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吊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9-10  109



    1.本实用新型涉及起吊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梁吊具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车身前车体的前大梁、后部下车体的后大梁的安装均依靠外部吊装装置配合无动力式吊具完成,其中无动力式吊具在调运过程中存在脱落的风险,不仅会造成大梁跌落受损,还可能会砸伤操作人员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梁吊具装置,旨在解决吊具在吊运大梁的过程中大梁容易掉落的技术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梁吊具装置,所述大梁吊具装置包括:
    5.吊具,所述吊具包括相互连接的吊架和吊杆;
    6.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操作机构分别安装在所述吊架的两端,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两个把手组件;
    7.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安装在所述吊架上,所述夹持机构位于两个所述操作机构之间,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驱动件、夹持组件和定位组件,任意一个所述把手组件与所述夹持驱动件电连接,所述夹持组件和所述定位组件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所述大梁的夹持空间,所述夹持驱动件驱动所述夹持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定位组件,以使所述夹持组件配合所述定位组件夹紧或放松所述大梁。
    8.优选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安装座、夹持板和传动结构,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吊架连接,所述传动结构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传动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夹持驱动件连接,所述传动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板连接,所述安装座、所述夹持板和所述定位组件形成所述夹持空间,所述夹持驱动件驱动所述传动结构,以通过所述传动结构带动所述夹持板靠近或远离所述定位组件,以使所述夹持板和所述定位组件夹紧或放松所述大梁。
    9.优选地,所述传动结构包括第一传动板、第二传动板和第三传动板,所述夹持驱动件为气缸,所述第一传动板设置有第一铰接端、第二铰接端和第三铰接端,所述第二传动板设置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三传动板设置有传动端、安装端和夹持端,所述第一铰接端与所述安装座铰接,所述第二铰接端与所述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三铰接端与所述气缸的输出轴铰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传动端铰接,所述安装端与所述安装座铰接,所述夹持端与所述夹持板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板和所述第二传动板位于所述第三传动板的上方,且所述第一铰接端与所述安装端间隔设置。
    10.优选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连接架和定位板,所述安装座、所述夹持板、所述连接架和所述定位板形成所述夹持空间,所述连接架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吊架连接,所述连接架的下端与所述定位板连接,所述夹持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传动板的底部连接,所述夹持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板抵接。
    11.优选地,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调节螺栓和安装板,所述调节螺栓穿过所述安装板并与所述安装板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栓位于所述第一传动板的上方,且所述调节螺栓的底端与所述第一传动板抵接。
    12.优选地,所述吊架包括连接杆和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两端的两个安装杆,各所述安装杆背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安装有两个所述把手组件,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多个导向板,多个所述导向板沿所述连接杆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向板分别安装在所述吊架的两侧。
    13.优选地,所述连接杆朝向所述大梁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导向滑轮,多个所述导向滑轮沿所述连接杆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14.优选地,两个所述把手组件中的一个包括第一握持杆和夹持按钮,所述第一握持杆与所述安装杆连接,所述夹持按钮安装在所述握持杆上,所述夹持按钮用于控制所述夹持驱动件启停。
    15.优选地,所述吊杆与外部吊装装置连接,所述把手组件中的另一个包括第二握持杆和升降按钮,所述第二握持杆与所述安装杆连接,所述升降按钮安装在所述第二握持杆上,所述升降按钮用于控制所述外部吊装装置启停。
    16.优选地,所述吊杆上设置有远离所述吊架的吊环。
