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青稞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利用水冷系统的青稞粉冷却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2.青稞作为一种粗粮,主要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其营养成分丰富,且能够作为酿酒的原材料。
3.一般工厂在利用青稞制青稞粉时,需要对产出的青稞粉进行冷却,防止其过热而影响后续的加工操作。
4.目前现有技术中,在对青稞粉进行冷却时,一般是通过冷风对其进行降温,而利用冷风机对青稞粉进行冷却效率较低,影响产品的生产效率,且利用冷风机会造成能源浪费;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水冷系统的青稞粉冷却传输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利用冷风机对青稞粉进行冷却效率较低,影响产品的生产效率,且利用冷风机会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提出的一种利用水冷系统的青稞粉冷却传输系统。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利用水冷系统的青稞粉冷却传输系统,包括外壳、集料斗以及外壳内部设置的冷却组件;所述外壳固接在集料斗顶部,且所述冷却组件设置在外壳内;
7.所述冷却组件由固定板、水箱、水冷管、螺栓组成;所述固定板为“u”型结构,且所述水箱卡接于固定板内;所述水冷管设置两组,且两组水冷管对称固接于固定板的两端侧壁上;所述水冷管的上下端分别连通在水箱的上下端;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开设有对称布置的卡槽,且所述螺栓螺纹连接在卡槽内;在水箱的内部设置有循环泵,因此通过循环泵能够循环两组水冷管内的水,保证在对青稞粉进行冷却降温时,水冷管能够一直保持对青稞粉的冷却作用。
8.优选的,所述外壳的顶部固接有入料管,且所述外壳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可视窗;在该装置运行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可视窗观察装置的运行状态以及青稞粉的流动状态,从而能够在青稞粉的流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停机,并进行调整。
9.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两侧内壁之间固接有冷却罩;所述冷却组件设置于冷却罩内;所述冷却罩的底部对应于卡槽的位置固接有连接耳,且所述连接耳卡接在卡槽中;所述螺栓的上端螺纹连接在连接耳中;利用螺栓完成对冷却组件的进一步固定,其中冷却罩用于对冷却组件进行防护,同时传递冷却组件的热量,进而实现对青稞粉的冷却作用。
10.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冷却罩与外壳之间固接有若干组引导板,且若干组引导板呈交叉布置;在青稞粉移动在若干组引导板上时,其停留时间增长,因此能够充分的受到冷却组件的冷却降温,从而提高冷却组件的冷却效率,进而提高青稞粉
的生产效率。
11.优选的,所述集料斗的四周均固接有支撑杆,且所述集料斗的底部固接有出料管;当青稞粉由引导板下落至集料斗后,即可在具备一定坡度的集料斗中汇集并通过出料管排出。
12.优选的,所述水冷管为“s”型结构,且所述水冷管设置在冷却罩内对应于引导板的一端内壁上;水冷管为“s”型结构,由于其“s”型的构造,使得其作用范围更大,在对青稞粉进行冷却时,能够充分的发挥对青稞粉的冷却作用。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水冷系统的青稞粉冷却传输系统,通过设置以水冷管以及水箱为主要结构的冷却组件,在将其安装在冷却罩内,当青稞粉通过入料管进入外壳与冷却罩之间时,冷却组件能够通过冷却罩对流动的青稞粉进行降温冷却,且由于冷却管设置两组,因此能够对分流至防护罩两侧的青稞粉进行冷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青稞粉的冷却效率,且以水冷管以及水箱为主要结构的冷却组件,能够减少能源的消耗。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水冷系统的青稞粉冷却传输系统,通过在外壳以及冷却罩之间设置引导板,当青稞粉进入外壳与冷却罩之间时,能够受到交叉布置的引导板的引流,从而在青稞粉由一处引导板移动至相邻的引导板的过程中,增加了青稞粉在外壳内的停留时间,即能够持续性的受到冷却组件的降温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冷却组件对青稞粉的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是实施例一的第一立体图;
18.图2是实施例一的第一剖视图;
19.图3是实施例一的第二剖视图;
20.图4是实施例一中冷却组件的立体图;
21.图5是实施例一中外壳的立体图;
22.图6是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23.图例说明:
