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带模注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隧道带模注浆施工中的工装。
背景技术:
2.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开挖作业面需要快速进行初步衬砌构建基础结构,以提供原始支撑结构;当隧道开挖到一定程度以后,再进行二次衬砌施工,形成隧道内部标准的支撑结构为隧道成型以后提供可靠而牢固的支撑结构;衬砌可以承受较大的围岩松散压力,将对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起到主动限制作用。
3.现有技术中,二衬拱顶带模注浆施工中,通常先在台车上开孔安装法兰盘,继而通过法兰盘将rpc管进行安装,最后将注浆机通过注浆管与rpc管相连接,从而达到注浆的目的;
4.通常情况下,注浆管与rpc管之间通过螺纹进行紧固连接,然而这种连接方式不易注浆管在rpc管上的拆装,且安装的同时密封性也较难保证,从而不利于注浆作业的进行,容易发生事故且注浆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易拆装和难以保证密封性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隧道带模注浆施工中的工装。其能够实现便于拆装且提高密封性的目的。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7.一种用于隧道带模注浆施工中的工装,其包括底板开设有注浆孔的台车和工装本体,工装本体包括可伸入注浆孔内且用于注浆的rpc管、套设于rpc管外且与注浆孔相连接的法兰盘、套设于rpc管外且一端与法兰盘连接的变截螺母、与变截螺母另一端连接的快速接头以及通过注浆管与快速接头连接的注浆机;法兰盘包括a板,a板与注浆孔相连接,a板的底面处设有b板;a板和b板上设有相连通的且供rpc管伸入的连通孔;a板和b板之间沿连通孔的周向设有用于密封的垫片;变截螺母和快速接头中设有用于连通注浆管与连通孔的通道。
8.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接头,其能够较佳地便于注浆管的拆装,便于工作人员的使用,且能够较快地进行下一次注浆作业,从而提高注浆的效率。
9.其中,变截螺母的设置,能够较佳地实现快速接头的连接。
10.其中,垫片的设置,能够较佳地对a板和b板之间进行密封,从而保证注浆作业时的密封性,提高注浆的效率。
11.作为优选,b板的底面设有与连接孔相连通的固定环;变截螺母包括呈块状的手持部,手持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呈环状的第一固定管和第二固定管;第一固定管可伸入固定环内用于实现变截螺母在b板上的固定;第二固定管用于与快速接头相配合以实现快速接头在变截螺母上的固定;手持部内设有连通第一固定管和第二固定管的通孔。
1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固定管和第二固定管的设置,能够较佳地实现变截螺母与法兰盘和快速接头之间的固定连接。
13.作为优选,快速接头包括一端与变截螺母相连接的连接管、与连接管另一端相连接的母头以及一端与母头连接另一端与注浆管相连接的公头;所述连接管一端的内侧壁与第二固定管的外侧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1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母头和公头的设置,使得母头与变截螺母连接,公头与注浆管连接,通过将公头在母头上的固定,能够较佳地实现拆装,从而提高注浆作业的效率。
15.作为优选,母头包括呈圆环状的第一连接环,第一连接环靠近连接管的端部设有可伸入连接管内且呈环形的第一定位环;第一定位环的外侧壁与连接管的内侧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公头包括呈圆环状的第二连接环,第二连接环靠近第一连接环的端部设有可伸入第一连接环内的第二定位环;第一连接环与第二定位环之间通过卡扣机构相连接,卡扣机构用于实现公头在母头上的拆装。
1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卡扣机构的设置,能够较佳地对公头和母头进行拆装,从而能够快速地进行注浆作业,且在注浆后能够快速地进行拆卸进行下一次的注浆作业,从而提高注浆的效率。
17.作为优选,卡扣机构包括第一定位环的内径小于第一连接环的内径;第一连接环的外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固定板,所述两个固定板之间可转动地设有转动杆;第一连接环的外侧壁上沿第一连接环的轴向设有供转动杆伸入的活动槽,活动槽与第一连接环的内侧壁相连通;第二定位环的外侧壁上沿第二定位环的周向设有呈环形的且供转动杆伸入的弧形槽;转动杆用于与弧形槽相挤压以实现第二定位环在第一连接环内的固定。