    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两个把手组件组成的操作机构分别安装在吊架的两端,从而使得位于吊架两端的操作人员均可以通过把手组件移动吊架以及控制与把手组件电连接的夹持驱动件驱动夹持组件配合定位组件夹紧或放松大梁,位于吊架两端的操作人员均可以通过该大梁吊具装置吊运大梁,实现大梁吊具装置的双向操作,提高了该大梁吊具装置的适用范围以及操作的灵活性;操作人员通过抓握把手组件调整吊架与大梁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使大梁的部分结构伸入夹持空间内,夹持空间对大梁进行限位,从而保证大梁能被吊起,通过把手组件使夹持驱动件驱动夹持组件靠近定位组件,以使大梁被夹持组件和定位组件夹紧,使得大梁在吊运过程中更加稳固,提高大梁在吊运过程中的可靠性,防止大梁在吊运过程中掉落。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大梁吊具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大梁吊具装置的部分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大梁吊具装置的部分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22.附图标号说明:
    [0023][0024][0025]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7]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1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8]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能够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29]
    并且,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能够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0]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梁吊具装置10,如图1所示,该大梁吊具装置10包括吊具20、操作机构30和夹持机构40,吊具20包括相互连接的吊架210和吊杆220;操作机构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操作机构30分别安装在吊架210的两端,各操作机构30包括两个把手组件310;夹持机构40安装在吊架210上,夹持机构40位于两个操作机构30之间,夹持机构40包括夹持驱动件410、夹持组件420和定位组件440,任意一个把手组件310与夹持驱动件410电连接,夹持组件420和定位组件440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大梁的夹持空间450,夹持驱动件410驱动夹持组件420靠近或远离定位组件440,以使夹持组件420配合定位组件440夹紧或放松大梁。
    [0031]
    需要说明的是,该大梁吊具装置10尤其适合作为用于吊装车体的前大梁和后大梁的大梁吊具装置10,但并不限于作为用于吊装车体的前大梁和后大梁的大梁吊具装置10,如果有其他设备应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大梁吊具装置10,也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2]
    其中,由两个把手组件310组成的操作机构30分别安装在吊架210的左右两端,从而使得位于吊架210两端的操作人员均可以通过把手组件310移动吊架210以及控制与把手组件310电连接的夹持驱动件410驱动夹持组件420配合定位组件440夹紧或放松大梁,其中把手组件310控制夹持驱动件410采用现有技术,位于吊架210两端的操作人员均可以通过该大梁吊具装置10吊运大梁,实现大梁吊具装置10的双向操作,提高了该大梁吊具装置10的适用范围以及操作的灵活性;操作人员通过抓握把手组件310调整吊架210与大梁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使大梁的部分结构伸入夹持空间450内,夹持空间450对大梁进行限位,从而保证大梁能被吊起,通过把手组件310使夹持驱动件410驱动夹持组件420靠近定位组件440,以使大梁被夹持组件420和定位组件440夹紧,使得大梁在吊运过程中更加稳固,提高大梁在吊运过程中的可靠性,防止大梁在吊运过程中掉落。
    [0033]
    如图2所示,夹持组件420包括安装座421、夹持板422和传动结构423,安装座421与吊架210连接,传动结构423安装在安装座421上,传动结构423的一端与夹持驱动件410连接,传动结构423的另一端与夹持板422连接,安装座421、夹持板422和定位组件440形成夹持空间450,夹持驱动件410驱动传动结构423,以通过传动结构423带动夹持板422靠近或远离定位组件440,以使夹持板422和定位组件440夹紧或放松大梁。夹持驱动件410通过驱动传动结构423以使夹持板422配合定位组件440夹紧或放松大梁,从而提高大梁在吊运过程中的稳定性。
    [0034]
    如图3所示,传动结构423包括第一传动板424、第二传动板428和第三传动板431,
    夹持驱动件410为气缸410a,第一传动板424设置有第一铰接端425、第二铰接端426和第三铰接端427,第二传动板428设置有第一端429和第二端430,第三传动板431设置有传动端432、安装端433和夹持端434,第一铰接端425与安装座421铰接,第二铰接端426与第一端429铰接,第三铰接端427与气缸410a的输出轴铰接,第二端430与传动端432铰接,安装端433与安装座421铰接,夹持端434与夹持板422连接,第一传动板424和第二传动板428位于第三传动板431的上方,且第一铰接端425与安装端433间隔设置。气缸410a驱动第一传动板424的第三铰接端427移动,从而带动第一传动板424绕着第一铰接端425与安装座421的连接处转动,第一传动板424的转动使得第二铰接端426相对第一铰接端425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传动板428的第一端429相对第二端430转动,第二传动板428的转动通过第二端430与第三传动端432的铰接从而带动第三传动板431绕着安装端433转动,以使安装在夹持端434的夹持板422配合定位组件440夹紧或放松大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气缸410a通过安装支架411安装在吊架210上,以使气缸410a的安装更加稳固;第一传动板424和第三传动板431为t型板,第二传动板428为i型板。
    [003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传动结构423可以为连杆,连杆的一端与气缸410a的输出轴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夹持板422连接,气缸410a驱动连杆从而带动夹持板422靠近或远离定位组件440。
