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轨道及轨道行走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9-21  117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连接与行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行走轨道及轨道行走装置的改进和应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行走轨道大多都是用在工厂里。主要用来运输一些大型物件或者当成流水线,这些轨道完全可以缩小然后家里或者一些企业和科研院所等需要提高效率的场所使用。同时的,现有常规的轨道行走轨道行走装置对室内上部空间利用率也较低。
    3.现有技术中的常用轨道是让行走机构通过导线与电缆电连接,在使用时容易造成电缆的裸露,并且现有技术中的轨道行走轨道行走装置也不利于对一些需要进行悬挂运输的物品进行转移。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行走轨道及轨道行走装置。
    5.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行走轨道,包括截面呈工字形的轨道本体,所述轨道本体任一翼缘上设置有若干螺孔,设置所述螺孔的所述翼缘上设置有与所述轨道本体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内设置有导电体,所述轨道本体另一翼缘靠近所述轨道本体的腹板一侧设置有若干截面为弧形的第二通槽、且远离所述轨道本体的腹板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轨道本体延伸方向相同的行走导向件。
    6.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导电体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通槽内的绝缘条,所述绝缘条内埋设有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金属导线,所述绝缘条靠近所述轨道本体另一翼缘的表面上设置有内嵌于所述绝缘条内的第三通槽,所述第三通槽内设置有导电条,所述导电条与所述金属导线电性连通。
    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三通槽的截面呈类夫拉斯瓶形,所示导电条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三通槽的截面形状适配。
    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导电体的一端位于所述通槽内,另一端位于所述通槽外、且两相邻所述轨道本体的所述导电体之间电连接。
    9.一种轨道行走装置,包括前文所述的行走轨道,所述行走轨道上设置有行走部件;
    10.所述行走部件包括卡接在所述轨道本体上的行走器,所述行走器沿所述行走导向件自主行走,所述行走器与所述导电体电连接。
    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行走器包括卡接在所述轨道本体上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沿所述行走导向件行走的动力件,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所述导电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导电体电性连通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绝缘连接的导电块,所述导电块通过导线与所述动力件电连接。
    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若干大半球形槽,各所述
    大半球形槽内均设置有沿所述第二通槽滚动的滚珠。
    1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轨道本体的腹板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沿所述轨道本体的腹板行走的行走件。
    14.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轨道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截面为t形的第四通槽,所述第四通槽内可拆卸设置有与待移动物品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四通槽远离所述轨道本体一侧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内可拆卸插接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插销、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孔内可拆卸插接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插销的第二插销。
    1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插孔的底端设置有两个均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绝缘连接的金属接电片,任一所述金属接电片通过导线与所述导电块电连接,另一所述金属接电片通过导线电连接有接线盒,所述接线盒与动力件电连接,所述第一插销电性插接在两个所述金属接电片之间,且所述第一插销与所述第二插销之间绝缘链接。
    1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力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且与所述导电体电连接的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沿所述行走导向件行走的行走部。
    1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行走轨道,在行走轨道的轨道本体上设置通槽,并且在通槽设置导电体,同时在翼缘的表面上设置行走导向件,然后将行走部件设置在行走轨道上并使得行走部件与导电体电连接,使得行走部件能够沿行走导向件进行自主行走,使得本实用新型具备了自主行走的功能。