18.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动杆和弧形槽的设置,使得在将第二定位环放入第一连接环内后,通过转动转动杆,使得转动杆对弧形槽进行挤压,从而实现第二定位环与第一定位环进行挤压,从而在实现固定的同时起到密封的效果,保证了注浆作业的正常有序,同时通过转动杆的转动来进行公头在母头上的拆装,能够较佳地提高工作效率。
19.作为优选,第一定位环与第二定位环之间设有呈圆环状且用于密封的橡胶圈。
2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橡胶圈的设置,使得转动杆在挤压弧形槽的过程中会驱动第二定位环挤压橡胶圈,在第二定位环和第一定位环的共同作用下对橡胶圈进行挤压,从而进一步提升密封的效果,保证了注浆作业的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注浆作业的效率。
21.作为优选,转动杆包括呈长条形的压板和握把,压板与握把端部相连;压板与固定板之间转动连接,压板远离握把的端部贯穿活动槽并伸入弧形槽内用于与弧形槽的挤压。
2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压板和握把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转动握把从而驱动压板对弧形槽的挤压,便于工作人员的使用。
附图说明
23.图1为实施例1中工装本体的示意图;
24.图2为实施例1中a板的示意图;
25.图3为实施例1中b板的示意图;
26.图4为实施例1中变截螺母的示意图;
27.图5为实施例1中连接管的示意图;
28.图6为实施例1中母头的示意图;
29.图7为实施例1中公头的示意图;
30.图8为实施例1中转动杆的示意图;
31.图9为实施例1中橡胶圈的示意图;
32.图10为实施例1中母头的剖视图;
33.图11为实施例1中工装本体的局部剖视图;
34.图12为实施例2中快速接头的示意图;
35.图13为实施例2中母头的示意图;
36.图14为实施例2中公头的示意图;
37.图15为实施例2中第一挤压块的示意图;
38.图16为实施例2中第二挤压块的示意图;
39.图17为实施例2中第三弹性件的示意图;
40.图18为实施例2中母头的剖视图;
41.图19为实施例2中快速接头的剖视图;
42.图20为图19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43.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
44.110、rpc管;120、法兰盘;121、a板;122、b板;123、固定环;130、变截螺母;131、手持部;140、快速接头;141、连接管;142、母头;143、公头;144、第一连接环;145、第二连接环;146、固定板;147、转动杆;210、连通孔;220、垫片;410、第一固定管;420、第二固定管;610、第一定位环;710、第二定位环;711、弧形槽;810、压板;820、握把;910、橡胶圈;1010、活动槽;1110、通孔;1210、第一固定块;1220、第一固定柱;1230、第二固定块;1231、第二连接孔;1240、第一条形杆;1250、第二条形杆;1310、第一连接孔;1320、第一行道;1410、第二固定柱;1411、第二凸块;1412、第二凹槽;1510、第一挤压块;1511、第一凸块;1512、第一复位块;1513、第一斜面;1610、第二挤压块;1611、第一凹槽;1612、第二复位块;1613、第二斜面;1710、第三弹性件;1810、插孔;1820、第二行道;1830、第一复位槽;1840、第二复位槽;1850、安装槽;1910、第一弹性件;1920、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46.实施例1
47.如图1-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隧道带模注浆施工中的工装,其包括底板开设有注浆孔的台车和工装本体,工装本体包括可伸入注浆孔内且用于注浆的rpc管110、套设于rpc管110外且与注浆孔相连接的法兰盘120、套设于rpc管110外且一端与法兰盘120连接的变截螺母130、与变截螺母130另一端连接的快速接头140以及通过注浆管与快速接头140连接的注浆机;法兰盘120包括底面设有螺纹柱的a板121,a板121与注浆孔相连接,a板121的底面处设有b板122,b板122上设有供螺纹柱伸入的固定孔,螺纹柱用于与螺母相配合以实现对b板122在a板121上的固定;a板121和b板122上设有相连通的且供rpc管110伸入的连通孔210;a板121和b板122之间沿连通孔210的周向设有用于密封的垫片220;变截