    [0036]
    如图2所示,定位组件440包括连接架441和定位板442,安装座421、夹持板422、连接架441和定位板442形成夹持空间450,连接架441的上端分别与安装座421和吊架210连接,连接架441的下端与定位板442连接,夹持板422的一端与第三传动板431的底部连接,夹持板422的另一端与定位板442抵接。连接架441的上端既与安装座421连接又与吊架210连接从而提高了连接架441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连接架441的承载能力。
    [0037]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定位板442与连接架441可拆卸连接,定位板442上间隔设置多个定位孔460,定位板442通过螺钉与连接架441螺纹连接,使得定位板442与连接架441的相对位置可调,以及可以更换不同尺寸的定位板442来实现对不同型号大梁的限位,满足吊装不同型号大梁的需求,提高了大梁吊具装置10的适用范围。
    [0038]
    其中,夹持组件420还包括限位结构435,限位结构435包括调节螺栓437和安装板436,调节螺栓437穿过安装板436并与安装板436螺纹连接,调节螺栓437位于第一传动板424的上方,且调节螺栓437的底端与第一传动板424抵接。通过加装调节螺栓437可以用来对第一传动板424进行限位,防止未安装调节螺栓437时,第一传动板424在传动过程中越过死点位置,导致无法回位的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了传动的可靠性;调节螺栓437主要用来调节第一传动板424和第二传动板428的摆动角度,从而确保死点有效,同时死点的平衡又可以通过气缸410a打破其平衡,使得气缸410a可以通过传动组件与定位组件440的配合夹紧或松开大梁。
    [0039]
    如图1所示,吊架210包括连接杆211和分别连接在连接杆211两端的两个安装杆214,各安装杆214背离连接杆211的一端安装有两个把手组件310,连接杆211上设置有多个导向板212,多个导向板212沿连接杆2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导向板212分别安装在吊架210的两侧。通过加装导向板212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在大梁吊具装置10与大梁接触时,通过导向板212的引导,迅速完成对大梁的夹持定位,方便后续的大梁吊运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0040]
    其中,连接杆211朝向大梁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导向滑轮213,多个导向滑轮213沿连接杆2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通过加装导向滑轮213使得大梁吊具装置10可以在大梁上方便移动,从而快速对大梁进行夹持定位,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0041]
    进一步地,两个把手组件310中的一个包括第一握持杆311和夹持按钮312,第一握持杆311与安装杆214连接,夹持按钮312安装在握持杆上,夹持按钮312用于控制夹持驱动件410启停。通过按压夹持按钮312来控制夹持驱动件410启停采用现有技术,通过在第一握持杆311上安装夹持按钮312对夹持驱动件410控制,方便操作人员在抓握住第一握持杆311引导大梁吊运的同时,还能同时控制夹持驱动件410的启停,方便操作人员的操作。
    [0042]
    更进一步地,吊杆220与外部吊装装置连接,把手组件310中的另一个包括第二握持杆313和升降按钮314,第二握持杆313与安装杆214连接,升降按钮314安装在第二握持杆313上,升降按钮314用于控制外部吊装装置启停。通过按压升降按钮314来控制外部吊装装置启停采用现有技术,通过在第二握持杆313上安装升降按钮314对外部吊装装置控制,方便操作人员在抓握住第二握持杆313引导大梁吊运的同时,还能同时控制外部吊装装置的启停,方便操作人员的操作。
    [0043]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吊架210上安装有控制阀50,用于与升降按钮314以及夹持按钮312电连接,或者接收升降按钮314以及夹持按钮312输出的信号,以此来控制外部吊装装置的启停以及夹持驱动件410的启停,其中控制阀50接收信号,并控制相应部件运动采用现有技术。此外,外部吊装装置通过吊运葫芦与吊杆220连接,吊运葫芦上安装有重力检测开关,当其承受大梁重力时,控制阀50接受到重力检测开关的信号,从而控制气缸410a不进行驱动动作,从而避免了大梁在吊运过程中因为操作人员误触夹持按钮312而导致大梁跌落的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大梁吊具装置1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中,重力检测开关以及控制阀50接收重力检测开关的信号并控制相应装置采用现有技术。
    [0044]
    此外,吊杆220上设置有远离吊架210的吊环221。通过设置吊环221方便与外部吊装装置连接,从而通过外部吊装装置吊起整个大梁吊具装置10和大梁。
    [0045]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大梁吊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具,所述吊具包括相互连接的吊架和吊杆;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操作机构分别安装在所述吊架的两端,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两个把手组件;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安装在所述吊架上,所述夹持机构位于两个所述操作机构之间,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驱动件、夹持组件和定位组件,任意一个所述把手组件与所述夹持驱动件电连接,所述夹持组件和所述定位组件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所述大梁的夹持空间,所述夹持驱动件驱动所述夹持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定位组件,以使所述夹持组件配合所述定位组件夹紧或放松所述大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