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改性硅油原料进料用混合设备。
背景技术:
2.硅油通常指的是在室温下保持液体状态的线型聚硅氧烷产品。一般分为甲基硅油和改性硅油两类。最常用的硅油——甲基硅油,也称为普通硅油,其有机基团全部为甲基,甲基硅油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绝缘性,疏水性能好。它是由二甲基二氯硅烷加水水解制得初缩聚环体,环体经裂解、精馏制得低环体,然后把环体、封头剂、催化剂放在一起调聚就可得到各种不同聚合度的混合物,经减压蒸馏除去低沸物就可制得硅油。所以混合是硅油制造的一道必要的步骤。
3.目前,常见的硅油搅拌设备采用叶片旋转进行搅拌,这样就导致底部的材料混合没有上部的均匀,从而硅油产品的质量下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样一种结构进行改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改性硅油原料进料用混合设备,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改性硅油原料进料用混合设备,包括底座,还包括:搅拌釜,所述搅拌釜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搅拌釜底部设置有出料通道;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转动设置在所述搅拌釜内,且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置有螺旋状的叶片的搅拌杆和若干竖直的搅拌棒;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搅拌装置转动。
6.上述技术方案中:底座用于承载其余部件;搅拌釜作为搅拌硅油原料的容器;搅拌装置用于对硅油原料进行混合;搅拌杆为螺旋状是为了将底部的原料运送至上方,从而在搅拌釜内形成原料从下往上的循环(如图5);搅拌棒则用于与原料接触、碰撞从而对原料进行混合,以提升混合效率;电机用于提供搅拌装置的动力。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高度大于所述搅拌釜的高度。
8.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架的高度大于搅拌釜的高度是为了保证支撑架与搅拌釜顶部的开口之间留有空隙,以便于填料。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棒一端与所述搅拌釜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且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
10.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架用于安置电机和搅拌装置的一端,使得搅拌装置能在搅拌釜中处于竖直的状态。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棒还包括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设置在所述搅拌杆的底部的外围,并通过若干连接杆与所述搅拌杆底部固定连接。
12.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固定环与搅拌杆连接是为了使得第一固定环能与搅拌杆一
同转动,而不需要额外的动力,并且二连接杆也能起到搅拌的作用。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棒还包括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设置在第一固定环上方,且所述搅拌棒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环连接,所述搅拌棒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连接。
14.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固定环起到稳定搅拌棒的作用,使得搅拌棒不会随意晃动,增加了搅拌装置的稳定性。
1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釜的内部的底部设置有承接平台,所述第一固定环与所述承接平台接触。
16.上述技术方案中:承接平台除了用于安装搅拌装置的一端外,还使得搅拌釜的底部为平底,从而使得搅拌棒可以设置在更加外部的位置;另外,出料时,连接棒与承接平台接触,此时低速转动,可以将搅拌釜底部的硅油排出。
1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位于所述承接平台内,第二通道位于所述搅拌釜外。
18.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通道用于将搅拌釜内的硅油导出,第二通道用于将硅油引导至承接的容器。
1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通道的倾斜角度与第二通道的倾斜角度不同。
20.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一通道用于将硅油导出,所以其倾斜的角度较大;而第二通道用于将硅油引导至承接的容器,所以其倾斜的角度较小,长度也较长。
2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性硅油原料进料用混合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
22.1.本实用新型的搅拌装置能将搅拌釜底部的原料反复提升至顶部,使得搅拌更加均匀;2.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棒相对于转动中心的距离较远,恰好可以对从顶部回落至底部的原料进行搅拌,从而提升了搅拌的效率。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a面剖面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装置的立体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时的原料的运动示意图。
28.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0-底座;20-搅拌釜;201-承接平台;30-出料通道;301-第一通道;302-第二通道;40-搅拌装置;401-搅拌杆;401a-叶片;402-搅拌棒;403-第一固定环;404-连接杆;405-第二固定环;50-电机;60-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30.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性硅油原料进料用混合设备,包括底座
10,还包括:搅拌釜20,所述搅拌釜20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且所述搅拌釜20底部设置有出料通道30;搅拌装置40,所述搅拌装置40转动设置在所述搅拌釜20内,且所述搅拌装置40包括设置有螺旋状的叶片401a的搅拌杆401和若干竖直的搅拌棒402;电机50,所述电机50驱动所述搅拌装置40转动。其中,搅拌釜20的不上为圆柱状,底部为锥状,这样设置是为了避免搅拌装置40与搅拌釜20的连接处凸起,而导致产生搅拌的盲区;螺旋状的叶片401a的缠绕在搅拌杆401上的高度低于所述搅拌釜20的深度,以避免原料溅出;且叶片401a远离搅拌杆401的一端较高,与搅拌杆401固定的一端较低,从而形成一个容纳空间;搅拌棒402的数量为四个,且搅拌棒402的高度为搅拌釜20的高度的一半,同样是为了避免原料溅出;电机50选择伺服电机以便于调节转速。
31.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性硅油原料进料用混合设备,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支撑架60,所述支撑架60的高度大于所述搅拌釜20的高度。其中,支撑架60为“匚”形,且所述支撑架60的宽度小于所述搅拌釜20的直径。