螺母130和快速接头140中设有用于连通注浆管与连通孔210的通道。
48.本实施例中,首先准备与台车上注浆孔数量相同的a板121,对台车既有的多个注浆孔进行扩孔,使每个注浆孔与a板121的尺寸相匹配,再将a板121与注浆孔进行焊接;将b板122通过螺母固定在a板121上,将rpc管110通过法兰盘120伸至防水板,并用记号笔标记位置,再将rpc管110和b板122取下;在记号笔标记的位置并加上rpc管110在变截螺母130内的长度处对rpc管110进行切断;再使用角磨机在rpc管110的一端切“u”型口,在rpc管110内穿入防脱空检测电线并在“u”型口进行固定,使得防脱空检测电线的端头与rpc管110相应的端头平齐;在rpc管110的另一端用密封胶带进行缠绕形成密封层,并用双面胶封住孔口;之后在rpc管110的另一端上安装变截螺母130;将变截螺母130安装在法兰盘120上并在变截螺母130与法兰盘120的连接处通过密封胶带进行密封,最后将b板122通过螺母固定在a板121上;最后将注浆管与注浆机的出浆口进行连接,并将快速接头140与注浆管进行连接;
49.在进行注浆前,首先将所使用的rpc管110上的双面胶捅开,能够有效地防止在注浆作业的过程中发生串浆的问题,能够较佳地保证注浆作业的顺利进行,提高注浆的效率;
50.注浆时,通过使用快速接头140,能够快速地将注浆管与rpc管110进行接通,从而能够较佳地进行注浆作业,便于安装;在注浆结束后,通过使用快速接头140,能够较佳地将注浆管与变截螺母130进行分离,从而停止注浆作业,便于拆卸,从而能够快速地进行下一次注浆作业,能够较佳地提升注浆作业的效率;
51.在拆卸后,拆下变截螺母130和快速接头140进行清洗,循环利用;
52.通过本实施例中垫片220的设置,使得在将b板122与a板121进行固定时,a板121与b板122会对垫片220进行挤压,从而使得在垫片220的作用下实现对a板121和b板122之间的密封,从而使得在注浆过程中,水泥浆液不会从a板121与b板122之间的空隙处流出,保证注浆作业的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注浆的效率。
53.本实施例中,b板122的底面设有与连通孔1110相连通的固定环123;变截螺母130包括呈块状的手持部131,手持部131的两端分别设有呈环状的第一固定管410和第二固定管420;第一固定管410可伸入固定环123内用于实现变截螺母130在b板122上的固定;第二固定管420用于与快速接头140相配合以实现快速接头140在变截螺母130上的固定;手持部131内设有连通第一固定管410和第二固定管420的通孔1110。
54.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固定管410和第二固定管420外缠绕密封胶带后,通过将第一固定管410伸入固定环123中,从而实现变截螺母130在法兰盘120上的连接;通过将第二固定管420的设置,使得快速接头140能够较佳地连接在变截螺母130上,从而在变截螺母130的作用下,使得与快速接头140连接的注浆管能够较佳地与rpc管110进行连通,从而能够较佳地进行注浆作业。
55.本实施例中,快速接头140包括一端与变截螺母130相连接的连接管141、与连接管141另一端相连接的母头142以及一端与母头142连接另一端与注浆管相连接的公头143;所述连接管141一端的内侧壁与第二固定管420的外侧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母头142包括呈圆环状的第一连接环144,第一连接环144靠近连接管141的端部设有可伸入连接管141内且呈环形的第一定位环610;第一定位环610的外侧壁与连接管141的内侧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公头143包括呈圆环状的第二连接环145,第二连接环145靠近第一连接环144的端部设有可伸入第一连接环144内的第二定位环710;第一连接环144与第二定位环710之间通过卡
扣机构相连接,卡扣机构用于实现公头143在母头142上的拆装;卡扣机构包括第一定位环610的内径小于第一连接环144的内径;第一连接环144的外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固定板146,所述两个固定板146之间可转动地设有转动杆147;第一连接环144的外侧壁上沿第一连接环144的轴向设有供转动杆147伸入的活动槽1010,活动槽1010与第一连接环144的内侧壁相连通;第二定位环710的外侧壁上沿第二定位环710的周向设有呈环形的且供转动杆147伸入的弧形槽711;转动杆147用于与弧形槽711相挤压以实现第二定位环710在第一连接环144内的固定。
56.本实施例中,将第二固定管420伸入连接管141中,从而实现将连接管141固定于变截螺母130上,将第一定位环610上缠绕密封胶带并伸入连接管141中,从而实现将母头142固定在连接管141上;将第二连接环145外缠绕密封胶带并与注浆管进行连接;
