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环境消毒设备,以及一种带有所述内环境消毒设备的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2.公共汽车、校车、地铁、高铁等交通设备作为一种人口流动大、人群繁杂的小空间公共场所,车厢内几乎集聚了所有的传染源,乘客既是最大的受害者,也是最多的细菌携带者,一旦发生集体性传染事故,就很容易变成传播的绝佳途径导致大范围的传播发生。
3.针对车辆消毒问题,对于国内众多城市来说,上述交通设备在每一次运营周期结束的时候都需要完成消毒清洁工作,避免因大量的人员流动带来的病毒传播风险上升的隐患。但是,现有的车辆消毒方式都较为落后,通常是工作人员喷壶喷洒、或喷雾器喷洒,这种方式的喷雾覆盖范围小,还会出现喷洒不均的现象,局部过多或过少,且需要多名工作员进行喷洒、擦拭、干燥等协作,效率低下。消毒效果的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不管从人力物力上都存在很大浪费,而且消杀完整度、消杀效率、消杀后车内环境等都不能基本保证在一个较高的可控水平,也拖慢了交通设备再次运营的速度。
4.因此,目前的车辆消毒方法存在消毒有效性不足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环境消毒设备,尤其是交通工具内环境消毒设备,如汽车、火车(包括高铁)、飞机、轮船等。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内环境消毒设备,包括:
8.至少一条消毒管路,其与加压泵的输出端通过进液管相连通;
9.喷头,设置于所述消毒管路上,所述喷头与所述消毒管路相连通;以及
10.控制装置,控制加压泵向消毒管理内送入流体、并给所述消毒管路提供正压,将流体通过喷头喷出。
11.一种带有所述内环境消毒设备的交通工具,所述交通工具优选为带有舱体的交通工具,如汽车(包括、但不限于公交车、卡车、轿车等)、火车(包括、但不限于蒸汽机车、电力机车、动车、高铁等)、飞机、轮船等中任意一种或更多种。
12.优选地,带有所述内环境消毒设备的交通工具,包括:
13.至少一条消毒管路设置于交通工具的舱体壁或舱体内,其与加压泵的输出端通过进液管相连通;
14.喷头,设置于所述消毒管路上,所述喷头与所述消毒管路相连通,且朝向所述舱体内部;以及
15.控制装置,控制加压泵向消毒管理内送入流体、并给所述消毒管路提供正压,将流体通过喷头喷出。
16.优选地,所述内环境消毒设备还包括:消毒液箱,其用于容纳消毒液,所述消毒液箱设有出液口和进液口,所述出液口通过出液管连通所述加压泵。
17.优选地,所述内环境消毒设备还包括:回流管,其一端与所述消毒管路或与所述进液管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消毒液箱的进液口连接,所述回流管上设有回流泵,以使所述消毒管路中的消毒液回流至所述消毒液箱内。
18.更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还控制所述回流泵向消毒管道内提供负压,并将消毒管道内残留液体吸出。
19.因此,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加压泵通过所述喷头进行喷洒消毒,以及控制回流泵将所述消毒管路内存留的消毒液抽回至所述消毒液箱内。
20.优选地,所述消毒管路设置于交通工具舱体的顶部、侧壁、底部中的任意一处或更多处。例如,可以是设置在舱体顶部、舱体顶部与侧壁连接处,但是所述消毒管路也可以是设置在舱体内,例如沿巴士行李架设置。
21.优选地,所述舱体的壁包括贴合的外层与内层,所述消毒管路置于所述外层与内层之间的区域。
22.优选地,所述喷头穿过所述内层,朝向舱体内部,或者所述内层设有窗口,所述喷头从所述窗口朝向舱体内部。
23.优选地,所述消毒液箱的出液口处连接有第一快速接头,所述出液口通过所述第一快速接头与所述出液管连通。
24.优选地,在舱体内壁设有连接口,用于连通所述进液管,例如第一快速接头从所述连接口露出,或者被盖子封盖在所述连接口内。
25.优选地,所述消毒液箱的进液口处连接有第二快速接头,所述进液口通过所述第二快速接头与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连通。
26.优选地,在舱体内壁设有连接口,用于连通所述回流管,例如第二快速接头从所述连接口露出,或者被盖子封盖在所述连接口内。
27.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进液泵控制开关,所述进液泵控制开关可以是手动开关或者非手动开关。
28.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回流泵控制开关,所述回流泵控制开关可以是手动开关或者非手动开关。
29.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电路和供电电路,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模块相连接,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以及所述加压泵和/或所述回流泵相连接。
30.其中,所述电源模块,可以是包括电源开关、电源、电源连接端子、变压器、稳压器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
31.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集成于mcu控制器内,所述mcu控制器接收消毒指令后,通过消毒控制电路启动消毒供电电路分时为所述加压泵和 /或所述回流泵供电。
