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可以安装于车辆的内部或外部的平面化或曲面化的虚拟饰板或格栅构造。
背景技术:
2.目前汽车的内部或外部,为了可以增加美感及提升质感,均会设置有饰板(包含车头前的格栅)。而饰板的材质不外乎是核桃木、原木、皮饰或金属等,饰板除了能呈现材质本身的质感外,却不再有其他视觉上的变化,缺少了吸引消费者的特质。
3.例如中国台湾新型第m251764号「汽车水箱护罩的结构改良」专利案,其系揭露:该水箱护罩的整体线条是依各种不同车型而设,主要是由复数个护肋条所组成,其中:于该复数个护肋条的适当位置处设有螺设孔,以可供螺设元件锁设定位于车体上,且其整体为铝制品;借此达到安全锁固、不易破碎、防护水箱的效果,且同时具有视觉美感。
4.由于习知车辆的格栅构造,并不具有其他变化,无法提升产品价值,因此有中国台湾新型第m492852号「发光水箱护罩」专利案,其系揭露:包含一中空框座、多个间隔安装于该中空框座内的灯罩单元,及多个分别安装于该等灯罩单元的oled发光板。每一个灯罩单元包括一开口朝后且可透光的灯罩本体,及一盖封灯罩本体开口地安装于灯罩本体的背板,且灯罩本体与背板相配合界定出一光行空间。该等oled发光板是分别安装于该等光行空间中,并可分别往前朝各自的光行空间发光。通过于该等灯罩单元中分别安装该等oled发光板的设计,可使整个发光水箱护罩均匀发光,且不会有光线集中刺眼的问题。
5.但由于现今所使用的电动车,没有安装燃油引擎做为动力的来源,因此不再需要安装水箱,故没有设置格栅的必要,造成电动车的车头前方部分,产生一突兀的视觉感受。除了视觉上的变化以外,又由于格栅面积的大小,同时也代表着车辆本身的价值感,因此电动车不再设置格栅或缩小格栅的面积,使得相当多的人难以接受此变化,因而降低了购买电动车的意愿,对于电动车的推广及销售形成了阻碍。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习知车辆的饰板构造具有上述的缺点。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的光学虚拟饰板构造,设有一壳座,一开口部及一容置空间;一盖体,结合于该开口部,借以密封该容置空间,该盖体可透光; 一光栅膜,结合于该开口部的位置处,并位于该盖体的内侧,该光栅膜的表面设置有一格栅结构;一光源,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光源发光,经由该光栅膜的该格栅结构予以导光或反射,再由该盖体透射产生光线,以产生一虚拟的视觉样态。
7.上述盖体设为透光或半透光的样态。
8.上述光栅膜的结合位置为下列其中之一:与该盖体内侧保持一间距、紧密结合于该盖体内侧、直接射出成型结合于该盖体内侧、通过射出转印结合于盖体内侧。
9.上述光源为led灯、led灯条或灯泡,具有一个以上的发光点,而产生至少一个以上
的该光线。
10.上述光源的安装位置为下列其中之一:该容置空间内侧的下方位置处、该盖体与该光栅膜之间的下方位置处、该盖体与该光栅膜之间的中央位置处、该容置空间内侧的中央位置处。
11.上述光源电性连接至一车辆上的一电源,借以提供该光源发光时所需的电力。
12.上述光源连接至一车辆上的一计算机控制系统,该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该光源的颜色变化及闪烁变化。
13.上述格栅结构设为平行的一凹凸线条微结构。
14.上述技术特征具有下列的优点:
15.1.借由启动光源而发光,并经由该光栅膜的该格栅结构予以导光或反射,再透过该盖体产生至少一光线,借以可产生宛如实际格栅的阴影效果,以虚拟出实际格栅的视觉样态。
16.2.利用光学的原理,将点光源导光成为条状光线,借以可于各种车辆的车头前,虚拟出实际的格栅样态或其他饰板的视觉样态,或是于车辆的内部、外部虚拟出饰板的视觉变化,借以提升车辆的视觉美感及价值感,进而提高车辆的销售量。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正面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安装于车辆上光线投射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光栅膜表面的格栅结构的放大剖视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光栅膜紧密结合于盖体内侧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光栅膜直接射出成型结合于盖体内侧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光栅膜透过射出转印结合于盖体内侧的示意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光源为led灯条具有多个发光点的示意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光源设置于盖体与光栅膜之间下方位置处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光源设置于盖体与光栅膜之间中央位置处的示意图;
27.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光源设置于容置空间内侧中央位置处的示意图。
28.符号说明:
29.1:壳座
30.11:开口部
31.12:容置空间
32.2:盖体
33.3:光栅膜
34.31:格栅结构
35.4:光源
36.41:发光点
37.a: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38.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包含有:壳座1、盖体2、光栅膜3及光源4,其中:
39.壳座1,其设有一开口部11,该开口部11内凹形成有一容置空间12。该壳座1可固定于一车辆a的内部或外部上〔如图3所示〕。该车辆a包含任何以燃油或电力驱动的二轮车、三轮车或四轮以上的任何交通工具均属之。
40.盖体2,其结合于该壳座1的该开口部11,借以密封该容置空间12。该盖体2设为透光或半透光的样态,可以透射光线。该盖体2用以呈现高光泽外观及保护该壳座1内的元件,具有遮蔽元件及保护的作用。
41.光栅膜3,其结合于该壳座1的该容置空间12内,并与该盖体2的内侧保持一间距。该光栅膜3为一层塑料薄膜,该光栅膜3的表面设置有一格栅结构31,该格栅结构31设为平行的一凹凸线条微结构〔如图4所示〕。
42.至少一光源4,其设置于该壳座1的该容置空间12内的任一角度或任一位置处,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光源4设置于该壳体1的该容置空间12内侧的下方位置处。该光源4为led灯或灯泡,并可电性连接至该车辆a上的一电源〔图中未示〕,借以提供该光源4发光时所需的电力。进一步该光源4可以连接该车辆a上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结合该计算机控制系统以控制颜色变化及闪烁变化。
