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室,属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防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公知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现有燃烧室密相区管排防磨方式为耐火材料防护,耐火材料存在导热性差、热惯性大、防磨质量受原材料质量及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由于耐火材料导热性差,对水冷壁管排的吸热有很大影响,进而影响锅炉的带负荷能力,同时耐火材料具有热惯性大的缺陷,不利于锅炉的调峰能力,如果浇注料施工质量或材料有问题,容易造成脱落失去防磨效果,因此发明一种既能长期有效解决锅炉炉膛密相区水冷壁管的磨损问题,又可以解决耐火材料热惯性大的问题并能有利于水冷壁管排吸热,提高锅炉的带负荷能力同时达到节煤降耗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既能长期有效解决锅炉炉膛密相区水冷壁管的磨损问题,又可以解决耐火材料热惯性大的问题并能有利于水冷壁管排吸热,提高锅炉的带负荷能力同时达到节煤降耗的效果的新型燃烧室。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通过设置蜂窝结构防磨装置、耐火材料、水冷壁管排;蜂窝结构防磨装置与耐火材料交错布置于水冷壁管排表面。
5.所述蜂窝结构防磨装置紧贴水冷壁管排,蜂窝结构防磨装置高出水冷壁管排表面 20mm-50mm。
6.所述耐火材料表面高度高于蜂窝结构防磨装置40mm-70mm。
7.所述蜂窝结构防磨装置材质为耐热钢。
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9.1、通过布置蜂窝结构防磨装置,能有效释放密相区水冷壁管排的受热面,提高锅炉的带负荷能力。
10.2、通过计算,合理分布蜂窝结构防磨装置与耐火材料炉墙的防护面积,解决了浇注料热惯性大及导热性差的特性问题,有利于锅炉的调峰能力。
11.3、由于本实用新型整体布置后将整个受热面分割为数个独立单元,防磨效果更突出,整体防磨区域相互联系又彼此分割,整体防磨体系更加牢固且后期维护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布置效果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防磨装置与水冷壁管的布置方式正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防磨装置与水冷壁管的布置方式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所述的防磨装置通过设置蜂窝结构防磨装置1、耐火材料2、水冷壁管排3;蜂窝结构防磨装置1与耐火材料2交错布置于水冷壁管排3表面。
17.所述蜂窝结构防磨装置1紧贴水冷壁管排3,蜂窝结构防磨装置1高出水冷壁管排 3表面20mm-50mm。
18.所述耐火材料2表面高度高于蜂窝结构防磨装置1为40mm-70mm。
19.所述蜂窝结构防磨装置1材质为耐热钢。
20.施工方案,如图1、图2、图3所示,首先根据电厂锅炉炉型、水冷壁管排的结构尺寸、不同部位的磨损情况设计蜂窝结构防磨装置的结构尺寸,按照热力计算结果及密相区所有的节点构造合理分布蜂窝结构防磨装置与耐火材料覆盖水冷壁管排的面积,同时将蜂窝结构防磨装置与耐火材料覆盖的炉墙结合部位合理过渡,保证防磨效果,通过蜂窝结构防磨装置与耐火材料覆盖的炉墙形成阶梯防磨阵列,最终形成本实用新型。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蜂窝结构防磨装置(1)、耐火材料(2)、水冷壁管排(3),蜂窝结构防磨装置(1)与耐火材料(2)交错布置于水冷壁管排(3)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结构防磨装置(1)紧贴水冷壁管排(3),同时蜂窝结构防磨装置(1)高出水冷壁管排表面20mm-5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室,其特征在于:耐火材料(2)表面高度高于蜂窝结构防磨装置(1)40mm-70m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结构防磨装置材质为耐热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室,属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管防磨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长期有效解决循环流化床锅炉热惯性大、调峰能力差、防磨效果不佳等问题;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通过设置蜂窝结构防磨装置、耐火材料、水冷壁管排;蜂窝结构防磨装置与耐火材料炉墙交错布置于水冷壁管排表面;蜂窝结构防磨装置紧贴水冷壁管排,蜂窝结构防磨装置高出水冷壁管排表面20mm-50mm,耐火材料表面高度高于蜂窝结构防磨装置40mm-70mm,其中蜂窝结构防磨装置材质为耐热钢,三者配合形成导热良好,防磨周期长,有利于调峰的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室。锅炉燃烧室。锅炉燃烧室。
技术研发人员:刘欣 唐秋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欣
技术研发日:2021.11.10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8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