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拖车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撞击可拆卸拖车钩。
背景技术:
2.拖车钩用于安装在车辆的尾部,可以用于拖拽其他车辆帮助其他车辆脱离复杂地形,也可以用于牵引小拖车、拖挂式房车,还可以搭配安装一些后式自行车架、行李箱等,增加了车辆的载物空间。
3.随着国内自驾游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多的越野车选择安装拖车钩,但是,这种拖车钩多数是固定安装在车辆尾部的,并不容易拆卸,少部分是通过螺纹进行可拆卸连接,但是,拖车钩上的螺纹及防撞梁上的螺纹孔容易发生磨损,影响拖车钩的使用寿命,且如果在城市里驾驶这种装配有拖车钩的车,发生追尾时,由于后车较大的惯性冲击,拖车钩是金属制品,刚性体无法缓冲后车撞击,后车会被刺穿,会对追尾后车造成严重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撞击可拆卸拖车钩,它可以起到防撞击的作用,不会对后车造成冲击,同时便于拆卸和安装。
6.2.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防撞击可拆卸拖车钩,包括防撞梁、空腔、第一通槽、第二通槽、拖车钩和两个限位组件;空腔设置在防撞梁内部,第一通槽开设在防撞梁左侧壁,第二通槽开设在防撞梁底端,第一通槽、空腔和第二通槽相连通;拖车钩包括拖车环和伸缩件,拖车钩可收缩至第一通槽和空腔内;伸缩件包括两个第一伸缩杆、两个第二伸缩杆和插柱;两个第二伸缩杆呈十字交叉铰接,两个第二伸缩杆同一侧端部开设有安装孔;限位组件一端设置在空腔内,另一端设置在第二通槽内,两个限位组件顶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二伸缩杆上的安装孔延伸至空腔内顶端;第二伸缩杆远离安装孔的一端与第一伸缩杆相互铰接;两个第一伸缩杆远离第二伸缩杆的一端通过插柱相互铰接;拖车环转动连接在插柱上并位于第一伸缩杆远离第二伸缩杆的一侧。
9.优选的,空腔为矩形空腔。
10.优选的,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柱、拉块、第一弹簧和限位块;拉块位于防撞梁下方,限位柱一端依次穿过第二通槽和安装孔延伸至空腔内顶端,另一端与拉块连接;限位块固定套设在限位柱上并位于安装孔下方,第一弹簧套设在限位柱上并位于限位块和空腔内底端之间。
11.优选的,两个第二伸缩杆的铰接点位于第二伸缩杆的二分之一处。
12.优选的,拖车环为u型环。
13.优选的,限位柱上固定设置有限位挡块,限位挡块顶端面与第二伸缩杆下端面紧
贴。
14.优选的,第二伸缩杆可以为多对。
15.优选的,两个限位组件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
16.3.有益效果
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8.(1)本实用通过伸缩件的设置,当两车发生追尾时,前车的拖车钩可以收缩至空腔和第一通槽内,减少拖车钩对后车造成较大的冲击,防止后车被拖车钩刺穿。
19.(2)本实用通过限位组件的设置,限位组件一方面起到固定拖车钩的作用,另一方面方便将拖车钩从防撞梁上拆卸下来,同时,通过调整两个限位组件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拖车环的位置,方便使用者使用拖车环。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拖车钩和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梁的局部剖视图。
24.图中标号说明:
25.1防撞梁、2空腔、3第一通槽、4第二通槽、5拖车钩、501拖车环、6 限位组件、601限位柱、602拉块、603第一弹簧、604限位块、605限位挡块、 7伸缩件、701第一伸缩杆、702第二伸缩杆、703插柱。
具体实施方式
26.请参阅图1-4的一种防撞击可拆卸拖车钩,包括防撞梁1、空腔2、第一通槽3、第二通槽4、拖车钩5和两个限位组件6;空腔2设置在防撞梁1内部,第一通槽3开设在防撞梁1左侧壁,第二通槽4开设在防撞梁1底端,第一通槽3、空腔2和第二通槽4相连通;拖车钩5包括拖车环501和伸缩件 7,拖车钩5可收缩至第一通槽3和空腔2内;伸缩件7包括两个第一伸缩杆 701、两个第二伸缩杆702和插柱703;两个第二伸缩杆702呈十字交叉铰接,两个第二伸缩杆702同一侧端部开设有安装孔;限位组件6一端设置在空腔2 内,另一端设置在第二通槽4内,两个限位组件6顶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二伸缩杆702上的安装孔延伸至空腔2内顶端;第二伸缩杆702远离安装孔的一端与第一伸缩杆701相互铰接;两个第一伸缩杆701远离第二伸缩杆702的一端通过插柱703相互铰接;拖车环501转动连接在插柱703上并位于第一伸缩杆701远离第二伸缩杆702的一侧。
27.空腔2为矩形空腔,第一通槽3和第二通槽4均为矩形槽。
28.限位组件6包括限位柱601、拉块602、第一弹簧603和限位块604;拉块602位于防撞梁1下方,限位柱601一端依次穿过第二通槽4和安装孔延伸至空腔2内顶端,另一端与拉块602连接;限位块604固定套设在限位柱 601上并位于安装孔下方,第一弹簧603套设在限位柱601上并位于限位块 604和空腔2内底端之间。
29.两个第二伸缩杆702的铰接点位于第二伸缩杆702的二分之一处。
30.拖车环501为u型环。