32.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性硅油原料进料用混合设备,所述搅拌棒402一端与所述搅拌釜2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60转动连接,且所述电机50设置在所述支撑架60上。其中,电机50设置在所述支撑架60的上表面,其输出端向下,支撑架60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容纳孔,电机50的输出端穿过容纳孔与搅拌装置40的搅拌杆401固定连接。
33.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性硅油原料进料用混合设备,所述搅拌棒402还包括第一固定环403,所述第一固定环403设置在所述搅拌杆401的底部的外围,并通过若干连接杆404与所述搅拌杆401底部固定连接。其中,螺旋状的叶片401a的起始位置在第一固定环403的上方。搅拌杆401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优选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设置。
34.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性硅油原料进料用混合设备,所述搅拌棒402还包括第二固定环405,所述第二固定环405设置在第一固定环403上方,且所述搅拌棒402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环403连接,所述搅拌棒402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405连接。其中,第二固定环405其加固的作用,其形状、尺寸最好与第一固定环403一致,以保持搅拌装置40的结构稳定。
35.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性硅油原料进料用混合设备,所述搅拌釜20的内部的底部设置有承接平台201,所述第一固定环403与所述承接平台201接触。其中,承接平台201中部设置有承接孔,用于安装搅拌杆401的底部,进一步的可以将承接孔的形状设置为锥形,并将搅拌杆401的形状设置为对应的形状,从而起到定心的作用;承接平台201与连接杆404保持接触,进一步的,连接杆404的截面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并以一条边与承接平台201接触。
36.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性硅油原料进料用混合设备,所述出料通道30包括第一通道301和第二通道302,所述第一通道301位于所述承接平台201内,第二通道302位于所述搅拌釜20外。其中,第一通道301的入口位置位于承接平台201顶部靠外的位置,进一步的,也可设置环状的导流槽与第一通道301的入口连接。
37.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性硅油原料进料用混合设备,所述第一通道301的倾斜角度与第二通道302的倾斜角度不同。其中,第二通道302的倾斜角度较小,以降低硅油的流速,便于引导至承接容器的位置;第一通道301的倾斜角度较大,以使得硅油快速通过第一通道301到达第二通道302。
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9.a)用塞子等将搅拌釜底部的出料通道关闭,将原料从搅拌釜顶部的开口放入;
40.b)启动电机,搅拌装置转动,并使原料在搅拌釜内形成循环(如图5);
41.c)搅拌一定时间后,将电机速度调低,使搅拌装置低速转动;
42.d)将承接用的容器防止在第二通道口,并打开出料通道;
43.e)硅油用搅拌釜中流出,当搅拌釜内还剩少量硅油时,连接杆将硅油刮至第一通道的入口,以将硅油彻底排出;
44.f)清洗搅拌釜,重复a-f的步骤。
4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技术特征:
1.一种改性硅油原料进料用混合设备,包括底座(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搅拌釜(20),所述搅拌釜(20)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且所述搅拌釜(20)底部设置有出料通道(30);搅拌装置(40),所述搅拌装置(40)转动设置在所述搅拌釜(20)内,且所述搅拌装置(40)包括设置有螺旋状的叶片(401a)的搅拌杆(401)和若干竖直的搅拌棒(402);电机(50),所述电机(50)驱动所述搅拌装置(40)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硅油原料进料用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支撑架(60),所述支撑架(60)的高度大于所述搅拌釜(20)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性硅油原料进料用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棒(402)一端与所述搅拌釜(2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60)转动连接,且所述电机(50)设置在所述支撑架(60)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性硅油原料进料用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棒(402)还包括第一固定环(403),所述第一固定环(403)设置在所述搅拌杆(401)的底部的外围,并通过若干连接杆(404)与所述搅拌杆(401)底部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性硅油原料进料用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棒(402)还包括第二固定环(405),所述第二固定环(405)设置在第一固定环(403)上方,且所述搅拌棒(402)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环(403)连接,所述搅拌棒(402)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405)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性硅油原料进料用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釜(20)的内部的底部设置有承接平台(201),所述第一固定环(403)与所述承接平台(201)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性硅油原料进料用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通道(30)包括第一通道(301)和第二通道(302),所述第一通道(301)位于所述承接平台(201)内,第二通道(302)位于所述搅拌釜(20)外。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改性硅油原料进料用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301)的倾斜角度与第二通道(302)的倾斜角度不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改性硅油原料进料用混合设备,包括底座,还包括:搅拌釜,所述搅拌釜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搅拌釜底部设置有出料通道;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转动设置在所述搅拌釜内,且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螺旋状的搅拌杆和若干竖直的搅拌棒;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搅拌装置转动。本实用新型通过搅拌杆将底部的原料运至上方,原料在落下时有与搅拌棒接触从而使得搅拌釜内的原料上下均匀且搅拌效率高。拌釜内的原料上下均匀且搅拌效率高。拌釜内的原料上下均匀且搅拌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黄贤庆 黄韦玮 黄永浩 李晓晨 祖彩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嘉善江南纺织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8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