32.更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优选为mcu控制器,还包括无线收发模块、有线收发模块和告警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
33.其中,所述mcu控制器的无线信号收发端与无线收发模块的信号无线收发端相连。
34.其中,所述mcu控制器的有线信号收发端与有线收发模块的信号有线收发端相连。
35.其中,所述mcu控制器的告警信号输出端与告警模块的信号告警输入端相连。
36.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如mcu控制器)、电源开关、触发开关、继电器,其中,电源开关一端连接电源模块,另一端向控制器、继电器供电,触发开关连接到控制器,并通过控制器将工作信号发送给继电器,继电器控制进液泵和/或回流泵的工作。
37.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如mcu控制器)、电源开关、第一触发开关、第一继电器、第二触发开关、第二继电器,其中,电源开关一端连接电源模块,另一端向控制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供电,第一触发开关连接到控制器,并通过控制器将工作信号发送给第一继电器,第一继电器控制进液泵的工作;第二触发开关连接到控制器,并通过控制器将工作信号发送给第二继电器,第二继电器控制回流泵的工作。
38.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如mcu控制器)、电源开关、触发开关、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其中,电源开关一端连接电源模块,另一端向控制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供电,触发开关连接到控制器,并通过控制器将工作信号发送给第一继电器和/或第二继电器,第一继电器控制进液泵的工作,第二继电器控制回流泵的工作。
39.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如mcu控制器)、电源开关、触发开关、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其中,电源开关一端连接电源模块,另一端向控制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供电,触发开关连接到控制器,并通过控制器将工作信号发送给第一继电器和/或第二继电器,第一继电器控制进液泵的工作,第二继电器控制回流泵的工作。
40.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如mcu控制器)、st控制器、电源模块、电源模组、继电器,其中,控制器连接继电器,电源模块向控制器、st控制器、继电器供电,并且,电源模块与st控制器之间设有电源模组用于向st控制器输送所需电源或电压,st控制器设有接收外部信号的信号接收器,st控制器指令输出端连接到控制器,控制器管理继电器的工作,继电器连接进液泵和/或回流泵。
41.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如mcu控制器)、st控制器、电源模块、电源模组、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其中,控制器连接、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电源模块向控制器、st控制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供电,并且,电源模块与st控制器之间设有电源模组用于向st控制器输送所需电源或电压,st控制器设有接收外部信号的信号接收器,st控制器指令输出端连接到控制器,控制器管理、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的工作,第一继电器连接进液泵,第二继电器连接回流泵。
42.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可以是任意可用的通讯信号,所述可以是无线通讯或有线通讯,举例来讲,通讯包括蓝牙通讯、红外通讯、2g、3g、4g、 5g、有线网络、usb、type-c等。
43.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带有所述内环境消毒设备的交通工具还设有空气循环系统,或者所述内环境消毒设备带有空气循环系统。
44.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还控制空气循环系统的工作。
45.优选地,所述消毒管路上等间距地、或者非等间距地设置有多个所述喷头。
46.优选地,所述非等间距,可以是喷头间距从连接进液管处向消毒管路末端逐渐减小。
47.优选地,所述喷头为雾化喷头。
48.优选地,所述喷头可以是竖直朝下,或者喷头倾斜设置。更优选地,相邻喷头之间可以是同一朝向或者不同朝向。
49.例如,所述喷头由舱体顶部竖直朝下。或者,例如,所述喷头置于舱体顶部与侧壁连接处,喷头倾斜朝向舱体。
50.优选地,所述喷头的喷射角度固定或可变。
51.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还可以控制所述喷头的喷射角度。
