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木料倒楞的装置,属于建筑施工装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人们对古建筑及中式别墅建造,追求回归大自然,复古风格已成时尚。所以,以天然木材制成的特别是一些较为高档的家具有清晰流畅的木纹及美观大方的木料制成的木构件,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在木制品加工时都用榫卯连接,但在榫卯加工过程中榫头的四个楞都需要倒楞,现在市场上均采用工人手工倒楞方式。
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解决耗时高、提高精密度的设备完成榫卯的倒楞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木料倒楞的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用于木料倒楞的装置,特点是:包含一砂带机以及两靠山木,砂带机的砂带上沿其宽度方向设置两靠山木,靠山木的截面呈直角梯形,其一底角为45
°
,两靠山木呈平行相对间隙布置,两底角形成90
°
夹角,两靠山木的两端固定于砂带机的机台上,两靠山木的底面与砂带的上表面之间有空隙。
7.进一步地,上述的用于木料倒楞的装置,其中,两靠山木的两端衬有5mm厚的木填片,使两靠山木的底面与砂带的上表面之间有5mm空隙。
8.进一步地,上述的用于木料倒楞的装置,其中,两靠山木的设置方向与砂带的运行方向相垂直。
9.进一步地,上述的用于木料倒楞的装置,其中,砂带机包含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砂带张紧于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上,伺服电机与主动带轮驱动连接。
10.进一步地,上述的用于木料倒楞的装置,其中,砂带是粒度120的砂带。
11.进一步地,上述的用于木料倒楞的装置,其中,靠山木的长度同砂带的宽度一致,截面呈直角梯形,上边60mm,下边80mm,高50mm。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3.本实用新型装置设计新颖、结构简洁,自动化实现对榫头工件的四个面倒楞加工,减少十几个繁琐的加工工艺步骤,大大缩短了加工时间,提升了倒楞精度,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14.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
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6.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方位术语和次序术语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19.如图1所示,用于木料倒楞的装置,包含一砂带机1以及两靠山木4,砂带机1的砂带2上沿其宽度方向设置两靠山木4,两靠山木4的设置方向与砂带2的运行方向相垂直,靠山木4的截面呈直角梯形,其一底角为45
°
,两靠山木4呈平行相对间隙布置,两底角形成90
°
夹角,两靠山木4的两端通过夹具固定于砂带机1的机台上,两靠山木4的两端衬有5mm厚的木填片6,使两靠山木4的底面与砂带2的上表面之间有5mm空隙。
20.砂带机1包含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砂带2张紧于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上,伺服电机与主动带轮驱动连接,砂带2采用粒度120的砂带。
21.靠山木4的长度与砂带2的宽度一致,截面呈直角梯形,上边60mm,下边80mm,高50mm。
22.具体应用时,将数个榫头工件3倾斜45度并排列在靠山中央,使每个榫头的楞与砂带磨削;两靠山木4的底面与砂带2的上表面之间有空隙,控制砂带磨削榫头的四个倒楞高度,通过砂带机运转,将n个榫头工件3并排排列一次性可以完成30个左右的榫头工件的倒楞打磨加工,使每个榫头的楞与砂带磨削完成一面后,将工件翻身使得榫头的每个楞都能磨削到位;通过榫头工件翻身完成四个面倒楞加工,完成一批榫头工件倒楞只需要约二分钟,而传统工匠手工模式加工一个工件需十分钟以上。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装置设计新颖、结构简洁,自动化实现对榫头工件的四个面倒楞加工,减少十几个繁琐的加工工艺步骤,大大缩短了加工时间,提升了倒楞精度,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
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5.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技术特征:
1.用于木料倒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砂带机(1)以及两靠山木(4),砂带机(1)的砂带(2)上沿其宽度方向设置两靠山木(4),靠山木(4)的截面呈直角梯形,其一底角为45
°
,两靠山木(4)呈平行相对间隙布置,两底角形成90
°
夹角,两靠山木(4)的两端固定于砂带机(1)的机台上,两靠山木(4)的底面与砂带(2)的上表面之间有空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木料倒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靠山木(4)的两端衬有5mm厚的木填片(6),使两靠山木(4)的底面与砂带(2)的上表面之间有5mm空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木料倒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靠山木(4)的设置方向与砂带(2)的运行方向相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木料倒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砂带机(1)包含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砂带(2)张紧于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上,伺服电机与主动带轮驱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用于木料倒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带(2)是粒度120的砂带。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木料倒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靠山木(4)的长度与砂带(2)的宽度一致,截面呈直角梯形,上边60mm,下边80mm,高5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木料倒楞的装置,包含一砂带机以及两靠山木,砂带机的砂带上沿其宽度方向设置两靠山木,靠山木的截面呈直角梯形,其一底角为45
技术研发人员:顾德明 顾水根 王三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8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