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脏血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9-01  117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心脏血泵。


    背景技术:

    2.心脏衰竭是因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脏结构变化和功能下降,无法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而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无法形成流畅的血液循环。人工血泵可以用来完全或部分地代替心脏工作,推动血液循环,以维持心衰患者的器官和组织生理机能。
    3.对于电机处于体外的心脏内血泵,其包含血液流通的套管,输送导管、叶轮泵、柔性传动丝、第一支撑件、处于体外的电机。在此血泵中,需要一根1.2米至1.5米的柔性传动丝,一方面柔性传动丝从体外传递扭矩到叶轮,传动距离很长,扭转角度较大,存在长时间疲劳断裂的风险,只能在短时间内使用;另一方面整根钢丝都在抖动,给患者带来不适的体验;最重要的是柔性传动丝太长,经过弯曲的血管后,与输送导管内壁有较多的接触部位,高速旋转后会产生较多的磨损微粒流入到患者体内,造成较高的溶血。
    4.对于电机处于体内的心脏内血泵,其包含血液流通的套管,输送导管、叶轮泵、第一支撑件、处于体内的电机。在此血泵中,体内电机直径尺寸不能太大,否则无法通过介入手术进入体内;同时电机长度不能太长,否则刚性长度太大而无法实现主动脉过弓;对限定直径和限定长度的电机,如果要实现需求的较高转速和流量,电机必然高负荷运转,发热严重,影响溶血。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降低溶血风险的心脏血泵,所述心脏血泵包括用于伸入体内的泵部和电机部,所述泵部包括抽排管和间隔设置在所述抽排管内的叶轮和第一支撑件,所述抽排管上设有出入口,所述叶轮位于在所述抽排管的近端,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叶轮的近端侧;
    6.所述电机部包括输送导管和设置在所述输送导管内的电机,所述输送导管与所述抽排管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柔性传动丝穿过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叶轮固定连接;
    7.工作时,所述电机通过所述柔性传动丝带动所述叶轮旋转,血液从所述抽排管的入口进入所述抽排管内,并从所述抽排管的出口排出。
    8.较佳地,所述抽排管包括管本体和泵壳段,所述泵壳段同轴固定在所述管本体的近端,所述叶轮和第一支撑件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泵壳段内;所述泵壳段上还设有第一开口。
    9.较佳地,所述抽排管还包括抽吸头,所述抽吸头同轴固定在所述管本体的远端,所述抽吸头上开设有第二开口。
    10.较佳地,所述管本体分别与所述抽吸头和所述泵壳段粘接。
    11.较佳地,所述抽吸头、所述管本体和所述泵壳段一体制成。
    12.较佳地,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柔性传动丝之间未密封;
    13.所述输送导管为多腔管,其包括主腔道和额外腔道,所述电机和柔性传动丝均位于所述主腔道内;
    14.所述额外腔道的远端依次通过第一支撑件和柔性传动丝之间的径向间隙以及所述第一支撑件和叶轮之间的轴向间隙与血泵外相通。
    15.较佳地,所述输送导管的远端内还固设一第二支撑件,所述柔性传动丝穿过所述第二支撑件;
    16.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还设置一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额外腔道相通。
    17.较佳地,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柔性传动丝之间密封,人体血液中存在肝素。
    18.较佳地,在使用时,所述抽排管的出入口分别位于心室和升主动脉中,所述电机位于降主动脉中。
    19.较佳地,所述抽排管和输送导管均为柔性管。
    20.较佳地,所述电机近端的电机引线从所述输送导管的近端伸出,并与外部的控制器连接。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脏内血泵,采用合理的结构布局,既减少长柔性传动丝带来的疲劳断裂风险、抖动不适以及磨损微粒造成的溶血,又容易实现主动脉过弓,同时降低了电机的运转要求,避免过热带来的溶血问题。
    23.相对于电机处于体外的心脏内血泵,采用短柔性传动丝,传动距离较短,扭转角度较小,减小柔性传动丝带来的疲劳断裂风险与抖动不适,即使弯曲过主动脉弓,短柔性传动丝与输送导管接触的部位较少,减少了磨损微粒造成的溶血。
    24.相对于电机处于体内的心脏内血泵,体内电机没有过主动脉弓,而过主动脉弓部分的刚性尺寸较短,便于通过介入手术进入体内的心脏,同时电机长度没有限定,容易设计与制造,可以高转速高效率旋转,发热较小,减小溶血风险。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中: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心脏血泵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心脏血泵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输送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2提供的从额外腔道的近端注入的液体的流向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心脏血泵应用于左心室辅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2.实施例1