52.优选地,所述加压泵与所述消毒液箱的出液口之间的出液管上设置第一阀件。
53.优选地,所述回流泵与所述进液管之间的回流管上设置有第二阀件。
54.更优选地,所述第一阀件为手动阀。
55.更优选地,所述第二阀件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56.优选地,所述消毒管路为一条,所述消毒管路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进液管的第一三通管,所述进液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三通管上,另一端连接所述加压泵。
57.更优选地,所述第一三通管设置于所述消毒管路的中间位置。
58.优选地,所述消毒管路为两条(优选为平行设置)消毒管,分别为第一消毒管和第二消毒管,第一消毒管和第二消毒管分别设有第一三通管,所述第一消毒管和第二消毒管之间通过一连接管连通;连接管连接在两个第一三通管之间;所述连接管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进液管的第二三通管,所述进液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三通管上,另一端连接所述加压泵。
5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三通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消毒管、第二消毒管的中间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三通管设置于所述连接管的中间位置。
60.优选地,所述进液管上设有用于连接回流管的第三三通管,所述回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三通管,另一端连接所述回流泵。
61.优选地,所述消毒液箱的出水口位于所述消毒液箱的箱底,所述消毒液箱的进水口位于所述消毒液箱的上部。
6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6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环境消毒设备、以及一种交通工具,可以实现对车内内环境的全方位消毒,它解决了现有的汽车消毒方式费时、费力,消毒成本高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消毒灭菌的功效和降低了人员灭菌的繁琐操作,具有使用安全方便,消毒效果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64.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65.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有内环境消毒设备的公交车示意图。
66.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有内环境消毒设备的公交车消毒工作示意图。
67.图3是本实用新型单消毒管的内环境消毒设备连接示意图。
68.图4是本实用新型双消毒管连接示意图。
69.图5是本实用新型双消毒管的内环境消毒设备连接示意图。
70.图6是本实用新型内环境消毒设备控制装置示意图。
71.图7是本实用新型内环境消毒设备双触发开关控制装置示意图。
72.图8是本实用新型内环境消毒设备双继电器控制装置示意图。
73.图9是本实用新型智能化内环境消毒设备控制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7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7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单元的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单元。
7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用于交通工具(如公交车)的内环境消毒设备,以及一种带有所述内环境消毒设备的交通工具(如公交车)。
77.实施例1
78.参照图1、图2、图4,公交车1顶部为上下两层设置,两层之间形成一个间隙,供消毒管道3的铺设。消毒管道3沿公交车1长度方向延伸。通过泵2 将消毒液供应到消毒管道3,泵2向消毒管道3内提供正压,将消毒液从喷头 34内雾化喷出;所述喷头穿过所述内层,朝向舱体内部,或者所述内层设有窗口,所述喷头从所述窗口朝向舱体内部。
79.参照图2,泵2将消毒剂送入到消毒管道3,从喷头内雾化喷出形成喷雾30,应当理解的是,图中喷雾30并不代表真实的喷雾状态,雾化后的消毒剂会漂浮在空气中,将舱体内空间填充。喷雾过程中,或者(优选地)喷雾后,打开空气内循环设备形成空气内循环10,所述空气内循环设备如车载空调,或者单独设置的空气内循环泵或空调均可,可以进一步将消毒剂均匀分散到舱体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死角内。
80.参照图3,消毒管道3可以是只设置一根,所述消毒管道3上设有用于连接进液管22的第一三通管61,所述进液管2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三通管61 上,另一端连接所述加压泵21,所述消毒液箱5底部的出液口处连接有第一快速接头,所述出液口通过所述第一快速接头与所述出液管23连通。
