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安检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检机的机架及安检机。
背景技术:
2.双视角安检机主要分为龙门式结构和框架式结构两大类。龙门式结构具有设备重量轻、安装维护便利的特点,但是,龙门式结构的安检机存在着稳定性差、易振动变形的缺陷;框架式结构具有结构复杂、重量大的特点,安检机易因自重过大而产生变形,影响检测效果,同时,框架式结构的安检机也存在着运输不便利的缺点,转运过程中容易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安检机的机架,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安检机的机架存在的结构强度差、转运不便的技术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安检机的机架,所公开的安检机的机架包括主骨架、背包骨架和顶部骨架;其中:
6.所述主骨架包括底部支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连接于所述底部支架以形成供物品通过的通道,所述主骨架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探测盒的安装间隙;
7.所述第三支架位于所述安装间隙的上方,所述第三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相连以加固所述主骨架;
8.所述背包骨架设置于所述主骨架的一侧,所述背包骨架用于安装安检机的电气模块,所述顶部骨架设置于所述主骨架的顶部,所述背包骨架和所述顶部骨架分别与所述主骨架可拆卸相连。
9.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安检机,所公开的安检机包括上述的安检机的机架。
10.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安检机的机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于底部支架形成供物品通过的通道,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探测盒的安装间隙,在安装间隙处增加了第三支架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连,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在背向底部支架的一侧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消除了安装间隙对主骨架结构强度的影响,提高了主骨架的结构强度,由此可以保证安检机检测的稳定性。
12.与此同时,背包骨架和顶部骨架分别与主骨架可拆卸相连,在对安检机进行运输时,可将背包骨架和顶部骨架与主骨架拆分后进行运输,避免安检机整体体积过大而不便运输;将主骨架、背包骨架和顶部骨架模块化,也简化了安检机的机架的生产加工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检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检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16.图3是实施例的主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实施例的主骨架的拆分示意图;
18.图5是实施例的机架在输送机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实施例的机架在输送机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0.图7是实施例的机架在输送机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1.图8是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2.图9是实施例的机架在输送机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23.图10是图9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4.图11是实施例的机架在输送机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25.图12是图1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6.图13是图1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7.图14是输送机的折叠示意图;
28.图15是图14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9.图中:
30.100-主骨架,110-底部支架,111-凸块,120-第一支架,121-加强筋,130
‑ꢀ
第二支架,140-第三支架;
31.200-背包骨架;
32.300-顶部骨架;
33.400-探测盒;
34.510-输送机,511-连接块,512-挡杆,520-驱动机构;
35.600-第四支架;
36.700-第五支架;
37.810-第一固定结构,820-第一插销;
38.900-第二固定结构,910-安装座,920-第一轴;
39.1000-限位组件,1010-固定座,1011-限位槽,1020-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41.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
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42.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15,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检机的机架及安检机进行详细地说明。
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安检机的机架,包括主骨架100、背包骨架 200和顶部骨架30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安检机,包括探测盒400、输送机510和前述的安检机的机架。
44.其中,主骨架100为安检机的机架的基础构件,为背包骨架200和顶部骨架300提供安装基础,具体地,主骨架100包括底部支架110、第一支架120、第二支架130和第三支架140,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分别连接于底部支架110以形成供物品通过的通道,主骨架100在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 之间形成有安装间隙,安检机的探测盒400设置于安装间隙。
45.基于安装间隙的存在,探测盒400设于安装间隙将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隔断,因此,主骨架100在安装间隙处的结构强度较差,导致主骨架100 的结构稳定性较差,在主骨架100受载较大的情况下,主骨架100易在安装间隙处发生变形,安检机的检测稳定性得不到保障。基于此种情况,第三支架140 位于安装间隙的上方,第三支架14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 相连以加固主骨架100,使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在背向底部支架110 的一侧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由此消除安装间隙对主骨架100结构强度的影响。