24.1、外壳;11、入料管;12、可视窗;13、引导板;14、冷却罩;15、连接耳;16、空腔;17、分隔板;2、集料斗;21、支撑杆;22、出料管;3、冷却组件;31、固定板;32、水箱;33、水冷管;34、卡槽;3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
27.实施例一:
28.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水冷系统的青稞粉冷却传输系统,包括外壳1、集料斗2以及外壳1内部设置的冷却组件3;所述外壳1固接在集料斗2顶部,且所述冷却组件3设置在外壳1内;
29.所述冷却组件3由固定板31、水箱32、水冷管33、螺栓35组成;所述固定板31为“u”型结构,且所述水箱32卡接于固定板31内;所述水冷管33设置两组,且两组水冷管33对称固接于固定板31的两端侧壁上;所述水冷管33的上下端分别连通在水箱32的上下端;所述固定板31的底部开设有对称布置的卡槽34,且所述螺栓35螺纹连接在卡槽34内。
30.工作时,在安装冷却组件3时,将冷却组件3按照正确安装位置卡接于外壳1的内部,从而实现对冷却组件3的安装,随后将固定了冷却组件3的外壳1固定于集料斗2上,即完成该冷却装置的拼接;在对青稞粉进行冷却时,青稞粉移动至外壳1内时,由水冷管33与水箱32所构成的冷却组件3能够持续性的对青稞粉进行降温,从而实现对青稞粉的冷却效果,且在水箱32的内部设置有循环泵,因此通过循环泵能够循环两组水冷管33内的水,保证在对青稞粉进行冷却降温时,水冷管33能够一直保持对青稞粉的冷却作用。
31.进一步的,所述外壳1的顶部固接有入料管11,且所述外壳1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可视窗12。
32.工作时,在对青稞粉进行冷却时,人为将青稞粉经过入料管11倒入外壳1中,并且在该装置运行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可视窗12观察装置的运行状态以及青稞粉的流动状态,从而能够在青稞粉的流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停机,并进行调整。
33.进一步的,所述外壳1的两侧内壁之间固接有冷却罩14;所述冷却组件3设置于冷却罩14内;所述冷却罩14的底部对应于卡槽34的位置固接有连接耳15,且所述连接耳15卡接在卡槽34中;所述螺栓35的上端螺纹连接在连接耳15中。
34.工作时,当青稞粉在人为作用下倒入外壳1内时,青稞粉会存在于外壳1与冷却罩14之间,由于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冷却罩14,因此在将冷却组件3安装在冷却罩14内能够实现对冷却组件3的保护,避免粉体进入冷却罩14内对冷却罩14内的冷却组件3造成影响,在将冷却组件3安装在冷却罩14上时,通过连接耳15与固定板31上卡槽34的卡接,实现对冷却组件3的定位,随后利用螺栓35完成对冷却组件3的进一步固定,其中冷却罩14用于对冷却组件3进行防护,同时传递冷却组件3的热量,进而实现对青稞粉的冷却作用。
35.进一步的,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16;所述冷却罩14与外壳1之间固接有若干组引导板13,且若干组引导板13呈交叉布置。
36.工作时,在外壳1的内部由外壳1与防护罩所分隔的空间为空腔16,在青稞粉倒入外壳1内时,青稞粉会存在与空腔16内,并在青稞粉经冷却罩14的顶端分流至冷却罩14的两侧时,青稞粉会依次流动至若干组引导板13上,由于若干组引导板13为交叉布置,因此在青稞粉移动在若干组引导板13上时,其停留时间增长,因此能够充分的受到冷却组件3的冷却降温,从而提高冷却组件3的冷却效率,进而提高青稞粉的生产效率。
37.进一步的,所述集料斗2的四周均固接有支撑杆21,且所述集料斗2的底部固接有出料管22。
38.工作时,集料斗2底部的支撑杆21用于对集料斗2进行支撑,而集料斗2底部的出料
管22对外壳1顶部的入料管11对应,当青稞粉由引导板13下落至集料斗2后,即可在具备一定坡度的集料斗2中汇集并通过出料管22排出。
39.进一步的,所述水冷管33为“s”型结构,且所述水冷管33设置在冷却罩14内对应于引导板13的一端内壁上。
40.工作时,水冷管33为“s”型结构,由于其“s”型的构造,使得其作用范围更大,在对青稞粉进行冷却时,能够充分的发挥对青稞粉的冷却作用。
41.实施例二:
42.请参阅图6所示,对比实施例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实施例一中的冷却罩14的顶端还固接有分隔板17,且所述分隔板17的顶端固接于外壳1的内壁顶面;工作时,在青稞粉通过入料管11进入空腔16内时,由于分隔板17的存在,空腔16被一分为二,因此在青稞粉倒入时,青稞粉能够较为均匀的进入两侧的空腔16,从而充分发挥冷却组件3的冷却作用。
43.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装置时,需要人为将冷却组件3安装在外壳1内的冷却罩14内,即人为将冷却组件3对准冷却罩14的位置卡接在冷却罩14的顶部,并使得连接耳15卡接于固定板31上的卡槽34内,并随后利用螺栓35进行固定,从而完成冷却组件3的安装,随后将包含有冷却组件3的外壳1固接于集料斗2的顶部,从而完成该装置的拼接;
