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与智能井盖配对的手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9-13  121



    1.本技术涉及智能井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与智能井盖配对的手持装置。


    背景技术:

    2.防盗井盖主要是加固井盖与底座牢固性,防止随意开启、防止窃贼把井盖盗走,避免行人及交通车辆发生意外、井内财物损失。
    3.现有的电子防盗阴井盖,大都是采用电机驱动锁片的方式将井盖锁紧在底座上,而电机通常采用内置式的电池供电,再通过外部信号控制启闭,但是当电池电量耗尽时,如果不及时更换电池,就会出现阴井盖无法打开的情况,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降低电池电量耗尽导致阴井盖无法打开的可能性,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与智能井盖配对的手持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与智能井盖配对的手持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与智能井盖配对的手持装置,包括插座本体和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插座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插座本体上设置有对接插头,所述把手呈中空设置,所述把手内腔内装设有用于向所述对接插头供电的电池,所述把手内腔内固定有与所述对接插头电连接的电连接座,所述电池与所述电连接座卡接固定。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打开阴井盖时,通过把手抓持插座本体,将插座本体上的对接插头插进阴井盖的电连接孔内,电连接座将电池内的电流导入到对接插头内,进而实现对阴井盖内电机的供电,电机驱动锁片至解锁状态,进而打开井盖,从而降低了电池电量耗尽导致阴井盖无法打开的可能性。
    8.可选的,所述插座本体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对接插头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插座本体内开设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一端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连通槽另一端与所述把手内腔连通。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接插头的可拆卸设置,实现了对接插头损坏时的可更换,提高了手持装置的使用寿命,连通槽用于穿设电线,实现电连接座与对接插头间的电连接。
    10.可选的,所述把手包括握持部和卡接部,所述握持部固定连接在插座本体上,所述卡接部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握持部上,所述握持部和所述卡接部内壁上均开设有嵌槽,两个所述嵌槽连通设置,所述电连接座嵌设在所述嵌槽内。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电连接座嵌设在把手内壁的嵌槽内,实现了对电连接座的固定,可拆卸的设置的卡接部,便于电连接损坏时对电连接座进行更换,提高了手持装置的使用寿命。
    12.可选的,所述把手远离插座本体的一端呈开口设置,所述电池远离所述电连接座
    的一端固定有用于封堵所述把手开口的安装座。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或拆卸电池时,通过安装座抓取电池,使得电池的更换更加方便,同时避免了人手与电池的直接接触,降低了电池损坏造成危险的可能,利用安装座封堵把手开口,既起到了保护装置内零件的作用又增加了装置的整体美观性。
    14.可选的,所述安装座远离电池的一侧开设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开口处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卡接有盖板。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池没电且不需要实用手持装置时,可以通过充电口对电池进行充电,实现电池的可持续使用,通过盖板可以降低充电口进水或杂物的可能。
    16.可选的,所述把手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电连接座启闭的控制键。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键控制电连接座上电流的通断,降低了手持装置空闲状态时通电造成工作人员受伤的可能性。
    18.可选的,所述把手外壁上一体成型有若干个防滑块。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侧壁上的若干个防滑块可以增大把手与人手间的摩擦力,减少了握持时人手与把手发生相对滑动的可能,使得对把手的握持更加稳固。
    20.可选的,所述插座本体设置有所述对接插头的侧壁上设置有灯具,所述插座本体侧壁上设置有控制所述灯具启闭的开关。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天色昏暗时,工作人员很难看清阴井盖的电连接孔与对接插头的相对位置,此时,可以通过开关打开插座本体上的灯具进行照明,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更快地对阴井盖进行解锁,方便快捷。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通过方便抓持和携带的手持装置,可以更方便快捷的对电子防盗阴井盖的电机实现供电。