4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背包骨架200设置于主骨架100的一侧,背包骨架200 为安检机的电气模块提供安装基础,即安检机的电气模块可以安装于背包骨架 200,例如,电气模块可以包括安检机的主控制器、侧部射线源、滤波器和隔离变压器等,背包骨架200的高度小于或等于主骨架100的高度,能够减少机架的突兀感,增加安检机的机架的美观性,同时,在组装安检机时,也能避免背包骨架200对组装造成干扰,提高安检机的组装效率。
47.顶部骨架300设置于主骨架100的顶部,顶部骨架300能够为安检机的外观件提供安装基础,主骨架100的顶部设置有顶部射线源,顶部骨架300用于覆盖探测盒400和安检机的顶部射线源,背包骨架200和顶部骨架300分别与主骨架100可拆卸相连。
4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安检机的机架,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连接于底部支架110形成供物品通过的通道,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探测盒400的安装间隙,在安装间隙处增加了第三支架140分别与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相连,使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在背向底部支架110的一侧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消除了安装间隙对主骨架100的结构强度的影响,提高了主骨架100的结构强度,使主骨架100在承载时不易变形或晃动,由此可以保证安检机检测的稳定性。
49.与此同时,背包骨架200和顶部骨架300分别与主骨架100可拆卸相连,在对安检机进行运输时,可将背包骨架200和顶部骨架300与主骨架100拆分后进行运输,避免安检机整体体积过大而不便运输;本技术实施例的安检机的机架将主骨架100、背包骨架200和顶部
骨架300模块化,也简化了安检机的机架的生产加工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
5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通道内物品的通行方向上,机架的两端连接设置有输送机510,具体地,输送机510与底部支架100转动相连,输送机510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将输送机510相对底部支架100转动,输送机510能够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输送机510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输送机510能够用于输送通道内的物品,使物品在通道内经过安检机的检测;在输送机510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输送机510收纳于主骨架100,安检机在通道内物品通行方向上的长度减小;如此设置下,在需要运输安检机时,转动输送机510使其处于折叠状态,由此能够减小安检机的整体体积,便于运输。
51.由前述可知,在安检机的运输过程中,通常将输送机510切换至折叠状态以方便运输,但是,由于运输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晃动,输送机510可能出现剧烈晃动、甚至出现转动掉落至展开状态的情况,造成输送机510受损,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基于此种情况,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通道内物品的通行方向上,机架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固定结构810,第一固定结构810用于固定处于折叠状态的输送机510,从而避免输送机510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剧烈晃动或掉落情况。
52.示例性地,在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参照图7~图8,第一固定结构810可以设于主骨架100,具体地,在通道内物品的通行方向上,底部支架110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支架120、第二支架130、第三支架140的长度之和,第一支架120的外端和第二支架130的外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结构810。
5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可以分别为框形架,第一支架120的外端为第一支架120背向第二支架130的一端,第二支架130的外端为第二支架130背向第一支架120的一端,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 分别连接于底部支架110以形成供物品通过的通道,通道的一端为入口,通道的另一端为出口,例如,第一支架120形成入口,第二支架130形成出口,第一固定结构810可以设置于入口一侧的第一支架120和出口一侧的第二支架 130。
54.示例性地,在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参照图9~图12,机架还包括第四支架600和第五支架700,第一固定结构810可以设于第四支架600和第五支架700,具体地,第四支架600连接于第一支架120的外端,第五支架700连接于第二支架130的外端,第四支架600和第五支架700分别用于安装防护帘,在机架包括第四支架600和第五支架700的情况下,第四支架600形成通道的入口,第五支架700形成通道的出口,第四支架600的外端和第五支架700的外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结构810。
55.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结构810可以包括第一销孔,参照图7~图12,输送机510连接设置有第一插销820,在输送机510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第一插销820插设于第一销孔内,从而实现输送机510在折叠状态下的固定,避免处于折叠状态的输送机510晃动而造成安全隐患。当然,第一销孔还可以开设于安检机的外观件,能够实现对折叠状态的输送机的固定即可。
56.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结构810可以包括第二插销,输送机 510连接设置有第二销孔,在输送机510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第二插销可以插设于第二销孔内,从而实现输送机510在折叠状态下的固定。
57.安检机还包括驱动机构520,在通道内物品的通行方向上,底部支架110 的两端分
别设置有第二固定结构900,第二固定结构900用于连接驱动机构520 的一端,驱动机构520的另一端用于与输送机510相连,驱动机构520用于驱动输送机510相对主骨架100转动,从而使输送机510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58.参照图12,驱动机构520可以包括气弹簧,第二固定结构900包括安装座 910和连接于安装座910的第一轴920,安装座910设于底部支架110,气弹簧的一端用于转动连接于第一轴920,气弹簧的另一端用于与输送机510相连,本技术实施例中,气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输送机510远离主骨架100的一端、并与输送机510铰接相连,在气弹簧的活塞杆伸出的情况下,输送机510处于折叠状态,在气弹簧的活塞杆缩回的情况下,输送机510处于展开状态。当然,驱动机构520还可以电动推杆、液压杆等伸缩结构,本实施例并不限定驱动机构的具体形式。