57.在注浆开始时,首先,将第二定位环710伸入到第一连接环144内,通过转动转动杆147使得转动杆147对弧形槽711进行挤压,从而使得第二定位环710与第一定位环610之间进行挤压,从而实现公头143在母头142内的固定,便于安装,且在第一定位环610与第二定位环710进行挤压的过程中同时起到密封的作用,从而使得在注浆的过程中不会出现事故,从而提高注浆作业的效率;
58.在注浆结束后,通过反向转动转动杆147,从而解除转动杆147对弧形槽711的挤压,从而解除公头143在母头142上的固定,从而便于将公头143取出,便于拆卸。
59.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环610与第二定位环710之间设有呈圆环状且用于密封的橡胶圈910;转动杆147包括呈长条形的压板810和握把820,压板810与握把820端部相连;压板810与固定板146之间转动连接,压板810远离握把820的端部贯穿活动槽1010并伸入弧形槽711内用于与弧形槽711的挤压。
60.通过本实施例中橡胶圈910的设置,使得转动杆147在挤压弧形槽711的同时驱动第二定位环710对橡胶圈910进行挤压,在橡胶圈910的作用下,能够进一步加固公头143在母头142上的连接,且同时橡胶圈910进一步起到密封的效果,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注浆作业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注浆作业的工作效率;
61.本实施例中压板810和握把820之间倾斜设置,且压板810与握把820之间的夹角呈钝角设置;通过对握把820的转动来驱动压板810的转动,能够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通过压板810的设置,能够较佳地对弧形槽711进行挤压,使得公头143能够较佳地固定在母头142上。
62.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隧道带模注浆施工中的工装,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将a板121与注浆孔进行焊接;将b板122通过螺母固定在a板121上,将rpc管110通过法兰盘120伸至防水板,并用记号笔标记位置,再将rpc管110和b板122取下;在记号笔标记的位置并加上rpc管110在变截螺母130内的长度处对rpc管110进行切断;再使用角磨机在rpc管110的一端切“u”型口,在rpc管110内穿入防脱空检测电线并在“u”型口进行固定,使得防脱空检测电线的端头与rpc管110相应的端头平齐;在rpc管110的另一端用密封胶带进行缠绕形成密封层,并用双面胶封住孔口;之后在rpc管110的另一端上安装变截螺母130;将变截螺母130安装在法兰盘120上并在变截螺母130与法兰盘120的连接处通过密封胶带进行密封,最后将b板122通过螺母固定在a板121上;最后将注浆管与注浆机的出浆口进行连接,并将快速接头140与注浆管进行连接。
63.实施例2
64.如图12-2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例1中的快速接头140,快速接头140包括母头142和公头143;母头142包括第一固定块1210,第一固定块1210内沿第一固定块1210的轴向设有呈方形的插孔1810,插孔1810贯穿第一固定块1210设置;第一固定块1210的一端部设有第一固定柱1220,第一固定柱1220内设有与插孔1810相连通的第一连接孔1310,第一连接孔1310沿第一固定柱1220的轴向设置且第一连接孔1310贯穿第一固定柱1220;第一固定柱1220用于与变截螺母130相配合以实现母头142在变截螺母130上的固定;公头143包括与注浆管相连接的第二固定块1230,第二固定块1230的一端部设有可伸入插孔1810内的第二固定柱1410;第二固定块1230和第二固定柱1410内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310相连通的第二连接孔1231;第一固定块1210与第二固定柱1410之间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用于实现公头143在母头142上的固定和密封。
65.本实施例中,先将母头142上的第一固定柱1220与变截螺母13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再将公头143上的第二固定块1230与注浆管进行连接;
66.进行注浆时,只需将公头143伸入至插孔1810内即可在限位机构的作用下实现公头143在母头142上的固定,从而进行注浆作业,便于安装;