    33.请参考图1和图5,一种心脏血泵,包括用于伸入体内的泵部和电机部,所述泵部包括抽排管1和间隔设置在所述抽排管1内的叶轮6和第一支撑件5,所述抽排管1上设有出入口,所述叶轮6位于在所述抽排管1的近端,所述第一支撑件5位于所述叶轮6的近端侧;
    34.所述电机部包括输送导管2和设置在所述输送导管2内的电机3,所述输送导管2与所述抽排管1固定连接;电机3的输出轴通过柔性传动丝4穿过所述第一支撑件5与所述叶轮6固定连接,即柔性传动丝4的近端与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柔性传动丝4的远端穿过第一支撑件5与叶轮轴固定连接;
    35.工作时,所述电机3通过所述柔性传动丝4带动所述叶轮6旋转,血液从所述抽排管1的入口进入所述抽排管1内,并从所述抽排管1的出口排出。
    3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5起到支撑叶轮6和柔性传动丝4的作用。
    3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心脏血泵,不仅可以用于左心室,还可以用于右心室。在使用时,抽排管1的出入口分别位于心室和主动脉中,在正常工作时,实现了血液在心室和主动脉之间的输送。
    38.在本实施例中,抽排管1和输送导管2均为柔性管,便于手术时插入心脏内。并且,优选抽排管1为套管,便于与输送导管2连接。
    39.在本实施例中,抽排管1依次包括抽吸头1.1、管本体和泵壳段1.2,抽吸头1.1同轴固定在管本体的远端,泵壳段1.2同轴固定在管本体的近端,叶轮6和第一支撑件5同轴固定安装在泵壳段1.2内。所述泵壳段1.2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抽吸头1.1上开设有第二开口。
    40.作为一种实施例,抽吸头1.1、管本体和泵壳段1.2分别为三个独立的管件,这三个管件依次固定连接,如通过粘接。
    41.作为另外一种实施例,抽吸头1.1、管本体和泵壳段1.2一体制成。
    42.在本实施例中,电机3近端的电机引线3.1从输送导管2的近端伸出,并与外部的控制器8连接。
    43.请参考图5,本实施例以左心室辅助为例,抽吸头1.1上开设的第二开口为入口,泵壳段1.2上开设的第一开口为出口。
    44.血泵经主动脉9进入心脏后,抽排管1的远端处于左心室10中(其中,抽吸头1.1位于左心室10中,那么入口位于左心室10中),抽排管1的近端和输送导管2的远端均处于升主动脉中(其中,泵壳段1.2位于升主动脉中,那么,出口位于升主动脉中),电机3没有过主动脉弓,处于降主动脉中。正常工作时,控制器8通过电机引线3.1驱动电机3旋转,电机3将扭矩传递给柔性传动丝4,柔性传动丝4带动叶轮6旋转,血液从叶轮6将血液从左心室10内的抽吸头1.1上的入口进入抽排管1内,并从升主动脉内的泵壳段1.2上的出口流出,叶轮6实现了将血液从左心室10输送到主动脉9中,给患者全身供血。
    45.当血泵用于右心室辅助时,抽吸头1.1上开设的第二开口为出口,泵壳段1.2上开设的第一开口为入口,同时,叶轮6反转,即实现了血液从主动脉输送到右心室中。
    46.实施例2
    47.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
    48.请参考图2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5和柔性传动丝4之间未密封。
    49.所述输送导管2为多腔管,其包括主腔道和额外腔道2.1,主腔道和额外腔道2.1的两端均未密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3和柔性传动丝4均位于所述主腔道内;所述额外腔道2.1的远端依次通过第一支撑件5和柔性传动丝4之间的径向间隙以及所述第一支撑件5和叶轮6之间的轴向间隙与血泵外相通。
    50.在使用时,从额外腔道2.1的近端注液体(液体可以为5%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或其他生理溶液),并从第一支撑件5和柔性传动丝4之间的径向间隙流出,经第一支撑件5和叶轮6之间的轴向间隙从泵壳段1.2上的第二开口流入到血液环境中。这样设置主要是避免血液进入到第一支撑件5的近端侧或者避免长时间运行后在第一支撑件5和叶轮6之间形成血栓。当然,第一支撑件5与柔性传动丝4之间密封,并且血液中存在肝素也可以缓解血栓形成。
    51.实施例3
    5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
    53.请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导管2的远端内还固设一第二支撑件7,此第二支撑件7位于电机3和第一支撑件5之间。
    54.所述柔性传动丝4穿过所述第二支撑件7;所述第二支撑件7上还设置一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额外腔道2.1的远端相通。
    55.在使用时,液体从额外腔道2.1流入第一支撑件5和第二支撑件7围成的轴向空间。这样设置,一方面有利于尽早排尽管道中的空气,节省手术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叶轮6的支撑刚度,保证其旋转的稳定性。