    19.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行走装置通过在行走轨道上设置第一连接件,让第一连接件卡接在行走轨道上并沿行走轨道进行行走,同时在第一连接件上设置可拆卸的第二连接件,并且利用第二连接件与待转移的物品可拆卸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具备了对家里或者企业、科研院所等地方的待转移物品进行转移的功能。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三维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所述行走轨道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1中所述轨道行走装置的三维结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图3中所述轨道行走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图3中所述轨道行走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图5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图6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拼接使用时两相邻轨道接头处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说明:1-轨道本体,2-螺孔,3-第二通槽,4-行走导向件,5
    ‑ꢀ
    绝缘条,6-金属导线,7-导电条,8-第一连接件,9-导电块,10-滚珠, 11-行走件,12-第二连接件,13-第一插销,14-第二插销,15-步进电机,16-行走部,17-金属接电片,18-接线盒。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详细、准确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3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3.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轨道行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此外,“垂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之间绝对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垂直”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实施例
    37.如图1-8所示,一种行走轨道,包括截面呈工字形的轨道本体1,所述轨道本体1任一翼缘上设置有若干螺孔2,设置所述螺孔2的所述翼缘上设置有与所述轨道本体1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内设置有导电体,所述轨道本体1另一翼缘靠近所述轨道本体1的腹板一侧设置有若干截面为弧形的第二通槽3、且远离所述轨道本体1的腹板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轨道本体1延伸方向相同的行走导向件 4。
    3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行走轨道,在行走轨道的轨道本体1上设置通槽,并且在通槽设置导电体,同时在翼缘的表面上设置行走导向件4,然后将行走部件设置在行走轨道上并使得行走部件与导电体电连接,使得行走部件能够沿行走导向件4进行自主行走,使得本实用新型具备了自主行走的功能。
    39.可以进一步阐述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通过在行走轨道上设置若干螺孔2,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被悬挂固定安装在天花板、墙体或其他固定物上,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够适应不同环境的物品运输。同时的,在另一翼缘的表面上设置行走导向件4,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够为行走件11提供更好的导向结构,进一步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导向功能。
    40.为了让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好的导电效果,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导电
    体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通槽内的绝缘条5,所述绝缘条5 内埋设有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金属导线6,所述绝缘条5靠近所述轨道本体1另一翼缘的表面上设置有内嵌于所述绝缘条5内的第三通槽,所述第三通槽内设置有导电条7,所述导电条7与所述金属导线6电性连通。通过设置绝缘条5,并且在绝缘条5内埋设导线,并且在绝缘条5 上埋设导电条7,让导电条7与导线电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够让电流与轨道分隔开,有效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41.为例让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够更好的提供电源,如图2所示,所述第三通槽的截面呈类夫拉斯瓶形,所示导电条7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三通槽的截面形状适配。将第三通槽的截面设置为类夫拉斯瓶形,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够保证导电条7完全卡接在第三通槽内,不会从第三通槽内脱落,提升了整个轨道行走装置的安全性。
    42.可以进一步阐述的是,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示例的所述第三通槽的截面形状优选为类圆底烧瓶形状,既第三通槽靠近轨道本体1上的螺孔2所在翼缘一侧的底部设置为大半圆形截面,同时通过长方形截面与绝缘条5未与轨道本体1接触的表面连通。当然,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三通槽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三角形、矩形、梯形等其他几何形状。
    43.为了让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能够让两个相邻的轨道本体1上的导电体能够有效的连接,如图2、图8所示,所述导电体的一端位于所述通槽内,另一端位于所述通槽外、且两相邻所述轨道本体1的所述导电体之间电连接。通过这一设置,使得两个相邻轨道本体1在连接时不会因两个相邻轨道本体1之间存在间隙而导致两个相邻轨道本体1上的导电体不能正常电连接,提升了连接效果。
    44.需要特别明确和说明的是,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两个相邻导电体之间的连接结构和连接方式均才用常规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仅对其进行应用,并不涉及所述连接结构的改进和设计,故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不过可以示例的是,两相邻所述的导电体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插接等方式。