44.在对青稞粉进行冷却时,由人为将青稞粉经过入料管11倒入外壳1中,并且在该装置运行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可视窗12观察装置的运行状态以及青稞粉的流动状态,从而能够在青稞粉的流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停机,并进行调整,青稞粉在人为作用下倒入外壳1内时,青稞粉会存在于外壳1与冷却罩14之间,由于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冷却罩14,因此在将冷却组件3安装在冷却罩14内能够实现对冷却组件3的保护,避免粉体进入冷却罩14内对冷却罩14内的冷却组件3造成影响,而青稞粉在经冷却罩14顶部分流后移动至引导板13上时,青稞粉会依次流动至若干组引导板13上,由于若干组引导板13为交叉布置,因此在青稞粉移动在若干组引导板13上时,其停留时间增长,因此能够充分的受到冷却组件3的冷却降温,从而提高冷却组件3的冷却效率,进而提高青稞粉的生产效率;
45.通过设置以水冷管33以及水箱32为主要结构的冷却组件3,当青稞粉通过入料管11进入外壳1与冷却罩14之间时,冷却组件3能够通过冷却罩14对流动的青稞粉进行降温冷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青稞粉的冷却效率,且以水冷管33以及水箱32为主要结构的冷却组件3,能够减少能源的消耗。
4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水冷系统的青稞粉冷却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集料斗(2)以及外壳(1)内部设置的冷却组件(3);所述外壳(1)固接在集料斗(2)顶部,且所述冷却组件(3)设置在外壳(1)内;所述冷却组件(3)由固定板(31)、水箱(32)、水冷管(33)、螺栓(35)组成;所述固定板(31)为“u”型结构,且所述水箱(32)卡接于固定板(31)内;所述水冷管(33)设置两组,且两组水冷管(33)对称固接于固定板(31)的两端侧壁上;所述水冷管(33)的上下端分别连通在水箱(32)的上下端;所述固定板(31)的底部开设有对称布置的卡槽(34),且所述螺栓(35)螺纹连接在卡槽(3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冷系统的青稞粉冷却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顶部固接有入料管(11),且所述外壳(1)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可视窗(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水冷系统的青稞粉冷却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两侧内壁之间固接有冷却罩(14);所述冷却组件(3)设置于冷却罩(14)内;所述冷却罩(14)的底部对应于卡槽(34)的位置固接有连接耳(15),且所述连接耳(15)卡接在卡槽(34)中;所述螺栓(35)的上端螺纹连接在连接耳(15)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水冷系统的青稞粉冷却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16);所述冷却罩(14)与外壳(1)之间固接有若干组引导板(13),且若干组引导板(13)呈交叉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水冷系统的青稞粉冷却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斗(2)的四周均固接有支撑杆(21),且所述集料斗(2)的底部固接有出料管(2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利用水冷系统的青稞粉冷却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管(33)为“s”型结构,且所述水冷管(33)设置在冷却罩(14)内对应于引导板(13)的一端内壁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青稞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利用水冷系统的青稞粉冷却传输系统,包括外壳、集料斗以及外壳内部设置的冷却组件;所述外壳固接在集料斗顶部,且所述冷却组件设置在外壳内;所述冷却组件由固定板、水箱、水冷管、螺栓组成;所述固定板为“U”型结构,且所述水箱卡接于固定板内;通过设置以水冷管以及水箱为主要结构的冷却组件,在将其安装在冷却罩内,当青稞粉通过入料管进入外壳与冷却罩之间时,冷却组件能够通过冷却罩对流动的青稞粉进行降温冷却,且由于冷却管设置两组,因此能够对分流至防护罩两侧的青稞粉进行冷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青稞粉的冷却效率,且以水冷管以及水箱为主要结构的冷却组件,能够减少能源的消耗。源的消耗。源的消耗。
技术研发人员:李含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那曲市金诚青稞食品生产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8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8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