    5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心脏血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伸入体内的泵部和电机部,所述泵部包括抽排管和间隔设置在所述抽排管内的叶轮和第一支撑件,所述抽排管上设有出入口,所述叶轮位于在所述抽排管的近端,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叶轮的近端侧;所述电机部包括输送导管和设置在所述输送导管内的电机,所述输送导管与所述抽排管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柔性传动丝穿过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叶轮固定连接;工作时,所述电机通过所述柔性传动丝带动所述叶轮旋转,血液从所述抽排管的入口进入所述抽排管内,并从所述抽排管的出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脏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排管包括管本体和泵壳段,所述泵壳段同轴固定在所述管本体的近端,所述叶轮和第一支撑件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泵壳段内;所述泵壳段上还设有第一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心脏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排管还包括抽吸头,所述抽吸头同轴固定在所述管本体的远端,所述抽吸头上开设有第二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心脏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本体分别与所述抽吸头和所述泵壳段粘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心脏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头、所述管本体和所述泵壳段一体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脏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柔性传动丝之间未密封;所述输送导管为多腔管,其包括主腔道和额外腔道,所述电机和柔性传动丝均位于所述主腔道内;所述额外腔道的远端依次通过第一支撑件和柔性传动丝之间的径向间隙以及所述第一支撑件和叶轮之间的轴向间隙与血泵外相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心脏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导管的远端内还固设一第二支撑件,所述柔性传动丝穿过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还设置一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额外腔道相通。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脏血泵,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时,所述抽排管的出入口分别位于心室和升主动脉中,所述电机位于降主动脉中。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脏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排管和输送导管均为柔性管。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脏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近端的电机引线从所述输送导管的近端伸出,并与外部的控制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心脏血泵,包括用于伸入体内的泵部和电机部,所述泵部包括抽排管和间隔设置在所述抽排管内的叶轮和第一支撑件,所述抽排管上设有出入口,所述叶轮位于在所述抽排管的近端,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叶轮的近端侧;所述电机部包括输送导管和设置在所述输送导管内的电机,所述输送导管与所述抽排管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柔性传动丝穿过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叶轮固定连接;工作时,所述电机通过所述柔性传动丝带动所述叶轮旋转,血液从所述抽排管的入口进入所述抽排管内,并从所述抽排管的出口排出。并从所述抽排管的出口排出。并从所述抽排管的出口排出。


    技术研发人员:程小明 佘铭钢 王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恒瑞宏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8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83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