67.注浆结束后,通过对限位机构的操作能够较佳地将公头143从插孔1810中取出,便于拆卸;
68.通过限位机构的设置,能够较佳地实现公头143与母头142之间的拆装,能够快速地进行下一次的注浆作业,从而能够较佳地提高注浆作业的效率。
69.本实施例中,限位机构包括设于插孔1810内的第一挤压块1510和第二挤压块1610,第一挤压块1510和第二挤压块1610沿垂直于第一固定柱1220轴向的方向相对设置,第一挤压块1510和第二挤压块1610可在插孔1810内沿垂直于第一固定柱1220轴向的方向进行移动,第一挤压块1510用于与第二挤压块1610相挤压以实现对第一连接孔1310的封堵;第一固定块1210内设有与插孔1810相连通的第一行道1320和第二行道1820;第一行道1320内可活动地设有第一条形杆1240,第一条形杆1240的一端伸入插孔1810内并与第一挤压块1510相连接,另一端伸出第一行道1320;第二行道1820内可活动地设有第二条形杆1250,第二条形杆1250的一端伸入插孔1810内并与第二挤压块1610相连接,另一端伸出第二行道1820;第一条形杆1240和第二条形杆1250用于实现第一挤压块1510和第二挤压块1610在插孔1810内的移动;第一行道1320的内侧壁上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复位槽1830,第一条形杆1240上设有伸入第一复位槽1830中的第一复位块1512,第一复位块1512与第一复位槽1830之间通过第一弹性件1910相连接,第一弹性件1910用于保持第一复位块1512朝向插孔1810方向运动的趋势;第二行道1820的内侧壁上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复位槽1840,第二条形杆1250上设有伸入第二复位槽1840中的第二复位块1612,第二复位块1612与第二复位槽1840之间通过第二弹性件1920相连接,第二弹性件1920用于保持第二复位块1612朝向插孔1810方向运动的趋势;第一弹性件1910为弹簧;第二弹性件1920为弹簧。
70.本实施例中,在未使用时,弹簧属于伸展状态,从而使得第一复位块1512和第二复位块1612分别带动第一条形杆1240和第二条形杆1250对第一挤压块1510和第二挤压块1610进行挤压,从而使得第一挤压块1510和第二挤压块1610之间进行挤压,从而实现对第一连接孔1310进行封堵;
71.在进行注浆时,首先工作人员通过拉动第一条形杆1240和第二条形杆1250,使得第一复位块1512和第二复位块1612对弹簧进行挤压,同时使得第一挤压块1510和第二挤压块1610在插孔1810内进行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固定柱1410能够伸入到第一挤压块1510和第二挤压块1610之间,最后工作人员松开第一条形杆1240和第二条形杆1250,从而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得第一挤压块1510和第二挤压块1610紧紧压在第二固定柱1410上,从而实现第二固定柱1410在插孔1810内的固定,且在第一挤压块1510和第二挤压块1610对第二固定柱1410进行挤压的同时也起到了密封的效果,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安装;
72.在注浆结束后,只需通过对公头143的拉动,即可实现对公头143在母头142上的拆卸。
73.本实施例中,第一挤压块1510与第二挤压块1610相接触的一端面上设有呈长条状的第一凸块1511;第二挤压块1610与第一凸块151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供第一凸块1511卡入的第一凹槽1611;第一凸块1511用于与第一凹槽1611相配合以实现对第一连接孔1310的进一步封堵;第二固定柱1410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凸块1411和第二凹槽1412,第二凸块1411和第二凹槽1412分别用于与第一凹槽1611和第一凸块1511相配合以实现第二固定柱1410在插孔1810内的固定。
74.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凸块1511、第一凹槽1611、第二凸块1411和第二凹槽1412的设置,使得在进行注浆时,在工作人员将第一挤压块1510和第二挤压块1610拉开并将第二固定柱1410伸入后,工作人员松开第一挤压块1510和第二挤压块1610时,第一凸块1511会卡入第二凹槽1412中,第二凸块1411会卡入第一凹槽1611中,从而实现对第二固定柱1410的固定,使得在水泥浆液的反推力下,第二固定柱1410也不会从插孔1810内脱落,从而保障了注浆作业的顺利进行;