    45.如图3-7所示,一种轨道行走装置,包括前文所述的行走轨道,所述行走轨道上设置有行走部件;
    46.所述行走部件包括卡接在所述轨道本体1上的行走器,所述行走器沿所述行走导向件4自主行走,所述行走器与所述导电体电连接。
    4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行走轨道上设置行走部件,利用行走部件上的行走器与待转移物品可拆卸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够对物品进行转移。
    48.为了让本实用新型在转移物品时具有充足的动力,所述行走器包括卡接在所述轨道本体1上的第一连接件8,所述第一连接件8上设置有沿所述行走导向件4行走的动力件,所述第一连接件8靠近所述导电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导电体电性连通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8绝缘连接的导电块9,所述导电块9通过导线与所述动力件电连接。通过这一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够通过设置的导电块9与设置在轨道本体1 上的导电条7电连接,进而达到为动力件供应电流的目的。
    49.为了让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够更好的沿轨道移动,所述第一连接件8上设置有若干大半球形槽,各所述大半球形槽内均设置有沿所述第二通槽3滚动的滚珠10。通过设置大半球形槽,并且在大半球形槽内设置滚珠10,使得第一连接件8能够沿轨道翼缘上的第二通槽3滚动,有效提升了移动效果,使得第一连接件8的运动更平滑。并且,在第一连接件8与
    轨道本体1的第二通槽3之间设置滚珠10,在使用时能够通过设置的滚珠10提升使用第一连接件8与轨道本体1之间的抗压效果,保证了第一连接件8能够更平滑的移动。
    50.需要特别明确和说明的是,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连接件12为能够与物品进行连接的常规现有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仅对其进行应用,并不涉及结构本身的改进。不过可以示例的是,所述的第二连接件12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类型:挂钩、托盘等。
    5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连接件8与所述轨道本体1 的腹板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沿所述轨道本体1的腹板行走的行走件11。
    52.本实用新型的行走部件在沿轨道行走时,通过设置的行走件11能够有效降低第一连接件8与腹板接触产生的摩擦损耗,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时限。需要特别和明确说明的是,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行走件11为常规现有结构,本实用新型仅对其进行应用,并不涉及结构本身的改进。不过,可以示例的是,所述的行走件11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类型:滚珠10、表面光滑的圆柱体、轮子等。
    53.为了让本实用新型在悬挂使用时能够更方便的与待转移物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8远离所述轨道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截面为t形的第四通槽,所述第四通槽内可拆卸设置有与待移动物品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件12,所述第四通槽远离所述轨道本体1一侧的所述第一连接件8上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内可拆卸插接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件12的第一插销13、且所述第一连接件8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孔内可拆卸插接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插销13的第二插销14。采用这一设计,当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对物品进行转移时,通过拔下第一插销13和第二插销14,将第二连接件12取下,进而达到在不将整个行走部件拆下就能对待转移物品进行连接,并最终通过行走部件进行转移。
    54.为了让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好的使用效果,所述第一插孔的底端设置有两个均与所述第一连接件8绝缘连接的金属接电片17,任一所述金属接电片17通过导线与所述导电块9电连接,另一所述金属接电片17通过导线电连接有接线盒18,所述接线盒18与动力件电连接,所述第一插销13电性插接在两个所述金属接电片17之间,且所述第一插销13 与所述第二插销14之间绝缘链接。通过这一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够通过插入的第一插销达到控制动力件启停的作用,提升了用电安全,节约用电。
    55.为了让本实用新型能够在行走轨道上进行自动移动,所述动力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件8上且与所述导电体电连接的步进电机15,所述步进电机15的输出轴上设置沿所述行走导向件4行走的行走部16。通过这一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够在步进电机15的驱动下沿行走导向件4进行自动移动。
    56.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行走导向件4为能够为行走部16提供直线行走导向的结构,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行走导向件4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类型:直齿条、呈倒l形的滑槽等。当然,所述的行走部16也是与所述的行走导向件4进行适配的结构,如果行走导向件4为直齿条,那么行走部16就是与直齿条啮合的齿轮,如果行走导向件4为滑槽,那么行走部16就是在滑槽内滚动的行走轮。
    57.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首先,在第一通槽内安装导电体,然后将轨道固定在待使用区的固定物体上,在完成安装第一跟轨道之后,便将行走部件安装在轨道上,然后依次安装剩余行走轨道直至整条行走线安装完成。将导电体与外界电源电性连
