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排水槽疏水结构及坡屋面系统。
背景技术:
2.铝镁锰板屋面系统因其经济性、自重轻、施工简易等优点在我国公用建筑工程中的大量应用。在铝镁锰板坡屋面系统中,当室外降雨量超出屋面排水系统的排水流速时,屋面排水沟易出现积水,极易进入屋面保温岩棉内,造成屋面保温系统失效;同时,因铝镁锰板接缝处受载后易出现凹陷积水,接缝处防水处理不当也易造成渗水现象。常规做法需拆除相应漏水位置屋面板,重新做好接缝处的防水处理,增强排水沟的排水能力,此类做法耗费工时长,施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排水沟雨水量并具有更好防水防渗效果的排水槽疏水结构及坡屋面系统。
4.其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排水槽疏水结构,包括:
6.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于屋顶面板上;及
7.反坎,所述反坎围成排水槽,所述反坎包括位于所述排水槽一侧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排水槽的一侧与所述加强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端部高于所述加强板靠近所述反坎的一端并构成挡水部;
8.其中,所述加强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高于所述加强板的另一端。
9.上述排水槽疏水结构,当屋顶面板上存在雨水时,雨水可沿加强板流至反坎处,当雨水积聚的高度超过挡水部的高度时,雨水可进入排水槽内排出,由于挡水部高于加强板靠近反坎的一端,因此雨水不会直接流入排水槽,在降雨量超过排水槽内的排水流速时,挡水部可作为缓冲,防止出现雨水不及时排出导致的溢流问题,同时加强板能够增加屋顶面板的强度,防止出现屋顶面板凹陷积水的问题,且加强板与反坎的连接处可防止雨水渗入屋顶面板内部,提高了防水防渗的能力。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靠近所述反坎的一端弯折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靠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设有密封胶。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槽疏水结构还包括螺丝及垫圈,所述螺丝穿设所述连接部及所述垫圈并与所述第一侧板螺纹配合。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端部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方向弯折形成填充部,所述密封胶至少填充所述填充部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的空间。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屋顶面板之间设有防水剂。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坎还包括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分别位于所述排水槽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风口。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口处设有防雨百叶片。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口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第一侧板包括位于所述风口两侧的第一分部及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设于所述第二分部上方,所述第一分部靠近所述风口的一端向所述风口的方向弯折形成外延部,所述外延部与所述第一分部的其余部分的夹角为锐角。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水部的端面与所述加强板之间的距离为 200mm~300mm。
18.一种铝镁锰板坡屋面系统,包括屋顶面板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槽疏水结构,所述屋顶面板上设有天沟槽,所述反坎部分伸入所述天沟槽内,所述挡水部位于所述天沟槽外,所述加强板设于所述屋顶面板上,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加强板连接。
19.上述铝镁锰板坡屋面系统,当屋顶面板上存在雨水时,雨水可沿加强板流至反坎处,当雨水积聚的高度超过挡水部的高度时,雨水可进入排水槽内排出,由于挡水部高于加强板靠近反坎的一端,因此雨水不会直接流入排水槽,在降雨量超过排水槽内的排水流速时,挡水部可作为缓冲,防止出现雨水不及时排出导致的溢流问题,同时加强板能够增加屋顶面板的强度,防止出现屋顶面板凹陷积水的问题,且加强板与反坎的连接处可防止雨水渗入屋顶面板内部,提高了防水防渗的能力。此外,反坎可直接与屋顶面板上原有的天沟槽配合安装,加强板可设置在屋顶面板上,即在原屋顶面板上通过简单的改造即可实现防溢流及防渗等效果,无需大规模拆除,操作简单,改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于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铝镁锰板坡屋面系统的剖视图;
23.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4.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00、加强板;110、连接部;111、填充部;200、反坎;201、排水槽;210、第一侧板;211、挡水部;212、风口;213、第一分部;213a、外延部;220、排水管;230、第二侧板;240、防雨百叶片;300、密封胶;410、螺丝;420、垫圈;500、防水剂;10、屋顶面板;11、混凝土天沟。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
