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堵塞的收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9-15  103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堵塞的收水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污水处理中,收水布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传统的收水布水方式,如图1所示,都是固定的一个过水孔a加上网格,但是这样子容易造成一些填料和一些杂质的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堵塞的收水装置。
    4.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防止堵塞的收水装置,包括进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为t型三通接头,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进水管,以及垂直于该进水管的出水端,所述进水管的顶部为防止悬浮物进入所述进水接头造成堵塞的止挡部,所述进水接头套接有过水接头,所述过水接头的进水端开设有过水孔,所述过水接头以可往复转动的方式与所述进水接头安装在一起,所述过水接头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接头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进水接头的出水端对应连接于开设于水处理装置上的进水孔的位置。
    6.进一步地,所述过水接头呈l型,具有相垂直连通设置的过水管和所述进水端,所述进水管套于所述过水管外,所述过水管凸出于所述进水管的上端形成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上安装有促进所述进水管在摆动一定角度后进行复位的复位装置。
    7.进一步地,所述复位装置包括齿轮、齿排和曲柄连杆机构,所述齿轮安装于所述转动部上,所述齿轮与齿排相啮合,所述齿排固定于所述曲柄连杆机构的一端,所述曲柄连杆机构的另一端固定于相应水处理装置上。
    8.进一步地,所述过水管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过水接头的进水端通过所述出水口与所述进水接头的出水端相连通。
    9.进一步地,所述过水孔的直径为14~18mm。
    10.进一步地,所述收水装置还包括出水接头,所述出水接头与所述进水接头相连通连接。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止堵塞的收水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止挡部高于液面高度即高于出液高度(一般为出水端所在高度),止挡部的壁可以有效的防止水面悬浮物进入进水接头内造成堵塞。水处理装置内的水具有一定的流速,一定流速的水流能冲刷填料或杂质。利用这个收水装置可以有效的避免过水孔的堵塞,从而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12.进一步地,孔径14~18mm的过水孔,为经试验后不影响水流速又能有效过滤杂质的孔径大小。
    13.进一步地,利用曲柄连杆机构做往复运动,带动齿轮做往复旋转运动,能防止较长时间后水中填料或杂质在过水孔的位置堆积一起,提高设备的持续运行能力。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中过水孔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收水装置的侧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收水装置的俯视图。
    17.图中:
    18.进水接头-1;
    ꢀꢀꢀꢀꢀꢀꢀꢀꢀꢀꢀꢀꢀꢀꢀꢀ
    进水管-11;
    19.出水端-12;
    ꢀꢀꢀꢀꢀꢀꢀꢀꢀꢀꢀꢀꢀꢀꢀꢀꢀꢀ
    止挡部-13;
    20.进水端-21;
    ꢀꢀꢀꢀꢀꢀꢀꢀꢀꢀꢀꢀꢀꢀꢀꢀꢀꢀ
    过水管-22;
    21.转动部-23;
    ꢀꢀꢀꢀꢀꢀꢀꢀꢀꢀꢀꢀꢀꢀꢀꢀꢀꢀ
    过水孔-24;
    22.复位装置-3;
    ꢀꢀꢀꢀꢀꢀꢀꢀꢀꢀꢀꢀꢀꢀꢀꢀꢀ
    齿轮-31;
    23.齿排-32;
    ꢀꢀꢀꢀꢀꢀꢀꢀꢀꢀꢀꢀꢀꢀꢀꢀꢀꢀꢀꢀ
    曲柄连杆机构-33;
    24.出水接头-4;
    ꢀꢀꢀꢀꢀꢀꢀꢀꢀꢀꢀꢀꢀꢀꢀꢀꢀ
    过水孔-a。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26.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止堵塞的收水装置,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进水接头1,进水接头1为t型三通接头,包括沿竖直方向安装设置的进水管11,以及垂直于该进水管11的出水端12,进水管11的顶部为防止悬浮物进入进水接头1造成堵塞的止挡部13。止挡部13所在高度高于出水端12所在高度。进水接头1套接有过水接头2。过水接头2呈l型,包括相垂直连通设置的进水端21和过水管22。过水接头2的进水端21开设有过水孔24。过水接头2的进水端21所在高度低于进水接头1的出水端12所在高度。过水接头2的进水端21呈圆筒状,过水接头2的进水端21沿其自身的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数列过水孔24,各列过水孔24的各过水孔24沿过水接头2的进水端21的轴向方向均匀布设。过水孔24的直径为14~18mm。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过水孔24的孔径大小、分布位置和数量均可根据实际所需进行调整设置。过水接头2以可往复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进水接头1。过水接头2的进水端与进水接头1的出水端12相连通,进水接头1的出水端12对应连接于开设于水处理装置上的进水孔的位置,进水孔通常开设于水处理装置的池壁上。