75.在注浆结束后,通过工作人员拉开第一挤压块1510和第二挤压块1610,即可使得第一凸块1511移出第二凹槽1412中,使第二凸块1411移出第一凹槽1611中,从而实现解除对第二固定柱1410的固定,从而实现公头143的拆卸,且工作人员松开第一条形杆1240和第二条形杆1250后,在弹簧的作用下,第一凸块1511重新伸入到第一凹槽1611中,此时在第一挤压块1510和第二挤压块1610的相互挤压下对第一连接孔1310实现第一步密封,同时在第一凸块1511和第一凹槽1611的作用下形成第二步密封,使得密封的效果更好,从而避免了水泥浆液的外漏,从而进一步提高注浆作业的效率。
76.本实施例中,第一挤压块1510上设有第一斜面1513,第二挤压块1610上设有第二斜面1613,第一斜面1513和第二斜面1613用于与第二固定柱1410相挤压以实现第二固定柱1410在插孔1810内的快速拆装;第一连接孔1310靠近第一固定块1210的内侧壁上设有供第二固定柱1410伸入的安装槽1850,安装槽1850沿第一连接孔1310的周向设置,安装槽1850内设有第三弹性件1710,第三弹性件1710用于保持第二固定柱1410朝向安装槽1850外移动的趋势;第三弹性件1710为橡胶垫。
77.通过本实施例中第一斜面1513和第二斜面1613的设置,在进行注浆时,首先将第二固定柱1410伸入至插孔1810中,此时工作人员不需对第一条形杆1240和第二条形杆1250进行拉动,在第一斜面1513和第二斜面1613的作用下,使得第二固定柱1410在伸入插孔1810中时会首先与第一斜面1513和第二斜面1613相接触,继而对第一斜面1513和第二斜面1613进行挤压,从而在对第一斜面1513和第二斜面1613的挤压过程中将第一挤压块1510和
第二挤压块1610分离,继而便于将第二固定柱1410伸入至插孔1810内,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和安装;
78.在注浆结束后,首先工作人员将第一挤压块1510和第二挤压块1610拉开,从而使得第二固定柱1410能够进行移动,在第二固定柱1410移出插孔1810的过程中,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得第一斜面1513和第二斜面1613在第二固定柱1410移处的同时继续对第二固定柱1410的边缘进行挤压,从而使得水泥浆液在第二固定柱1410移出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外漏,在第二固定柱1410移动至一定距离后,第一挤压块1510和第二挤压块1610重新进行挤压,从而使得第一连接孔1310密封,继而在第二固定柱1410继续向插孔1810外移动时,第一斜面1513和第二斜面1613不再与第二固定柱1410进行挤压,直至第二固定柱1410完全移出插孔1810;
79.在第一斜面1513和第二斜面1613的作用下,便于工作人员对公头143在母头142上的安装,且在拆除公头143时,水泥浆液不会外漏,从而进一步提高注浆作业的效率;
80.通过橡胶垫的设置,使得在第二固定柱1410伸入至安装槽1850内时,会对橡胶垫进行挤压,从而橡胶垫会对第二固定柱1410存在反推力,从而使得第一凸块1511和第二凹槽1412分别与第二凹槽1412和第一凸块1511之间的固定更加紧密,进一步提升了对第二固定柱1410的固定质量,从而保证了注浆作业的顺利进行;在注浆结束后,工作人员拉动第一条形杆1240和第二条形杆1250后,在橡胶垫的反推力的作用下,能够使得第二固定柱1410能够快速地从插孔1810内移出,从而使得第二固定柱1410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出,从而使得第一挤压块1510和第二挤压块1610能够在短时间内重新配合实现对第一连接孔1310的封堵,从而避免了水泥浆液的外漏,且第二固定柱1410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出,进一步提高了注浆作业的效率,从而能够快速地进行下一次注浆作业。
81.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隧道带模注浆施工中的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开设有注浆孔的台车和工装本体,工装本体包括可伸入注浆孔内且用于注浆的rpc管(110)、套设于rpc管(110)外且与注浆孔相连接的法兰盘(120)、套设于rpc管(110)外且一端与法兰盘(120)连接的变截螺母(130)、与变截螺母(130)另一端连接的快速接头(140)以及通过注浆管与快速接头(140)连接的注浆机;法兰盘(120)包括a板(121),a板(121)与注浆孔相连接,a板(121)的底面处设有b板(122);a板(121)和b板(122)上设有相连通的且供rpc管(110)伸入的连通孔(210);a板(121)和b板(122)之间沿连通孔(210)的周向设有用于密封的垫片(220);变截螺母(130)和快速接头(140