    接。假如行走轨道是固定在天花板上机械能悬挂安装且行走部件对待转移物品进行悬挂转移,拔下固定第一插销13的第二插销14以及固定第二连接件12 的第一插销13,取下第二连接件12,并将第二连接件12与待转移物品进行连接,然后将第二连接件12放回第四通槽中,并且插回第一插销 13和第二插销14,接通电源,导电块9与导电条7电连接,步进电机 15被启动并驱动行走部16沿行走导向件4行走,在行走的过程中滚珠 10沿第二通槽3滚动并为第一连接件8提供支撑力,最终完成对物品的转移。
    58.通过上述方案,在行走轨道上设置第一连接件8,让第一连接件8 卡接在行走轨道上并沿行走轨道进行行走,同时在第一连接件8上设置可拆卸的第二连接件12,并且利用第二连接件12与待转移的物品可拆卸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具备了对家里或者企业、科研院所等地方的待转移物品进行转移的功能。
    5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行走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呈工字形的轨道本体(1),所述轨道本体(1)任一翼缘上设置有若干螺孔(2),设置所述螺孔(2)的所述翼缘上设置有与所述轨道本体(1)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内设置有导电体,所述轨道本体(1)另一翼缘靠近所述轨道本体(1)的腹板一侧设置有若干截面为弧形的第二通槽(3)、且远离所述轨道本体(1)的腹板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轨道本体(1)延伸方向相同的行走导向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通槽内的绝缘条(5),所述绝缘条(5)内埋设有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金属导线(6),所述绝缘条(5)靠近所述轨道本体(1)另一翼缘的表面上设置有内嵌于所述绝缘条(5)内的第三通槽,所述第三通槽内设置有导电条(7),所述导电条(7)与所述金属导线(6)电性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走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槽的截面呈类夫拉斯瓶形,所示导电条(7)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三通槽的截面形状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的一端位于所述通槽内,另一端位于所述通槽外、且两相邻所述轨道本体(1)的所述导电体之间电连接。5.一种轨道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行走轨道,所述行走轨道上设置有行走部件;所述行走部件包括卡接在所述轨道本体(1)上的第一连接件(8),所述第一连接件(8)上设置有沿所述行走导向件(4)行走的动力件,所述第一连接件(8)靠近所述导电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导电体电性连通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8)绝缘连接的导电块(9),所述导电块(9)通过导线与所述动力件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8)上设置有若干大半球形槽,各所述大半球形槽内均设置有沿所述第二通槽(3)滚动的滚珠(1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8)与所述轨道本体(1)的腹板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沿所述轨道本体(1)的腹板行走的行走件(1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8)远离所述轨道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截面为t形的第四通槽,所述第四通槽内可拆卸设置有与待移动物品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件(12),所述第四通槽远离所述轨道本体(1)一侧的所述第一连接件(8)上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内可拆卸插接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件(12)的第一插销(13)、且所述第一连接件(8)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孔内可拆卸插接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插销(13)的第二插销(14)。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孔的底端设置有两个均与所述第一连接件(8)绝缘连接的金属接电片(17),任一所述金属接电片(17)通过导线与所述导电块(9)电连接,另一所述金属接电片(17)通过导线电连接有接线盒(18),所述接线盒(18)与动力件电连接,所述第一插销(13)电性插接在两个所述金属接电片(17)之间,且所述第一插销(13)与所述第二插销(14)之间绝缘链接。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件(8)上且与所述导电体电连接的步进电机(15),所述步进电机(15)的输出轴上设置沿所述行走导向件(4)行走的行走部(1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连接与行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行走轨道及轨道行走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行走轨道,在行走轨道的轨道本体上设置通槽,并且在通槽设置导电体,同时在翼缘的表面上设置行走导向件,然后将行走部件设置在行走轨道上并使得行走部件与导电体电连接,使得行走部件能够沿行走导向件进行自主行走,使得本实用新型具备了自主行走的功能。同时,在行走轨道上设置第一连接件,让第一连接件卡接在行走轨道上并沿行走轨道进行行走,同时在第一连接件上设置可拆卸的第二连接件,并且利用第二连接件与待转移的物品可拆卸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具备了对屋内或者企业、科研院所等场所的待转移物品进行转移的功能。所的待转移物品进行转移的功能。所的待转移物品进行转移的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韩睿 文俊健 徐卿治 李奥玄 饶皓月 代先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韩睿
    技术研发日:2021.12.0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87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