梁吊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安装座、夹持板和传动结构,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吊架连接,所述传动结构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传动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夹持驱动件连接,所述传动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板连接,所述安装座、所述夹持板和所述定位组件形成所述夹持空间,所述夹持驱动件驱动所述传动结构,以通过所述传动结构带动所述夹持板靠近或远离所述定位组件,以使所述夹持板和所述定位组件夹紧或放松所述大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梁吊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第一传动板、第二传动板和第三传动板,所述夹持驱动件为气缸,所述第一传动板设置有第一铰接端、第二铰接端和第三铰接端,所述第二传动板设置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三传动板设置有传动端、安装端和夹持端,所述第一铰接端与所述安装座铰接,所述第二铰接端与所述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三铰接端与所述气缸的输出轴铰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传动端铰接,所述安装端与所述安装座铰接,所述夹持端与所述夹持板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板和所述第二传动板位于所述第三传动板的上方,且所述第一铰接端与所述安装端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梁吊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连接架和定位板,所述安装座、所述夹持板、所述连接架和所述定位板形成所述夹持空间,所述连接架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吊架连接,所述连接架的下端与所述定位板连接,所述夹持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传动板的底部连接,所述夹持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板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梁吊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调节螺栓和安装板,所述调节螺栓穿过所述安装板并与所述安装板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栓位于所述第一传动板的上方,且所述调节螺栓的底端与所述第一传动板抵接。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大梁吊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包括连接杆和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两端的两个安装杆,各所述安装杆背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安装有两个所述把手组件,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多个导向板,多个所述导向板沿所述连接杆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向板分别安装在所述吊架的两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梁吊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朝向所述大梁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导向滑轮,多个所述导向滑轮沿所述连接杆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梁吊具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把手组件中的一个包括第一握持杆和夹持按钮,所述第一握持杆与所述安装杆连接,所述夹持按钮安装在所述握持杆上,所述夹持按钮用于控制所述夹持驱动件启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梁吊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与外部吊装装置连接,所述把手组件中的另一个包括第二握持杆和升降按钮,所述第二握持杆与所述安装杆连接,所述升降按钮安装在所述第二握持杆上,所述升降按钮用于控制所述外部吊装装置启停。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大梁吊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上设置有远离所述吊架的吊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梁吊具装置,该大梁吊具装置包括吊具、操作机构和夹持机构,吊具包括相互连接的吊架和吊杆;操作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操作机构分别安装在吊架的两端,各操作机构包括两个把手组件;夹持机构安装在吊架上,夹持机构位于两个操作机构之间,夹持机构包括夹持驱动件、夹持组件和定位组件,任意一个把手组件与夹持驱动件电连接,夹持组件和定位组件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大梁的夹持空间,夹持驱动件驱动夹持组件靠近或远离定位组件,以使夹持组件配合定位组件夹紧或放松大梁。通过把手组件使夹持驱动件驱动夹持组件靠近定位组件,以使大梁被夹紧,提高大梁在吊运过程中的可靠性,防止大梁在吊运过程中掉落。防止大梁在吊运过程中掉落。防止大梁在吊运过程中掉落。


    技术研发人员:刘参参 吕高光 高颖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85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