81.这种情况下,消毒剂箱5可以是置于公交车1的舱体内,固定设置,或者使用时临时安装或提供。加压泵21在舱体顶部的夹层内,出液管23沿舱体内壁 (例如沿侧壁夹层)延伸到舱体底部,连接到消毒剂箱5的第一快速接头。
82.图6给出了一种控制加压泵工作的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将外部电源(可以是车载电源、或外接电源)接通后,打开电源开关,mcu控制板和继电器上电,按下触发开关,mcu控制板向继电器发送信号,加压泵工作。
83.本实施例给车辆消毒方法如下:
84.1.车辆启动,工作人员下车前打开车内空调并调至内循环模式,温度调至室温。
85.2.连接消毒剂箱5到加压泵和回流泵。
86.3.旋转打开上电开关,并按下触发开关。
87.4.蜂鸣器报警三声,并系统启动延迟10秒。
88.5.延迟后,出液泵上电,系统启动,开始工作。
89.6.管路喷头开始喷淋,喷淋45秒后,出液泵停止工作。
90.7.同时,回流电磁阀打开,回流泵上电工作,并运行2分钟,抽出管路中残留的液体。
91.8.系统停止工作后,工作人员上车,关闭空调系统,关闭上电开关。
92.9.车辆熄火,断开管路与消毒剂箱5的连接,完成消毒。
93.实施例2
94.参照图1和图2,公交车1顶部为上下两层设置,两层之间形成一个间隙,以供消毒管道3的铺设。消毒管道3沿公交车1长度方向延伸。通过泵2将消毒液供应到消毒管道3,泵2向消毒管道3内提供正压,将消毒液从喷头内雾化喷出。参照图2,泵2将消毒剂送入到消毒管道3,从喷头内雾化喷出形成喷雾 30,应当理解的是,图中喷雾30并不代表真实的喷雾状态,雾化后的消毒剂会漂浮在空气中,将舱体内空间填充。喷雾过程中,或者(优选地)喷雾后,打开空气内循环设备形成空气内循环10,所述空气内循环设备如车载空调,或者单独设置的空气内循环泵或空调均可,可以进一步将消毒剂均匀分散到舱体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死角内。
95.参照图3,消毒管道3可以是只设置一根,所述消毒管道3上设有用于连接进液管22的第一三通管61,所述进液管2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三通管61 上,另一端连接所述加压泵21,所述消毒液箱5底部的出液口处连接有第一快速接头,所述出液口通过所述第一快速接头与所述出液管23连通。
96.这种情况下,消毒剂箱5可以是置于公交车1的舱体内,固定设置,或者使用时临时安装或提供。加压泵21在舱体顶部的夹层内,出液管23沿舱体内壁 (例如沿侧壁夹层)延伸到舱体底部,连接到消毒剂箱5的第一快速接头,出液管23设有手动阀27。
97.另外,本实施例还增加了回流泵24,在没有回流泵24的情况下,由于加压泵21向消毒管道3内通过了压力,在喷雾结束后,残留消毒剂会在压力作用下,通过喷头逐渐释放,形成液滴,很长时间内一直有液滴滴落。参照图3,在进液管22上设置第三三通管62,回流管2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三通管,另一端连接所述回流泵,回流泵的第二回流管26通过第二阀门28连通至消毒液箱5。所述消毒液箱5的进液口处连接有第二快速接头,所述进液口通过所述第二快速接头与所述第二回流管26的另一端连通。在舱体内壁设有连接口,用于连通所述第二回流管,例如第二快速接头从所述连接口露出,或者被盖子封盖在所述连接口内。回流泵24置于车体顶部夹层内,第二回流管26沿舱体内壁(例如沿侧壁夹层)延伸到舱体底部,连接到消毒剂箱6的第二快速接头。
98.喷雾结束后,打开回流泵26和第二阀门28,利用负压将残留液体吸入到回流管,并送回到消毒液箱5。
99.参照图6,mcu可以通过预设程序(如根据加压泵工作时间),变更加压泵和回流泵的工作状态,如加压泵工作30s后,mcu控制板操纵继电器改变状态,回流泵与第二阀门(如电磁阀)工作。
100.实施例3
101.参照图1、图4和图5,所述消毒管路为两条(优选为平行设置)消毒管,分别为第一消毒管31和第二消毒管32,第一消毒管31和第二消毒管32分别设有第一三通管61,所述第
一消毒管31和第二消毒管32之间通过一连接管33 连通;连接管连接在两个第一三通管之间;所述连接管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进液管的第二三通管63,所述进液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三通管上,另一端连接所述加压泵。在进液管22上设置第三三通管62,回流管2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三通管,另一端连接所述回流泵,回流泵的第二回流管26通过第二阀门28 连通至消毒液箱5。所述消毒液箱5的进液口处连接有第二快速接头,所述进液口通过所述第二快速接头与所述第二回流管26的另一端连通。
102.实施例4
103.参照7和图8,本实施例中,加压泵与回流泵分别通过两个继电器连接mcu 控制板。
104.图7中给了两个触发开关的情形,电源开关一端连接电源模块,另一端向 mcu控制板、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供电,第一触发开关连接到控制器,并通过mcu控制板将工作信号发送给第一继电器,第一继电器控制加压泵的工作;第二触发开关连接到mcu控制板,并通过控制器将工作信号发送给第二继电器,第二继电器控制回流泵的工作。
105.图8中给了一个触发开关的情形,电源开关一端连接电源模块,另一端向 mcu控制板、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供电,触发开关连接到mcu控制板,并通过mcu控制板将工作信号发送给第一继电器,第一继电器控制加压泵的工作,在加压泵工作结束后,mcu控制板操纵第二继电器,控制回流泵的工作。
