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发酵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8-05  92



    1.本发明属于养殖场排泄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发酵系统。


    背景技术:

    2.在养殖场(特别是养猪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排泄物。目前处理这些排泄物是采用生态发酵系统发酵分解处理。生态发酵系统是在空地挖一个沼气池,在坑道内贴防渗膜,再采用黑膜将沼气池口部覆盖;再将排泄物排入到沼气池内后,排泄物在沼气池内发酵并产生大量的沼气,沼气可以将顶膜向上鼓起,并且通过沼气的压力可以将沼气池内的废渣排除沼气池。为了让顶膜能够鼓起,所以覆盖在沼气口部的顶膜的面积大于沼气池口部的面积,所以在建设沼气池时,顶膜会向沼气池内部凹陷,形成凹腔。在碰到雨天时,则雨水会沉积在顶膜的凹腔内;因此增加顶模的承重,容易造成顶膜塌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发酵系统,来解决现有的生态发酵系统在建成后的前期,由于顶膜没有沼气压力的支撑,向内凹陷而导致会积水而容易塌陷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态发酵系统,包括沼气池、进水管、排水管、排渣管和沼气收集管,所述沼气池的内壁覆盖有防渗底膜,所述沼气池的口部覆盖有顶膜;所述进水管、所述排水管、所述排渣管和所述沼气收集管与沼气池内连通;所述顶膜包括两相互叠合的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所述第一薄膜与所述第二薄膜的边缘相互熔合,形成一密封的腔体;所述腔体连接有管接头,所述管接头与鼓风机管道连接。
    5.进一步,所述第一薄膜的外形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薄膜的外形尺寸,使所述第二薄膜的边缘沿着所述第一薄膜与所述第二薄膜的熔接位向外侧延伸。
    6.进一步,所述第二薄膜边缘内卷包裹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有插入锚固沟侧壁的固定杆。
    7.进一步,所述第二薄膜的边缘开设有多个的分割槽,相邻的所述分割槽使所述第二薄膜形成有固定部,各所述固定部的内卷包裹有一所述连接杆,各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插入到所述锚固沟侧壁的所述固定杆。
    8.进一步,所述排渣管数为多组,且依次地排列;所述排渣管包括水平段,所述水平段的两端延伸有倾斜段,所述倾斜段的上端延伸有设置的排渣段;所述水平段贴合在所述沼气池的底部,所述倾斜段贴合在所述沼气池的侧壁;所述水平段的顶部呈开口结构;所述水平段内设置有活动轴和支撑活动轴的多件支撑件;所述活动轴上设置有两组相对设置的拨动组件,所述活动轴的连接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从所述排渣段穿出、且连接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拉动所述活动轴往复移动。
    9.进一步,所述拨动组件包括沿着螺旋线设置在所述活动轴上的多件推料爪和靠近所述活动轴端部设置的收缩推板;所述收缩推板包括连接套和多件的扇形推板,各所述扇形推板沿着圆周的方向依次排列,且所述扇形推板的小端与所述连接套转连接,所述扇形
    推板的大端与相邻的所述扇形推板部分叠合;所述连接套上还设置有限位所述扇形推板往后翻转的限位环。
    10.进一步,所述推料爪转动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活动轴连接,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防止所述推料爪反向转动的限位部。
    1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态发酵系统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2.1、在沼气池内的沼气的气压不能支撑顶膜鼓起时,在雨水天气时,可以通过鼓风机向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组成的腔体内鼓风,使得腔体充气鼓起;进而使得第一薄膜拱起成穹顶状,在雨水落到顶膜上时,雨水会往顶膜的四周排,因此能防止顶膜积水过多而导致塌陷的问题。在沼气池内的气压足以支撑顶膜拱起时,可以将腔体内的空气排出。
    13.2、在排渣管造成堵塞时,也可以通过向腔体内充气,使得第二薄膜向沼气池内膨胀,增加沼气池内的气压,进而增加排渣的压力,便于将排渣管疏通。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生态发酵系统所述腔体膨胀状态的横截面结构图。
    16.图2为本发明实施2例提供的生态发酵系统所述顶膜的展开视图。
    17.图3为本发明实施2例提供的生态发酵系统所述排渣管的结构图。