)中设有用于连通注浆管与连通孔(210)的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带模注浆施工中的工装,其特征在于:b板(122)的底面设有与连通孔(210)相连通的固定环(123);变截螺母(130)包括呈块状的手持部(131),手持部(131)的两端分别设有呈环状的第一固定管(410)和第二固定管(420);第一固定管(410)可伸入固定环(123)内用于实现变截螺母(130)在b板(122)上的固定;第二固定管(420)用于与快速接头(140)相配合以实现快速接头(140)在变截螺母(130)上的固定;手持部(131)内设有连通第一固定管(410)和第二固定管(420)的通孔(11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带模注浆施工中的工装,其特征在于:快速接头(140)包括一端与变截螺母(130)相连接的连接管(141)、与连接管(141)另一端相连接的母头(142)以及一端与母头(142)连接另一端与注浆管相连接的公头(143);所述连接管(141)一端的内侧壁与第二固定管(420)的外侧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带模注浆施工中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母头(142)包括呈圆环状的第一连接环(144),第一连接环(144)靠近连接管(141)的端部设有可伸入连接管(141)内且呈环形的第一定位环(610);第一定位环(610)的外侧壁与连接管(141)的内侧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公头(143)包括呈圆环状的第二连接环(145),第二连接环(145)靠近第一连接环(144)的端部设有可伸入第一连接环(144)内的第二定位环(710);第一连接环(144)与第二定位环(710)之间通过卡扣机构相连接,卡扣机构用于实现公头(143)在母头(142)上的拆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带模注浆施工中的工装,其特征在于:卡扣机构包括第一定位环(610)的内径小于第一连接环(144)的内径;第一连接环(144)的外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固定板(146),所述两个固定板(146)之间可转动地设有转动杆(147);第一连接环(144)的外侧壁上沿第一连接环(144)的轴向设有供转动杆(147)伸入的活动槽(1010),活动槽(1010)与第一连接环(144)的内侧壁相连通;第二定位环(710)的外侧壁上沿第二定位环(710)的周向设有呈环形的且供转动杆(147)伸入的弧形槽(711);转动杆(147)用于与弧形槽(711)相挤压以实现第二定位环(710)在第一连接环(144)内的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带模注浆施工中的工装,其特征在于:第一定位环(610)与第二定位环(710)之间设有呈圆环状且用于密封的橡胶圈(910)。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带模注浆施工中的工装,其特征在于:转动杆(147)包括呈长条形的压板(810)和握把(820),压板(810)与握把(820)端部相连;压板(810)与固定板(146)之间转动连接,压板(810)远离握把(820)的端部贯穿活动槽(1010)并伸入弧形槽(711)内用于与弧形槽(711)的挤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带模注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隧道带模注浆施工中的工装,包括工装本体,工装本体包括RPC管、法兰盘、变截螺母、快速接头以及通过注浆管与快速接头连接的注浆机;法兰盘包括A板,A板与注浆孔相连接,A板的底面处设有B板;A板和B板上设有相连通的且供RPC管伸入的连通孔;A板和B板之间沿连通孔的周向设有用于密封的垫片;变截螺母和快速接头中设有用于连通注浆管与连通孔的通道;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接头,其能够较佳地便于注浆管的拆装,便于工作人员的使用,且能够较快地进行下一次注浆作业,从而提高注浆的效率。的效率。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进 张义江 王亚 乔志兵 赵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十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8969.html