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装气瓶中过量气体的回收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9-22  102



    1.本技术涉及气体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超装气瓶中过量气体的回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按照气瓶充装相关要求,压缩气体在充装结束后,应有专人对充装后的气瓶逐个进行检查。针对复检时查出的因过量充装形成的超装气瓶,目前没有统一的处理方法。
    3.目前,大部分气站将超装气瓶内的压缩气体直接排放处理,极大地浪费了气体产品,尤其当充装的压缩气体为氪气、氙气、氖气等稀有贵重气体时,更是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直接排放还可能会影响场所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尤其当充装的压缩气体为氧气等助燃气体或甲烷等可燃气体时,还会对作业场所安全造成严重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本技术提供超装气瓶中过量气体的回收处理装置。
    5.本技术提供超装气瓶中过量气体的回收处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超装气瓶中过量气体的回收处理装置,包括:
    7.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中部设置有传动管,且传动管与固定座之间滑动连接,所述传动管的上方设置有缓冲罐,所述缓冲罐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内部设置有进气装置,所述缓冲罐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回收机构,所述回收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板上的位于缓冲罐上方的限位板,所述缓冲罐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与限位板之间通过支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偏心转动设置有圆盘,所述圆盘位于传动管的底部,所述传动管的外部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依次与传动管和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管位于固定座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缓冲罐内连通,所述固定座位于靠近第一通孔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连接有输气管;本技术可以降低气体对空气的污染,提高气体回收效率。
    8.可选的,所述固定座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与传动管之间密封滑动连接。
    9.可选的,所述进气装置包括进气口内设置的弹性垫,所述弹性垫的一侧设置有锥形管,且锥形管与进气口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锥形管与弹性垫之间限位卡接。
    10.可选的,所述圆盘中部一侧与支撑板之间转动连接,且圆盘的一侧设置有把手。
    11.可选的,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大小相同,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位于同一垂直线上。
    12.可选的,所述输气管远离固定座的一端呈弯曲设置,且弯曲方向朝向底座。
    13.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开有限位槽,所述缓冲罐位于限位槽的内部,且缓冲罐
    与限位槽之间滑动连接。
    14.可选的,所述弹性垫的中部开设过道,且弹性垫位于进气口中固定连接时,处于密封状态。
    1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6.(1)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锥形管与超装气瓶的输气端进行连接,通过控制圆盘转动来推动传动管进行上下滑动;当传动管向上时,通过活塞对缓冲罐内部的气体进行推动,此时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会发生逐渐重合,缓冲罐内部的气体会通过输气管输送至外部;传动管向下移动时,通过气压可以通过锥形管将超装气瓶中的过量气体进行吸收,存储在缓冲罐中,有效降低气体对空气的污染;
    17.(2)在将输气管与存储瓶进行连接时,先重复几次上述操作,可以使缓冲罐以及输气管中的空气进行排出,减少对纯净气体的污染概率,提高气体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施例的进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施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施例的回收机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1、限位槽;2、支撑板;3、固定座;31、密封垫;4、传动管;5、缓冲罐;6、进气口;7、进气装置;71、弹性垫;72、锥形管;8、回收机构;81、限位板;82、活塞;83、支杆;84、圆盘;841、把手;85、压缩弹簧;86、第一通孔;87、第二通孔;88、输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4.实施例:
    25.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超装气瓶中过量气体的回收处理装置,包括:
    26.用于对整体进行限位支撑的底座1,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2,底座1与支撑板2之间保持垂直设置,支撑板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座3,通过设置的支撑板2对固定座3进行固定支撑,固定座3的中部设置有传动管4,且传动管4与固定座3之间滑动连接,通过设置的固定座3对传动管4之间进行滑动支撑,固定座3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密封垫31,密封垫31与传动管4之间密封滑动连接,通过设置的密封垫31可以对固定座3的内部进行密封限位,防止传动管4内部的气体发生泄露,造成资源浪费。
    27.请参阅图2,为了对气体回收进行缓冲,传动管4的上方设置有缓冲罐5,支撑板2的中部开有限位槽11,缓冲罐5位于限位槽11的内部,且缓冲罐5与限位槽11之间滑动连接,通过支撑板2开设的限位槽11可以对缓冲罐5进行位置限位,使缓冲罐5只能进行上下滑动,缓冲罐5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口6,通过设置的进气口6可以使被回收气体进入到缓冲罐5中,同时为了防止气体在回收时发生泄露,进气口6的内部设置有进气装置7,进气装置7包括进气口6内设置的弹性垫71,通过缓冲罐5对弹性垫71进行位置固定,使弹性垫71固定设置在进气口6的内部,弹性垫71的中部开设过道,且弹性垫71位于进气口6中固定连接时,弹性垫71间的过道处于密封状态,弹性垫71在无外界压力的情况下处于密封状态,可以防止缓冲罐5
    内部的气体发生泄露,弹性垫71的一侧设置有锥形管72,通过锥形管72可以与超装气瓶的输气端进行连接,且锥形管72与进气口6之间滑动连接,锥形管72与弹性垫71之间限位卡接,通过设置的锥形管72可以通过弹性垫71中部的过道进入到缓冲罐5中,将瓶中多余的气体回收至缓冲罐5中,进行下一步处理。
    28.请参阅图1、图3和图4,为了将缓冲罐5中的气体进行回收处理,缓冲罐5与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回收机构8,回收机构8包括设置于支撑板2上的位于缓冲罐5上方的限位板81,缓冲罐5的内部设置有活塞82,活塞82与限位板81之间通过支杆83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限位板81用于对支杆83进行固定支撑,使支杆83对活塞82进行固定支撑,通过设置的活塞82可以对缓冲罐5中的气体进行推动,使缓冲罐5内部的气体进行流动。