    18.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态发酵系统两所述活动轴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0.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
    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3.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1,参照图1,一种生态发酵系统,包括沼气池100、进水管200、排水管300、排渣管400和沼气收集管500。所述沼气池100的内壁覆盖有防渗底膜600,所述沼气池100的口部覆盖有顶膜700。所述进水管200、所述排水管300、所述排渣管400和所述沼气收集管500与沼气池100内连通。所述顶膜700包括两相互叠合的第一薄膜701和第二薄膜702,所述第一薄膜701与所述第二薄膜702的边缘相互熔合,形成一密封的腔体703。所述腔体703连接有管接头(附图未示),所述管接头与鼓风机管道连接。在沼气池100内的沼气的气压不足以支撑顶膜700鼓起时,在雨水天气时,可以通过鼓风机向第一薄膜701和第二薄膜702组成的腔体703内鼓风,使得腔体703充气鼓起。进而使得第一薄膜701拱起成穹顶状,在雨水落到顶膜700上时,雨水会往顶膜700的四周排,因此能防止顶膜700积水过多而导致塌陷的问题。在沼气池100内的气压足以支撑顶膜700拱起时,可以将腔体703内的空气排出。并且,在排渣管400造成堵塞时,也可以通过向腔体703内充气,使得第二薄膜702向沼气池内膨胀,增加沼气池100内的气压,进而增加排渣的压力,便于将排渣管400疏通。
    24.进一步,参照图1和图,所述第一薄膜701的外形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薄膜702的外形尺寸,使所述第二薄膜702的边缘沿着所述第一薄膜701与所述第二薄膜702的熔接位向外侧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是可以通过第二薄膜702的边缘固定在锚固沟101内,而第一薄膜701则完全在锚固沟101外,避免在对腔体703充气时,而导致锚固沟101内的填土被鼓起的问题,进而可以保证锚固沟101与顶膜700的密封性能。
    25.进一步,参照图1,所述第二薄膜702边缘内卷包裹有连接杆710,所述连接杆710的两端设置有插入锚固沟100侧壁的固定杆711。本实施例中,固定杆711和连接杆710对顶膜700固定,增加顶膜700与锚固沟101连接的强度,避免顶膜700的边缘从锚固沟101内拉出的问题。
    26.进一步,参照图2,所述第二薄膜702的边缘开设有多个的分割槽704,相邻的所述分割槽704使所述第二薄膜702形成有固定部,各所述固定部的内卷包裹有一所述连接杆710,各所述连接杆701的两端均设置有插入到所述锚固沟101侧壁的所述固定杆711。本施列中,可以使得第二薄膜702的拉扯力分布均匀,并且增加连接的强度;同时,便于第二薄膜702包裹连接杆710。
    27.进一步,参照图1和图3,所述排渣管400数为多组,且依次地排列。所述排渣管400包括水平段401,所述水平段401的两端延伸有倾斜段402,所述倾斜段402的上端延伸有设置的排渣段403。所述水平段401贴合在所述沼气池100的底部,所述倾斜段402贴合在所述沼气池100的侧壁。所述水平段401的顶部呈开口结构,因此废渣可以被压入到排渣管400内。所述水平段401内设置有活动轴410和支撑活动轴410的多件支撑件411。所述活动轴410上设置有两组相对设置的拨动组件420,所述活动轴410的连接有牵引绳412,所述牵引绳412的一端从所述排渣段403穿出、且连接牵引机构(附图未示),所述牵引机构拉动所述活动轴410往复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在排渣管400内不通畅时,通过两牵引机构拉动活动轴410两端的牵引绳412,进而拉动活动轴410往复的运动,在活动轴410往复运动时,拨动组件420会推动水平段401内的废渣往倾斜段402内推送,通过多次的往复推动,进而可以推动排渣管400内的废渣往外排送,达到将排渣管400疏通,并且帮助沼气池100内废渣排出。
    28.进一步,参照图3和图4,所述拨动组件420包括沿着螺旋线设置在所述活动轴410上的多件推料爪421和靠近所述活动轴410端部设置的收缩推板422。所述收缩推板422包括连接套423和多件的扇形推板424,各所述扇形推板424沿着圆周的方向依次排列,且所述扇形推板424的小端与所述连接套423转连接,所述扇形推板424的大端与相邻的所述扇形推板424部分叠合。所述连接套423上还设置有限位所述扇形推板424往后翻转的限位环425。在本实施例中,在活动轴410往复运动时,通过推料爪421将废渣往排渣管400的倾斜段推送,并通过扇形推板424将废渣推入到倾斜段内,具体的,在活动轴410往倾斜段移动时,扇形推板424会受到废渣的阻力,使得其展开,并将废渣往倾斜段内推送,再活动杆410反向移动时,扇形推板424受到反作用力,使得其收缩,进而可以避免将废渣反向推送。
    29.进一步,参照图4,所述推料爪421转动连接有连接座426,所述连接座426与所述活动轴410连接,所述连接座426上设置有防止所述推料爪421反向转动的限位部。在本实施例中,在活动轴410反向移动时,推料爪421收缩到活动轴410上,而在推料时,在废渣的阻力作用下,使得推料爪421展开。