106.实施例5
107.图9给出了一种可以远程操控的控制装置,包括mcu控制板、st控制器、电源模块、电源模组、继电器,其中,mcu控制板连接继电器,电源模块向mcu 控制板、st控制器、继电器供电,并且,电源模块与st控制器之间设有电源模组用于向st控制器输送所需电源或电压,st控制器设有接收外部信号的信号接收器,st控制器指令输出端连接到mcu控制板,mcu控制板管理继电器的工作,继电器连接并控制加压泵和回流泵的工作。
108.所述信号可以是任意可用的通讯信号,所述可以是无线通讯或有线通讯,举例来讲,通讯包括蓝牙通讯、红外通讯、2g、3g、4g、5g、有线网络、usb、 type-c等。
10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内环境消毒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条消毒管路,其与加压泵的输出端通过进液管相连通;喷头,设置于所述消毒管路上,所述喷头与所述消毒管路相连通;以及控制装置,控制加压泵向消毒管理内送入流体、并给所述消毒管路提供正压,将流体通过喷头喷出;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电源开关、触发开关、继电器,其中,电源开关一端连接电源模块,另一端向控制器、继电器供电,触发开关连接到控制器,并通过控制器将工作信号发送给继电器,继电器控制进液泵和/或回流泵的工作;或者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电源开关、第一触发开关、第一继电器、第二触发开关、第二继电器,其中,电源开关一端连接电源模块,另一端向控制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供电,第一触发开关连接到控制器,并通过控制器将工作信号发送给第一继电器,第一继电器控制进液泵的工作;第二触发开关连接到控制器,并通过控制器将工作信号发送给第二继电器,第二继电器控制回流泵的工作;或者,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电源开关、触发开关、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其中,电源开关一端连接电源模块,另一端向控制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供电,触发开关连接到控制器,并通过控制器将工作信号发送给第一继电器和/或第二继电器,第一继电器控制进液泵的工作,第二继电器控制回流泵的工作;或者,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电源开关、触发开关、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其中,电源开关一端连接电源模块,另一端向控制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供电,触发开关连接到控制器,并通过控制器将工作信号发送给第一继电器和/或第二继电器,第一继电器控制进液泵的工作,第二继电器控制回流泵的工作;或者,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st控制器、电源模块、电源模组、继电器,其中,控制器连接继电器,电源模块向控制器、st控制器、继电器供电,并且,电源模块与st控制器之间设有电源模组用于向st控制器输送所需电源或电压,st控制器设有接收外部信号的信号接收器,st控制器指令输出端连接到控制器,控制器管理继电器的工作,继电器连接进液泵和/或回流泵;或者,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st控制器、电源模块、电源模组、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其中,控制器连接、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电源模块向控制器、st控制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供电,并且,电源模块与st控制器之间设有电源模组用于向st控制器输送所需电源或电压,st控制器设有接收外部信号的信号接收器,st控制器指令输出端连接到控制器,控制器管理、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的工作,第一继电器连接进液泵,第二继电器连接回流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环境消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mcu控制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环境消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环境消毒设备还包括:消毒液箱,其用于容纳消毒液,所述消毒液箱设有出液口和进液口,所述出液口通过出液管连通所述加压泵;回流管,其一端与所述消毒管路或与所述进液管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消毒液箱的进液口连接,所述回流管上设有回流泵,以使所述消毒管路中的消毒液回流至所述消毒液箱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环境消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为无线通讯或有线通