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8.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排水槽疏水结构,包括加强板100 及反坎200,加强板100设于屋顶面板10上,反坎200围成排水槽201,反坎 200包括位于排水槽201一侧的第一侧板210,第一侧板210远离排水槽201的一侧与加强板100连接,第一侧板210的端部高于加强板100靠近反坎200的一端并构成挡水部211;其中,加强板100远离第一侧板210的一端高于加强板 100的另一端。
29.上述排水槽疏水结构,当屋顶面板10上存在雨水时,雨水可沿加强板100 流至反坎200处,当雨水积聚的高度超过挡水部211的高度时,雨水可进入排水槽201内排出,由于挡水部211高于加强板100靠近反坎200的一端,因此雨水不会直接流入排水槽201,在降雨量超过排水槽201内的排水流速时,挡水部211可作为缓冲,防止出现雨水不及时排出导致的溢流问题,同时加强板100 能够增加屋顶面板10的强度,防止出现屋顶面板10凹陷积水的问题,且加强板100与反坎200的连接处可防止雨水渗入屋顶面板10内部,提高了防水防渗的能力。
30.可选地,加强板100可为具有防腐蚀能力的材料,例如铝板,此时加强板 100耐腐蚀,且具有较高的强度,质量较轻。
31.可选地,反坎200可为具有防腐蚀能力的材料,例如不锈钢,具体可为sus304 材质。
32.可选地,如图1所示,排水槽201的底部设有排水管220。具体地,排水管 220为虹吸排水管220。此时排水效果较好。
33.具体地,挡水部211向远离排水槽201的方向弯折形成倒u型结构,并与加强板100连接,此时挡水部211的结构强度较高。
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加强板100靠近反坎200的一端弯折形成连接部110,连接部110靠设于第一侧板210上,连接部110与第一侧板210连接,连接部110与第一侧板210之间设有密封胶300。此时加强板 100与反坎200的连接处呈收口处理,同时利用密封胶300粘接,可防止雨水等由加强板100与反坎200的连接处渗入,提高了防水防渗能力。
35.可选地,加强板100的另一端与屋顶面板10的连接处也设有上述密封胶 300。用于提高防水防渗能力。
36.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强板100与反坎200也可为一体成型设置,此时方案较为方便,且具有更好的防水防渗效果。
3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排水槽疏水结构还包括螺丝410 及垫圈420,螺丝410穿设连接部110及垫圈420并与第一侧板210螺纹配合。此时通过螺丝410及垫圈420的配合,能够使加强板100与反坎200的连接更牢固,同时在需要更换或维修通过拧下螺丝410即可实现,操作简单方便。
38.具体地,螺丝410为自攻螺丝,固定效果更好。
39.具体地,垫圈420为三元乙丙垫圈,可提高防水密封性能。
4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连接部110的端部沿远离第一侧板210的
方向弯折形成填充部111,密封胶300至少填充填充部111与第一侧板210之间的空间。通过填充部111的设置,密封胶300能够更好的填充,提供更好的密封效果,同时即使加强板100相对反坎200具有一定的转动,填充部111与第一侧板210之间的空间也可作为缓冲,同时密封胶300也不会松脱。
41.可选地,密封胶300可为中心耐候密封胶,具有较好的耐腐蚀及密封性能。
4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加强板100与屋顶面板10之间设有防水剂500。防水剂500可防止雨水进入加强板100与屋顶面板10之间的空间影响屋顶面板10,提高防水效果。
43.可选地,防水剂500可为聚氨酯发泡剂。此时防水剂500具有填缝﹑粘结﹑密封﹑隔热﹑吸音等多种效果。
44.可选地,加强板100的坡度小于屋顶面板10的坡度,此时雨水流至加强板 100处时流速增加量不大,可减少冲击挡水部211。
45.可选地,加强板100的坡度大于或等于1%。
4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反坎200还包括第二侧板230,第二侧板230与第一侧板210分别位于排水槽201的两侧,第一侧板210或第二侧板 230上设有风口212。风口212可用于排烟井或新风系统的进出风,实现反坎200 功能的集成。
4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风口212处设有防雨百叶片240。由于反坎200内会进入雨水,通过设置防雨百叶片240,能够有效防止雨水进入风口 212。
48.可选地,防雨百叶片240可为电控,通过电机等控制防雨百叶片240的转动,使其具有开启及关闭两种状态,在雨天可关闭用于防止雨水进入风口212。
4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风口212设于第一侧板210上,第一侧板210包括位于风口212两侧的第一分部213及第二分部,第一分部213设于第二分部上方,第一分部213靠近风口212的一端向风口212的方向弯折形成外延部213a,外延部213a与第一分部213的其余部分的夹角为锐角。第一分部213的结构可防止雨水在沿第一侧板210流入排水槽201时会顺着第一分部 213进入风口212内,由于外延部213a与第一分部213的其余部分的夹角为锐角,当雨水流至第一分部213的转角处时会在重力作用下滴落,不会进入风口 212。
5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挡水部211的端面与加强板100之间的距离为 200mm~300mm。此时反坎200的高度可对雨水进行缓冲,防止其直接进入排水槽 201内,同时反坎200的高度不会过高导致雨水大量积聚,能够实现排水功能。
51.可选地,挡水部211的端面与加强板100之间的距离为250mm。
52.可选地,第一侧板210的厚度为100mm,此时强度较高,不易发生变形。
53.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铝镁锰板坡屋面系统,包括屋顶面板10 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排水槽疏水结构,屋顶面板10上设有天沟槽,反坎200 部分伸入天沟槽内,挡水部211位于天沟槽外,加强板100设于屋顶面板10上,第一侧板210与加强板100连接。
54.上述铝镁锰板坡屋面系统,当屋顶面板10上存在雨水时,雨水可沿加强板 100流至反坎200处,当雨水积聚的高度超过挡水部211的高度时,雨水可进入排水槽201内排出,由于挡水部211高于加强板100靠近反坎200的一端,因此雨水不会直接流入排水槽201,在降雨量超过排水槽201内的排水流速时,挡水部211可作为缓冲,防止出现雨水不及时排出