    27.进水管11套于过水管22外,过水管22凸出于进水管11的上端形成转动部23,转动部23上安装有促进进水管11在摆动一定角度后进行复位的复位装置3。
    28.复位装置3包括齿轮31、齿排32和曲柄连杆机构33,齿轮31安装于转动部23上,齿轮31与齿排32相啮合,齿排32固定于曲柄连杆机构33的一端,曲柄连杆机构33的另一端固定于相应水处理装置上。过水管22上开设有出水口,进水端21通过该出水口与出水端12相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曲柄连杆机构33为带动齿轮31做90
    °
    旋转运动的设计,以能实现进水管11在摆动后进行复位即可。
    29.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收水装置还包括出水接头4,出水接头4与进水接头1相连通连接。
    30.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止堵塞的收水装置,止挡部13高于液面高度即高于出液高度(一般为出水端12所在高度),止挡部13的壁可以有效的防止水面悬浮物进入进水接头1内
    造成堵塞。孔径14~18mm的过水孔24,为经试验后不影响水流速又能有效过滤杂质的孔径大小。水处理装置内的水具有一定的流速,一定流速的水流能冲刷填料或杂质,并且自动旋转90度,防止较长时间后水中填料或杂质在过水孔24的位置堆积一起,利用这个收水装置可以有效的避免过水孔24的堵塞,从而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31.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止堵塞的收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为t型三通接头,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进水管,以及垂直于该进水管的出水端,所述进水管的顶部为防止悬浮物进入所述进水接头造成堵塞的止挡部,所述进水接头套接有过水接头,所述过水接头的进水端开设有过水孔,所述过水接头以可往复转动的方式与所述进水接头安装在一起,所述过水接头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接头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进水接头的出水端对应连接于开设于水处理装置上的进水孔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堵塞的收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接头呈l型,包括相垂直连通设置的过水管和所述进水端,所述进水管套于所述过水管外,所述过水管凸出于所述进水管的上端形成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上安装有促进所述进水管在摆动一定角度后进行复位的复位装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堵塞的收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包括齿轮、齿排和曲柄连杆机构,所述齿轮安装于所述转动部上,所述齿轮与齿排相啮合,所述齿排固定于所述曲柄连杆机构的一端,所述曲柄连杆机构的另一端固定于相应水处理装置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堵塞的收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管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过水接头的进水端通过所述出水口与所述进水接头的出水端相连通。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堵塞的收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孔的直径为14~18m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堵塞的收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水装置还包括出水接头,所述出水接头与所述进水接头相连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堵塞的收水装置,包括进水接头,进水接头为T型三通接头,具有进水管和出水端,进水管的顶部为防止悬浮物进入进水接头造成堵塞的止挡部,进水接头套接有过水接头,过水接头的进水端开设有过水孔,过水接头以可往复转动的方式与进水接头安装在一起,过水接头的进水端与进水接头的出水端相连通,进水接头的出水端对应连接于开设于水处理装置上的进水孔的位置。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止挡部高于液面高度,可以有效的防止水面悬浮物进入进水接头内造成堵塞。水处理装置内的水具有一定的流速,一定流速的水流能冲刷填料或杂质。利用这个收水装置可以有效的避免过水孔的堵塞,从而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率。率。


    技术研发人员:吴世界 潘碧锋 胡铅培 施春生 高慷慨 吴培言 黄顺灵 陈松卿 李幼玲 吴巧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中科三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30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86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