    24.2.通过与电连接座卡接设置的电池,可实现对电池的更换,保证了在外工作时手持装置的续航能力,通过固定在电池上的带有充电口的安装座,可以对电池进行充电,实现电池的可持续使用。
    25.3.电连接座及对接插头的可更换设置,提高了手持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展现对接插座及灯具处安装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施例中展现插座本体及把手内部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施例中展现电连接座与电池间连接关系的爆炸示意图。
    29.图4是本实施例中展现安装座充电口处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插座本体;2、把手;21、握持部;22、卡接部;3、安装槽;4、安装孔;5、对接插头;51、安装板;52、插脚;6、沉头孔;7、紧固件;8、防滑块;9、连通槽;10、嵌槽;11、电连接座;111、固定部;112、连接部;12、固定孔;13、卡接孔;14、避让孔;15、电池;16、固定块;17、安装座;18、充电口;19、容纳槽;20、盖板;23、卡接槽;24、卡块;25、抠槽;26、放置槽;27、灯具;28、开关;29、控制键。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与智能井盖配对的手持装置。
    33.参照图1,一种用于与智能井盖配对的手持装置,包括插座本体1、把手2以及对接插头5,把手2与插座本体1一体成型设置,对接插头5通过紧固件7固定在插座本体1上。
    34.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插座本体1呈方形,插座本体1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3,安装槽3呈方形,安装槽3底壁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安装孔4。
    35.参照图1,对接插头5包括安装板51和插脚52,插脚52插设在安装板51上,安装板51嵌设在安装槽3内,且安装板51上表面与插座本体1侧壁齐平,安装板51上表面上与安装孔4同轴开设有沉头孔6,且安装孔4与沉头孔6连通设置,沉头孔6内插设有紧固件7,紧固件7为沉头螺栓,沉头螺栓与安装孔4螺纹连接,从而将对接插头5固定安装在插座本体1的安装槽3内。
    36.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把手2呈圆柱状,把手2包括握持部21和卡接部22,握持部21与插座本体1一体成型设置,卡接部22通过螺栓与握持部21固定连接,握持部21与卡接部22外壁上均一体成型有若干个防滑块8。
    37.参照图1和图2,把手2呈中空设置,且把手2远离插座本体1的一端呈开口设置,插座本体1内开设有连通槽9,连通槽9连通安装槽3和把手2内腔,握持部21与卡接部22的内壁上同轴开设有嵌槽10,两个嵌槽10呈连通设置,嵌槽10内嵌设有电连接座11,电连接座11与插脚52通过电线电连接,电线穿设在连通槽9内。
    38.参照图1和图2,握持部21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控制键29,控制键29与对接插头5同侧设置,控制键29用于控制电连接座11与对接插头5间的电流通断,提高了手持装置的安全性。
    39.参照图3,电连接座11包括连接部112和固定部111,固定部111与连接部112远离插座本体1的一端一体成型设置,且固定部111的直径大于连接部112直径,固定部111嵌设嵌槽10内,固定部111背离连接部112的一端开设有固定孔12,固定孔12连通固定部111和连接部112。
    40.参照图3,电连接座11的连接部112外壁上开设有卡接孔13,卡接孔13间隔设置有两个,且卡接孔13与固定孔12连通设置,卡接孔13背离固定部111的一端沿连接部112的轴向弯折,使得卡接孔13呈“l”型,固定部111朝向连接部112的一端上表面开设有避让孔14,避让孔14宽度与卡接孔13宽度相同,且避让孔14与固定孔12及安装孔4连通设置。
    41.参照图2和图3,把手2内腔内装设有向对接插座供电的电池15,本实施例中电池15为蓄电池15,电池15朝向电连接座11的一端固定在电连接座11的固定孔12内,且电池15的正负电极均设置在电池15朝向电连接座11的一侧,电池15朝向电连接座11的一端外壁上一体成型有两个与卡接孔13相适配的固定块16,安装时,将电池15上的两个固定块16对准对应的避让孔14并插设进电连接座11的固定孔12内,当固定块16朝向安装部的侧壁与卡接孔13内壁抵接时,转动电池15,使得固定块16卡接到卡接孔13沿连接部112轴向弯折的一端,从而将电池15固定在电连接座11内,实现对对接插座的供电,同时实现电池15的可更换设置。
    42.参照图1和图3,电池15远离电连接座1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圆柱形安装座17,安装
    座17的直径大于电池15的直径,安装座17靠近插座本体1的一端与把手2远离插座本体1的一端抵接,实现了对把手2开口的封堵,同时通过安装座17抓取电池15,使得电池15的更换更加方便,避免了人手与电池15的直接接触,降低了电池15损坏造成危险的可能。
    43.参照图4,安装座17远离把手2的一端开设有充电口18,充电口18开口处开设有容纳槽19,容纳槽19内卡接有盖板20,卡接时,盖板20背离容纳槽19的一侧与安装座17背离把手2的一侧齐平,本实例中盖板20采用橡胶材质,容纳槽19底壁上开设有卡接槽23,盖板20朝向容纳槽19的一侧侧壁上一体成型有与卡接槽23相适配的卡块24,盖板20远离卡块24的一端与容纳槽19内壁固定,盖板20背离容纳槽19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抠槽25,抠槽25与卡块24同侧设置,抠槽25便于工作人员将盖板20从容纳槽19内取出,从而露出充电口18对手持装置进行充电。