    29.支撑板2偏心转动设置有圆盘84,圆盘84位于传动管4的底部,通过支撑板2对圆盘84进行转动支撑,圆盘84中部一侧与支撑板2之间偏心转动连接,使圆盘84在转动时会推动传动管4进行上下滑动,且圆盘84一侧设置有把手841,通过设置的把手841可以便于对圆盘84进行转动,传动管4的外部套设有压缩弹簧85,通过设置的压缩弹簧85对传动管4进行弹性支撑,使传动管4具有向下的弹力并与圆盘84之间保持接触,压缩弹簧85的两端依次与传动管4和固定座3固定连接。
    30.传动管4位于固定座3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86,第一通孔86通过传动管4内部与缓冲罐5内连通,通过设置的第一通孔86可以将传动管4内部的气体进行导出,固定座3位于靠近第一通孔86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87,第一通孔86与第二通孔87大小相同,且第一通孔86与第二通孔87位于同一垂直线上,通过第二通孔87与第一通孔86位置重叠时,会通过第一通孔86将传动管4内部的气体进行导出,第二通孔87的内部连接有输气管88,通过设置的输气管88可以将导出的气体输送至存储瓶中,节约资源,输气管88远离固定座3的一端呈弯曲设置,且弯曲方向朝向底座1,由于气体的密度(例如氢气)小于空气,输气管88的端口向下可以在短时间内减少输气管88内部的气体流失,同时减少空气对气体的污染。
    31.本技术实施例的超装气瓶中过量气体的回收处理装置的实施原理为:
    32.将锥形管72与超装气瓶的输气端进行连接,推动锥形管72通过弹性垫71中部的过道进入到缓冲罐5中,控制把手841,使把手841带动圆盘84进行转动,通过圆盘84转动来推动传动管4进行上下滑动;
    33.传动管4向上时,会带动缓冲罐5向上进行移动,通过活塞82对缓冲罐5内部的气体进行推动,此时第一通孔86与第二通孔87之间会发生逐渐重合,缓冲罐5内部的气体会通过输气管88输送至外部;
    34.传动管4向下移动时,此时第一通孔86与第二通孔87交错设置,活塞82会加大缓冲罐5内部的气压,使气压可以通过锥形管72将超装气瓶中的过量气体进行吸收,存储在缓冲罐5中;
    35.在将输气管88与存储瓶进行连接时,先重复几次上述操作,可以使缓冲罐5以及输气管88中的空气进行排出,减少对纯净气体的污染概率;本技术可以降低气体对空气的污染,提高气体回收效率。
    3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超装气瓶中过量气体的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座(3),所述固定座(3)的中部设置有传动管(4),且传动管(4)与固定座(3)之间滑动连接,所述传动管(4)的上方设置有缓冲罐(5),所述缓冲罐(5)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口(6),所述进气口(6)的内部设置有进气装置(7),所述缓冲罐(5)与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回收机构(8),所述回收机构(8)包括设置于支撑板(2)上的位于缓冲罐(5)上方的限位板(81),所述缓冲罐(5)的内部设置有活塞(82),所述活塞(82)与限位板(81)之间通过支杆(8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2)偏心转动设置有圆盘(84),所述圆盘(84)位于传动管(4)的底部,所述传动管(4)的外部套设有压缩弹簧(85),所述压缩弹簧(85)的两端依次与传动管(4)和固定座(3)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管(4)位于固定座(3)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86),所述第一通孔(86)与缓冲罐(5)内连通,所述固定座(3)位于靠近第一通孔(86)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87),所述第二通孔(87)的内部连接有输气管(8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装气瓶中过量气体的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密封垫(31),所述密封垫(31)与传动管(4)之间密封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装气瓶中过量气体的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装置(7)包括进气口(6)内设置的弹性垫(71),所述弹性垫(71)的一侧设置有锥形管(72),且锥形管(72)与进气口(6)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锥形管(72)与弹性垫(71)之间限位卡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装气瓶中过量气体的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84)中部一侧与支撑板(2)之间转动连接,且圆盘(84)的一侧设置有把手(84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装气瓶中过量气体的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86)与第二通孔(87)大小相同,且第一通孔(86)与第二通孔(87)位于同一垂直线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装气瓶中过量气体的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88)远离固定座(3)的一端呈弯曲设置,且弯曲方向朝向底座(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装气瓶中过量气体的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的中部开有限位槽(11),所述缓冲罐(5)位于限位槽(11)的内部,且缓冲罐(5)与限位槽(11)之间滑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装气瓶中过量气体的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71)的中部开设过道,且弹性垫(71)位于进气口(6)中固定连接时,弹性垫(71)间的过道处于密封状态。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超装气瓶中过量气体的回收处理装置,涉及气体回收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的中部设置有传动管,传动管的上方设置有缓冲罐,缓冲罐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的内部设置有进气装置,缓冲罐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回收机构,回收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板上的位于缓冲罐上方的限位板,缓冲罐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活塞与限位板之间通过支杆固定连接,支撑板位于传动管的底部转动设置有圆盘,传动管的外部套设有压缩弹簧,传动管位于固定座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固定座位于靠近第一通孔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内部连接有输气管;可以降低气体对空气的污染,提高气体回收效率。气体回收效率。气体回收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杨世桀 胡洁 张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钢铁集团气体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87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