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钻杆辅助上卸机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9-16  84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工程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钻杆辅助上卸机具。


    背景技术:

    2.目前,锚固钻机的上卸钻杆多是由人力完成,但由于两米长双钻杆其自重超过100公斤,所以在上卸过程中劳动工作强度高、作业时间长、人力需求大等诸多弊端,并且由于高负荷的工作,会很快导致施工人员精力不能集中,反应速度下降,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这种人工上卸过程存在明显的缺点:首先,由于双钻杆自身较重,并且施工环境中多为泥泞地面,所以在人力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危险,工人的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证;其次,由于上卸过程中需要多名施工人员配合工作,从而增加了人力成本,并且在上卸的过程中耗时较多,效率较低,从而严重影响钻机整体的工作效率。鉴于以上原因,设计一种双钻杆辅助上卸机具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钻杆辅助上卸机具,保证了作业安全,减少了作业人工成本,加快了上卸钻杆时间及速度,提高了钻机施工整体效果。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钻杆辅助上卸机具,包括钻杆外套管、钻杆内套管和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的上端与所述钻杆外套管的外壁连接,所述辅助机构的下端与所述钻杆内套管连接,所述钻杆内套管设置在所述钻杆外套管的内部;
    5.所述辅助机构包括钻杆上支撑、与所述钻杆上支撑连接的装置机架和与所述装置机架下端连接的钻杆下支撑,所述钻杆下支撑与所述钻杆内套管连接,所述装置机架的里侧设置有磁铁吸盘,所述磁铁吸盘与所述钻杆外套管的外壁相吸,所述装置机架的外侧设置有扶手,所述扶手靠近所述钻杆下支撑一侧;
    6.所述装置机架的顶端设置有吊点,所述吊点位于所述钻杆上支撑的上方。
    7.优选的,所述装置机架包括上机架、与所述上机架下端连接的下机架、与所述下机架连接的手杆和设置在所述手杆下方的连杆,所述连杆与所述钻杆下支撑转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钻杆下支撑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钻杆内套管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及所述第二转动杆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杆的底端,所述第一转动杆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杆的顶端。
    9.优选的,所述钻杆内套管上设置有安装所述连接杆的平槽。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壁上设置有拉手,所述拉手设置为u型结构。
    11.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双钻杆辅助上卸机具,保证了作业安全,减少了作业人工成本,加快了上卸钻杆时间及速度,提高了钻机施工整体效果。
    12.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钻杆辅助上卸机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钻杆辅助上卸机具实施例的侧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钻杆辅助上卸机具实施例的取下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17.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18.实施例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钻杆辅助上卸机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钻杆辅助上卸机具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钻杆辅助上卸机具实施例的取下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钻杆辅助上卸机具,包括钻杆外套管1、钻杆内套管2和辅助机构,辅助机构的上端与钻杆外套管1的外壁连接,辅助机构的下端与钻杆内套管2连接,钻杆内套管2设置在钻杆外套管1的内部。辅助机构包括钻杆上支撑3、与钻杆上支撑3连接的装置机架4和与装置机架4下端连接的钻杆下支撑5,钻杆下支撑5与钻杆内套管2连接,钻杆下支撑可托起钻杆内套管随装置机架移动,装置机架4的里侧设置有磁铁吸盘6,磁铁吸盘6与钻杆外套管1的外壁相吸,装置机架4的外侧设置有扶手7,扶手7靠近钻杆下支撑5一侧;装置机架4的顶端设置有吊点8,吊点8位于钻杆上支撑3的上方,吊点用作整个装置的起吊作用,将钻杆外套管和钻杆内套管吊起后,移动到钻机施工位置,待钻杆外套管及钻杆内套管与施工设备连接好之后松开磁铁吸盘即可取下吊具,施工结束后,在通过吊具在施工位置通过磁铁吸盘吸住钻杆,即可取下钻杆,移动到存放处,即完成了钻杆的上卸工作。
    20.装置机架4包括上机架41、与上机架41下端连接的下机架42、与下机架42连接的手杆43和设置在手杆43下方的连杆44,连杆44与钻杆下支撑5转动连接。
    21.钻杆下支撑5包括第一转动杆51、第二转动杆52和连接杆53,连接杆53的一端与钻杆内套管2连接,连接杆53的另一端与第一转动杆51及第二转动杆52连接,第二转动杆52转动连接在连杆44的底端,第一转动杆51转动连接在连杆44的顶端。钻杆内套管2上设置有安装连接杆53的平槽9。第一转动杆51的外壁上设置有拉手54,拉手54设置为u型结构。
    22.在作业过工程中,先通过吊点吊起该装置,通过钻杆上支撑撑到钻杆外套管的外壁上,从而找到磁铁吸盘正确的吸附位置,在通过拨动手杆,使磁铁吸盘完全吸附在钻杆外套管的外壁上,下一步是按压钻杆下支撑,使钻杆下支撑上的卡槽可以卡在钻杆内套管管壁上的平槽位置处,待固定好后,吊起装置,然后移动到作业位置后,先对齐钻杆内套管,然
    后抬起钻杆下支撑,然后下降装置,待钻杆外套管也放置在作业位置时,即可再通过拨动手杆松开磁铁吸盘,取下装置完成上钻杆的工作。
    23.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双钻杆辅助上卸机具,保证了作业安全,减少了作业人工成本,加快了上卸钻杆时间及速度,提高了钻机施工整体效果。
    2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双钻杆辅助上卸机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钻杆外套管、钻杆内套管和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的上端与所述钻杆外套管的外壁连接,所述辅助机构的下端与所述钻杆内套管连接,所述钻杆内套管设置在所述钻杆外套管的内部;所述辅助机构包括钻杆上支撑、与所述钻杆上支撑连接的装置机架和与所述装置机架下端连接的钻杆下支撑,所述钻杆下支撑与所述钻杆内套管连接,所述装置机架的里侧设置有磁铁吸盘,所述磁铁吸盘与所述钻杆外套管的外壁相吸,所述装置机架的外侧设置有扶手,所述扶手靠近所述钻杆下支撑一侧;所述装置机架的顶端设置有吊点,所述吊点位于所述钻杆上支撑的上方;所述装置机架包括上机架、与所述上机架下端连接的下机架、与所述下机架连接的手杆和设置在所述手杆下方的连杆,所述连杆与所述钻杆下支撑转动连接;所述钻杆下支撑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钻杆内套管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及所述第二转动杆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杆的底端,所述第一转动杆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杆的顶端;所述钻杆内套管上设置有安装所述连接杆的平槽,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壁上设置有拉手,所述拉手设置为u型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钻杆辅助上卸机具,包括钻杆外套管、钻杆内套管和辅助机构,辅助机构的上端与钻杆外套管的外壁连接,辅助机构的下端与钻杆内套管连接,钻杆内套管设置在钻杆外套管的内部;辅助机构包括钻杆上支撑、与钻杆上支撑连接的装置机架和与装置机架下端连接的钻杆下支撑,钻杆下支撑与钻杆内套管连接,装置机架的里侧设置有磁铁吸盘,磁铁吸盘与钻杆外套管的外壁相吸,装置机架的外侧设置有扶手,扶手靠近钻杆下支撑一侧;装置机架的顶端设置有吊点,吊点位于钻杆上支撑的上方。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双钻杆辅助上卸机具,保证了作业安全,减少了作业人工成本,加快了上卸钻杆时间及速度,提高了钻机施工整体效果。工整体效果。工整体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于霆 王朝建 张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廊坊市秋田岩土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86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