43.使用时,如图1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以虚拟该车辆a的格栅构造做为实施例说明,但并不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虚拟饰板构造可涵盖至任何车辆的内部或外部均能安装使用。首先将该壳座1安装固定于该车辆a的车头原来设置格栅的位置处。并将该光源4电性连接至该车辆a上的该电源,例如该车辆a内的电瓶或发电机。当启动该光源4发光,并经由该光栅膜3的该格栅结构31予以导光或反射,而透过该盖体2产生至少一光线〔如图4所示〕。一个或多个该光源4则可透过该盖体2产生一个或多个光线。所述光源4排列组合并经由该光栅膜3导光或反射,再经由该盖体2透射出而呈现,使得该光线的排列或交错形成一虚拟格栅的视觉样态。利用光学的原理,可以将该光源4产生的点状光线,透过该光栅膜3将其导光或反射成为格栅的条状光线,借以可透过该盖体2虚拟出实际的格栅样态,借以提升该车辆a的视觉美感及价值感,进而可做为该车辆a的一卖点,以增加该车辆a的销售量。
44.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差异,在于该光栅膜3是紧密结合于该盖体2的内侧,如此,同样可以透过该光栅膜3将其导光或反射成为格栅的条状光线,借以虚拟出实际的格栅样态。
45.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差异,在于该光栅膜3是直接射出成型结合于该盖体2的内侧,如此,同样可以透过该光栅膜3将其导光或反射成为格栅的条状光线,借以虚拟出实际的格栅样态。
46.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差异,在于该光栅膜3是通过射出转印结合于该盖体2的内侧,如此,同样可以透过该光栅膜3将其导光或反射成为格栅的条状光线,借以虚拟出实际的格栅样态。
47.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差异,在于该光源4为led灯条,具有多个发光点41,可供产生多数光线,多个所述发光点41排列组合并经该光栅膜3导光形成光线,光线的排列或交错形成一虚拟格栅的视觉样态,再经由该盖体2透射出呈现,如此,同样可以透过该光栅膜3将其导光或反射成为格栅的条状光线,借以虚拟出实际的格栅样态。
48.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差异,在于该光源4设置于该盖体2与该光栅膜3之间的下方位置处,如此,同样可以透过该光栅膜3将其导光或反射成为格栅的条状光线,借以虚拟出实际的格栅样态。
49.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差异,在于该光源4设置于该盖体2与该光栅膜3之间的中央位置处,如此,同样可以透过该光栅膜3将其导光或反射成为格栅的条状光线,借以虚拟出实际的格栅样态。
50.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差异,在于该光源4设置于该壳体1的该容置空间12内侧的中央位置处,如此,同样可以透过该光栅膜3将其导光或反射成为格栅的条状光线,借以虚拟出实际的格栅样态。
51.综合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当可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操作、使用及本实用新型产生的功效,惟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系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创作说明内容所作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用的光学虚拟饰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壳座,设有一开口部及一容置空间;一盖体,结合于该开口部,借以密封该容置空间,该盖体可透光;一光栅膜,结合于该开口部的位置处,并位于该盖体的内侧,该光栅膜的表面设置有一格栅结构;一光源,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光源发光,经由该光栅膜的该格栅结构予以导光或反射,再由该盖体透射产生光线,以产生一虚拟的视觉样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的光学虚拟饰板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盖体设为透光或半透光的样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的光学虚拟饰板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光栅膜的结合位置为下列其中之一:与该盖体内侧保持一间距、紧密结合于该盖体内侧、直接射出成型结合于该盖体内侧、通过射出转印结合于盖体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的光学虚拟饰板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光源为led灯、led灯条或灯泡,具有一个以上的发光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的光学虚拟饰板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光源的安装位置为下列其中之一:该容置空间内侧的下方位置处、该盖体与该光栅膜之间的下方位置处、该盖体与该光栅膜之间的中央位置处、该容置空间内侧的中央位置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的光学虚拟饰板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光源电性连接至一车辆上的一电源,借以提供该光源发光时所需的电力。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的光学虚拟饰板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连接至一车辆上的一计算机控制系统,该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该光源的颜色变化及闪烁变化。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的光学虚拟饰板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格栅结构设为平行的一凹凸线条微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车辆用的光学虚拟饰板构造,包含一壳座,设有一开口部及一容置空间;一盖体,结合于该开口部,借以密封该容置空间,该盖体可透光;一光栅膜,结合于该开口部的位置处,并位于该盖体的内侧,该光栅膜的表面设置有一格栅结构;一光源,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光源发光,经由该光栅膜的该格栅结构予以导光或反射,再由该盖体透射产生一光线,以产生一虚拟的视觉样态。产生一虚拟的视觉样态。产生一虚拟的视觉样态。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明 曹金兴 林宜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阳实业厂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8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