31.限位柱601上固定设置有限位挡块605,限位挡块605顶端面与第二伸缩杆702下端面紧贴,限位挡块605对第二伸缩杆702远离第一伸缩杆701的位置进行限定,确保伸缩件7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向下移动,确保拖车钩5使用完之后能够准确无误的自动收纳至空腔2和第一通槽3内。
32.第二伸缩杆702可以为多对。
33.两个限位组件6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拖车钩5使用完之后,第二弹簧可以将两个限位组件6恢复至初始位置,进而使得拖车钩5在使用完之后,能自动收纳至空腔2和第一通槽3内。
34.使用时,推动其中一个限位组件6上的拉块602向靠近另一个限位组件6 的拉块602方向移动,拉块602带动限位柱601沿第二通槽4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第二弹簧逐渐被挤压,十字交叉进行铰接的两个第二伸缩杆702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两个第一伸缩杆701远离插柱703的一端在两个第二伸缩杆702的带动下逐渐相互靠近,从而使得拖车环501逐渐从防撞梁1内移出,即使用者可使用拖车环501。
35.拖车环501使用完毕后,处于挤压状态的第二弹簧将两个限位组件6恢复至初始位置,使得拖车钩5在使用完之后,能自动收纳至空腔2和第一通槽3内。
36.拆卸拖车钩5时,向下拉动拉块602,拉块602带动限位柱601向下移动,限位块604向下移动并挤压第一弹簧603,限位柱601逐渐从第二伸缩杆702 上的安装孔移出,然后拉动拖车钩5向远离防撞梁1的方向移动,即可完成对拖车钩5的拆卸。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撞击可拆卸拖车钩,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梁(1)、空腔(2)、第一通槽(3)、第二通槽(4)、拖车钩(5)和两个限位组件(6);空腔(2)设置在防撞梁(1)内部,第一通槽(3)开设在防撞梁(1)左侧壁,第二通槽(4)开设在防撞梁(1)底端,第一通槽(3)、空腔(2)和第二通槽(4)相连通;拖车钩(5)包括拖车环(501)和伸缩件(7),拖车钩(5)可收缩至第一通槽(3)和空腔(2)内;伸缩件(7)包括两个第一伸缩杆(701)、两个第二伸缩杆(702)和插柱(703);两个第二伸缩杆(702)呈十字交叉铰接,两个第二伸缩杆(702)同一侧端部开设有安装孔;限位组件(6)一端设置在空腔(2)内,另一端设置在第二通槽(4)内,两个限位组件(6)顶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二伸缩杆(702)上的安装孔延伸至空腔(2)内顶端;第二伸缩杆(702)远离安装孔的一端与第一伸缩杆(701)相互铰接;两个第一伸缩杆(701)远离第二伸缩杆(702)的一端通过插柱(703)相互铰接;拖车环(501)转动连接在插柱(703)上并位于第一伸缩杆(701)远离第二伸缩杆(702)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击可拆卸拖车钩,其特征在于:空腔(2)为矩形空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击可拆卸拖车钩,其特征在于:限位组件(6)包括限位柱(601)、拉块(602)、第一弹簧(603)和限位块(604);拉块(602)位于防撞梁(1)下方,限位柱(601)一端依次穿过第二通槽(4)和安装孔延伸至空腔(2)内顶端,另一端与拉块(602)连接;限位块(604)固定套设在限位柱(601)上并位于安装孔下方,第一弹簧(603)套设在限位柱(601)上并位于限位块(604)和空腔(2)内底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击可拆卸拖车钩,其特征在于:两个第二伸缩杆(702)的铰接点位于第二伸缩杆(702)的二分之一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击可拆卸拖车钩,其特征在于:拖车环(501)为u型环。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撞击可拆卸拖车钩,其特征在于:限位柱(601)上固定设置有限位挡块(605),限位挡块(605)顶端面与第二伸缩杆(702)下端面紧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击可拆卸拖车钩,其特征在于:第二伸缩杆(702)可以为多对。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击可拆卸拖车钩,其特征在于:两个限位组件(6)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撞击可拆卸拖车钩,属于拖车钩技术领域。一种防撞击可拆卸拖车钩,包括防撞梁、空腔、第一通槽、第二通槽、拖车钩和两个限位组件;空腔设置在防撞梁内部,第一通槽开设在防撞梁左侧壁,第二通槽开设在防撞梁底端,第一通槽、空腔和第二通槽相连通;拖车钩包括拖车环和伸缩件,拖车钩可收缩至第一通槽和空腔内;伸缩件包括两个第一伸缩杆、两个第二伸缩杆和插柱;两个第二伸缩杆呈十字交叉铰接,两个第二伸缩杆同一侧端部开设有安装孔。它可以起到防撞击的作用,不会对后车造成冲击,同时便于拆卸和安装。同时便于拆卸和安装。同时便于拆卸和安装。
技术研发人员:洪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浦江左右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8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