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环境消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包括蓝牙通信、红外通讯、2g、3g、4g、5g、有线网络、usb中的任意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环境消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usb为type-c。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环境消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泵与所述消毒液箱的出液口之间的出液管上设置第一阀件,或者所述回流泵与所述进液管之间的回流管上设置有第二阀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环境消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管路为一条,所述消毒管路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进液管的第一三通管,所述进液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三通管上,另一端连接所述加压泵;或者,所述消毒管路为两条消毒管,分别为第一消毒管和第二消毒管,第一消毒管和第二消毒管分别设有第一三通管,所述第一消毒管和第二消毒管之间通过一连接管连通;连接管连接在两个第一三通管之间;所述连接管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进液管的第二三通管,所述进液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三通管上,另一端连接所述加压泵。9.一种带有权利要求1所述内环境消毒设备的交通工具,所述交通工具包括舱体,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消毒管路设置于交通工具的舱体壁或舱体内,其与加压泵的输出端通过进液管相连通;喷头,设置于所述消毒管路上,所述喷头与所述消毒管路相连通,且朝向所述舱体内部;以及控制装置,控制加压泵向消毒管理内送入流体、并给所述消毒管路提供正压,将流体通过喷头喷出。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消毒管路设置于交通工具舱体的顶部、侧壁、底部中的任意一处或更多处。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的壁包括贴合的外层与内层,所述消毒管路置于所述外层与内层之间的区域。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穿过所述内层,朝向舱体内部,或者所述内层设有窗口,所述喷头从所述窗口朝向舱体内部。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消毒液箱设置于交通工具舱体内,固定设置,或者使用时临时安装或提供;回流管一端与所述消毒管路或与所述进液管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消毒液箱的进液口连接,所述回流管上设有回流泵,以使所述消毒管路中的消毒液回流至消毒液箱内;其中:所述消毒液箱的出液口处连接有第一快速接头,所述出液口通过所述第一快速接头与所述出液管连通;或者所述消毒液箱的进液口处连接有第二快速接头,所述进液口通过所述第二快速接头与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连通。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内壁设有连接口,用于连通所述进液管,第一快速接头从所述连接口露出,或者被盖子封盖在所述连接口内。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内壁设有连接口,用于连
通所述回流管,第二快速接头从所述连接口露出,或者被盖子封盖在所述连接口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环境消毒设备及带有内环境消毒设备的交通工具,内环境消毒设备包括:至少一条消毒管路,其与加压泵的输出端通过进液管相连通;喷头,设置于所述消毒管路上,所述喷头与所述消毒管路相连通;以及控制装置,控制加压泵向消毒管理内送入流体、并给所述消毒管路提供正压,将流体通过喷头喷出。本申请可以实现对车内内环境的全方位消毒,具有使用安全方便,消毒效果好等优点。消毒效果好等优点。消毒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杨常泉 黄波 吴三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偲汭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7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