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线束印字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9-11  92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生产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半自动线束印字工装。


    背景技术:

    2.线束外壁需要印制文字用于标记产品的规格、参数和生产日期等信息,目前主要通过喷码机进行喷印,但是喷码机价格普遍较高,且耗材和设备维护费用高,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
    3.现有的印字工装与字模为一体式结构,若要更换零件号刻印则需要整体更换印字工装,一体式印字工装结构增加存储难度和制造成本。
    4.同时现有的印字工装需要人工频繁补给油墨,增加了人工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半自动线束印字工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半自动线束印字工装,包括顶板、设置于所述顶板前后两侧的挡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顶板右侧的安装板,两所述挡板之间的下侧通过第一转轴转动安装有半工字形旋转架,所述半工字形旋转架的开口端安装有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转轴上转动安装有印字座,所述印字座上端开设有u形槽,且在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卡入u形槽内的限位柱,且下端设置有卡槽用以卡接印刷块;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气动推拉组件,所述气动推拉组件连接所述半工字形旋转架用于带动其旋转;位于所述气动推拉组件上方设置有油墨盒,所述油墨盒设置有与所述印刷块对应的油墨口,所述印字座在在半工字形旋转架带动下旋转使所述印刷块进入所述油墨口。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设置,所述气动推拉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的气缸,所述气缸活塞杆端部穿过所述安装板且固接有移动座;所述半工字形旋转架上设置有带有通孔的固定座,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的螺旋头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直径,且在所述移动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栓外螺纹适配的螺孔,所述螺栓与所述移动座通过所述螺孔螺纹紧固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设置,所述u形槽上端开口两端内侧壁设置为弧形,所述限位柱截面为圆形,且所述限位柱与所述u形槽上端开口两端内侧壁相切。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设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为l型,在其顶部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下端固接所述顶板。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设置,所述底座为l型,且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加强筋板。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设置,所述卡槽为截面为梯形的燕尾槽。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实用新型采用杠杆原理,气缸一进一退,循环动作,当气缸往右拉时,带动旋转架旋转进而带动印字座旋转使印刷块进入油墨口加油墨;当气缸向左推时,自油墨口离开,
    沾好油墨后对线束表面进行印字操作。同时,本实用新型印刷块可任意更换,可以方便的实现不同的字体的切换。本实用新型成本低、适用性强,同时可适当的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自动线束印字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自动线束印字工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自动线束印字工装的侧视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自动线束印字工装螺栓与旋转架固定座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19.实施例
    20.参照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半自动线束印字工装,包括顶板1、设置于所述顶板1前后两侧的挡板2以及设置于所述顶板1右侧的安装板3,两所述挡板2之间的下侧通过第一转轴4转动安装有半工字形旋转架5,所述半工字形旋转架5的开口端安装有第二转轴6,在所述第二转轴6上转动安装有印字座7,所述印字座7上端开设有u形槽20,且在所述挡板2上设置有卡入u形槽20内的限位柱8,且在印字座7下端设置有卡槽9用以卡接印刷块;所述安装板3上安装有气动推拉组件,所述气动推拉组件连接所述半工字形旋转架5用于带动其旋转;位于所述气动推拉组件上方设置有油墨盒10,所述油墨盒10设置有与所述印刷块对应的油墨口11,所述印字座7在在半工字形旋转架5带动下旋转使所述印刷块进入所述油墨口11。
    21.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气动推拉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板3上的气缸12,所述气缸12的活塞杆端部穿过所述安装板3且固接有移动座13;所述半工字形旋转架5上设置有带有通孔14的固定座15,所述通孔14内设置有螺栓16,所述螺栓16的螺旋头直径大于所述通孔14直径,且在所述移动座13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栓16外螺纹适配的螺孔,所述螺栓16与所述移动座13通过所述螺孔螺纹紧固连接。
    22.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设置,进一步地,所述u形槽20上端开口两端内侧壁设置为弧形,所述限位柱8截面为圆形,且所述限位柱8与所述u形槽20上端开口两端内侧壁相切。
    23.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设置,进一步地,还包括底座17,所述底座17为l型,在其顶部设置有横梁18,所述横梁18下端固接所述顶板1。
    24.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7为l型,且在所述底座17上设置有加强筋板19。
    25.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卡槽9为截面为梯形的燕尾槽。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气缸12往右拉,带动半工字形旋转架5以第一转轴4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在其旋转作用下,带动印字座7以限位柱8为中心逆时针转动,逐渐使位于印
    字座7底部的印刷块进入油墨口11补充油墨;气缸12向左推,为印字过程,其运动轨迹与上述气缸12右拉轨迹相反。
    2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杠杆原理,气缸一进一退,循环动作,当气缸往右拉时,带动旋转架旋转进而带动印字座旋转使印刷块进入油墨口加油墨;当气缸向左推时,自油墨口离开,沾好油墨后对线束表面进行印字操作。同时,本实用新型印刷块可任意更换,可以方便的实现不同的字体的切换。本实用新型成本低、适用性强,同时可适当的降低劳动强度。
    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29.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半自动线束印字工装,包括顶板、设置于所述顶板前后两侧的挡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顶板右侧的安装板,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挡板之间的下侧通过第一转轴转动安装有半工字形旋转架,所述半工字形旋转架的开口端安装有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转轴上转动安装有印字座,所述印字座上端开设有u形槽,且在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卡入u形槽内的限位柱,且下端设置有卡槽用以卡接印刷块;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气动推拉组件,所述气动推拉组件连接所述半工字形旋转架用于带动其旋转;位于所述气动推拉组件上方设置有油墨盒,所述油墨盒设置有与所述印刷块对应的油墨口,所述印字座在半工字形旋转架带动下旋转使所述印刷块进入所述油墨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线束印字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推拉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的气缸,所述气缸活塞杆端部穿过所述安装板且固接有移动座;所述半工字形旋转架上设置有带有通孔的固定座,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的螺旋头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直径,且在所述移动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栓外螺纹适配的螺孔,所述螺栓与所述移动座通过所述螺孔螺纹紧固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线束印字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槽上端开口两端内侧壁设置为弧形,所述限位柱截面为圆形,且所述限位柱与所述u形槽上端开口两端内侧壁相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线束印字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为l型,在其顶部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下端固接所述顶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自动线束印字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l型,且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加强筋板。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线束印字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为截面为梯形的燕尾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半自动线束印字工装,气缸往右拉,带动半工字形旋转架以第一转轴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在其旋转作用下,带动印字座以限位柱为中心逆时针转动,逐渐使位于印字座底部的印刷块进入油墨口补充油墨;气缸向左推,为印字过程,其运动轨迹与上述气缸右拉轨迹相反。本实用新型采用杠杆原理,气缸一进一退,循环动作,当气缸往右拉时,带动旋转架旋转进而带动印字座旋转使印刷块进入油墨口加油墨;当气缸向左推时,自油墨口离开,沾好油墨后对线束表面进行印字操作。同时,本实用新型印刷块可任意更换,可以方便的实现不同的字体的切换。本实用新型成本低、适用性强,同时可适当的降低劳动强度。的降低劳动强度。的降低劳动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孙彩林 叶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唯恩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85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