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充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轮胎充气装置。
背景技术:
2.汽车胎压大小会影响汽车的运行状态,过大容易造成爆胎的发生,产生严重的交通事故,过小会使得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加大,增加了轮胎的磨损和汽车的燃油消耗量,汽车的经济性能差,因此,对轮胎压力的监测非常重要,现在已经列入了国家法规,判断汽车胎压不足通常依靠驾驶员的感觉和主观判断,当驾驶员感觉胎压不足时,然后到维修厂或者4s店进行充气,这种依靠感觉评价胎压不足的方法太依赖于主观评判,不准确,即便有的汽车增加了轮胎胎压监测功能,也无法就近找到充气的维修站或者4s店进行维护保养,因此几乎每辆汽车都会准备一个充气装置,方便随时给轮胎进行充气。
3.现有的充气泵虽然具有较高的便携性,但对充气泵的放置防护效果较差,放置中可能会对充气泵造成泵装和挤压,影响充气泵放置后使用的安全性,因此需要一种轮胎充气装置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充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轮胎充气装置,包括装载箱,所述装载箱的端部设置有箱盖,所述装载箱的内部安装有充气泵主体。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装载箱的正面左右对称设置有锁扣板,所述装载箱的内部后上侧左右对称设置有伸缩撑杆,所述箱盖的正面左右对称设置有锁扣搭板,所述箱盖的正面且位于锁扣搭板的内侧左右对称设置有提手。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箱盖通过合页与装载箱连接,所述箱盖的内部左右对称设置有衔接板。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伸缩撑杆与装载箱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撑杆的另一端通过小圆轴与衔接板转动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充气泵主体的端部左侧设置有电子胎压表,所述充气泵主体的端部且位于电子胎压表的右侧设置有胎压调控键,所述充气泵主体的端部且位于胎压调控键的前侧设置有功能断开键,所述充气泵主体的端部右侧设置有电源键,所述充气泵主体的端部后侧中间处设置有充气管座,所述充气管座上安装有防爆充气管,所述充气泵主体的端部右后侧设置有充电插座,所述充电插座上安装有充电线。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防爆充气管的另一端设置有金属气嘴。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装载箱能够对充气泵主体进行防护,使充气泵主体
便于携带的同时,整体的防护性也较好,通过设置的伸缩撑杆能够使箱盖的支撑效果较好,整体的体积较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14.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充气泵主体体积较小,能够实现充气泵主体的便携,通过设置的电子胎压表能够实现对轮胎充气的胎压监测,能够使轮胎充气的精确度较高,通过设置的防爆充气管能够提高整体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装载箱;101、箱盖;102、锁扣板;103、伸缩撑杆;104、锁扣搭板;105、提手;106、衔接板;2、充气泵主体;201、电子胎压表;202、胎压调控键;203、功能断开键;204、电源键;205、充气管座;206、防爆充气管;207、充电插座;208、充电线;209、金属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3.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4.一种轮胎充气装置,包括装载箱1,装载箱1的端部设置有箱盖101,装载箱1的内部安装有充气泵主体2。
25.实施例,请参照图1、2和3,装载箱1的正面左右对称设置有锁扣板102,装载箱1的内部后上侧左右对称设置有伸缩撑杆103,箱盖101的正面左右对称设置有锁扣搭板104,箱盖101的正面且位于锁扣搭板104的内侧左右对称设置有提手105,箱盖101通过合页与装载箱1连接,箱盖101的内部左右对称设置有衔接板106,伸缩撑杆103与装载箱1转动连接,伸缩撑杆103的另一端通过小圆轴与衔接板106转动连接,通过设置的装载箱1能够对充气泵
主体2进行防护,使充气泵主体2便于携带的同时,整体的防护性也较好,通过设置的伸缩撑杆103能够使箱盖101的支撑效果较好,整体的体积较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26.实施例,请参照图2和3,充气泵主体2的端部左侧设置有电子胎压表201,充气泵主体2的端部且位于电子胎压表201的右侧设置有胎压调控键202,充气泵主体2的端部且位于胎压调控键202的前侧设置有功能断开键203,充气泵主体2的端部右侧设置有电源键204,充气泵主体2的端部后侧中间处设置有充气管座205,充气管座205上安装有防爆充气管206,充气泵主体2的端部右后侧设置有充电插座207,充电插座207上安装有充电线208,防爆充气管206的另一端设置有金属气嘴209,通过设置的充气泵主体2体积较小,能够实现充气泵主体2的便携,通过设置的电子胎压表201能够实现对轮胎充气的胎压监测,能够使轮胎充气的精确度较高,通过设置的防爆充气管206能够提高整体的使用安全性。
27.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打开箱盖101将装载箱1进行打开,使内部的充气泵主体1进行使用,通过金属气嘴209与轮胎进行连接,通过电源键204对充气泵主体2进行通电,通过胎压调控键202进行胎压调控后,对轮胎进行充气工作,通过设置的装载箱1能够对充气泵主体2进行防护,使充气泵主体2便于携带的同时,整体的防护性也较好,通过设置的伸缩撑杆103能够使箱盖101的支撑效果较好,整体的体积较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较高的实用性,通过设置的充气泵主体2体积较小,能够实现充气泵主体2的便携,通过设置的电子胎压表201能够实现对轮胎充气的胎压监测,能够使轮胎充气的精确度较高,通过设置的防爆充气管206能够提高整体的使用安全性。
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轮胎充气装置,包括装载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箱(1)的端部设置有箱盖(101),所述装载箱(1)的内部安装有充气泵主体(2),所述装载箱(1)的正面左右对称设置有锁扣板(102),所述装载箱(1)的内部后上侧左右对称设置有伸缩撑杆(103),所述箱盖(101)的正面左右对称设置有锁扣搭板(104),所述箱盖(101)的正面且位于锁扣搭板(104)的内侧左右对称设置有提手(105),所述充气泵主体(2)的端部左侧设置有电子胎压表(201),所述充气泵主体(2)的端部且位于电子胎压表(201)的右侧设置有胎压调控键(202),所述充气泵主体(2)的端部且位于胎压调控键(202)的前侧设置有功能断开键(203),所述充气泵主体(2)的端部右侧设置有电源键(204),所述充气泵主体(2)的端部后侧中间处设置有充气管座(205),所述充气管座(205)上安装有防爆充气管(206),所述充气泵主体(2)的端部右后侧设置有充电插座(207),所述充电插座(207)上安装有充电线(20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101)通过合页与装载箱(1)连接,所述箱盖(101)的内部左右对称设置有衔接板(10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撑杆(103)与装载箱(1)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撑杆(103)的另一端通过小圆轴与衔接板(106)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充气管(206)的另一端设置有金属气嘴(20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充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轮胎充气装置,包括装载箱,所述装载箱的端部设置有箱盖,所述装载箱的内部安装有充气泵主体,通过设置的装载箱能够对充气泵主体进行防护,使充气泵主体便于携带的同时,整体的防护性也较好,通过设置的伸缩撑杆能够使箱盖的支撑效果较好,整体的体积较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较高的实用性,通过设置的充气泵主体体积较小,能够实现充气泵主体的便携,通过设置的电子胎压表能够实现对轮胎充气的胎压监测,能够使轮胎充气的精确度较高,通过设置的防爆充气管能够提高整体的使用安全性。置的防爆充气管能够提高整体的使用安全性。置的防爆充气管能够提高整体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满良 范亚伟 章小江 潘卫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昌县中亚轮胎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8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