。
    25.其中,石墨烯远红外电发热层202中的环氧树脂具有增强附着的作用,可以使石墨烯层固定并形成稳定的导电网络,但环氧树脂的添加也使石墨烯层间距增大,导致导电率并不理想,导电炭黑的加入更容易与石墨烯层组合形成致密的导电网络,可以解决环氧树脂添加导致的导电率不理想的问题。
    26.优选的,所述石墨烯远红外电发热层202通过丝印涂覆在绝缘上层201靠近绝缘下层203一侧的表面,丝印工艺简单,加工时间短,保证了石墨烯远红外电发热层202的厚度均匀平整,提高了到导电导热性。
    27.优选的,所述石墨烯远红外电发热层202的厚度为30-50微米。
    28.优选的,所述导线4电性连接有温控器5,所述温控器为数字式液晶显示温控器。
    29.温控器5的设置可以随时监控油桶主体1表面的温度,避免温度过低,使得加热效果不明显,或者温度过高,影响油桶主体1内原料的性能。选用数字式液晶显示温控器更加便于直接观察,监控油桶主体1表面的温度。
    30.优选的,所述加热板2的两端边缘设置2个松紧调节弹性件6。
    31.其中,所述加热板2两端通过松紧调节弹性件6连接形成环形加热板,该环形加热板内径可以伸缩,使用时,将环形加热板套接在油桶主体1的外壁,环形加热板在松紧调节弹性件6的收缩作用下,紧密贴附在油桶主体1的外壁,且结构简单,效果出众,能方便快捷的固定在油桶主体1的外壁。
    32.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油桶加热板,包括油桶主体和设置于油桶主体外围的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绝缘上层、石墨烯远红外电发热层和绝缘下层,所述石墨烯远红外电发热层设置在绝缘上层靠近绝缘下层一侧的表面,所述绝缘上层和绝缘下层通过热压成型的方式将石墨烯远红外电发热层包覆在中间,形成密封绝缘一体式结构的加热板;所述加热板还包括正负电极条,所述正负电极条的一端位于绝缘上层和石墨烯远红外电发热层之间且被石墨烯远红外电发热层完全覆盖,另一端凸出于加热板的边缘外侧,并连接有导线;所述加热板的两端边缘至少还设置2个松紧调节弹性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桶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上层和绝缘下层的材质均为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桶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远红外电发热层通过丝印涂覆在绝缘上层靠近绝缘下层一侧的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桶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远红外电发热层的厚度为30-50微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桶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电性连接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为数字式液晶显示温控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桶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的两端边缘设置2个松紧调节弹性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油桶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上的松紧调节弹性件首尾相连使其形成环形油桶加热板,所述环形油桶加热板直径与油桶主体相匹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桶加热板,涉及油桶加热技术领域,所述一种油桶加热板,包括油桶主体和设置于油桶主体外围的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绝缘上层、石墨烯远红外电发热层和绝缘下层,所述绝缘上层和绝缘下层通过热压成型的方式将石墨烯远红外电发热层包覆在中间,形成密封绝缘一体式结构的加热板。该实用新型通过对加热板通电后表面立刻发热,同时发射远红外线辐射加热油桶,发热均匀度好,不会形成局部高温,没有明火引燃易燃易爆物质的风险,安全可靠性好,此外,发热板表面通过松紧调节弹性件与油桶贴紧,传热面积大,且热量均匀,效率快,没有安全隐患。没有安全隐患。没有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袁宏海 李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亿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1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793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