    44.参照图1,插座本体1开设有安装槽3的一侧侧壁上还开设有放置槽26,放置槽26内安装有灯具27,本实施例中灯具27采用led灯,灯具27与电连接座11电连接,插座侧壁上还安装有控制灯具27启闭的开关28,灯具27便于工具人员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对阴井盖的开启作业。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与智能井盖配对的手持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开启智能井盖时,工作人员通过把手2握持住手持装置,然后将安装有安装座17的电池15卡接到把手2内的电连接座11内,随后按压控制键29,使得对接插头5处于通电状态,随后将对接插头5的插脚52插进阴井盖的电连接孔内,进而完成对智能井盖内电机的通电,电机驱动锁片转动,完成井盖的开启。
    46.当作业过程中,手持装置没电可以通过更换电池15的方式继续完成作业;当手持装置空闲时,可以通过充电口18对电池15进行充电。
    47.当电连接座11损坏时,将把手2的连接部112拆卸下来,进而对电连接座11进行更换,提高了手持装置的使用寿命。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与智能井盖配对的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本体(1)和把手(2),所述把手(2)与所述插座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插座本体(1)上设置有对接插头(5),所述把手(2)呈中空设置,所述把手(2)内腔内装设有用于向所述对接插头(5)供电的电池(15),所述把手(2)内腔内固定有与所述对接插头(5)电连接的电连接座(11),所述电池(15)与所述电连接座(11)卡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与智能井盖配对的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1)上开设有安装槽(3),所述对接插头(5)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安装槽(3)内,所述插座本体(1)内开设有连通槽(9),所述连通槽(9)一端与所述安装槽(3)连通,所述连通槽(9)另一端与所述把手(2)内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与智能井盖配对的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包括握持部(21)和卡接部(22),所述握持部(21)固定连接在插座本体(1)上,所述卡接部(22)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握持部(21)上,所述握持部(21)和所述卡接部(22)内壁上均开设有嵌槽(10),两个所述嵌槽(10)连通设置,所述电连接座(11)嵌设在所述嵌槽(10)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与智能井盖配对的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远离插座本体(1)的一端呈开口设置,所述电池(15)远离所述电连接座(11)的一端固定有用于封堵所述把手(2)开口的安装座(1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与智能井盖配对的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7)远离电池(15)的一侧开设有充电口(18),所述充电口(18)开口处开设有容纳槽(19),所述容纳槽(19)内卡接有盖板(2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与智能井盖配对的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电连接座(11)启闭的控制键(29)。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与智能井盖配对的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外壁上一体成型有若干个防滑块(8)。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与智能井盖配对的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1)设置有所述对接插头(5)的侧壁上设置有灯具(27),所述插座本体(1)侧壁上设置有控制所述灯具(27)启闭的开关(28)。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智能井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与智能井盖配对的手持装置,包括插座本体和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插座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插座本体上设置有对接插头,所述把手呈中空设置,所述把手内腔内装设有用于向所述对接插头供电的电池,所述把手内腔内固定有与所述对接插头电连接的电连接座,所述电池与所述电连接座卡接固定,本申请具有降低电池电量耗尽导致阴井盖无法打开的可能性的效果。耗尽导致阴井盖无法打开的可能性的效果。耗尽导致阴井盖无法打开的可能性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翟伟 李燕杰 王步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省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沙河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86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