    30.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生态发酵系统,包括沼气池、进水管、排水管、排渣管和沼气收集管,所述沼气池的内壁覆盖有防渗底膜,所述沼气池的口部覆盖有顶膜;所述进水管、所述排水管、所述排渣管和所述沼气收集管与沼气池内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膜包括两相互叠合的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所述第一薄膜与所述第二薄膜的边缘相互熔合,形成一密封的腔体;所述腔体连接有管接头,所述管接头与鼓风机管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的外形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薄膜的外形尺寸,使所述第二薄膜的边缘沿着所述第一薄膜与所述第二薄膜的熔接位向外侧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薄膜边缘内卷包裹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有插入锚固沟侧壁的固定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薄膜的边缘开设有多个的分割槽,相邻的所述分割槽使所述第二薄膜形成有固定部,各所述固定部的内卷包裹有一所述连接杆,各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插入到所述锚固沟侧壁的所述固定杆。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生态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管数为多组,且依次地排列;所述排渣管包括水平段,所述水平段的两端延伸有倾斜段,所述倾斜段的上端延伸有设置的排渣段;所述水平段贴合在所述沼气池的底部,所述倾斜段贴合在所述沼气池的侧壁;所述水平段的顶部呈开口结构;所述水平段内设置有活动轴和支撑活动轴的多件支撑件;所述活动轴上设置有两组相对设置的拨动组件,所述活动轴的连接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从所述排渣段穿出、且连接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拉动所述活动轴往复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组件包括沿着螺旋线设置在所述活动轴上的多件推料爪和靠近所述活动轴端部设置的收缩推板;所述收缩推板包括连接套和多件的扇形推板,各所述扇形推板沿着圆周的方向依次排列,且所述扇形推板的小端与所述连接套转连接,所述扇形推板的大端与相邻的所述扇形推板部分叠合;所述连接套上还设置有限位所述扇形推板往后翻转的限位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态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爪转动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活动轴连接,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防止所述推料爪反向转动的限位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养殖场排泄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生态发酵系统,包括沼气池、进水管、排水管、排渣管和沼气收集管,所述沼气池的内壁覆盖有防渗底膜,所述沼气池的口部覆盖有顶膜;所述进水管、所述排水管、所述排渣管和所述沼气收集管与沼气池内连通;所述顶膜包括两相互叠合的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所述第一薄膜与所述第二薄膜的边缘相互熔合,形成一密封的腔体;所述腔体连接有管接头,所述管接头与鼓风机管道连接。在雨水天气时,可以通过鼓风机向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组成的腔体内鼓风,使得腔体充气鼓起;进而使得第一薄膜拱起成穹顶状,在雨水落到顶膜上时,雨水会往顶膜的四周排,因此能防止顶膜积水过多而导致塌陷的问题。因此能防止顶膜积水过多而导致塌陷的问题。因此能防止顶膜积水过多而导致塌陷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叶炳暖 邹卫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兴牧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11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795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