59.设置有第一固定结构810的支架的外端还设置有限位组件1000,在输送机 510处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的情况下,限位组件1000用于与输送机510限位配合。
60.例如,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的外端分别设有限位组件1000,或者第四支架600和第五支架700的外端分别设置有限位组件1000,在输送机510 处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的情况下,限位组件1000用于与输送机510限位配合,如此设置下,限位组件1000能够对处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的输送机510起到限位作用,避免输送机51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转动幅度过大而超过驱动机构520 的伸缩行程,造成驱动机构520损坏。
61.具体地,限位组件1000包括固定座1010,输送机510上连接设置有连接块511,固定座1010用于与连接块511转动相连,从而实现输送机510与机架的转动相连,进而能够实现输送机510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62.固定座1010设置有限位槽1011,连接块511连接设置有挡杆512,限位槽1011用于与挡杆512限位配合,并在限位状态下容纳挡杆512。参照图15,限位槽1011呈弧形沿伸,限位槽1011具有相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位于第二端的下方,在输送机510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挡杆512与限位槽1011 的第一端相抵接,在输送机510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挡杆512与限位槽1011 的第二端相抵接。
63.在上述方案中,通过挡杆512与限位槽1011的限位配合,能够避免输送机51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转动过度、造成驱动机构510损坏的问题;但是,挡杆512在长时间使用后,挡杆512磨损加剧,存在着挡杆512被限位槽1011 的内壁截断的情况,基于此种情况,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限位组件1000 还包括挡块1020,在输送机510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连接块511与挡块1020 限位配合,也就是说,在输送机510处于展开状态下,挡杆512与限位槽1011 的第二端相抵接,连接块511转动至与挡块1020相抵接的位置,挡杆512和挡块1020共同对展开状态的输送机510起到限位作用,能够避免挡杆512被截断失去限位作用的问题,此时,也能方便调节输送机510的脚杯,使其能被顺利旋转至支撑于支撑地面。
64.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输送机510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输送机510 的输送带与主骨架100的外端面相贴合,或,输送机510深入主骨架100形成的通道。如此设置下,在机架运输过程中,既能提高机架结构的紧凑型,同时,输送机510的输送带被隐藏,能够对输送机510的输送带起到保护作用,避免输送机510的输送带在运输过程中被划伤。
6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主骨架100作为机架的基础构件,承载较大,顶部骨架300作为安检机的外观件的安装基础,承载较小,第四支架600、第五支架700作为防护帘和外观件的
安装基础,承载较小;因此,底部支架110、第一支架120、第二支架130和第三支架140可以为钢管制成的结构件,顶部骨架300、第四支架600和第五支架700可以为钣金件制成的结构件。
66.如此设置下,既可以保证主骨架100的结构强度,又能降低安检机的机架的重量,使安检机的机架的局部结构强度与其所受的负载相匹配,实现安检机的机架的结构优化。与此同时,顶部骨架300可以为钣金件折弯焊接制成,具有加工简单、重量轻的特点,同时,钣金制作顶部骨架300、第四支架600和第五支架700可以保证加工精度,从而确保外观件的装配精度。
67.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顶部骨架300的形状为锥台,顶部骨架300的大端与主骨架100相连,锥台状的顶部骨架300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时,受载时不易发生晃动和变形。
68.背包骨架200的顶部靠近主骨架100的一侧的高度大于远离主骨架100的一侧高度,如此设置下,既能使设置于背包骨架200的电气模块能够满足安装要求,又能提高背包骨架200连接主骨架100的连贯性,从而提高机架的美观性。
6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背包骨架200和顶部骨架300可通过螺纹连接件与主骨架100相连。示例性地,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 130上均设置有第一安装孔,背包骨架200设置有第二安装孔,螺纹连接件穿过第二安装孔配合于第一安装孔内,以将背包骨架200连接固定于主骨架100,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同时与背包骨架200相连,提高了主骨架100的受载均匀性,提高了机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70.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底部支架110设置有凸块111,在背包骨架200 与主骨架100相连的情况下,背包骨架200支撑于凸块111。如此设置,可以减小螺纹连接件的负载,减小背包骨架200相对主骨架100的晃动,提高背包骨架200与主骨架100连接的稳定性,保证检测效果。
71.第一支架120和/或所述第二支架130内设置有加强筋121,进一步提升主骨架100在中间位置的结构强度,避免主骨架100受载而产生变形。
7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7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安检机的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骨架(100)、背包骨架(200)和顶部骨架(300),其中:所述主骨架(100)包括底部支架(110)、第一支架(120)、第二支架(130)和第三支架(140),所述第一支架(120)和所述第二支架(130)分别连接于所述底部支架(110)以形成供物品通过的通道,所述主骨架(100)在所述第一支架(120)和所述第二支架(130)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探测盒(400)的安装间隙;所述第三支架(140)位于所述安装间隙的上方,所述第三支架(1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120)和所述第二支架(130)相连以加固所述主骨架(100);所述背包骨架(200)设置于所述主骨架(100)的一侧,所述背包骨架(200)用于安装安检机的电气模块;所述顶部骨架(300)设置于所述主骨架(100)的顶部,所述背包骨架(200)和所述顶部骨架(300)分别与所述主骨架(100)可拆卸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检机的机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道内物品的通行方向上,所述机架