导致的溢流问题,同时加强板 100能够增加屋顶面板10的强度,防止出现屋顶面板10凹陷积水的问题,且加强板100与反坎200的连接处可防止雨水渗入屋顶面板10内部,提高了防水防渗的能力。此外,反坎200可直接与屋顶面板10上原有的天沟槽配合安装,加强板100可设置在屋顶面板10上,即在原屋顶面板10上通过简单的改造即可实现防溢流及防渗等效果,无需大规模拆除,操作简单,改造成本低。
55.可选地,屋顶面板10具有混凝土天沟11用于形成天沟槽。
56.可选地,上述镁铝锰板坡屋面系统还包括保温岩棉、铝合金抗风夹、檩条及底板。使上述镁铝锰板坡屋面系统具有防风保温效果。
57.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5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6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
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排水槽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于屋顶面板上;及反坎,所述反坎围成排水槽,所述反坎包括位于所述排水槽一侧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排水槽的一侧与所述加强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端部高于所述加强板靠近所述反坎的一端并构成挡水部;其中,所述加强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高于所述加强板的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槽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靠近所述反坎的一端弯折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靠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设有密封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槽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丝及垫圈,所述螺丝穿设所述连接部及所述垫圈并与所述第一侧板螺纹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槽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端部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方向弯折形成填充部,所述密封胶至少填充所述填充部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的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槽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屋顶面板之间设有防水剂。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槽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坎还包括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分别位于所述排水槽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风口。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水槽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处设有防雨百叶片。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水槽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第一侧板包括位于所述风口两侧的第一分部及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设于所述第二分部上方,所述第一分部靠近所述风口的一端向所述风口的方向弯折形成外延部,所述外延部与所述第一分部的其余部分的夹角为锐角。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槽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部的端面与所述加强板之间的距离为200mm~300mm。10.一种铝镁锰板坡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屋顶面板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槽疏水结构,所述屋顶面板上设有天沟槽,所述反坎部分伸入所述天沟槽内,所述挡水部位于所述天沟槽外,所述加强板设于所述屋顶面板上,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加强板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水槽疏水结构及铝镁锰板坡屋面系统,排水槽疏水结构包括加强板及反坎,加强板设于屋顶面板上,反坎围成排水槽,反坎包括位于排水槽一侧的第一侧板,第一侧板远离排水槽的一侧与加强板连接,第一侧板的端部高于加强板靠近反坎的一端并构成挡水部;其中,加强板远离第一侧板的一端高于加强板的另一端。当屋顶面板上存在雨水时,雨水可沿加强板流至反坎处,由于挡水部高于加强板靠近反坎的一端,因此雨水不会直接流入排水槽,挡水部可作为缓冲,防止出现溢流,同时加强板能够增加屋顶面板的强度,防止出现屋顶面板凹陷积水的问题,且加强板与反坎的连接处可防止雨水渗入屋顶面板内部,提高了防水防渗的能力。力。力。
技术研发人员:胡健健 叶舟 陈明 李昕 刘景华 上波洋 陈勇杰 王辉 葛集庆 苏加福 袁林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盾建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8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