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固定结构(810),所述第一固定结构(810)用于固定处于折叠状态的输送机(5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检机的机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道内物品的通行方向上,所述底部支架(110)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支架(120)、第二支架(130)、第三支架(140)的长度之和,所述第一支架(120)的外端和所述第二支架(130)的外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固定结构(81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检机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还包括第四支架(600)和第五支架(700),所述第四支架(600)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120)的外端,所述第五支架(700)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130)的外端,所述第四支架(600)和所述第五支架(700)分别用于安装防护帘,所述第四支架(600)的外端和所述第五支架(700)的外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固定结构(810)。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安检机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810)包括第一销孔,所述第一销孔用于与所述输送机(510)连接设置的第一插销(820)插接配合;或,所述第一固定结构(810)包括第二插销,所述第二插销用于与所述输送机(510)设置的第二销孔插接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安检机的机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道内物品的通行方向上,所述底部支架(1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结构(900),所述第二固定结构(900)用于连接驱动机构(520)的一端,所述驱动机构(520)的另一端用于与输送机(510)相连,所述驱动机构(520)用于驱动所述输送机(510)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切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检机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900)包括安装座(910)和连接于所述安装座(910)的第一轴(920),所述驱动机构(520)包括气弹簧,所述气弹簧的一端用于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轴(920),所述气弹簧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输送机(510)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安检机的机架,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所述第一固定结构(810)的支架的外端还设置有限位组件(1000),在所述输送机(510)处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
态的情况下,所述限位组件(1000)用于与所述输送机(510)限位配合。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检机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1000)包括固定座(1010),所述固定座(1010)用于与所述输送机(510)上连接设置的连接块(511)转动相连;所述固定座(1010)设置有限位槽(1011),所述连接块(511)连接设置有挡杆(512),所述限位槽(1011)用于与所述挡杆(512)限位配合、并在限位状态下容纳所述挡杆(512)。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检机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1000)还包括挡块(1020),所述挡块(1020)连接于所述固定座(1010),在所述输送机(510)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挡块(1020)用于与所述连接块(511)限位配合。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检机的机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送机(510)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输送机(510)的输送带与所述主骨架(100)的外端面相贴合,或,所述输送机(510)深入所述主骨架(100)形成的通道内。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检机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架(600)和/或所述第五支架(700)为钣金件制成的结构件。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检机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骨架(300)的形状为锥台,所述顶部骨架(300)的大端与所述主骨架(100)相连;或者,所述背包骨架(200)的顶部靠近所述主骨架(100)的一侧的高度大于远离所述主骨架(100)的一侧高度。14.一种安检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安检机的机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安检机的机架及安检机,机架包括主骨架、背包骨架和顶部骨架,主骨架包括底部支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连接于底部支架以形成供物品通过的通道,主骨架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探测盒的安装间隙,第三支架位于安装间隙的上方,第三支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连以加固主骨架,背包骨架设置于主骨架的一侧,顶部骨架设置于主骨架的顶部,背包骨架和顶部骨架分别与主骨架可拆卸相连;在安装间隙处增加第三支架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在背向底部支架的一侧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消除了安装间隙对主骨架结构强度的影响,提高了主骨架的结构稳定性。的结构稳定性。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永根 杨一鸣 刘飞 杨鸿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睿影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8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